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连云港市近年来混凝土防渗渠的设计和施工管理方面的实践来分析如何提高混凝土防滲渠工程的建设质量和运行管理的要点,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及运行管理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防渗渠道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中央和省对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连云港市实施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中央财政新增农资旱改水项目等一大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全市节水灌溉面积达到了244.9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43.4%,其中混凝土防渗渠道控制面积达232.53万亩。实践证明,混凝土防渗渠道具有良好的防渗效果,一般减少渗漏损失水量的85%以上,可以提高输水能力,减小渠道的断面尺寸和耐久性强的特点,是适用于不同的地形,气候和使用条件,能够有效控制地下水位,而且能够节省劳动力,达到提高灌溉效益,增产、增收的目的,在我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下面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谈谈现浇混凝土防渗渠道的断面选择、施工质量控制、工程运行管理等方面的一点体会。
一、合理选择结构型式是渠道防渗的基础
合理选择结构型式是混凝土防渗渠道设计的基础工作。防渗渠道断面设计是根据渠道控制灌溉面积、作物种植布局并结合地形、土质、地下水自然条件确定的。因此,渠道断面型式直接影响渠道的强度,整体性及使用年限。连云港市水利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对灌溉渠道断面进行了大量的对比研究,最终选定了混凝土衬砌防渗渠作为主要形式。主要根据土质的不同因地制宜选取合适的断面形式,主要有梯形、U形和矩形三种断面形式。梯形断面具有施工方便,维修简捷的特点,但衬砌断面大,工程量多,整体性差,强度不高,稳定性相对较差,不适应填方或软基渠道。U型断面渠道,具有整体性好,强度高,各部位受力较均匀,产生裂缝少,施工勾缝少,断面尺寸小,占地少,施工方便,防止冻胀效果好的优点。U型防渗渠道,一般采用单层护面衬砌,在板与板之间设横向或纵向连接缝,自成一体,可有效地增加强度,防止冻胀。在防渗渠顶部设15-20cm的砼压顶,可有效地减少渠道淤积。矩形断面防渗渠采用混凝土实心砖砌筑,外抹2cm厚的水泥砂浆,具有施工土方工程量小、节省耕地、结构稳定、施工方便、受天气等影响小等特点,在我市赣榆县的灌区改造和重点县工程中广泛应用。
二、切实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一)地基处理
基础处理是做好混凝土防渗渠道的关键。渠道防渗工程施工前,应对渠道进行施工放样,具体的放样尺寸应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放样出渠道底脚线和渠口线共四条线,然后进行机械开挖或人工开挖,土方的开挖应提前进行,使得地基的土的水分在自然风干下尽量降低以增强土基的强度,减轻冬季冻胀的破坏。对于新建渠道,挖方式渠道的基础比较坚硬,但其开挖面在开挖的过程中发生松动,在防渗体工程铺筑之前必须将其清理干净,然后回填,渠基整平、夯实。填方式渠道的基础比较松散,必须进行夯实。对于改建渠道防渗,提前停止放水并扒松渠基风干,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回填新土并分层夯实,再重新放线开挖。无论是新建渠道还是改建渠道在回填夯实前,必须将渠床内的淤泥、腐质土、垃圾及隐藏的砖石清理干净。我市灌云县、灌南县2009年以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中现浇混凝土梯形渠主要采用此法,建成运用后效果较为理想。
(二)混凝土浇筑
为保证混凝土防渗渠的施工质量,首先要控制混凝土配合比。配合比必须通过实验,满足设计技术指标和施工要求,并经审批后方可使用。其次要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与使用水泥;对少筋或无筋的混凝土结构,应选用较大的粗骨料粒径,表面应洁净无污染。细骨料应质地坚硬、级配良好。
