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共此时 温馨满人间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ying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除夕守岁。是我国传统习俗。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吟诗作赋,给我们留下了一串串脍炙人口的守岁诗篇。如今品赏起来,仍然十分真切感人。
  守岁乃“月穷岁尽之日”,据考证,魏晋南北朝时就有守岁之俗。晋代周处《风土记》中即有“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的记载。南北朝时期诗人徐君倩。除夕与妻子一起守岁,写下了《共内人夜坐守岁》一诗:“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诗句从多个侧面反映了1400年前人们在除夕之夜欢乐待晓的情景。至唐宋时代,除夕守岁更加盛行。诗人守岁之情更浓。发于笔端存于诗中者甚多。如唐朝诗人李德裕对人们除夕守岁彻夜不眠作了具体描述:“冬逐更筹尽。春随斗柄回。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摧。”大诗人杜甫对除夕守岁的情景有着更加生动的描绘:“守岁阿戎家,椒盐已颂花。盍簪喧枥马,烈炬散林鸦。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唐太宗李世民的《守岁》诗则描写了皇宫之内除夕守岁的豪华和欢乐情景:“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岁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除夕良宵不能与家人团聚,“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诗人,更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如唐朝边塞诗人高适所写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烛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除夕之夜,作者寄宿旅馆。唯有寒灯相伴,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想到千里之外故乡的亲友。或许他们也正思念自己,而自己一生蹉跎。无所作为。只是带着如霜的两鬓进入新的一年。想到这些。不禁悲伤万分。而诗人张说的《钦州守岁》一诗,则生动地再现了那些因公务在身或其它原因而不能与家人团聚的远方游子,在除夕之夜守岁不眠的思乡之情:“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愁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白居易也作有《客中守岁》诗:“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
  佳节动情怀。民族英雄文天祥在他于人世间的最后一个除夕,面对死亡,大义凛然,写下了另一番情调的《除夜》诗:“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途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除夕之夜。该是家家团聚喝“屠苏酒”的时候了。可自己却被囚于黑暗的牢狱里,孤灯为伴。凄凉满怀。透过悲怆低沉的诗句,我们可以感觉出一种因复国杀敌愿望不能实现而产生的强烈遗憾之情,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除夕守岁之时,人们借年头岁尾相交的机会互相祝福,或回首旧岁或展望新年。重新构思新生活。如唐元稹在《岁日赠拒非》诗中写道:“君思曲水嗟身老。我望通州感道穷。同入新年两行泪,白头翁坐说城中。”岁月不待人,逝者如斯夫!“相见无多语,年新德又新。”这是宋朝诗人戴,爵的诗句,不仅祝愿身体健康。而且祝愿德操进步,实在难难可贵。苏东坡《守岁》诗云:“欲知垂岁尽,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眠,相守夜喧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生动描述了人们欢聚守岁的场面,又表现了诗人只争朝夕的精神,因而广为传诵。明代才子文征明的《除夕》诗则日:“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足见其惜时奋进之意。
其他文献
待人处事,心中总要有一把衡量尺度的秤。“物极必反”这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向人们诉说着这秤的重要。凡事总要把握尺寸。  谦虚的精神固然可贵,但过分的谦虚便意味着放弃。我们都知道戴震在大殿那段谦虚之词“固然是老师学问深,只怕他只花了双眼,看不清题目了吧!”这样的谦词不仅为老师挽回了面子,又巧妙的体现了自己的尊师重道之情,可谓是得当合理的谦虚,他把握好了尺度分寸,以适当的谦虚换来了传世美名。反观现在许多
期刊
1921.7 嘉兴南湖   柔情的涟漪太多  多彩的堤岸太长  也许是因为等待太久  当阳刚而广袤的阳光抵达时  已经长成绿色的生命  获得一种向上的气氛和强劲  尽管历史长河中那只是短暂的一瞬  尽管那条被曙光照亮的游船普通而平凡  而今有了太阳作证  被一个民族公认为  那是伟大 光荣 正确诞生的摇篮  1949.3 河北西柏坡  尽管是黎明的前夜  三月的风也有了丝丝暖意  挟着山丹丹的花香
期刊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下沾我衣。  没有血腥恐怖的厮杀,没有硝烟弥漫的战场,没有撕心裂肺的叫喊,没有怨天尤人的呼告,有的只是平静的叙述与描写,一幅幅近乎宁静的画面却让人感到其中的凝重、肃杀与苍凉。这就是汉
期刊
吴均(469—520),南北朝时南朝梁文学家。字叔痒。吴兴故彰(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聪明好学,精通史学。梁初任吴兴太守柳恽的主簿,后官至奉朝请。其著作有《后汉书注》、《钱唐先贤传》、《齐春秋》、《通史》、《续文释》及《吴朝请集》和志怪小说《续齐谐记》等。  吴均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文体清拔,称为“吴均体”。《与朱元思书》原为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唐高祖时,欧阳询等人把该文编人《艺文类聚》。本文
期刊
写好记叙文的开头很重要,要如“春云初展,鲜花含露,叫人一见倾心”。如何利用开头在中考脱颖而出呢,下面归纳六种记叙文开头的写法。    (一)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所谓:“开门见山”,指的是直截了当入题的一种写法,给人简洁明了、开口见喉咙的感觉。  例: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朱自清《背影》)    (二)引用诗词,突出中心    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歌词或
期刊
园中,  百花争艳。  迷人的芳香扑鼻而来,  艳丽的花姿让人百看不厌。  而她,  就像失宠的妃子。  被甩在黑暗的墙角,  没有芳香,  更无婀娜的丰姿,  她就是那株不起眼的野花!  昨夜,  狂风暴雨笑闹不停。  它推残了园中的百花,  唯独只有她。  墙角处的野花,  迎风微笑。    一切  陈 玲    刚刚  门已被打开过  现在  门仍然是紧闭的  一切还是依旧吗  不,那里面已
期刊
李清照是宋朝词坛上一位杰出的女作家,自号易安居士。为“济南二安”之一。李清照的父母都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她从小就受到父母的教育熏陶,加之聪明好学,因而在诗文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又擅长书画,精通音律,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艺术家。而使她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则是她的婉约之词,著有《漱玉集》。  情感丰富的她借“瘦”字来细腻入微地描摹景物,来婉约缠绵地表情达意。她对“瘦”字可谓情有独钟。  试就借“瘦
期刊
伏案南窗  奋笔疾书  一句句,一行行  一页页,一本本……  那是心铺向远方的路  灯火阑珊  挑灯夜读  一分分,一秒秒  一日日,一夜夜……  那是冲出深潭的飞瀑  园中小憩  篱下独步  凝望庭水空明  岸边芳草萋萋  心,踏上梦之路  带着几许沉重  却感到“无风”、“无雨”……  耳边只有那  ——心底荷花迎风舞    重温你的笑容  殷 征    重温你的笑容  在朝晖落雾的晨曦下 
期刊
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日:“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深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
期刊
研究近两年中考作文命题的新趋势和满分作文成功的原因,我们觅来四把金钥匙,现赠给紧张备考的学子,帮助你们打开牛年中考高分作文之门。    一、准确审题。跨好“门槛”    2008年话题作文降向谷底,随着标题作文大幅升温,“开放中的限制,限制在开放中”的命题日见其多,准确审题。跨好“门槛”也就成为夺得高分的第一关。方法是:1 准确理解概念。例如2008年南通市考《一道风景线》,“风景线”这一概念理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