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堂中,怎样引导学生打开思维之门?将“精心设问”和“语言艺术”整合是一大法宝。笔者从实际教学经验出发,主要从三个方面谈谈课堂提问的技巧:变散为聚,牵一发而动全身;难易适度,开拓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化顺为逆,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关键词:课堂语言;提问;互动性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设疑提问,学生质疑问难,是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怎样进行提问,尤其是在新课程中如何进行启发式提问就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来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否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并达到预期目的,是评价一名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
一位教学水平高超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提问上一定能做到以下几点:
一、主题鲜明、变散为聚
一个问题的设计是否紧扣内容,围绕目标,是否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突出重点,攻克难点,这也决定了这堂课是否精彩。
(一)激发想象,互动体验
紧扣教学重点设计提问,可以改变课堂教学胡子眉毛一把抓,重点不突出的现象。如在执教S版二下《开天辟地》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笔者根据二年级孩子对神话的好奇心,紧扣教学重难点,并根据新课标提出的个性化教育,做了如下设计:请你静下心来读课文中描写盘古开天辟地的段落,哪些语句也让你感受到了神奇?而后笔者在执教这一课的时候所用的“设问”就是用镜头法,从大篇章聚焦到小段落,把小段落放大,让孩子去读去感悟,老师适时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一、虚拟情境,互动激趣
一堂课是否精彩,精心设计同样的问题,不同教师,不同年龄段收到的课堂效果截然不同。下面这个教学实验充分证明了不同语境中的课堂提问可以导致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
二年级下册看图写话《森林服装店》小青蛙买衣服的写话片段,笔者用同年级不同班级做了如下试验:
二(1)班:在青蛙买衣服前播放《小蝌蚪找妈妈》中介绍青蛙长相的视频,继而提问:你觉得青蛙怎样向长颈鹿大婶描述自己想要买什么样的衣服?
二(2)班:以情景导入:在池塘中,在田野里,青蛙在蹦蹦跳跳捉害虫,正当这时,一个个大网扑向了他们。继而提问:你觉得青蛙怎样向长颈鹿大婶描述自己想要买什么样的衣服?
二(3)班:从文中图片入手,引导学生仔细看青蛙的神态、动作等,然后进行提问:你觉得青蛙怎样向长颈鹿大婶描述自己想要买什么样的衣服?
同一个教学问题,在不同的语境中,孩子们的回答截然不同。由此可见老师“怎么问”能够让孩子有思维的突破,这也引发了我在教学中不断思考、探索。
二、难易适度,开拓思维
在一定程度上,文本的难易程度不仅直接决定着课堂的效率,而且也可能成为孩子是否愿意学习语文的重要因素。下面就两个案例来谈谈怎样调节文本难易的度。
案例1:一位老师在上二年级看图说话《救小鸟》。老师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图上还有什么?”像这样的问题设计对学生来讲过于简单、肤浅,这样的提问给学生留下的思维空间太小了。
案例2:一位老师教学二年级上册《秋天》一文。老师引导学生重点分析了“秋天的景物”这一部分,让学生说说“纷纷扬扬”的意思。对于“纷纷扬扬”一词的理解,缺乏语言环境,对二年级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体味语文,我们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但我们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思考,笔者认为要让学生走进文本的美好世界,我们需要思考两点:
(一)课堂提问,留足空间
从案例1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课堂教学中过多的一问一答,他们思考的空间又有多大?很多老师喜欢问:“你们想知道吗?”“你喜欢春天吗?”试问这样的提问有思考的价值吗?
(二)课堂提问,深度互动
和谐、美好的语文课堂,不是牵牛式的教学,在这种课堂模式中,学生的思维狭窄,毫无主动性和创造性可言。《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既然教师只是引导者,何不在老师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去自主学习,自主互动?
三、收放自如,精彩碰撞
在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总是发现,教师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精神,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思维。在设计教学时,我们应留足学生的思维空间:
(一)天马行空,让学生敢想
教师应转变观念,应当给各种不同意见(特别是教师事先未曾料到的意见)充分的表达机会,给学生留下充分的“自由度”,任由学生的思维灵动与飞扬。
(二)适时引导,让学生敢问
精彩的课堂应该搭建互动的舞台,把单一的师生之间的问答变为同学之间的讨论或向老师的提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才堪称真正的“沟通交流”。 精心的课堂提问是实现精彩课堂的手段,提问有时需要在课文细节处提问,抓住文本机遇,让孩子敢问,让学生积极主动充分参与其中,这不仅需要教师机智的语言引导,要看到显性的行为参与,更要重视隐性的心理投入──情感和认知的投入。
(三)欲望激发,让学生爱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以解决问题为终极目的,让学生带着“?”进教室,带着“。”出教室。出了教室,似乎就达到了教学目标。让孩子在每一堂语文课中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教师与学生智慧的碰撞,孩子才会爱上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
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提问的“度”和时机、对象,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教师顺势从孩子的年龄、性格特点精心“设问”,变通教本,进行有效教学,适度引导,才能使得课堂变成孩子学习的领地,精神食粮的圣地。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显现教师的教学魅力,一个优秀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掌握提问艺术,适当时机“问”出学生的思维,让孩子感悟到语文的美好境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杨九俊主编.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年4月.
