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素养。”小学时期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语言的积累不光凭借书本,依靠课堂,还应延伸到课外,取材于生活。在语文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实践,在重视学生语言积累,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方面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一、课内积累,规范语言
小学语文教材大都精选了名家的名篇,这些文章语言规范,词汇丰富。如《黄山奇松》中的对于三大名松中迎客松的描写:“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这段中描写迎客松,准确使用了“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充满生机”等词语。教师选择文本中优美的词、句、段,指导学生背诵,让学生把知识储存在记忆里,训练记忆力。学生在说话或作文时可以仿照这样的写法,进而生动形象的描述事物。当今是信息时代,利用电脑、网络查找资料快捷方便,应让学生学会怎样去读书,获取新知识。在教学中应指导查阅相关资料,便于理解课文,丰富自己的知识,同时也积累了语言。
说话训练也是阅读课堂上一个重要的训练点,其实这是对语言资料的一种使用,它能让学生运用积累的语言,另一方面进一步积累语言。说话训练处在一个不断建构的动态过程中,其终端就是所谓“内部语言”。说话在其建构过程中不断向“资料仓库”提取合用的材料,并不断前行,有含糊变得逐渐清晰起来。按照一定的顺序用一定的“所有”语言表达出来。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说话练习,开展课前三分钟系列演讲训练,凭借教材训练点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不但能促使学生阅读相关方面的书,而且巩固并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二、课外阅读,丰富语言
积累语言材料光靠可内加强对课文的朗读、背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课外引导学生广泛进行阅读,如果让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写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语言如汩汩清泉,源远流长。
课外阅读是课内的延伸,也是学生积累词语的最好途径。学生每天进行课外阅读,留心书籍中的好词佳句,特别是很多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做好记录,储存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本摘录本,随时将学到的好词佳句分门别类地摘录下来,这样注意积累词语并坚持下去,到了高年级,那涓涓细流必将汇成汪洋大海。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了很多的好词佳句,遣词造句的能力就会不断加强。
在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时,教师不妨提供给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方法,引导积累。例如上述的摘记法,让学生在阅读中随时随地积累,把读书时发现好的词语、句子、片段摘录下来,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摘录下来。再如剪贴法,剪剪贴贴,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把自己需要的、喜欢的内容或图画剪下来。然后贴到摘记本上,不管怎么贴都可以。旁边还可以配上插图,这样,学生在读读、剪剪、贴贴、画画中获取了知识,积累了语言。还有的如笔记法,在阅读过程中,写一些读书笔记,既感知内容,又写出了自己的体会、见解,不但积累了语言,在写的过程中也运用了语言。教师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展示会,展示同学们积累的成果,并进行多样的鼓励,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了,课外阅读量也扩大了。
三、生活体验,发展语言
语文来源于生活,也用之生活。语言的积累也离不开生活,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为语言的积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去指导学生积累语言,丰富学生的“库存”,激活学生的思维。
首先,当今传播媒介丰富多彩。电视、广播、电脑网络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传播手段,通过这些媒介学习语言,对学生来说是没有负担的。引导学生收听、收看美文欣赏、新闻报道等各种活动,遇到一些好词佳句随时记忆,这样既会丰富学生的生活,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其次,现代社会生活中,不管是广告标语,还是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它们有的押韵,有的运用一定的修辞,读起来琅琅上口。通过看一些有益的标语,进行记忆,在语文学习中可以借鉴,稍加修改运用,引入到作文中,都将是非常生动的形象。
再次,人与人进行交流,是我们运用语言的一种形式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听大人交流时随口而出的谚语、歇后语、对联记录下来。好好的品味、学习运用。语文教学的“口语交际”训练,更是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最好平台,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是生活的工具。教师口语交际设计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中心,巧妙创设情境,注重双向互动,尽量多的留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生活感知,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把交际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会说,发展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积淀,使训练落到实处。
语言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上,我们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走进“大课堂”,让他们自主实践体验,感受到课余生活的美好,这样把交际活动从课内引向课外,也为习作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灵活运用,内化语言
不论是在课内积累的语言,还是课外积累的语言,如果没有运用,没有消化、吸收,完全内化,那么巩固率是很低的,而且还有一些会被遗忘。因此,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积累语言,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所积累的语言。如我们常听到“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三天不练口生,三天不练手生”“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等一些谚语、歇后语,同学在写作中灵活的运用到作文中,就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最高阶段,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体现,也是运用语言的最好平台,教师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运用积累的语言,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好词好句,教师在批改文章时应用红笔标出并加以评价,并指导学生正确积累应用语言的方法。
