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菁菁校园,无处不张扬着四溢的青春,年轻的欢声笑语充溢着每一个角落。而校服正是这飞扬青春最直观、最生动的载体,是校园里永远流动的风景。
校服,显示约束、自律、规章,同时,体现了平等。虽然这或者只是一种象征,但至少,在校园内体现出人生而平等的思想。
近百年来的中国,校服的变迁追随着历史的脚步一路蜿蜒前进,承载着我们每个人少年时代几乎全部的欢笑和泪水,在人生的记忆里熠熠生辉。
校服的起源
“校服”一词,源于英语的Uniform,在英语中,Uniform分为“uni”(统一、一致)和“form”(形式)两个部分,其本质含义是统一的服装。英国是校服公认的发源地,大约在亨利八世在位(1509~1547)时期就出现了校服的萌芽,至今有将近500年的历史。而最早具有真正意义的校服出现于中世纪初英国教会所创办的学校。由于当时学校大多为教会所创,所以校服的款式也带有教士装扮的风格:长及脚踝的蓝色制服外套,并配有丰富褶皱的衬衣。校服的颜色多采用统一的蓝色,因为蓝色使人安静,可以让学子们更加潜心求学,英国人还认为穿蓝色的校服会让学生更为谦逊。
霍舍姆基督公学的蓝袍校服(Blue Coat)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校服。蓝袍校服起源于以前学生所穿的古雅的、与教士所穿的长袍相似的蓝色制服、古尼可丝裤和长袜。这种外套长及脚踝,有着丰富褶皱,用很厚的、密集的毛织衣料制成。制服上的白色领巾源于18世纪的神职人员所穿的相似的衣领。同时,在乔治时期,古尼可丝裤也被补充到整套服装上。外套的前面钉有一排银质的钮扣,每个钮扣上都刻有King Edward VI(爱德华六世国王)的浮雕像。外套与短裤搭配着穿,短裤每个膝盖上各有3个银质钮扣。这款著名的及地式蓝袍校服一直沿用至今,设计并没有太大改动。蓝袍制服在穿着活动方面虽然有很多不便,但是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校制服,它是独特的,被赋予了深刻的历史内涵,是一种信仰和荣誉的象征。据说,由于长时间穿着引人注目的、衣褶极为厚重的裙式长袍,使得男孩子逐渐形成一种整齐有韵律的、优雅的、威严的步态。
日本的校服文化
英国的学生服古老而高级,但是,若论校服的普及与设计的水准,日本则后来居上,处于领先地位,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亚洲国家都受其影响。这百年间令全世界瞠目的巨变,自然与那场明治维新和它的发起人明治天皇有关。1871年明治政府颁布新学制,以欧美模式为本,建立近代学校制度。到1879年,“校服文化”被引进了日本。
最初的普通日本校服,由和服正装以及里面搭配的衬衫、裙裤组成,这种样式是文部省(现在的文部科学省)选定的,提高了整个社会对学生的辨识度。那时的上流社会还有一定的精英意识,有钱人的孩子也会穿一种叫“诘襟”的学生装。这种黑色立领装,到了明治后期,经改造替代了最初的校服,成了一种人人穿得的平民化校服。
初期的裙裤组合被叫做“学ラン”(即“黑色立领学生装”)的上衣和裤子替代。“学ラン”明显是仿照美军制服,而这种美军制服又是仿照“普鲁士军士官候补生”制作的。领子很高、衣料很硬、黄铜扣子一直缀到领口——这种设计完全就是“进行乐队领队”的感觉。深色系的裤子、腰带、鞋,有时再加上平圆形的、头顶也是平形的帽子,就是这套服装的完成形。
日本的校服文化里渗透进了对天皇绝对服从的武士道精神以及男尊女卑的传统意识。在制服形式上,男学生身着代表管理者的军官制服,而女学生穿的则是代表被支配阶级的士兵制服,原本下半部的裤子也相应被改成了裙子。
日本女生的水手服(或称水兵服),最初是海军士兵的服装。1921年,日本的福冈女学院院长伊利莎白·李将水手服率先推行。这种款式的灵感来自英国皇家海军的制服,是李院长在英国当交换生时接触到的。后来,日本多数学校都以水手服为校服,有夏装与秋装、冬装之分。在二战之后,这种校服亦在亚洲其他地区普及。在中国香港,它成为了旗袍及六幅裙以外最多学校选用的服装。
