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编辑出版学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奠定了学科地位,形成了教育共识,课程体系基本形成,但也存在一定问题,教材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培养目标应进一步契合出版行业人才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 编辑出版 现状 教育
20世纪80年代,国内开始兴起对编辑出版学的研究,一些高等院校开始设置编辑出版学专业,招收学生,为出版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我国各高校设立的编辑出版学专业,侧重点不同,有的侧重于出版发行学,有的侧重于编辑学,有的侧重于编辑出版学,因此,我国的编辑出版学课程体系可分为图书出版发行学型、编辑学型、编辑出版学型三类。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编辑出版学教育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建立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教育体系,出版工作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是,面临的情况也越来越复杂,凸显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一、达成专业建设共识
我国编辑出版活动历史悠久,从业人员众多,在中国文化传播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据统计,直接从事这项工作的专业人才接近550万,连带产业、发行摊点人员等加起来接近1300万。但是,编辑出版活动始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编辑工作者的辛苦劳动也为他人做了“衣裳”,直接导致“编辑无学”现象的普遍。直到编辑出版学专业的设立,1983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制订了《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极大的推动了编辑出版高等教育的发展,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应运而生,既适应了出版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转制的需要,也满足了对新闻出版人才的需求,弥补了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滞后的状况。从“编辑无学”到设立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不管是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经过了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随着出版行业的快速发展,必将会推动编辑出版教育的高速发展。
二、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目前,编辑出版学专业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专业,确立了自身的学科地位,丰富了教育和科研内容,形成了正规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独具特色的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体系,具体表现在:首先,专业门类齐全,包括:编辑、出版管理、图书发行等;其次,教育层次分明,互相补充,包括博士、硕士、本科、专科、中专、技校等,培养体系完整;再次,教学内容日益丰富、成熟,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培养方案等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都已趋于稳定,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相辅相成,互相服务,既推动了理论的研究,也促进了学科的建设;最后,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一批教学骨干力量已经壮大起来,形成了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特别是一些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专家学者。
三、编辑出版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虽然经过30多年的发展,编辑出版学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必然会阻止编辑出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会严重影响编辑出版行业的市场拓展。
1、就业前景不明朗
一些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表明,编辑出版学专业在就业时没有明显的优势,出版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没有严格的专业限制,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教育体系还不够成熟,还存在一定问题,像师资队伍的建设、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择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编辑出版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所以,要使编辑出版专业学生在就业时具有明显的优势,就要针对社会、市场的需求对编辑出版教育进行适当的调整。
解决愈演愈烈的编辑出版人才供需错位问题,关键在于学界与业界统一认识,缩小出版企业与出版教育之间的差距。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要改变教育界对人才观的错误认识,将复合型编辑出版人才作为培养目标,明确培养目标是统一业界和学界认识的基础。其次吸收时代元素,紧跟时代步伐,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网络、电子出版物等新兴媒体的影响力也在进一步增强,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巨大的人才缺口,他们不仅要掌握传统编辑出版流程的核心能力,而且还要具有创新的思维模式与丰富的计算机与网络应用能力,如网络编辑能力、信息检索与快速加工能力等。
2、专业实践性不足
编辑出版学的学科定位应当归属于应用性学科,对实践性的要求很高,但多数高校的课程设置中并没有体现出这个重要的学科特征,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重点表现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我国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很多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课,而市场、营销类课程的开设数量却比较少,而且这类课程以理论为主,实践性不强,如《市场信息学》、《出版学理论》等,而美国高等编辑出版学的专业课程设置不仅贴近出版业的最新发展,而且课程更新快,多数高校的课程都是一年更新一次,这一点也符合世界编辑出版的发展趋势的。
要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首先要改善目前高校对编辑出版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学生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活动掌握基本技能,这些知识、技能要与商业出版实践中各个关键领域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高度契合,最大限度地避免专业教育与产业需求脱节的尴尬。
我国编辑出版教育应积极适应新闻出版业的飞速发展和学科自身建设的需要,放眼宽广的编辑出版理论范畴,本着“大出版”观,注重专业的定位与规划,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界限,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新宇.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途径[J].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4).
[2]陈燕.胡乔木与中国高等教育编辑出版专业的诞生[J].出版发行研究,2011(12).
