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因西部农村地区存在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发展落后等诸多不利因素,农村学校的改革发展成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对西部农村地区学校实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是培育具备综合能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体入手,着重探讨西部农村地区幼儿体育教育的课程设置,以推动幼儿体育教育的科学化发展。
关键词:西部;农村地区;幼儿;体育教育;课程设置
G613.7
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西部农村地区幼儿体育教育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幼儿是通过感知表象,也就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认识客观事物,具体的表象左右着儿童的认识过程。幼儿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对于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这种无意性,可以通过儿童的注意、记忆、想象及行为表现看出来。同时,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一些特有的个性和特点,比如他的兴趣、爱好,但这些存在不稳定性和不固定性。因此,构建科学、合理、全面的幼儿课程教育是促使他们形成有规律的学习巩固的重要途径,而体育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显得幼儿重要。
一、概念综述
幼儿教育通常是指3-6岁的幼儿园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儿童身心获得健康的正常发展,进而有利于他们日后能够顺利地进入并融入小学学习生活的成长环境。要对西部农村地区幼儿体育教育的课程展开科学的研究,首先必须对其相关概念具备科学和全面的把控和认识。幼儿体育教育的概念含广义和狭义两种,其中,广义的幼儿体育指的是幼儿教育工作者为受教者所组织进行的、适合体育锻炼的活动,而狭义的幼儿体育则指的是在幼儿教育场所中所开展的相关体育活动。
在整个幼儿教育课程体系中,幼儿体育课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十一五”规划为西部农村地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可靠性的政策依据,国务院先后出台的一系列国家政策和法规条例,对开展幼儿教育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性作用。科学认识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尊重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合理结合西部农村地区特殊的发展形势,全面构建幼儿体育课程,将传统的教学思维转化为新形势下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和全面教育。
二、幼儿体育课程的现状分析
在对幼儿体育课程设置的相关文献内容的横纵对比,以及对幼儿体育教育实例的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不难发现,目前幼儿体育课程设置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是幼儿施教者教学经验多数较为欠缺,缺乏科学、专业的教学理论的支撑,更为糟糕的是,多数施教者的教学观念依旧停留在急于求成的应试教育上,在教学的过程中,习惯性地把主要精力用于幼儿的智力开发上,而几乎不去重视和挖掘幼儿本身的兴趣和爱好,如此一来,极易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最终的教学质量产生负面的作用和影响,使得本该生动有趣的幼儿体育课程变得单一和乏味,难以充分发挥幼儿的天性。
其二,当前我国的幼儿体育课程缺乏科学统一的施行方案,大多数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多是重复他人的活动形式,而缺乏科学、合理、全面的体系构建和整体规划,严重忽视了具备特殊的心理活动和发展规律的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所谓的幼儿体育活动中,多采用简单的娱乐性游戏的形式,而没有开展合理的体育运动,对幼儿的体育兴趣和爱好缺乏必要的培养和后天的锻炼,导致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基础性能的认知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无法进行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发展。
三、幼儿体育课程设置的影响因素
1.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是根据受教者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及其特有的发展规律来展开,只有与受教者健康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才是科学、有效的教育,也才能实现教育培养的最终目的。幼儿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二是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三是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幼儿体育课程的设置必须依据幼儿的这些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来展开,通过创设丰富多元的教学环境,构建系统、全面的体育教育体系,安排生动有趣的体育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兴趣爱好,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幼儿施教队伍的整体素质
幼儿施教队伍的整体素质,对幼儿体育教育的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作用,施教队伍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教育成果好坏的核心因素,增加教学反馈评价环节是提升幼儿施教队伍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幼儿教育的实施者和执行者,应当具备与整体的幼儿教育体系相吻合的工作能力和素质水平,只有从源头上把控住教学队伍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够将全面发展幼儿体育教育的工作推行开来。
四、幼儿体育课程的设置
1.幼儿体育课程设置的原则
如前文所述,幼儿的心理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对幼儿体育课程设置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幼儿体育课程设置的原则,也必然是围绕幼儿这一特殊群体而展开的。简单来说,幼儿体育课程的设置,必须遵循以下四大原则,分别是:针对性、生活性、科学性和游戏性,以确保体育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系统性和全面性。
2.幼儿体育课程的教学大纲
(1)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幼儿教育工作的开展必须遵循相关的法规条例,严格执行以下两个纲领性文件,即《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通过切实可行的纲领文件,来落实幼儿体育教育的全面工作,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教学内容及其组织形式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
质。”具体来说,相关文件要求幼儿体育教育应在幼儿健康发展、动作技能、活动能力等多个方面达到合理规定的發展目标,与此同时,在结合不同地区,尤其是经济较为落后的西部农村地区的地区形势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统一却又各具特色的幼儿体育教育施行方案,指引幼儿完成特殊阶段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核心发展目标。
(3)幼儿体育课程的基本框架
幼儿体育课程的基本框架以课程设置为核心,分别涵盖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课程目标,课程组织、课程内容以及反馈评价。
体育课程的设置和构建的主要目标在于实现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既注重对幼儿自主、创造能力的培养,也关注幼儿的健康发展和素质锻炼,不仅仅是帮助幼儿形成基础的运动技能,更在于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应对日后更为漫长的学习生涯和更为复杂的生活环境。充分发挥幼儿独特的天性,并在教育的基础作用下加以引导,使其成为有利的成长因素,是幼儿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五、结论