西装夹克也是一种常见的校服外衣款式,其特征是配有金属纽扣,左胸的口袋上一般贴有徽章,质地以耐久性的毛料为主。最初为波兰骑兵的制服,后来演变成各种各样的制服,上世纪60年代起开始作为校服使用,现在已经成为主流。
在日本,不同学校的校服在细节上会有些许出入,但这种基本的设计让日本的校服风格独树一帜。这种服装常扮演一种勾起学生时代怀旧情绪的角色,一些相对不喜欢拘束的年轻人也喜欢穿着在身。在万圣节和其他各种聚会活动中,被稍微更改或保持原貌的水手服常作为宴会装穿着,在日本的高档商店和服装店中均有销售。可以说,校服已经成为日本国民文化的一部分,日本的动漫、电影、流行音乐的MV,都在使用校服元素。
中国校服的变迁
辛亥革命到20年代 制服式校服首次出现
辛亥革命虽然没能把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成功解救出来,却打破了几千年来“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旧时代衣着制约。新文化运动的春潮更是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年轻一代显出空前的天真、轻松和愉悦。辛亥革命之后,西式学校出现,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更有了男女同校的社会景象。制式装应声而出,这种颇受日本款式影响的校服,成了当时女学生与女教师的最爱。
30、40年代 中式旗袍流行校园
由满汉服装相互融合、改良而成的新式旗袍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大行其道,彼时也进入校园,成为女生们的新宠。各名校的女生们更引领着当时的时尚,开衩领旗袍、荷叶袖旗袍、披肩式旗袍……花样不断翻新,搭配方式也是中西合璧。
男生精干的学生装被温文尔雅的西装所取代,他们经常上身穿长布袍下身穿西式裤子,脚穿布鞋,有不少人还戴了呢礼帽。到民国中后期,这么一种穿着打扮,俨然已经成了知识分子的标志性服装,别有一种潇洒和儒雅。
中小学校,男女学生统一着装。初中、高小学生为童子军服,戴船型或平边的童子军帽,高中生为中山装,戴鸭舌帽。
50年代 校服比较随意
上世纪50年代,校服比较随意,缺乏特定校服。在建国之初,全国人民自动穿起蓝色、灰色的干部服、列宁装、棉大衣。长衫马褂至此基本退出历史舞台。1958年以前,风气还是比较宽松的,大学女生还会穿着彩色呢子大衣,王蒙的《青春万岁》讲的就是这段时期的事。
60、70年代 消失的校服
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有句诗词:“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漫长的十年文革,接二连三的“运动”抹煞了锦绣河山的绚丽色彩,稍微鲜艳、新颖的衣服都受到了压制。这个时期,校园是红卫兵的天下,绿军装堪比校服,被红卫兵喜爱,成为学生的主流着装,风靡全国。军装、军帽、军挎包,书包挎在脖子上,成群结伙地穿梭于大街小巷。这段时期“校服”这个词从我们国家消失了。
80年代 海魂衫出现
80年代,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服饰告别单一沉闷的黑、灰、绿,终于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校服”这个字眼,也逐渐重回国人的视线。一开始比较散乱,校服不是每个学校都有,有校服也是一个学校一个样,没什么统一的要求。
当时的校服以白衬衣、海军装为代表。由于学校没有严格规定学生必须每天穿校服上学,所以很多学生都没有穿。遇到特殊节日或者庆祝活动时,学校才会提前通知,要求所有学生穿上这种蓝白色校服。
90年代 运动服一统天下
上世纪90年代起,各省各市众多的小学、初中、高中的同学们都裹在宽大的运动服里,度过了豆蔻年华。肥大的运动服,作为少男少女的“校服”,却怎么也让人提不起精神;于是学生的反抗声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进入新世纪,随着人们对美与时尚的要求越来越高,制式装又悄然登上了舞台,有些私立学校开始换上了颇具日韩风格的新式校服,给沉闷的校园吹进了一丝清风。也许,“蓝天白云”运动装校服会慢慢地退出校园吧。
