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工程建设项目的增多以及规模的增大,高校工程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但随之也暴露出许多的问题,如制度不完善、内部审计独立性不足、审计人员数量不足等。本文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首先对高校工程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而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新时代高校工程审计工作的创新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工程审计;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新校区的建设,各高校的建设规模不断增大,工程审计项目也随之增加,高校工程审计任务量的增大与人员配置、部门协调等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通过总结归纳高校工程审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以促进新时代高校工程审计的创新发展。
1新时代高校工程审计存在的问题
高校工程审计的专业性强、所涉资金大且周期较长,这些都使得高校工程审计的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的风险与问题,具体如下所述。
1.1工程审计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制定有工程审计的制度以及相关流程、监督规定等,但这些制度的内容不够细致完善,如工程审计的重点不突出、无法覆盖项目建设的整個过程等,再加上制度更新不及时,一些制度条款已经无法满足工程审计的实际所需,这使得制度的可执行性不足。另外,工程审计人员与高校其他职能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协调机制,审计工作开展缓慢。
1.2内部审计独立性不足
审计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高校是否设立内审机构,另一方面是指该内审机构的隶属关系。[1]现阶段,许多高校设置有独立的内审机构,其直接管理者有的是校长,但更多的是校级副职分管。而内部审计的直属领导层级越高,意味着高校对工程审计的重视程度越高,那么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也就越强,这样审计工作的开展越不容易被干预,审计效率也就越高。
1.3工程审计人员数量不足且专业素养偏低
高校虽然配备有专职的工程审计人员,但与高校工程审计的业务量相比,这些人员数量远远不足,有些高校的工程审计工作甚至是由财务审计人员兼任的。而人员数量的不足使得工程审计人员疲于日常的审计工作,而无法抽出更多的时间去参加工程审计业务培训或进行审计相关知识的扩充。且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技术开始应用于审计工作,但部分审计工作者互联网应用水平不高,缺乏大数据专业化素养,这些都使得工程审计工作者越来越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另外,部分工程审计人员职业素养和工作责任感还有待加强。
1.4审计方式过于单一
目前许多高校都是采用“自审+委托审计”和“全委托审计”的模式进行工程审计,但两种模式所采用的审计方式或者是对工程项目的全部事项进行审计,或者是以结算审计为主的事后审计,审计方式过于单一,再加上审计目标定位不科学,审计的效率不高,且审计结果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
1.5审计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够
高校工程审计中存在很多的风险,主要包括送审过程的风险(如送审单位与施工方的相互串通等),送审资料的真实性、规范性以及完整性的风险,施工风险(工程量与实际不符、所报材料价格虚高等)[2],审计时限的风险(如未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及时出具审计报告引起的诉讼风险),审计质量不高的风险等。个别高校的审计风险意识不强,也就没有制定相应的防范风险的措施,这使得审计风险的防范工作做得不到位,最终使学校利益受损。
1.6审计信息公示流于形式
审计信息公示一方面是为了接受群众的监督,另一方面是为了加强高校治理体系建设。但一些高校没有将审计信息进行公示,或者公示的内容单一且范围十分有限,这使得公示流于形式,难以起到良好的外部监督的效力,同时也直接制约了审计结果的运用效力,这不利于高校的风险防控与内控制度管理。
2新时代高校工程审计的对策
2.1加强高校工程审计相关制度建设
高校要重视工程审计工作,加强高校内控制度、内部审计主导与委托审计相结合制度、工程审计部门与高校职能部门的协调制度等的建设,建立健全高校工程审计制度体系,增强工程审计的独立性,同时要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对其进行优化,以确保工程审计朝着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2.2创新工程审计方式
高校工程审计人员可采取随机抽审和专项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式,在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随机进行抽审,并及时给出整改建议,而对于工程项目的主要风险领域则要进行专项审计[3],另外,审计人员还要加强现场审计,避免错过项目施工的关键期以及部分项目工序的隐蔽期等,以及时发现施工漏洞,提高工程审计的质量。
2.3加强工程审计队伍建设与审计人员素养能力提升
