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旦已过,春节将至,前两年火爆的红包大战今年再次敲响战鼓,移动支付领域开启了新一轮的跑马圈地。我们关注的是春节红包为何成必争之地?以及愈演愈烈的红包大战背后折射了什么?
春节红包为何成必争之地
春节越来越近,以往网民品头论足央视春晚节目单传闻的热情,被二马(马云、马化腾)相争央视红包的讨论所替代。先是《支付宝》斥资2.69亿元人民币拿下央视猴年春晚红包合作机会,提前燃起红包战火。接着微信红包在跨年夜大放异彩。
奇怪的是春节红包为何成了必争之地,让中国互联网排名前二、全球互联网排名前十的互联网企业争得面红耳赤。究其原因,要谈及红包的天然属性—红包是移动支付与社交关系结合的产物。
红包现象背后是用户使用移动支付习惯的培养,无论是发红包还是将抢到的红包提取,整个流程都是在移动支付行为之下完成。而移动支付的价值已不必多言,全球市值前十的互联网公司苹果、谷歌、脸书、阿里巴巴、亚马逊、腾讯以及百度等几乎全部都在力推旗下的移动支付。
红包将是社交平台的天下?
谈论近两年红包大战之激烈程度,前文已有分析说道。今年马云砸下令马化腾都咂舌的重金获得央视猴年春晚特权,还是因为之前微信红包真的重挫了《支付宝》。
马化腾进入支付领域早在2005年推出财付通时就开始了,凭借QQ强大的用户群和高强黏性发展的还算不错。
但从PC时代QQ的财付通到手机时代早期的微信钱包,马云一直未将腾讯系支付产品列为《支付宝》的头号大敌,毕竟《支付宝》已和淘宝、天猫捆绑成生态,地位无可撼动。但以红包出现为分水岭,建立在社交之上的红包构建的新移动支付场景,让马云看到了《支付宝》被颠覆的潜在可能。正因为被打疼了,所以马云才会不惜一切代价要在央视猴年春晚“干掉”《微信》,因为诸葛亮七出岐山曾告诉这个世界,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我们知道红包是移动支付与社交关系结合的产物,所以“红包 社交平台”才是王道,数月前新版《支付宝》APP不惜以完全“copy微信”的方式完成社交属性加成的做法,表现出在移动时代马云对“移动支付 社交关系”颠覆性的恐慌。从目前来看,《支付宝》长期积累的用户品牌认知对其扩张社交属性上是一个障碍,相比之下,《微信》、《手机QQ》和微博在玩转红包上更具优势,虽然现在看来《支付宝》在猴年春晚可能扳回一局,但长远来看红包主战场最终还是要落在这些社交平台之上。
红包抢的是彩头,发的是情感
从当下带来的影响和涉及到的人群范围,红包大战必将记载进互联网历史甚至大历史背景中。解构红包现象我们能够发现,红包真正的大火不仅仅是移动支付和社交关系的结合如此简单,涉及到互联网文化与传统文化,信息技术与节日情感需求结合等多方面。简单概括,红包抢的是彩头和福气,发的是喜庆和情感。
其实究其本质,春节红包大战数十亿或百亿的资金规模,摊薄在每个用户头上诱惑力并不算太高,而让全国都患上“抢红包”的瘾,是发红包、抢红包背后的文化使然。尤其是现代社会对旧有的家庭结构打乱,让春节大家庭团聚逐渐瓦解,叔伯弟兄家庭南北相隔非常普遍,有了红包的出现,让虚拟的拜年因此拉近距离,并衍射到其他节日之上。以微信红包为例,“5·20节”为4亿个,“六一”儿童节5亿个,七夕为14亿个,中秋节则超过羊年除夕的两倍为22亿个,截止到2016年1月1日零点,一天内微信红包收发总量再创新高达到23.1亿个,此数据或许随着即将来临的春节再次刷新。
春节红包为何成必争之地
春节越来越近,以往网民品头论足央视春晚节目单传闻的热情,被二马(马云、马化腾)相争央视红包的讨论所替代。先是《支付宝》斥资2.69亿元人民币拿下央视猴年春晚红包合作机会,提前燃起红包战火。接着微信红包在跨年夜大放异彩。
奇怪的是春节红包为何成了必争之地,让中国互联网排名前二、全球互联网排名前十的互联网企业争得面红耳赤。究其原因,要谈及红包的天然属性—红包是移动支付与社交关系结合的产物。
红包现象背后是用户使用移动支付习惯的培养,无论是发红包还是将抢到的红包提取,整个流程都是在移动支付行为之下完成。而移动支付的价值已不必多言,全球市值前十的互联网公司苹果、谷歌、脸书、阿里巴巴、亚马逊、腾讯以及百度等几乎全部都在力推旗下的移动支付。
红包将是社交平台的天下?
谈论近两年红包大战之激烈程度,前文已有分析说道。今年马云砸下令马化腾都咂舌的重金获得央视猴年春晚特权,还是因为之前微信红包真的重挫了《支付宝》。
马化腾进入支付领域早在2005年推出财付通时就开始了,凭借QQ强大的用户群和高强黏性发展的还算不错。
但从PC时代QQ的财付通到手机时代早期的微信钱包,马云一直未将腾讯系支付产品列为《支付宝》的头号大敌,毕竟《支付宝》已和淘宝、天猫捆绑成生态,地位无可撼动。但以红包出现为分水岭,建立在社交之上的红包构建的新移动支付场景,让马云看到了《支付宝》被颠覆的潜在可能。正因为被打疼了,所以马云才会不惜一切代价要在央视猴年春晚“干掉”《微信》,因为诸葛亮七出岐山曾告诉这个世界,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我们知道红包是移动支付与社交关系结合的产物,所以“红包 社交平台”才是王道,数月前新版《支付宝》APP不惜以完全“copy微信”的方式完成社交属性加成的做法,表现出在移动时代马云对“移动支付 社交关系”颠覆性的恐慌。从目前来看,《支付宝》长期积累的用户品牌认知对其扩张社交属性上是一个障碍,相比之下,《微信》、《手机QQ》和微博在玩转红包上更具优势,虽然现在看来《支付宝》在猴年春晚可能扳回一局,但长远来看红包主战场最终还是要落在这些社交平台之上。
红包抢的是彩头,发的是情感
从当下带来的影响和涉及到的人群范围,红包大战必将记载进互联网历史甚至大历史背景中。解构红包现象我们能够发现,红包真正的大火不仅仅是移动支付和社交关系的结合如此简单,涉及到互联网文化与传统文化,信息技术与节日情感需求结合等多方面。简单概括,红包抢的是彩头和福气,发的是喜庆和情感。
其实究其本质,春节红包大战数十亿或百亿的资金规模,摊薄在每个用户头上诱惑力并不算太高,而让全国都患上“抢红包”的瘾,是发红包、抢红包背后的文化使然。尤其是现代社会对旧有的家庭结构打乱,让春节大家庭团聚逐渐瓦解,叔伯弟兄家庭南北相隔非常普遍,有了红包的出现,让虚拟的拜年因此拉近距离,并衍射到其他节日之上。以微信红包为例,“5·20节”为4亿个,“六一”儿童节5亿个,七夕为14亿个,中秋节则超过羊年除夕的两倍为22亿个,截止到2016年1月1日零点,一天内微信红包收发总量再创新高达到23.1亿个,此数据或许随着即将来临的春节再次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