校服,显示约束、自律、规章,同时,体现了平等。虽然这或者只是一种象征,但至少,在校园内体现出人生而平等的思想。
近百年来的中国,校服的变迁追随着历史的脚步一路蜿蜒前进,承载着我们每个人少年时代几乎全部的欢笑和泪水,在人生的记忆里熠熠生辉。
校服的起源
“校服”一词,源于英语的Uniform,在英语中,Uniform分为“uni”(统一、一致)和“form”(形式)两个部分,其本质含义是统一的服装。英国是校服公认的发源地,大约在亨利八世在位(1509~1547)时期就出现了校服的萌芽,至今有将近500年的历史。而最早具有真正意义的校服出现于中世纪初英国教会所创办的学校。由于当时学校大多为教会所创,所以校服的款式也带有教士装扮的风格:长及脚踝的蓝色制服外套,并配有丰富褶皱的衬衣。校服的颜色多采用统一的蓝色,因为蓝色使人安静,可以让学子们更加潜心求学,英国人还认为穿蓝色的校服会让学生更为谦逊。
霍舍姆基督公学的蓝袍校服(Blue Coat)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校服。蓝袍校服起源于以前学生所穿的古雅的、与教士所穿的长袍相似的蓝色制服、古尼可丝裤和长袜。这种外套长及脚踝,有着丰富褶皱,用很厚的、密集的毛织衣料制成。制服上的白色领巾源于18世纪的神职人员所穿的相似的衣领。同时,在乔治时期,古尼可丝裤也被补充到整套服装上。外套的前面钉有一排银质的钮扣,每个钮扣上都刻有King Edward VI(爱德华六世国王)的浮雕像。外套与短裤搭配着穿,短裤每个膝盖上各有3个银质钮扣。这款著名的及地式蓝袍校服一直沿用至今,设计并没有太大改动。蓝袍制服在穿着活动方面虽然有很多不便,但是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校制服,它是独特的,被赋予了深刻的历史内涵,是一种信仰和荣誉的象征。据说,由于长时间穿着引人注目的、衣褶极为厚重的裙式长袍,使得男孩子逐渐形成一种整齐有韵律的、优雅的、威严的步态。
日本的校服文化
英国的学生服古老而高级,但是,若论校服的普及与设计的水准,日本则后来居上,处于领先地位,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亚洲国家都受其影响。这百年间令全世界瞠目的巨变,自然与那场明治维新和它的发起人明治天皇有关。1871年明治政府颁布新学制,以欧美模式为本,建立近代学校制度。到1879年,“校服文化”被引进了日本。
最初的普通日本校服,由和服正装以及里面搭配的衬衫、裙裤组成,这种样式是文部省(现在的文部科学省)选定的,提高了整个社会对学生的辨识度。那时的上流社会还有一定的精英意识,有钱人的孩子也会穿一种叫“诘襟”的学生装。这种黑色立领装,到了明治后期,经改造替代了最初的校服,成了一种人人穿得的平民化校服。
初期的裙裤组合被叫做“学ラン”(即“黑色立领学生装”)的上衣和裤子替代。“学ラン”明显是仿照美军制服,而这种美军制服又是仿照“普鲁士军士官候补生”制作的。领子很高、衣料很硬、黄铜扣子一直缀到领口——这种设计完全就是“进行乐队领队”的感觉。深色系的裤子、腰带、鞋,有时再加上平圆形的、头顶也是平形的帽子,就是这套服装的完成形。
日本的校服文化里渗透进了对天皇绝对服从的武士道精神以及男尊女卑的传统意识。在制服形式上,男学生身着代表管理者的军官制服,而女学生穿的则是代表被支配阶级的士兵制服,原本下半部的裤子也相应被改成了裙子。
日本女生的水手服(或称水兵服),最初是海军士兵的服装。1921年,日本的福冈女学院院长伊利莎白·李将水手服率先推行。这种款式的灵感来自英国皇家海军的制服,是李院长在英国当交换生时接触到的。后来,日本多数学校都以水手服为校服,有夏装与秋装、冬装之分。在二战之后,这种校服亦在亚洲其他地区普及。在中国香港,它成为了旗袍及六幅裙以外最多学校选用的服装。