高校要加强工程审计队伍建设,确保专职工程审计的人员的数量、年龄结构、学历层次等是科学合理的。其次,高校要重视工程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与审计相关的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等的意识。尤其是处于信息化时代,工程审计人员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树立审计管理信息化的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与操作技能,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审计工作中,成为工程审计综合性人才[4]。另外,高校要挑选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工程审计人员,并不断提升工程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
2.4全面落实审计工作信息公开
高校可以利用学校内网,全面公开工程审计工作的审计动态、审计内容、审计结果等信息,且公示范围要广泛,这样全校师生、职能部门等都能及时了解审计工作的具体情况,进而对学校工程审计工作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这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2.5加强大数据在工程审计工作中的应用
新时代是一个大数据时代,传统的工程审计模式耗时耗力,效率不高且容易出现纰漏,而大数据具有数据处理速度快、实效性强等特点,这十分适用于工程审计工作。高校要依托大数据技术开展工程审计工作,一方面可以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另一方面则有利于实现审计过程的全覆盖,因此,高校要加强大数据在工程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具体来说,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推动建设大数据智慧审计平台和高校内部审计信息系统[5],形成高效、通畅的信息资源收集通道,促进多平台数据资源的共享。不过,在利用大数据的过程中,工程审计人员也要保持理性、专业的判断,不能完全依赖大数据。
3结语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要积极解决当前工程审计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从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公开、大数据的应用等多个角度,推动工程审计的全面转型与发展。总之,高校领导要重视工程审计工作的开展,加强对工程审计工作的管理,以切实提高高校工程审计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徐春晓,刘晓虎,梁小婉.新时代高校工程审计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究[J].工程经济,2021,31(05):30-33.
[2]索宁.高校工程审计存在风险及防范应对[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03):146-147.
[3]谭银花,王颖.新时代高校工程审计创新发展新实践——以广西某高校为例[J].经济师,2018(04):106-107.
[4]吴怡雯.大数据背景下对工程审计的思考[J].审计与理财,2021(09):23-24.
[5]蔡秀丹.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工程审计的新型管理模式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18):123-124.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工程审计;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新校区的建设,各高校的建设规模不断增大,工程审计项目也随之增加,高校工程审计任务量的增大与人员配置、部门协调等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通过总结归纳高校工程审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以促进新时代高校工程审计的创新发展。
1新时代高校工程审计存在的问题
高校工程审计的专业性强、所涉资金大且周期较长,这些都使得高校工程审计的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的风险与问题,具体如下所述。
1.1工程审计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制定有工程审计的制度以及相关流程、监督规定等,但这些制度的内容不够细致完善,如工程审计的重点不突出、无法覆盖项目建设的整個过程等,再加上制度更新不及时,一些制度条款已经无法满足工程审计的实际所需,这使得制度的可执行性不足。另外,工程审计人员与高校其他职能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协调机制,审计工作开展缓慢。
1.2内部审计独立性不足
审计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高校是否设立内审机构,另一方面是指该内审机构的隶属关系。[1]现阶段,许多高校设置有独立的内审机构,其直接管理者有的是校长,但更多的是校级副职分管。而内部审计的直属领导层级越高,意味着高校对工程审计的重视程度越高,那么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也就越强,这样审计工作的开展越不容易被干预,审计效率也就越高。
1.3工程审计人员数量不足且专业素养偏低
高校虽然配备有专职的工程审计人员,但与高校工程审计的业务量相比,这些人员数量远远不足,有些高校的工程审计工作甚至是由财务审计人员兼任的。而人员数量的不足使得工程审计人员疲于日常的审计工作,而无法抽出更多的时间去参加工程审计业务培训或进行审计相关知识的扩充。且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技术开始应用于审计工作,但部分审计工作者互联网应用水平不高,缺乏大数据专业化素养,这些都使得工程审计工作者越来越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另外,部分工程审计人员职业素养和工作责任感还有待加强。
1.4审计方式过于单一