(作者单位:临沂大学文学院编辑出版专业)
关键词 编辑出版 现状 教育
20世纪80年代,国内开始兴起对编辑出版学的研究,一些高等院校开始设置编辑出版学专业,招收学生,为出版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我国各高校设立的编辑出版学专业,侧重点不同,有的侧重于出版发行学,有的侧重于编辑学,有的侧重于编辑出版学,因此,我国的编辑出版学课程体系可分为图书出版发行学型、编辑学型、编辑出版学型三类。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编辑出版学教育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建立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教育体系,出版工作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是,面临的情况也越来越复杂,凸显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一、达成专业建设共识
我国编辑出版活动历史悠久,从业人员众多,在中国文化传播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据统计,直接从事这项工作的专业人才接近550万,连带产业、发行摊点人员等加起来接近1300万。但是,编辑出版活动始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编辑工作者的辛苦劳动也为他人做了“衣裳”,直接导致“编辑无学”现象的普遍。直到编辑出版学专业的设立,1983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制订了《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极大的推动了编辑出版高等教育的发展,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应运而生,既适应了出版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转制的需要,也满足了对新闻出版人才的需求,弥补了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滞后的状况。从“编辑无学”到设立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不管是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经过了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随着出版行业的快速发展,必将会推动编辑出版教育的高速发展。
二、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目前,编辑出版学专业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专业,确立了自身的学科地位,丰富了教育和科研内容,形成了正规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独具特色的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体系,具体表现在:首先,专业门类齐全,包括:编辑、出版管理、图书发行等;其次,教育层次分明,互相补充,包括博士、硕士、本科、专科、中专、技校等,培养体系完整;再次,教学内容日益丰富、成熟,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培养方案等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都已趋于稳定,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相辅相成,互相服务,既推动了理论的研究,也促进了学科的建设;最后,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一批教学骨干力量已经壮大起来,形成了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特别是一些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专家学者。
三、编辑出版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虽然经过30多年的发展,编辑出版学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必然会阻止编辑出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会严重影响编辑出版行业的市场拓展。
1、就业前景不明朗
一些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表明,编辑出版学专业在就业时没有明显的优势,出版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没有严格的专业限制,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教育体系还不够成熟,还存在一定问题,像师资队伍的建设、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择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编辑出版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所以,要使编辑出版专业学生在就业时具有明显的优势,就要针对社会、市场的需求对编辑出版教育进行适当的调整。
解决愈演愈烈的编辑出版人才供需错位问题,关键在于学界与业界统一认识,缩小出版企业与出版教育之间的差距。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要改变教育界对人才观的错误认识,将复合型编辑出版人才作为培养目标,明确培养目标是统一业界和学界认识的基础。其次吸收时代元素,紧跟时代步伐,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网络、电子出版物等新兴媒体的影响力也在进一步增强,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巨大的人才缺口,他们不仅要掌握传统编辑出版流程的核心能力,而且还要具有创新的思维模式与丰富的计算机与网络应用能力,如网络编辑能力、信息检索与快速加工能力等。
2、专业实践性不足
编辑出版学的学科定位应当归属于应用性学科,对实践性的要求很高,但多数高校的课程设置中并没有体现出这个重要的学科特征,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重点表现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我国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很多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课,而市场、营销类课程的开设数量却比较少,而且这类课程以理论为主,实践性不强,如《市场信息学》、《出版学理论》等,而美国高等编辑出版学的专业课程设置不仅贴近出版业的最新发展,而且课程更新快,多数高校的课程都是一年更新一次,这一点也符合世界编辑出版的发展趋势的。
要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首先要改善目前高校对编辑出版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学生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活动掌握基本技能,这些知识、技能要与商业出版实践中各个关键领域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高度契合,最大限度地避免专业教育与产业需求脱节的尴尬。
我国编辑出版教育应积极适应新闻出版业的飞速发展和学科自身建设的需要,放眼宽广的编辑出版理论范畴,本着“大出版”观,注重专业的定位与规划,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界限,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新宇.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途径[J].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4).
[2]陈燕.胡乔木与中国高等教育编辑出版专业的诞生[J].出版发行研究,2011(12).
(作者单位:临沂大学文学院编辑出版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