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

来源 :锦绣·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def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伊壁鸠鲁学派是晚期希腊哲学四大流派之一,由于社会环境和政权变更等方面的原因,使得诸多哲学家把获得幸福当作是研究的主旋律,哲学一度被认为是医治人们心灵创伤的良药。伊壁鸠鲁学派认为精神上的快乐高于肉体上的快乐,同时认为学会理性的对欲望做出取舍是获得幸福的必要手段,伊壁鸠鲁哲学试图消除人们对神和死亡的恐惧,声称世间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所以人无需恐惧这些与人感觉无关的东西,本文通过分析伊壁鸠鲁思想形成的原因以及快乐主义伦理学的内涵,从而试着深入了解其哲学理念和精神内涵。
  关键词:伊壁鸠鲁;伦理学;快乐主义
  晚期希腊哲学包括四大学派:伊壁鸠鲁主义、斯多亚主义、怀疑主义、新柏拉图主义,与其它学派相比,伊壁鸠鲁学派宣称快乐即幸福,快乐即美德,因此其伦理学被称为快乐主义伦理学。伊壁鸠鲁曾说过:只有当我们痛苦时,我们才需要快乐,因为快乐不在场;而当我们不痛苦时,我们就不需要了,因为这个缘故,我们说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1]只有当人处于痛苦之中才会强烈的渴望得到快乐,而不痛苦本身就是快乐的一种表现,伊壁鸠鲁多次表示肉体上的享乐不仅是暂时的而且伴随着痛苦,唯有精神上的平衡才能使灵魂长久的处于一种宁静无烦忧的状态。由于伊壁鸠鲁主义过分强调个人快乐的满足所以其哲学不仅被人怀疑为消极的快乐主义,还被批评为享乐主义,笔者认为伊壁鸠鲁哲学纵然有其局限性,但我们更应该关注其思想深刻之处,而不是纠结于一处忽略其整体。
  一
  伊壁鸠鲁是希腊晚期的一位哲学家,这个时期的哲学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哲学的伦理化倾向,当然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任何一种思想的形成都有其经过和缘由。首先是社会的动荡不安,面对城邦制的瓦解和政权的交替变更,民众逐渐失去了对国家的信任,这使得人们渴望得到快乐以此来漠视眼前的痛苦;其次是文化和思想上的发展,随着文化地位的提高和民众视野的开阔,这一时期的学术研究有了更加细化的发展,与此同时各个学科在发展时出现了未曾涉及过的伦理问题;最后是外在痛苦引起的内在不安,生活和生命上的毫无保障必然会摧毁人们的内在精神,因此当时的哲学家们开始关注如何获得幸福。
  伊壁鸠鲁哲学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准则学、物理学、伦理学,在他看来准则学和物理学都是通向伦理学的手段,伦理学才是他哲学研究的重点。准则学研究的是真理的标准以及如何获得认识,真理标准的判定主要有感觉、预见、情感三类,其中又以感觉和情感最为重要,伊壁鸠鲁声称感觉是不可能出错的,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驳倒感觉,一个感觉也无法驳倒另一个感觉,因为面对不同客体产生的不同感觉都是真实的,所以准则学被称为感觉主义的准则学,他一反传统哲学对理性的抬高,把个人感觉作为衡量快乐的重要标准。
  二
  伊壁鸠鲁的讲学生涯是在花园中进行的,一度被人称为“花园哲学家”。他和众多学生、朋友一起过着集体式的生活,受伊壁鸠鲁所倡导的哲学理念的影响,团体生活无疑是非常简朴的,但这种简朴不完全是生活所迫,他排斥挥霍无度、纸醉金迷的生活,追求宁静持久的幸福。由于希腊哲学晚期社会层面的影响,所以伊壁鸠鲁哲学和当时众多哲学的目的一样想获得幸福,他曾说过:一切善的根源都是口腹的快乐,哪怕是智慧与文化也必须推源于此。心灵的快乐是对肉体快乐的观赏,心灵的快乐之唯一高出于肉体快乐的地方,就是我们可以学会观赏快乐而不观赏痛苦。[2]这句话无疑是告诉我们,纵然面对无法避免的痛苦也要学会从心灵上观赏快乐而不观赏痛苦。伊壁鸠鲁哲学追求的是静态的快乐,在他看来动态快乐是一种愿望得到满足之后的短暂快乐,并且在愿望得到满足之前伴随着各种痛苦,追求满足的过程就像是迎接光明前所经历的黑暗,我们知道光明终会来临,但其中的痛苦已经使我们苦不堪言,而静态的快乐则是一种平衡的、持久的状态,没有对欲望得到满足的过分执着,从而也就无需经历欲望得不到满足的痛苦以及得到满足后的大喜。