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而积累和運用是理解的前提。只有天天积累,我们的学生才会形成浓厚的语文素养,才会厚积而薄发,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转变教育思想,摒弃课堂中求深求细的讲解,避免繁琐的分析,把《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重积累”落实到实处。
一、课内积累,规范语言
小学语文教材大都精选了名家的名篇,这些文章语言规范,词汇丰富。如《黄山奇松》中的对于三大名松中迎客松的描写:“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这段中描写迎客松,准确使用了“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充满生机”等词语。教师选择文本中优美的词、句、段,指导学生背诵,让学生把知识储存在记忆里,训练记忆力。学生在说话或作文时可以仿照这样的写法,进而生动形象的描述事物。当今是信息时代,利用电脑、网络查找资料快捷方便,应让学生学会怎样去读书,获取新知识。在教学中应指导查阅相关资料,便于理解课文,丰富自己的知识,同时也积累了语言。
说话训练也是阅读课堂上一个重要的训练点,其实这是对语言资料的一种使用,它能让学生运用积累的语言,另一方面进一步积累语言。说话训练处在一个不断建构的动态过程中,其终端就是所谓“内部语言”。说话在其建构过程中不断向“资料仓库”提取合用的材料,并不断前行,有含糊变得逐渐清晰起来。按照一定的顺序用一定的“所有”语言表达出来。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说话练习,开展课前三分钟系列演讲训练,凭借教材训练点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不但能促使学生阅读相关方面的书,而且巩固并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二、课外阅读,丰富语言
积累语言材料光靠可内加强对课文的朗读、背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课外引导学生广泛进行阅读,如果让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写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语言如汩汩清泉,源远流长。
课外阅读是课内的延伸,也是学生积累词语的最好途径。学生每天进行课外阅读,留心书籍中的好词佳句,特别是很多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做好记录,储存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本摘录本,随时将学到的好词佳句分门别类地摘录下来,这样注意积累词语并坚持下去,到了高年级,那涓涓细流必将汇成汪洋大海。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了很多的好词佳句,遣词造句的能力就会不断加强。
在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时,教师不妨提供给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方法,引导积累。例如上述的摘记法,让学生在阅读中随时随地积累,把读书时发现好的词语、句子、片段摘录下来,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摘录下来。再如剪贴法,剪剪贴贴,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把自己需要的、喜欢的内容或图画剪下来。然后贴到摘记本上,不管怎么贴都可以。旁边还可以配上插图,这样,学生在读读、剪剪、贴贴、画画中获取了知识,积累了语言。还有的如笔记法,在阅读过程中,写一些读书笔记,既感知内容,又写出了自己的体会、见解,不但积累了语言,在写的过程中也运用了语言。教师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展示会,展示同学们积累的成果,并进行多样的鼓励,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了,课外阅读量也扩大了。
三、生活体验,发展语言
语文来源于生活,也用之生活。语言的积累也离不开生活,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为语言的积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去指导学生积累语言,丰富学生的“库存”,激活学生的思维。
首先,当今传播媒介丰富多彩。电视、广播、电脑网络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传播手段,通过这些媒介学习语言,对学生来说是没有负担的。引导学生收听、收看美文欣赏、新闻报道等各种活动,遇到一些好词佳句随时记忆,这样既会丰富学生的生活,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其次,现代社会生活中,不管是广告标语,还是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它们有的押韵,有的运用一定的修辞,读起来琅琅上口。通过看一些有益的标语,进行记忆,在语文学习中可以借鉴,稍加修改运用,引入到作文中,都将是非常生动的形象。
再次,人与人进行交流,是我们运用语言的一种形式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听大人交流时随口而出的谚语、歇后语、对联记录下来。好好的品味、学习运用。语文教学的“口语交际”训练,更是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最好平台,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是生活的工具。教师口语交际设计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中心,巧妙创设情境,注重双向互动,尽量多的留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生活感知,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把交际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会说,发展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积淀,使训练落到实处。
语言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上,我们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走进“大课堂”,让他们自主实践体验,感受到课余生活的美好,这样把交际活动从课内引向课外,也为习作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灵活运用,内化语言
不论是在课内积累的语言,还是课外积累的语言,如果没有运用,没有消化、吸收,完全内化,那么巩固率是很低的,而且还有一些会被遗忘。因此,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积累语言,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所积累的语言。如我们常听到“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三天不练口生,三天不练手生”“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等一些谚语、歇后语,同学在写作中灵活的运用到作文中,就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最高阶段,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体现,也是运用语言的最好平台,教师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运用积累的语言,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好词好句,教师在批改文章时应用红笔标出并加以评价,并指导学生正确积累应用语言的方法。
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而积累和運用是理解的前提。只有天天积累,我们的学生才会形成浓厚的语文素养,才会厚积而薄发,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转变教育思想,摒弃课堂中求深求细的讲解,避免繁琐的分析,把《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重积累”落实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