混凝土衬砌渠道的施工多采用按伸缩缝分块浇筑,渠底、渠坡一般都采用跳仓法浇筑。施工顺序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的方便操作来确定, 通常是先浇渠底,后浇渠坡,最后浇压顶,其优点在于先浇得渠底衬砌板可作为渠坡浇筑时的支承。而目前较好的浇筑方案是使用全自动节水防渗渠现浇成型机,主要是通过渠槽两侧安放的轨道,利用机械主体前边两侧的导向滚轮,进行直线运动,在运动的同时,进料口中的混凝土被机械挤压密实,一条U型或梯形节水防渗渠在机械的行走中形成了。该方法具有现场浇筑,震捣一致、衬砌均匀、一次成型、表面光滑、混凝土密度高、工作效率高、操作方便,提高了渠身的防冻胀能力等优点。目前,我市正在积极推广使用全自动节水防渗渠现浇成型机施工方法。
为了不影响农田灌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多在冬、春两季进行,因此在北方防渗渠道施工要制定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从而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在连续5日平均气温在5℃以下,或最低气温在-5℃以下施工,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保证拌制所需的原料及制作和养护期内不结冰,不受冻,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标号不得低于425号,水灰比不应大于0.6。冬季施工常用的保温方法:即在砼内加适量的早强剂及其它早强减水剂,以提高砼及砂浆的早期强度。
混凝土的养护是提高和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特别是混凝土衬砌结构壁薄,外露面积大的特点,养护工作尤为重要,必须专人负责。最常用的养护方法在混凝土的表面覆盖湿草帘、湿芦席。一般正常气温下,混凝土浇筑后6~18小时即可养护,根据采用水泥的不同和气温的不同养护的时间也不同,养护要勤洒水,始终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状态。在冬季,混凝土表面应覆盖塑料薄膜,上面覆盖稻草帘,为混凝土提供保温、保湿的环境,从而使混凝土强度得到保证。
(三)伸缩缝施工
为了适应温度变化,砼收缩,地基湿胀,冬季冻胀及不均匀沉陷等因素引起裂缝,砼护面应设置伸缩缝,可分为纵向缝和横向缝两种,垂直水流方向的横缝,一般间距8-10米,缝宽2cm左右,若底宽太大,则要设顺水方向的纵缝。伸缩缝,多采用梯形或矩形,在填筑缝时,首先要清理缝内泥土杂物,使缝壁清洁、干燥,接着在缝壁刷上沥青柴油混合物,再将拌合好并保持在110℃的焦油塑料胶泥灌入缝内,迅速向缝壁抹压,使胶泥与缝壁充分粘结,最后用热烙铁沿缝口压烙,使表面平整并粘牢。
三、运行管理与维护
混凝土防渗渠建成后,运行管理和维护的好坏,关系到渠道及其配套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在渠道的日常运行中,特别是在渠道防放水前、后或暴雨后,应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排除故障。在停水期间,渠道有无裂缝,有无渗漏,混凝土表面有无剥落,伸缩缝内充填物是否流失和漏水,以便及时维护处理。在灌溉期间要注意观察各段水流是否平稳正常,渠道内水位是否漫过压顶,以免水流入防渗层背后,带走泥沙影响渠基稳定。
此外,混凝土防渗渠在冬季的冻胀破坏,直接影响和缩短渠道使用寿命。因此在冬季运用时应注意:1、灌溉宜在平均气温高于0℃时进行,防止渠水结冰涨破防渗体;2、冬季雪后融化,要及时将积水排出渠道,以防在渠内结冰;3、要经常检查,发现破坏地方要及时维修,防止渠水渗入渠基反复冻融,导致大量防渗体的破坏;4、对于与挖方渠道相邻的农田,应在气温降至0℃以下,前半个月停止灌水,以防渠基土因含水量高而结冰,引起防渗渠的破坏。
加强防渗渠道运行管理,除了要有科学的管理措施外,还必须落实管理人员、制定严格的奖惩办法,只有依靠科学管理、规范管理才能将建好的混凝土防渗渠工程管好、用好,长期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艳.混凝土防渗工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处理办法[J].中国科技博览,2010(12):176.
[2]陶家俊.农田水利管理[J].新农村与水丛书2011(Ⅲ):76-85.
