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要方式。在客观上形成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因此课堂中几乎看不到猜想、实验、观察、推断等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探究活动。教师应从学生好表现,求参与的心理需要出发,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那么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呢?
关键词:活 互动 渗透学法
一.合理创设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我在教学“小数点搬家”这个内容时,充分利用“农远”资源,将“小数点搬家”这个艰涩枯燥的数学概念,制作成卡通动画课件,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就缩小到原来的1/10;移动两位,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移动三位,就缩小到原来1/1000;……一直这样下去,无止无尽。反之,就是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移动两位,扩大到原来的100倍;移动三位,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同学们学得轻松,领会得深刻,掌握得就牢固。
二.进行师生互动。
学习离不开思考,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创设有趣生动的教学情境,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师生问答中实现教学,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九年级“圆的基本性质”中,要学到垂弦定理时,这一课重在让学生理解圆的轴对称性,并利用垂弦定理解决有关的证明和计算问题。在开始新课教学时,可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现实生活中,校区的圆柱形水管管道遭到损坏,影响了大家的吃水问题,那么水工师傅经测量得知管道的积水部分深达3厘米,水面的宽度为6厘米,请问:“水工师傅应该用多大的水管来替换呢?”这件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一出,学生展开了思考,教师此时可以引入新课,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开始新一课的学习,大家就可以帮助水工师傅修好水管了。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画一个圆和一条弦,并画出一条垂直于弦的直径,将画好的图形剪下来,将它沿着所画的直径对折. 此时,教师提出问题:圆有几条对称轴?对折后的圆是否有相等的线段和弧?学生开始进行思考和深入探究,可以得出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在师生的共同探索中,得出垂弦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在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补充下,共同完成了对垂弦定理的学习。学习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学生不仅在自主分析中体验到了这一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而且也领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在这个轻松愉快的师生互动中实现了有效教学.
三.渗透学法指导。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将会终生受用不尽。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还应将自己的长期累积的学习经验与方法传授给学生,交给他们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让他们自己去学着发现问题,注重过程,解决问题。有人曾说:“一个有修养的老师的一句话、一个不经意的行动,在一定的时机、一定的场合,会影响一个学生的一辈子,就是这个道理”。
四.挖掘情感因素。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兴趣是启迪智慧的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数学课堂才有可能“活”起来。数学知识的内在吸引力,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数学内容的内在情感因素,展示数学知识的精与巧。
五.鼓励动手操作。
操作启动思维,促进思维,思维服务于操作,丰富了语言表达;语言表达能使操作更完美,知识掌握更牢固。我们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达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们在乐中学好数学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内容都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实验等方法理解掌握。老师在指导学生操作实践全过程中,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由于活动内容与学生的基本背景联系密切,学生热情很高,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就这样让学生处在兴趣盎然中,促进我要学、我会学、我能学的思想,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六.利用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 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种情境能更有效地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课堂气氛活跃,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所以,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转换教师的角色地位,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密切合作,营造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气氛,让初中数学课堂活起来。
(作者单位:贵州省仁怀市第三中学)
关键词:活 互动 渗透学法
一.合理创设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我在教学“小数点搬家”这个内容时,充分利用“农远”资源,将“小数点搬家”这个艰涩枯燥的数学概念,制作成卡通动画课件,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就缩小到原来的1/10;移动两位,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移动三位,就缩小到原来1/1000;……一直这样下去,无止无尽。反之,就是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移动两位,扩大到原来的100倍;移动三位,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同学们学得轻松,领会得深刻,掌握得就牢固。
二.进行师生互动。
学习离不开思考,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创设有趣生动的教学情境,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师生问答中实现教学,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九年级“圆的基本性质”中,要学到垂弦定理时,这一课重在让学生理解圆的轴对称性,并利用垂弦定理解决有关的证明和计算问题。在开始新课教学时,可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现实生活中,校区的圆柱形水管管道遭到损坏,影响了大家的吃水问题,那么水工师傅经测量得知管道的积水部分深达3厘米,水面的宽度为6厘米,请问:“水工师傅应该用多大的水管来替换呢?”这件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一出,学生展开了思考,教师此时可以引入新课,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开始新一课的学习,大家就可以帮助水工师傅修好水管了。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画一个圆和一条弦,并画出一条垂直于弦的直径,将画好的图形剪下来,将它沿着所画的直径对折. 此时,教师提出问题:圆有几条对称轴?对折后的圆是否有相等的线段和弧?学生开始进行思考和深入探究,可以得出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在师生的共同探索中,得出垂弦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在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补充下,共同完成了对垂弦定理的学习。学习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学生不仅在自主分析中体验到了这一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而且也领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在这个轻松愉快的师生互动中实现了有效教学.
三.渗透学法指导。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将会终生受用不尽。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还应将自己的长期累积的学习经验与方法传授给学生,交给他们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让他们自己去学着发现问题,注重过程,解决问题。有人曾说:“一个有修养的老师的一句话、一个不经意的行动,在一定的时机、一定的场合,会影响一个学生的一辈子,就是这个道理”。
四.挖掘情感因素。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兴趣是启迪智慧的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数学课堂才有可能“活”起来。数学知识的内在吸引力,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数学内容的内在情感因素,展示数学知识的精与巧。
五.鼓励动手操作。
操作启动思维,促进思维,思维服务于操作,丰富了语言表达;语言表达能使操作更完美,知识掌握更牢固。我们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达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们在乐中学好数学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内容都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实验等方法理解掌握。老师在指导学生操作实践全过程中,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由于活动内容与学生的基本背景联系密切,学生热情很高,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就这样让学生处在兴趣盎然中,促进我要学、我会学、我能学的思想,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六.利用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 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种情境能更有效地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课堂气氛活跃,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所以,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转换教师的角色地位,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密切合作,营造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气氛,让初中数学课堂活起来。
(作者单位:贵州省仁怀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