目前许多高校都是采用“自审+委托审计”和“全委托审计”的模式进行工程审计,但两种模式所采用的审计方式或者是对工程项目的全部事项进行审计,或者是以结算审计为主的事后审计,审计方式过于单一,再加上审计目标定位不科学,审计的效率不高,且审计结果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
1.5审计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够
高校工程审计中存在很多的风险,主要包括送审过程的风险(如送审单位与施工方的相互串通等),送审资料的真实性、规范性以及完整性的风险,施工风险(工程量与实际不符、所报材料价格虚高等)[2],审计时限的风险(如未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及时出具审计报告引起的诉讼风险),审计质量不高的风险等。个别高校的审计风险意识不强,也就没有制定相应的防范风险的措施,这使得审计风险的防范工作做得不到位,最终使学校利益受损。
1.6审计信息公示流于形式
审计信息公示一方面是为了接受群众的监督,另一方面是为了加强高校治理体系建设。但一些高校没有将审计信息进行公示,或者公示的内容单一且范围十分有限,这使得公示流于形式,难以起到良好的外部监督的效力,同时也直接制约了审计结果的运用效力,这不利于高校的风险防控与内控制度管理。
2新时代高校工程审计的对策
2.1加强高校工程审计相关制度建设
高校要重视工程审计工作,加强高校内控制度、内部审计主导与委托审计相结合制度、工程审计部门与高校职能部门的协调制度等的建设,建立健全高校工程审计制度体系,增强工程审计的独立性,同时要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对其进行优化,以确保工程审计朝着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2.2创新工程审计方式
高校工程审计人员可采取随机抽审和专项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式,在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随机进行抽审,并及时给出整改建议,而对于工程项目的主要风险领域则要进行专项审计[3],另外,审计人员还要加强现场审计,避免错过项目施工的关键期以及部分项目工序的隐蔽期等,以及时发现施工漏洞,提高工程审计的质量。
2.3加强工程审计队伍建设与审计人员素养能力提升
高校要加强工程审计队伍建设,确保专职工程审计的人员的数量、年龄结构、学历层次等是科学合理的。其次,高校要重视工程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与审计相关的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等的意识。尤其是处于信息化时代,工程审计人员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树立审计管理信息化的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与操作技能,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审计工作中,成为工程审计综合性人才[4]。另外,高校要挑选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工程审计人员,并不断提升工程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
2.4全面落实审计工作信息公开
高校可以利用学校内网,全面公开工程审计工作的审计动态、审计内容、审计结果等信息,且公示范围要广泛,这样全校师生、职能部门等都能及时了解审计工作的具体情况,进而对学校工程审计工作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这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2.5加强大数据在工程审计工作中的应用
新时代是一个大数据时代,传统的工程审计模式耗时耗力,效率不高且容易出现纰漏,而大数据具有数据处理速度快、实效性强等特点,这十分适用于工程审计工作。高校要依托大数据技术开展工程审计工作,一方面可以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另一方面则有利于实现审计过程的全覆盖,因此,高校要加强大数据在工程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具体来说,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推动建设大数据智慧审计平台和高校内部审计信息系统[5],形成高效、通畅的信息资源收集通道,促进多平台数据资源的共享。不过,在利用大数据的过程中,工程审计人员也要保持理性、专业的判断,不能完全依赖大数据。
3结语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要积极解决当前工程审计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从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公开、大数据的应用等多个角度,推动工程审计的全面转型与发展。总之,高校领导要重视工程审计工作的开展,加强对工程审计工作的管理,以切实提高高校工程审计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徐春晓,刘晓虎,梁小婉.新时代高校工程审计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究[J].工程经济,2021,31(05):30-33.
[2]索宁.高校工程审计存在风险及防范应对[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03):146-147.
[3]谭银花,王颖.新时代高校工程审计创新发展新实践——以广西某高校为例[J].经济师,2018(04):106-107.
[4]吴怡雯.大数据背景下对工程审计的思考[J].审计与理财,2021(09):23-24.
[5]蔡秀丹.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工程审计的新型管理模式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18):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