[3] 刘祥柱.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J].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8.
关键词:防渗渠道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中央和省对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连云港市实施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中央财政新增农资旱改水项目等一大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全市节水灌溉面积达到了244.9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43.4%,其中混凝土防渗渠道控制面积达232.53万亩。实践证明,混凝土防渗渠道具有良好的防渗效果,一般减少渗漏损失水量的85%以上,可以提高输水能力,减小渠道的断面尺寸和耐久性强的特点,是适用于不同的地形,气候和使用条件,能够有效控制地下水位,而且能够节省劳动力,达到提高灌溉效益,增产、增收的目的,在我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下面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谈谈现浇混凝土防渗渠道的断面选择、施工质量控制、工程运行管理等方面的一点体会。
一、合理选择结构型式是渠道防渗的基础
合理选择结构型式是混凝土防渗渠道设计的基础工作。防渗渠道断面设计是根据渠道控制灌溉面积、作物种植布局并结合地形、土质、地下水自然条件确定的。因此,渠道断面型式直接影响渠道的强度,整体性及使用年限。连云港市水利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对灌溉渠道断面进行了大量的对比研究,最终选定了混凝土衬砌防渗渠作为主要形式。主要根据土质的不同因地制宜选取合适的断面形式,主要有梯形、U形和矩形三种断面形式。梯形断面具有施工方便,维修简捷的特点,但衬砌断面大,工程量多,整体性差,强度不高,稳定性相对较差,不适应填方或软基渠道。U型断面渠道,具有整体性好,强度高,各部位受力较均匀,产生裂缝少,施工勾缝少,断面尺寸小,占地少,施工方便,防止冻胀效果好的优点。U型防渗渠道,一般采用单层护面衬砌,在板与板之间设横向或纵向连接缝,自成一体,可有效地增加强度,防止冻胀。在防渗渠顶部设15-20cm的砼压顶,可有效地减少渠道淤积。矩形断面防渗渠采用混凝土实心砖砌筑,外抹2cm厚的水泥砂浆,具有施工土方工程量小、节省耕地、结构稳定、施工方便、受天气等影响小等特点,在我市赣榆县的灌区改造和重点县工程中广泛应用。
二、切实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一)地基处理
基础处理是做好混凝土防渗渠道的关键。渠道防渗工程施工前,应对渠道进行施工放样,具体的放样尺寸应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放样出渠道底脚线和渠口线共四条线,然后进行机械开挖或人工开挖,土方的开挖应提前进行,使得地基的土的水分在自然风干下尽量降低以增强土基的强度,减轻冬季冻胀的破坏。对于新建渠道,挖方式渠道的基础比较坚硬,但其开挖面在开挖的过程中发生松动,在防渗体工程铺筑之前必须将其清理干净,然后回填,渠基整平、夯实。填方式渠道的基础比较松散,必须进行夯实。对于改建渠道防渗,提前停止放水并扒松渠基风干,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回填新土并分层夯实,再重新放线开挖。无论是新建渠道还是改建渠道在回填夯实前,必须将渠床内的淤泥、腐质土、垃圾及隐藏的砖石清理干净。我市灌云县、灌南县2009年以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中现浇混凝土梯形渠主要采用此法,建成运用后效果较为理想。
(二)混凝土浇筑
为保证混凝土防渗渠的施工质量,首先要控制混凝土配合比。配合比必须通过实验,满足设计技术指标和施工要求,并经审批后方可使用。其次要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与使用水泥;对少筋或无筋的混凝土结构,应选用较大的粗骨料粒径,表面应洁净无污染。细骨料应质地坚硬、级配良好。
