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0后”大学初体验·
双眉微皱,表情凝重,咄咄逼人的语言针砭时弊,鲜少听闻的观点振聋发聩,深邃的目光中有担忧更有坚定的希望。当白岩松就坐在距离我两米的讲台后侃侃而谈时,我突然意识到——这,就是清华。
清华是我的梦想。今年9月,我终于走进了这所梦寐以求的学校,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涯。清华处处是“牛人”,在这个大“牛棚”里,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平凡的故事。在食堂中与你擦身而过的人,或许获得过全国数学竞赛的一等奖;在图书馆和你一起借书的人,或许小提琴的专业考试成绩是全国前十;在草地上看书的人,或许上个月刚在英国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过论文。
你们可不要认为清华的学生们都忙着读书,其实,学校举办的活动非常多,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举例来说,我所加入的时代论坛组织就以邀请各界知名人士来清华交流思想为己任,至今已举办了148场高水平的讲座。我很幸运,刚一进校,时代论坛就举办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老师的讲座。作为论坛的新成员,我以工作人员的身份参与了这场盛大的思想对话。
白岩松老师的讲座在能容纳600人的建筑馆报告厅举行。由于主讲人的知名度极高,想要来听讲座的学生数量远远超过了能够提供的座位数。因此,我们决定印650张门票,其中600张以最简单也最公平的排队拿票的形式,分上、下午两场发放。
下午的门票发放时间为16时到18时。作为工作人员,我提前一个半小时就到达了发票地点。虽然早有心理准备,我还是被那些等待的人群所震撼。队伍超过了150米,你很难想象原来真的有那么多的人愿意仅仅为了一场讲座排上至少两三个小时的队。有的同学塞着耳机,有的同学相互交谈,更多的人背着书包静静地看书。不断有人加入这个队伍,看得出每个人都对讲座充满期待。我和一个排在队首的机械系男生聊了几句,原来他吃完中饭就过来排队了。他笑笑说:“我觉得白岩松值得我等这几个小时。”
票很快就发完了,我们只能遗憾地通知后面的同学不必再等了。然而仍有那么些同学,抱着希望最后会多出几张票的侥幸心理一直不肯离去,满脸焦急与期盼。虽然三个多小时的等待没能换来一张门票,但我相信他们都不会后悔,心里有的只是遗憾。
那天下午,我在演讲开始前两个小时就赶到了报告厅。不得不说,现场又一次震撼了我。大厅门口人头济济,那场景一点儿也不亚于校运会的场面。西装革履、挂着工作证的工作人员安排大家在演讲开始前一个小时入场,场内各区域都有训练有素的学生会成员负责调度与安排。经过半个小时井然有序的引导与入场,建筑馆报告厅已座无虚席,过道甚至外面的走廊都挤满了人。可是现场并不吵闹,大家都在安静地等待。
由于我负责白岩松专场讲座的新闻报道,便有幸坐在了第一排,得以近距离一睹他的风采。
下午3点,身着白色运动T恤和灰色棉质长裤的白岩松老师从正门踏入了报告厅,在热烈的掌声与主持人幽默的介绍中笑着坐了下来。
讲座的主题是“幸福·信仰·青春”。一开始,白岩松老师就以“如今的‘80后’‘90后’真的幸福吗”这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开了场。
我环顾四周,发现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听着,有的在做笔记,有的支着脑袋、目光深沉,看来也在思考着。
接下来,白岩松老师又提到了信仰和青春,他把信仰和幸福并列在一起,提出了“有信仰的人不一定幸福,但是没有信仰的人一定不幸福”的观点。同时他也指出了青春的美好和易逝。
全场极其安静,只听到白老师侃侃而谈的声音。只有不时爆发的掌声和笑声才显示出同学们对这场讲座的全情投入。
50多分钟的演讲就这样不知不觉地结束了,最后的半个小时是提问环节。
同学们陆陆续续提出了几个问题,虽然稚嫩但也不乏自己的思考。白岩松老师一一作了回答。
一位高个子的男生彬彬有礼地问:“白岩松老师您好,我刚听完您在耶鲁大学的演讲,很高兴能够在清华聆听你的演讲。我想问的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不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惑,我们都活在当下,究竟怎样才能够痛并快乐着呢?谢谢!”
白岩松老师微微侧着头,认真地倾听着,不时皱皱眉头。提问结束的时候,白老师顿了顿,诚恳地回答说:“我曾经也跟年轻人探讨过这个问题,很多年后我回望自己的理想,发现自己可以一笑而过,但是那时候这些理想对我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人有的时候得骗一下自己,相信理想会实现,这样人生就变得很充实。因为信仰,你才能在这里痛并快乐着,否则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人要培养自己心里善良的东西,信多了世界就会变成你信的样子。”
最后这句经典的结束语引发了全场的热烈掌声……
在演讲中,白岩松老师用幽默的语言、深刻的思考征服了在场的所有人。然而这场讲座让我惊叹的,不仅是那种思想层面上的高水平高格调的交流,更是大学生们对这样一种机会、这样一种活动的热情与把握。
当然,不仅是清华,每个大学都会举办很多场讲座,讲座的内容也各种各样,既有人文社科类的,也有科学技术类的。进了大学,你可以更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只要感兴趣,就可以去听一听,相信它们总会让你有所收获。所以,一起去听讲座吧!
