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习作水平呢?近年来,我尝试改变习作作业的形式,变写作为“玩作”,激发了学生的习作热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让学生以真实的见闻、亲身的经历和真切的感受为习作内容,让学生在心目中播下了这样一个信念:写作文不难,写作文很有趣味,写作文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一、变写为看。观察是习作的起点,要写好习作,必须学会观察生活。因此,我把写一篇习作的作业改为观察作业。观察春夏秋冬、日月星辰、风雨雪霜、花草树木;观察美丽的乡村、热闹的集市、可爱的动物以及身边的人和事。一次只布置观察一个方面,并指导观察方法,要求观察细致,还要加上自己的联想或想象。学生对这样的作业兴趣盎然,观察认真细致,写起作文来也就言之有物,具体生动了。
二、变写为听。大自然中鸟语虫鸣,有各种动听的声响;生活中奇人趣事,有很多感人的事迹。只要你用心聆听,就会有许多新的发现。一次,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习作作业:用心倾听早晨起床后或放学路上各种事物发出的声音,并把听到的这些声音记录下来。第二天,我要求学生用几个象声词写一个片断。收上来的习作确实给了我一个惊喜。有不少同学一个片断竟用上了十多个象声词,且运用准确合理,使人有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放学了,我‘咚咚咚’地走在人行道上。忽然一阵风‘呼呼’地吹来,树枝在风中跳起了优美的舞蹈,发出了‘吱吱吱’的声音,树叶也不甘落后,跟着唱起了‘沙沙沙’的歌儿。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这些场景的描写犹如一幅幅画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变写为说。一篇记事、写人的文章,往往离不开必要的语言描写。适当的人物对话,能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了训练学生写好对话,我常布置说的作业。就某一话题让学生与家长对话与同学对话,有时还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辩论,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说话时人的动作、神情、语气。再教给学生对话描写的几种形式,学生在写作中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由于有了现实生活中说的基础,学生的习作自然流露出真情实感。
四、变写为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览精读,可以拓宽视野,打开思路,增长知识。大量阅读,不但能吸收和丰富作文材料,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从读中悟到写作的方法,丰富学生的词汇,提高运用语言的技巧。因此,习作作业应增加读的分量。可采用统一读和自由读相结合的方法。在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勤动笔头,画出妙词佳句,写写读书心得,并把这些优美的句段储存到记忆的仓库。恰当地运用妙词佳句,习作就会锦上添花。
五、变写为画。小学生的直观思维强,且都喜欢画画。我经常布置“画”作业,不但唤起了学生强烈的习作欲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我有时让学生蒙着眼睛画画,有时让学生用各色布条贴成画儿,有时用纸剪画、用手撕画,有时用墨水滴成画儿。先往一张白纸中间任意滴几滴墨水,然后把带墨水的一面向内对折,再把折好的纸平放在桌上,用手掌挤几下。打开白纸后,观察想象一下这是一幅什么画。各种形式的作画,让学生对画的兴致更高,习作也写得更有趣。
六、变写为演。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现是孩子的特性。让小学生表演或演讲,既可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我常布置这些“演”的作业:根据课文表演课本剧,根据图画表演图意,根据课外书表演故事,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故事演讲、一分钟趣闻演讲、各种知识演讲等等。无论是表演,当评委。一次表演,如果从不同的角度来写,就可以写出不同的习作。多么不容易呀!”由于是学生自发参与了整个活动过程,所以学生真心激活,真情自发。
七、变写为玩。喜欢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尽情地玩,他们才会乐意地表达。春天放风筝、夏天捉知了、秋天搞野炊、冬天打雪仗。吹泡泡、画鼻子、捉迷藏、拔河比赛、掰手腕、两人三足赛……学生玩起来乐此不疲。教师重在指导学生玩时注意观察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自己当时的心理活动。这样学生的习作才能具体、形象,充满童真童趣。