  伊壁鸠鲁哲学追求心灵上的无纷扰,认为快乐和美德是分不开的,正直谨慎活着的人不可能是不快乐的,同样快乐的人也一定是那些谨慎而又正大光明活着的人。他曾说过我们认为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始点和终点,我们认为它是最高的和天生的善。[3]伊壁鸠鲁把快乐和善等同起来,借由人所感知的快乐来通达幸福,伊壁鸠鲁学派所说的快乐是指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并不像某些人所批评的是一味追求极端的享乐主义,而是有选择的对欲望进行取舍,因为并不是所有欲望都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
  三
  伊壁鸠鲁学派认为在追求快乐的同时要尽量避免痛苦,更无需置疑追求快乐避免痛苦是人的本性,人的恐惧无非来源于死亡和宗教两类,关于宗教伊壁鸠鲁学派从不否认神的存在,但认为神是绝不会干预人世间的事情,人们渴望通过神的救赎来获得幸福所做的一系列行为都是迷信,神是人们生活之外的存在。而人们对死亡的恐惧更多的是一种未知的恐惧,人们因为无法预知死后的感觉而对死亡感到惧怕,伊壁鸠鲁则说世间的万物都是原子的聚合分散,“我们活着时,死亡尚未来临;死亡来临时,我们已经不在了”。[4]这也就是说对死亡的恐惧完全是没必要的,因为人死的时候灵魂会随着身体一起消失,感觉也同样随之消失。当我们活着的时候我们无法切身感受到死亡,死亡没有来临;而当我们真正踏进死亡大门的时候,灵魂和感觉早已随着肉体而消失,我们自然也不会有任何的感觉。死亡与活着永远是一对反义词,尽管我们当下活着的每一天都是更接近死亡的一天,但人是无法同时经历这两种状态的,所以说死亡与我们毫无干系的,我们何必要对此心惊胆战,恐惧丛生呢。孔子也曾说过“未知生,焉知死”无疑是劝人们珍惜眼前的人生,活着的事情都还没搞懂,何必徒增忧愁去想死后的事情呢?
  伊壁鸠鲁认为快乐是最高的善,并把快乐作为衡量个体幸福的标准,那么如何获得幸福?他的回答是“为了肉体的健康和灵魂的平静来考虑一切取舍,因为肉体的健康和灵魂的平静乃是幸福生活的目的,所以我才力求避免痛苦和恐惧。”这也就不难看出为什么很多人称他的快乐主义是消极的快乐主义,伊壁鸠鲁认为避免痛苦就可以获得快乐,把没有痛苦当作是快乐本身,没有选择积极的面对各种不幸从而创造快乐,对他来说想要拥有快乐就必须对痛苦敬而远之,且在心灵上也要做到忽视痛苦观赏快乐,但是逃避痛苦只能获得暂时的快乐和幸福。
  伊壁鸠鲁哲学的局限性非常明显,首先是他的哲学只关注人如何获得幸福而对其它的事情则一概没有兴趣追问,这使其遗留下来理念逐步变成僵化的教条;其次他妄想人们通过精神上的宁静和快乐就可以获得幸福,这无疑是不可能的,人们只有在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的基础上才可以最大限度的追求精神的快乐。伊壁鸠鲁的哲学思想虽然有很大的缺陷,但我们同样也无法否定其带来的深刻影响,我们不能囿于其思想的一处而忽视其整体,应该更多关注其思想中深刻的一面。在面对以往哲学过分重视理性而忽视感觉和情感的情况下,他倡导人们注重自身感觉、尽可能追求快乐,当面对当前所经历的痛苦时,他劝导人们在无法避免痛苦的情况下学会观赏精神上的快乐。同时他的哲学思想对现在也有一定的警示作用,他明确的告诉我们欲望是永远得不到满足的,且过度的追求欲望会带来更多的痛苦,所以我们应该保有清醒的对欲望做出取舍,尽可能追求精神上宁静而持久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哲学系.古希腊罗马哲学论[M].北京:三联书店,1957,第367页.
  [2]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M].何兆武,李约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第321页.
  [3][4]苗力田.古希臘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第639、638页.
  [5]霍国栋.古希腊自由意志与道德责任的两种理论[J].晋阳学刊,2009,(3).
