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影响糖代谢异常孕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分娩的临床资料齐全的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足月单胎孕妇1157例,根据孕前体质指数(BMI)分成4组:53例BMI<18.5 kg/m2为低体质量组,647例BMI18.5~23.9 kg/m2为理想体质量组,323例BMI 24.0~27.9 kg/m2为超体质量组,134例BMI≥28.0 kg/m2为肥胖组.1157例新生儿按出生体质量分为:出生体质量2500~4000 g为正常体质量儿(987例),其中545例出生体质量3000~3500 g为适宜体质量儿;出生体质量≥4000 g为巨大儿(112例);出生体质量<2500 g为低体质量儿(58例).记录其孕前体质量、身高、糖代谢异常诊断时间及诊断时体质量、孕期血脂水平、不良产史、糖尿病家族史、分娩孕周、分娩时体质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分析孕前BMI、孕期体质量增长(分娩时体质量-孕前体质量)、诊断糖代谢异常的孕周、诊断后孕妇体质量增长(分娩时体质量-诊断糖代谢异常时体质量)、孕期血脂水平、不良产史及糖尿病家族史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及计算孕前不同BMI孕妇分娩适宜体质量儿的孕期体质量适宜增长范围.结果 (1)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低体质量组为(3142±333)g,理想体质量组为(3339±476)g,超体质量组为(3381±581)g,肥胖组为(3368±644)g.新生儿出生体质量随孕前BMI增加而增加,低体质量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低于其他3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理想体质量组、超体质量组、肥胖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分娩正常体质量儿和巨大儿孕妇的孕期体质量增长:分娩正常体质量儿及分娩巨大儿的各组孕妇孕期体质量增长为,理想体质量组分别为(13.5±4.5)及(17.1±5.4)kg,超体质量组分别为(11.6±4.9)及(15.3±6.4)kg,肥胖组分别为(10.3±5.0)及(14.7±7.4)kg,3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质量组分娩巨大儿的孕妇仅1例,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3)分娩正常体质量儿和巨大儿孕妇的糖代谢异常诊断孕周:理想体质量组分别为(27.8±5.8)及(29.8±5.3)周,超体质量组分别为(26.7±6.8)及(30.2±4.1)周,两者分别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分别为(26.2±7.5)及(25.7±9.3)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低体质量组分娩巨大儿孕妇例数仅1例,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4)分娩正常体质量儿与巨大儿孕妇的血脂水平:分娩巨大儿孕妇血清甘油三酯水平[(3.1±1.5)mmol/L]明显高于分娩正常体质量儿的孕妇[(2.7±1.2)mmol/L,P<0.01];分娩巨大儿孕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1.4±0.3)mmol/L]明显低于分娩正常体质量儿的孕妇[(1.7±0.9)mmol/L,P<0.05];分娩巨大儿孕妇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总胆固醇水平[分别为(2.8±0.8)及(5.4±1.1)mmol/L]均低于分娩正常体质量儿的孕妇[分别为(3.0±0.9)及(5.6±1.1)mmol/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影响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相关因素:将年龄、不良产史、糖尿病家族史、孕前BMI、孕期体质量增长、诊断糖代谢异常后孕妇体质量增长、孕期血脂水平、糖代谢异常分类、诊断孕周等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最终进入回归模型的变量中排在前3位的是孕前BMI、孕期体质量增长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1).结论 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孕前BMI、孕期体质量增长、孕期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