八、变写为做。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实践,亲手操作、亲身经历、亲自感悟,写文章才会思路清晰,言之有物。因此,我经常布置一些“做”的作业。如做小制作:做不倒翁、做风车、做机器人;做家务活儿:煮饭、洗衣、拖地;做自己喜爱的事儿:骑自行车、溜冰、下棋。学生有了生活体验,习作就会情真意切。学生“玩”过以后,还要让他们敞开心扉,自由表达,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一、变写为看。观察是习作的起点,要写好习作,必须学会观察生活。因此,我把写一篇习作的作业改为观察作业。观察春夏秋冬、日月星辰、风雨雪霜、花草树木;观察美丽的乡村、热闹的集市、可爱的动物以及身边的人和事。一次只布置观察一个方面,并指导观察方法,要求观察细致,还要加上自己的联想或想象。学生对这样的作业兴趣盎然,观察认真细致,写起作文来也就言之有物,具体生动了。
二、变写为听。大自然中鸟语虫鸣,有各种动听的声响;生活中奇人趣事,有很多感人的事迹。只要你用心聆听,就会有许多新的发现。一次,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习作作业:用心倾听早晨起床后或放学路上各种事物发出的声音,并把听到的这些声音记录下来。第二天,我要求学生用几个象声词写一个片断。收上来的习作确实给了我一个惊喜。有不少同学一个片断竟用上了十多个象声词,且运用准确合理,使人有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放学了,我‘咚咚咚’地走在人行道上。忽然一阵风‘呼呼’地吹来,树枝在风中跳起了优美的舞蹈,发出了‘吱吱吱’的声音,树叶也不甘落后,跟着唱起了‘沙沙沙’的歌儿。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这些场景的描写犹如一幅幅画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变写为说。一篇记事、写人的文章,往往离不开必要的语言描写。适当的人物对话,能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了训练学生写好对话,我常布置说的作业。就某一话题让学生与家长对话与同学对话,有时还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辩论,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说话时人的动作、神情、语气。再教给学生对话描写的几种形式,学生在写作中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由于有了现实生活中说的基础,学生的习作自然流露出真情实感。
四、变写为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览精读,可以拓宽视野,打开思路,增长知识。大量阅读,不但能吸收和丰富作文材料,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从读中悟到写作的方法,丰富学生的词汇,提高运用语言的技巧。因此,习作作业应增加读的分量。可采用统一读和自由读相结合的方法。在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勤动笔头,画出妙词佳句,写写读书心得,并把这些优美的句段储存到记忆的仓库。恰当地运用妙词佳句,习作就会锦上添花。
五、变写为画。小学生的直观思维强,且都喜欢画画。我经常布置“画”作业,不但唤起了学生强烈的习作欲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我有时让学生蒙着眼睛画画,有时让学生用各色布条贴成画儿,有时用纸剪画、用手撕画,有时用墨水滴成画儿。先往一张白纸中间任意滴几滴墨水,然后把带墨水的一面向内对折,再把折好的纸平放在桌上,用手掌挤几下。打开白纸后,观察想象一下这是一幅什么画。各种形式的作画,让学生对画的兴致更高,习作也写得更有趣。
六、变写为演。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现是孩子的特性。让小学生表演或演讲,既可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我常布置这些“演”的作业:根据课文表演课本剧,根据图画表演图意,根据课外书表演故事,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故事演讲、一分钟趣闻演讲、各种知识演讲等等。无论是表演,当评委。一次表演,如果从不同的角度来写,就可以写出不同的习作。多么不容易呀!”由于是学生自发参与了整个活动过程,所以学生真心激活,真情自发。
七、变写为玩。喜欢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尽情地玩,他们才会乐意地表达。春天放风筝、夏天捉知了、秋天搞野炊、冬天打雪仗。吹泡泡、画鼻子、捉迷藏、拔河比赛、掰手腕、两人三足赛……学生玩起来乐此不疲。教师重在指导学生玩时注意观察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自己当时的心理活动。这样学生的习作才能具体、形象,充满童真童趣。
八、变写为做。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实践,亲手操作、亲身经历、亲自感悟,写文章才会思路清晰,言之有物。因此,我经常布置一些“做”的作业。如做小制作:做不倒翁、做风车、做机器人;做家务活儿:煮饭、洗衣、拖地;做自己喜爱的事儿:骑自行车、溜冰、下棋。学生有了生活体验,习作就会情真意切。学生“玩”过以后,还要让他们敞开心扉,自由表达,这样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