[3]小學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年6月.
作者简介:祝艳芳,浙江省金华市新世纪学校。
关键词:课堂语言;提问;互动性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设疑提问,学生质疑问难,是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怎样进行提问,尤其是在新课程中如何进行启发式提问就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来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否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并达到预期目的,是评价一名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
一位教学水平高超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提问上一定能做到以下几点:
一、主题鲜明、变散为聚
一个问题的设计是否紧扣内容,围绕目标,是否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突出重点,攻克难点,这也决定了这堂课是否精彩。
(一)激发想象,互动体验
紧扣教学重点设计提问,可以改变课堂教学胡子眉毛一把抓,重点不突出的现象。如在执教S版二下《开天辟地》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笔者根据二年级孩子对神话的好奇心,紧扣教学重难点,并根据新课标提出的个性化教育,做了如下设计:请你静下心来读课文中描写盘古开天辟地的段落,哪些语句也让你感受到了神奇?而后笔者在执教这一课的时候所用的“设问”就是用镜头法,从大篇章聚焦到小段落,把小段落放大,让孩子去读去感悟,老师适时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一、虚拟情境,互动激趣
一堂课是否精彩,精心设计同样的问题,不同教师,不同年龄段收到的课堂效果截然不同。下面这个教学实验充分证明了不同语境中的课堂提问可以导致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
二年级下册看图写话《森林服装店》小青蛙买衣服的写话片段,笔者用同年级不同班级做了如下试验:
二(1)班:在青蛙买衣服前播放《小蝌蚪找妈妈》中介绍青蛙长相的视频,继而提问:你觉得青蛙怎样向长颈鹿大婶描述自己想要买什么样的衣服?
二(2)班:以情景导入:在池塘中,在田野里,青蛙在蹦蹦跳跳捉害虫,正当这时,一个个大网扑向了他们。继而提问:你觉得青蛙怎样向长颈鹿大婶描述自己想要买什么样的衣服?
二(3)班:从文中图片入手,引导学生仔细看青蛙的神态、动作等,然后进行提问:你觉得青蛙怎样向长颈鹿大婶描述自己想要买什么样的衣服?
同一个教学问题,在不同的语境中,孩子们的回答截然不同。由此可见老师“怎么问”能够让孩子有思维的突破,这也引发了我在教学中不断思考、探索。
二、难易适度,开拓思维
在一定程度上,文本的难易程度不仅直接决定着课堂的效率,而且也可能成为孩子是否愿意学习语文的重要因素。下面就两个案例来谈谈怎样调节文本难易的度。
案例1:一位老师在上二年级看图说话《救小鸟》。老师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图上还有什么?”像这样的问题设计对学生来讲过于简单、肤浅,这样的提问给学生留下的思维空间太小了。
案例2:一位老师教学二年级上册《秋天》一文。老师引导学生重点分析了“秋天的景物”这一部分,让学生说说“纷纷扬扬”的意思。对于“纷纷扬扬”一词的理解,缺乏语言环境,对二年级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体味语文,我们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但我们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思考,笔者认为要让学生走进文本的美好世界,我们需要思考两点:
(一)课堂提问,留足空间
从案例1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课堂教学中过多的一问一答,他们思考的空间又有多大?很多老师喜欢问:“你们想知道吗?”“你喜欢春天吗?”试问这样的提问有思考的价值吗?
(二)课堂提问,深度互动
和谐、美好的语文课堂,不是牵牛式的教学,在这种课堂模式中,学生的思维狭窄,毫无主动性和创造性可言。《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既然教师只是引导者,何不在老师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去自主学习,自主互动?
三、收放自如,精彩碰撞
在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总是发现,教师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精神,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思维。在设计教学时,我们应留足学生的思维空间:
(一)天马行空,让学生敢想
教师应转变观念,应当给各种不同意见(特别是教师事先未曾料到的意见)充分的表达机会,给学生留下充分的“自由度”,任由学生的思维灵动与飞扬。
(二)适时引导,让学生敢问
精彩的课堂应该搭建互动的舞台,把单一的师生之间的问答变为同学之间的讨论或向老师的提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才堪称真正的“沟通交流”。 精心的课堂提问是实现精彩课堂的手段,提问有时需要在课文细节处提问,抓住文本机遇,让孩子敢问,让学生积极主动充分参与其中,这不仅需要教师机智的语言引导,要看到显性的行为参与,更要重视隐性的心理投入──情感和认知的投入。
(三)欲望激发,让学生爱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以解决问题为终极目的,让学生带着“?”进教室,带着“。”出教室。出了教室,似乎就达到了教学目标。让孩子在每一堂语文课中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教师与学生智慧的碰撞,孩子才会爱上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
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提问的“度”和时机、对象,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教师顺势从孩子的年龄、性格特点精心“设问”,变通教本,进行有效教学,适度引导,才能使得课堂变成孩子学习的领地,精神食粮的圣地。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显现教师的教学魅力,一个优秀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掌握提问艺术,适当时机“问”出学生的思维,让孩子感悟到语文的美好境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杨九俊主编.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年4月.
[3]小學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年6月.
作者简介:祝艳芳,浙江省金华市新世纪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