西部农村地区幼儿体育教育课程的合理设置,与当地的教育发展不可分离,也与幼儿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严格遵循相关法规和条例,逐步落实推进幼儿体育课程设置的相关工作,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西部;农村地区;幼儿;体育教育;课程设置
G613.7
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西部农村地区幼儿体育教育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幼儿是通过感知表象,也就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认识客观事物,具体的表象左右着儿童的认识过程。幼儿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对于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这种无意性,可以通过儿童的注意、记忆、想象及行为表现看出来。同时,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一些特有的个性和特点,比如他的兴趣、爱好,但这些存在不稳定性和不固定性。因此,构建科学、合理、全面的幼儿课程教育是促使他们形成有规律的学习巩固的重要途径,而体育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显得幼儿重要。
一、概念综述
幼儿教育通常是指3-6岁的幼儿园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儿童身心获得健康的正常发展,进而有利于他们日后能够顺利地进入并融入小学学习生活的成长环境。要对西部农村地区幼儿体育教育的课程展开科学的研究,首先必须对其相关概念具备科学和全面的把控和认识。幼儿体育教育的概念含广义和狭义两种,其中,广义的幼儿体育指的是幼儿教育工作者为受教者所组织进行的、适合体育锻炼的活动,而狭义的幼儿体育则指的是在幼儿教育场所中所开展的相关体育活动。
在整个幼儿教育课程体系中,幼儿体育课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十一五”规划为西部农村地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可靠性的政策依据,国务院先后出台的一系列国家政策和法规条例,对开展幼儿教育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性作用。科学认识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尊重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合理结合西部农村地区特殊的发展形势,全面构建幼儿体育课程,将传统的教学思维转化为新形势下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和全面教育。
二、幼儿体育课程的现状分析
在对幼儿体育课程设置的相关文献内容的横纵对比,以及对幼儿体育教育实例的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不难发现,目前幼儿体育课程设置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是幼儿施教者教学经验多数较为欠缺,缺乏科学、专业的教学理论的支撑,更为糟糕的是,多数施教者的教学观念依旧停留在急于求成的应试教育上,在教学的过程中,习惯性地把主要精力用于幼儿的智力开发上,而几乎不去重视和挖掘幼儿本身的兴趣和爱好,如此一来,极易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最终的教学质量产生负面的作用和影响,使得本该生动有趣的幼儿体育课程变得单一和乏味,难以充分发挥幼儿的天性。
其二,当前我国的幼儿体育课程缺乏科学统一的施行方案,大多数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多是重复他人的活动形式,而缺乏科学、合理、全面的体系构建和整体规划,严重忽视了具备特殊的心理活动和发展规律的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所谓的幼儿体育活动中,多采用简单的娱乐性游戏的形式,而没有开展合理的体育运动,对幼儿的体育兴趣和爱好缺乏必要的培养和后天的锻炼,导致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基础性能的认知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无法进行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发展。
三、幼儿体育课程设置的影响因素
1.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是根据受教者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及其特有的发展规律来展开,只有与受教者健康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才是科学、有效的教育,也才能实现教育培养的最终目的。幼儿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二是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三是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幼儿体育课程的设置必须依据幼儿的这些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来展开,通过创设丰富多元的教学环境,构建系统、全面的体育教育体系,安排生动有趣的体育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兴趣爱好,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幼儿施教队伍的整体素质
幼儿施教队伍的整体素质,对幼儿体育教育的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作用,施教队伍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教育成果好坏的核心因素,增加教学反馈评价环节是提升幼儿施教队伍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幼儿教育的实施者和执行者,应当具备与整体的幼儿教育体系相吻合的工作能力和素质水平,只有从源头上把控住教学队伍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够将全面发展幼儿体育教育的工作推行开来。
四、幼儿体育课程的设置
1.幼儿体育课程设置的原则
如前文所述,幼儿的心理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对幼儿体育课程设置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幼儿体育课程设置的原则,也必然是围绕幼儿这一特殊群体而展开的。简单来说,幼儿体育课程的设置,必须遵循以下四大原则,分别是:针对性、生活性、科学性和游戏性,以确保体育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系统性和全面性。
2.幼儿体育课程的教学大纲
(1)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幼儿教育工作的开展必须遵循相关的法规条例,严格执行以下两个纲领性文件,即《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通过切实可行的纲领文件,来落实幼儿体育教育的全面工作,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教学内容及其组织形式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
质。”具体来说,相关文件要求幼儿体育教育应在幼儿健康发展、动作技能、活动能力等多个方面达到合理规定的發展目标,与此同时,在结合不同地区,尤其是经济较为落后的西部农村地区的地区形势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统一却又各具特色的幼儿体育教育施行方案,指引幼儿完成特殊阶段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核心发展目标。
(3)幼儿体育课程的基本框架
幼儿体育课程的基本框架以课程设置为核心,分别涵盖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课程目标,课程组织、课程内容以及反馈评价。
体育课程的设置和构建的主要目标在于实现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既注重对幼儿自主、创造能力的培养,也关注幼儿的健康发展和素质锻炼,不仅仅是帮助幼儿形成基础的运动技能,更在于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应对日后更为漫长的学习生涯和更为复杂的生活环境。充分发挥幼儿独特的天性,并在教育的基础作用下加以引导,使其成为有利的成长因素,是幼儿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五、结论
西部农村地区幼儿体育教育课程的合理设置,与当地的教育发展不可分离,也与幼儿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严格遵循相关法规和条例,逐步落实推进幼儿体育课程设置的相关工作,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