  [6]唐土红,喻权良.伊壁鸠鲁的快乐论及其理论反思 [J].伦理学研究,2006,(3).
  [7]崔延强.通向宁静之路—晚期希腊的哲人理想[J].哲学研究,2000,(7).
  作者简介:元美林(1994.5-),女,汉族,河南省,研究生,单位:黑龙江大学; 研究方向:西方哲学
其他文献
摘要:《山海情》播出以来,有普通话版和方言版两个版本。正是随着方言版的播送,這部剧的魅力之处才真正体现出来。所以本文旨在从方言的角度切入,分析这部正剧在语音接触方面所涉及到的现象。  关键词:西北方言;方言接触;真实  一、语音问题:土语来自何方  西海固就是今天的固原,在位于宁夏的最南端,六盘山区。这里的大部分地区曾属于 “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地区” ,晚清名臣左宗棠在奏折中称其为 “苦瘠甲于天
期刊
摘要: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号召,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我们作为中国共产党员,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波澜壮阔的疫情防控斗争中,彰显着一个大党的责任与担当。经过艰苦努力,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向好变化,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但是全球疫情现在仍在蔓延,危机着我们国外项目的所有员工,所以我们
期刊
摘要:新形势下,随着信息优化的不断发展,为数码照片的管理提供了便利性,与此同时也为数码照片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数码照片是档案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使用先进的技术实施管理,那么才可以提升管理的效率,保证档案信息服务的可靠性,提高档案资料的利用率,以此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因此,在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只有明确数码照片管理中存在的隐患问题,那么才可以结合现状,针对性的制定出科学的指导措施
期刊
摘要:余华的《活着》讲述历经亲人相继离去,饱受生活的摧残和折磨,最后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的故事。这是一个一人一生的悲剧故事,而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虽说在情节上大致相同,但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思想主题与小说不尽相同,尤其是亲人的离去、结尾的意义小说和电影给读者、观众的直观感受是不一样的。电影版的《活着》在一定层面上来说没有达到小说所要表达出来的思想主题。  关键词:活着;福贵;对比;主题  一、被生活戏弄的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中,阅读策略的选取与适用性研究尤为重要。本文旨在研究如何通过有效设问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借助绘本课例《Zob is bored》,从绘本本身和问题本身两方面进行详细说明。为教师能够做到精巧设“问”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阅读素养;合理设问;阅读策略。  阅读素养是核心素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阅读素养中,我们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其中阅读能力包括解码能力、语言知识、阅读理
期刊
摘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体系也得到了完善,其信息化管理和建设质量都得到了有效提高。由于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内容是比较多的,需要对其进行自动化管理,优化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流程。基于此,本文在互联网下对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策略分析  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机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提高医疗水平以及服务质量,需要积极借助先进的互
期刊
主题  人,之所以坚持生存并努力生活,皆在于心中拥有着希望,而所谓的希望,无论现实还是虚幻,总会给人带去面对艰难、欺侮,承受打击、苦痛的力量。每每审读鲁迅先生《呐喊》集中“小人物”这一独特群体,总会让我们感受到坚守希望的可贵与其走向死灭的悲叹,如将群体的“笑”与小人物对命运希望的坚守与挣扎对观,也必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与唤醒……  正文  当街摆放着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的咸
期刊
摘要:随着华能集团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分子公司数字档案资源的采集是重中之重。由于各单位保存的历史档案数据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根据数字档案馆数据采集的标准,再结合企业历史电子档案的管理现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数据迁移方案变得必不可少。本文详细分析了历史数据迁移的不同环节,对历史数据迁移有效准确的执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数字档案馆;数据迁移;元数据;数据转换;数据治理  2015年以来,中国华
期刊
摘要:《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当时适逢“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的时期。郑振铎以“我”的视角讲述了家中养三只猫的经过,同时对于自身的不恰当行为进行反省。该论文基于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理论,从富人阶级与底层阶级的融合、家庭与社会的融合、人性与社会性的融合这三方面的融合对《猫》一文进行多向度地解读,通过三者的交织、碰撞,不断同作者进行对话,生成新的理解,丰富文本的内涵。  关键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中的选段《哥哥不来花不开》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故事情节的介绍,围绕旋律走向和歌词分析,结合自身演唱经验浅析歌曲的情感处理。  关键词:《八月桂花遍地开》;情感处理;歌词分析;《哥哥不来花不开》  一、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  (一)《八月桂花遍地开》简介  民族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于2014年在湖北首演成功。该歌剧讲述的是土地革命时期,一个叫‘桂花’的女人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