双眉微皱,表情凝重,咄咄逼人的语言针砭时弊,鲜少听闻的观点振聋发聩,深邃的目光中有担忧更有坚定的希望。当白岩松就坐在距离我两米的讲台后侃侃而谈时,我突然意识到——这,就是清华。
清华是我的梦想。今年9月,我终于走进了这所梦寐以求的学校,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涯。清华处处是“牛人”,在这个大“牛棚”里,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平凡的故事。在食堂中与你擦身而过的人,或许获得过全国数学竞赛的一等奖;在图书馆和你一起借书的人,或许小提琴的专业考试成绩是全国前十;在草地上看书的人,或许上个月刚在英国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过论文。
你们可不要认为清华的学生们都忙着读书,其实,学校举办的活动非常多,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举例来说,我所加入的时代论坛组织就以邀请各界知名人士来清华交流思想为己任,至今已举办了148场高水平的讲座。我很幸运,刚一进校,时代论坛就举办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老师的讲座。作为论坛的新成员,我以工作人员的身份参与了这场盛大的思想对话。
白岩松老师的讲座在能容纳600人的建筑馆报告厅举行。由于主讲人的知名度极高,想要来听讲座的学生数量远远超过了能够提供的座位数。因此,我们决定印650张门票,其中600张以最简单也最公平的排队拿票的形式,分上、下午两场发放。
下午的门票发放时间为16时到18时。作为工作人员,我提前一个半小时就到达了发票地点。虽然早有心理准备,我还是被那些等待的人群所震撼。队伍超过了150米,你很难想象原来真的有那么多的人愿意仅仅为了一场讲座排上至少两三个小时的队。有的同学塞着耳机,有的同学相互交谈,更多的人背着书包静静地看书。不断有人加入这个队伍,看得出每个人都对讲座充满期待。我和一个排在队首的机械系男生聊了几句,原来他吃完中饭就过来排队了。他笑笑说:“我觉得白岩松值得我等这几个小时。”
票很快就发完了,我们只能遗憾地通知后面的同学不必再等了。然而仍有那么些同学,抱着希望最后会多出几张票的侥幸心理一直不肯离去,满脸焦急与期盼。虽然三个多小时的等待没能换来一张门票,但我相信他们都不会后悔,心里有的只是遗憾。
那天下午,我在演讲开始前两个小时就赶到了报告厅。不得不说,现场又一次震撼了我。大厅门口人头济济,那场景一点儿也不亚于校运会的场面。西装革履、挂着工作证的工作人员安排大家在演讲开始前一个小时入场,场内各区域都有训练有素的学生会成员负责调度与安排。经过半个小时井然有序的引导与入场,建筑馆报告厅已座无虚席,过道甚至外面的走廊都挤满了人。可是现场并不吵闹,大家都在安静地等待。
由于我负责白岩松专场讲座的新闻报道,便有幸坐在了第一排,得以近距离一睹他的风采。
下午3点,身着白色运动T恤和灰色棉质长裤的白岩松老师从正门踏入了报告厅,在热烈的掌声与主持人幽默的介绍中笑着坐了下来。
讲座的主题是“幸福·信仰·青春”。一开始,白岩松老师就以“如今的‘80后’‘90后’真的幸福吗”这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开了场。
我环顾四周,发现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听着,有的在做笔记,有的支着脑袋、目光深沉,看来也在思考着。
接下来,白岩松老师又提到了信仰和青春,他把信仰和幸福并列在一起,提出了“有信仰的人不一定幸福,但是没有信仰的人一定不幸福”的观点。同时他也指出了青春的美好和易逝。
全场极其安静,只听到白老师侃侃而谈的声音。只有不时爆发的掌声和笑声才显示出同学们对这场讲座的全情投入。
50多分钟的演讲就这样不知不觉地结束了,最后的半个小时是提问环节。
同学们陆陆续续提出了几个问题,虽然稚嫩但也不乏自己的思考。白岩松老师一一作了回答。
一位高个子的男生彬彬有礼地问:“白岩松老师您好,我刚听完您在耶鲁大学的演讲,很高兴能够在清华聆听你的演讲。我想问的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不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惑,我们都活在当下,究竟怎样才能够痛并快乐着呢?谢谢!”
白岩松老师微微侧着头,认真地倾听着,不时皱皱眉头。提问结束的时候,白老师顿了顿,诚恳地回答说:“我曾经也跟年轻人探讨过这个问题,很多年后我回望自己的理想,发现自己可以一笑而过,但是那时候这些理想对我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人有的时候得骗一下自己,相信理想会实现,这样人生就变得很充实。因为信仰,你才能在这里痛并快乐着,否则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人要培养自己心里善良的东西,信多了世界就会变成你信的样子。”
最后这句经典的结束语引发了全场的热烈掌声……
在演讲中,白岩松老师用幽默的语言、深刻的思考征服了在场的所有人。然而这场讲座让我惊叹的,不仅是那种思想层面上的高水平高格调的交流,更是大学生们对这样一种机会、这样一种活动的热情与把握。
当然,不仅是清华,每个大学都会举办很多场讲座,讲座的内容也各种各样,既有人文社科类的,也有科学技术类的。进了大学,你可以更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只要感兴趣,就可以去听一听,相信它们总会让你有所收获。所以,一起去听讲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