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儿童友好促社区振兴——基于纽约“校园到游乐场”计划的研究

来源 :装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yzkmyzkm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城市化持续深入、社区空间不断重构的过程中,公共区域成为社区建设的新契机.校园作为社区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潜力在社区治理、社会公平、环境友好、儿童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本文以纽约“校园到游乐场(Schoolyards To Playgrounds)”计划为例,深入分析了在公共土地信托基金(TPL)领导下,纽约市共享校园的发展历程、实施路径和设计、管理与运营策略,以期为我国共享校园空间,促进学校与社区融合,构建儿童友好社区、优化社区治理体系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情感交互是不同的个体处于不同的状态下,情感因素对相对独立的个体之间所产生的相互作用.情感交互具体实施策略应该增强积极的情感交互,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适当调控消极情感,始终保持饱满热情;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学过程中,情感交互要注意一视同仁.高校声乐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互更为频繁和突出.因此,应该要注重情感交互在高校声乐课堂中的应用,努力构建师生和谐的声乐教学氛围,从而提升高校声乐课堂教学的学习效率.
在信息化发展如火如荼的形势下,作为自然资源业务基础力量所在的基层,依然因系统割据之苦而无法获益于信息化发展.笔者根据自身多年从业经验,探索破解问题之道,研究问题背后逻辑,希望得到有关部门重视并将问题解决,以期建立自然资源大数据体系来提升自然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
期刊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多为人工管理,缺少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体系.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迫切需要由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走向智慧化管理模式,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自然保护区全方位监测,促进保护区相关科研成果的产出和转化,改善保护区宣教条件,发挥保护区的社会服务功能.
期刊
城市社区可持续更新作为城市可持续更新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城市社会治理与人居环境营造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英国社区更新为研究对象,基于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城市可持续更新发展研究背景,总结与梳理英国社区可持续更新实施策略的历史演进与实践特征,将其归纳为从“中央政府权力制约”背景下的实验性合作方式更新探寻阶段到基于“可持续伙伴关系模式”的多元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可持续更新阶段的发展演变历程,以期为我国城市存量提升发展时期的社区可持续更新发展提供经验.
抗战爆发后,国统区各地经济形势日趋恶劣,严重影响了警察的生活,为了维持警察队伍的稳定,当局采取了包括提高警察薪金、发放生活补贴和食米等方式来提高警察的待遇,这些措施对于保障警察的基本生活需求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国民党当局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大量增发货币,在国统区各地造成了持续性恶性通货膨胀,物价暴涨的速度远远超过工资的增长速度,加上警察局内部收入差距悬殊,一直到抗战结束,省会警察局长、警夫役等基层警务人员生活贫困的状况都没有得到明显改观,以致警察逃亡的现象愈演愈烈.
针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老旧住区更新遇到的问题,本文追溯了日本团地再生方面政策的演变,并且选取代表性案例——云雀之丘团地进行分析.根据该团地再生工程中提出的“再生计划”及“事业伙伴”方式,分别从住栋的再利用、区域运营管理两个方面,明确民间事业者在社区更新全流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对案例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旨在对我国的住区更新实践有所启发.
随着“社区”概念的发展流变,“社区更新”成为社会变迁进程中社区适应的现实显现.但在当下语境中,现代居民究竟如何理解社区更新并参与其中,仍须进一步探讨.探寻现代语境的社区概念演变、梳理社区更新的发展过程、解析社区更新的动力机制转向尤为重要.研究发现,社区更新的动力机制正在由“政府—市场”机制向“政府—社会”机制转变,“政府—社会”机制主要是通过政府引导,社会(社会组织、居民)的参与耦合来推动.新时期的社区更新需通过“需求导向、设计先行、多元治理、效果为上”的路径实现,以满足现代居民对社区更新的诉求.
批判地域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作为一种建筑概念横空出世,对彼时的前沿理论家如弗兰姆普敦而言,批判地域主义是一种抵抗的建筑学,它寻求对普世文明的调和并反映和服务于它赖以生存的特定地区.本文重新检视了批判地域主义的论述,尤其是它对抵抗的强调,以及作为一种理论建构无意间所忽略或压平的多元建筑取向.笔者选取墨西哥建筑师路易斯·巴拉甘作为批判地域主义的代表,以分析批判地域主义存在的一些最有争议的假设、暗示和影响.
本文介绍的教学案例是笔者近几年对设计学绘图教学和研究范式的思考,讨论的是在解释现象学理论的介入下,绘图作为一种特殊的“工具”如何推动了空间研究.整体而言,教学思路因袭的是现象解释学的“解释循环”,在此基础上,笔者发展了现象学的“回荡”及保罗·利科的“想象”概念,构建了一个学生个体、绘图、空间研究相互作用的设计学研究生课程.文章的第一部分阐述了笔者对绘图的态度,以及课程框架与解释循环、利科文本理论之间的关联.第二部分则是对第一部分的展开,通过三个练习阐述了课程的具体方法及成果案例.
社区花园作为上海社区空间更新中的一种新兴手段,提倡构建在地组织,通过建立居民自治回归社区生活本身,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公共艺术在社区花园营造中的实践打破了以往改善社区环境的传统方式,以公众参与为核心,为居民打造了可以互动交流的娱乐休闲空间,容纳公共多元观点,在居民与社区环境之间建立紧密的社会联系.我国公共艺术在社区空间更新的实践与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公共艺术在上海社区花园的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东明路街道系统性社区花园的营建进行详细论述,探索公共艺术在社区花园实践中公众参与的组织形式与参与机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