混凝土衬砌渠道的施工多采用按伸缩缝分块浇筑,渠底、渠坡一般都采用跳仓法浇筑。施工顺序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的方便操作来确定, 通常是先浇渠底,后浇渠坡,最后浇压顶,其优点在于先浇得渠底衬砌板可作为渠坡浇筑时的支承。而目前较好的浇筑方案是使用全自动节水防渗渠现浇成型机,主要是通过渠槽两侧安放的轨道,利用机械主体前边两侧的导向滚轮,进行直线运动,在运动的同时,进料口中的混凝土被机械挤压密实,一条U型或梯形节水防渗渠在机械的行走中形成了。该方法具有现场浇筑,震捣一致、衬砌均匀、一次成型、表面光滑、混凝土密度高、工作效率高、操作方便,提高了渠身的防冻胀能力等优点。目前,我市正在积极推广使用全自动节水防渗渠现浇成型机施工方法。
为了不影响农田灌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多在冬、春两季进行,因此在北方防渗渠道施工要制定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从而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在连续5日平均气温在5℃以下,或最低气温在-5℃以下施工,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保证拌制所需的原料及制作和养护期内不结冰,不受冻,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标号不得低于425号,水灰比不应大于0.6。冬季施工常用的保温方法:即在砼内加适量的早强剂及其它早强减水剂,以提高砼及砂浆的早期强度。
混凝土的养护是提高和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特别是混凝土衬砌结构壁薄,外露面积大的特点,养护工作尤为重要,必须专人负责。最常用的养护方法在混凝土的表面覆盖湿草帘、湿芦席。一般正常气温下,混凝土浇筑后6~18小时即可养护,根据采用水泥的不同和气温的不同养护的时间也不同,养护要勤洒水,始终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状态。在冬季,混凝土表面应覆盖塑料薄膜,上面覆盖稻草帘,为混凝土提供保温、保湿的环境,从而使混凝土强度得到保证。
(三)伸缩缝施工
为了适应温度变化,砼收缩,地基湿胀,冬季冻胀及不均匀沉陷等因素引起裂缝,砼护面应设置伸缩缝,可分为纵向缝和横向缝两种,垂直水流方向的横缝,一般间距8-10米,缝宽2cm左右,若底宽太大,则要设顺水方向的纵缝。伸缩缝,多采用梯形或矩形,在填筑缝时,首先要清理缝内泥土杂物,使缝壁清洁、干燥,接着在缝壁刷上沥青柴油混合物,再将拌合好并保持在110℃的焦油塑料胶泥灌入缝内,迅速向缝壁抹压,使胶泥与缝壁充分粘结,最后用热烙铁沿缝口压烙,使表面平整并粘牢。
三、运行管理与维护
混凝土防渗渠建成后,运行管理和维护的好坏,关系到渠道及其配套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在渠道的日常运行中,特别是在渠道防放水前、后或暴雨后,应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排除故障。在停水期间,渠道有无裂缝,有无渗漏,混凝土表面有无剥落,伸缩缝内充填物是否流失和漏水,以便及时维护处理。在灌溉期间要注意观察各段水流是否平稳正常,渠道内水位是否漫过压顶,以免水流入防渗层背后,带走泥沙影响渠基稳定。
此外,混凝土防渗渠在冬季的冻胀破坏,直接影响和缩短渠道使用寿命。因此在冬季运用时应注意:1、灌溉宜在平均气温高于0℃时进行,防止渠水结冰涨破防渗体;2、冬季雪后融化,要及时将积水排出渠道,以防在渠内结冰;3、要经常检查,发现破坏地方要及时维修,防止渠水渗入渠基反复冻融,导致大量防渗体的破坏;4、对于与挖方渠道相邻的农田,应在气温降至0℃以下,前半个月停止灌水,以防渠基土因含水量高而结冰,引起防渗渠的破坏。
加强防渗渠道运行管理,除了要有科学的管理措施外,还必须落实管理人员、制定严格的奖惩办法,只有依靠科学管理、规范管理才能将建好的混凝土防渗渠工程管好、用好,长期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艳.混凝土防渗工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处理办法[J].中国科技博览,2010(12):176.
[2]陶家俊.农田水利管理[J].新农村与水丛书2011(Ⅲ):76-85.
[3] 刘祥柱.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J].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