西装夹克也是一种常见的校服外衣款式,其特征是配有金属纽扣,左胸的口袋上一般贴有徽章,质地以耐久性的毛料为主。最初为波兰骑兵的制服,后来演变成各种各样的制服,上世纪60年代起开始作为校服使用,现在已经成为主流。
在日本,不同学校的校服在细节上会有些许出入,但这种基本的设计让日本的校服风格独树一帜。这种服装常扮演一种勾起学生时代怀旧情绪的角色,一些相对不喜欢拘束的年轻人也喜欢穿着在身。在万圣节和其他各种聚会活动中,被稍微更改或保持原貌的水手服常作为宴会装穿着,在日本的高档商店和服装店中均有销售。可以说,校服已经成为日本国民文化的一部分,日本的动漫、电影、流行音乐的MV,都在使用校服元素。
中国校服的变迁
辛亥革命到20年代 制服式校服首次出现
辛亥革命虽然没能把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成功解救出来,却打破了几千年来“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旧时代衣着制约。新文化运动的春潮更是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年轻一代显出空前的天真、轻松和愉悦。辛亥革命之后,西式学校出现,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更有了男女同校的社会景象。制式装应声而出,这种颇受日本款式影响的校服,成了当时女学生与女教师的最爱。
30、40年代 中式旗袍流行校园
由满汉服装相互融合、改良而成的新式旗袍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大行其道,彼时也进入校园,成为女生们的新宠。各名校的女生们更引领着当时的时尚,开衩领旗袍、荷叶袖旗袍、披肩式旗袍……花样不断翻新,搭配方式也是中西合璧。
男生精干的学生装被温文尔雅的西装所取代,他们经常上身穿长布袍下身穿西式裤子,脚穿布鞋,有不少人还戴了呢礼帽。到民国中后期,这么一种穿着打扮,俨然已经成了知识分子的标志性服装,别有一种潇洒和儒雅。
中小学校,男女学生统一着装。初中、高小学生为童子军服,戴船型或平边的童子军帽,高中生为中山装,戴鸭舌帽。
50年代 校服比较随意
上世纪50年代,校服比较随意,缺乏特定校服。在建国之初,全国人民自动穿起蓝色、灰色的干部服、列宁装、棉大衣。长衫马褂至此基本退出历史舞台。1958年以前,风气还是比较宽松的,大学女生还会穿着彩色呢子大衣,王蒙的《青春万岁》讲的就是这段时期的事。
60、70年代 消失的校服
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有句诗词:“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漫长的十年文革,接二连三的“运动”抹煞了锦绣河山的绚丽色彩,稍微鲜艳、新颖的衣服都受到了压制。这个时期,校园是红卫兵的天下,绿军装堪比校服,被红卫兵喜爱,成为学生的主流着装,风靡全国。军装、军帽、军挎包,书包挎在脖子上,成群结伙地穿梭于大街小巷。这段时期“校服”这个词从我们国家消失了。
80年代 海魂衫出现
80年代,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服饰告别单一沉闷的黑、灰、绿,终于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校服”这个字眼,也逐渐重回国人的视线。一开始比较散乱,校服不是每个学校都有,有校服也是一个学校一个样,没什么统一的要求。
当时的校服以白衬衣、海军装为代表。由于学校没有严格规定学生必须每天穿校服上学,所以很多学生都没有穿。遇到特殊节日或者庆祝活动时,学校才会提前通知,要求所有学生穿上这种蓝白色校服。
90年代 运动服一统天下
上世纪90年代起,各省各市众多的小学、初中、高中的同学们都裹在宽大的运动服里,度过了豆蔻年华。肥大的运动服,作为少男少女的“校服”,却怎么也让人提不起精神;于是学生的反抗声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进入新世纪,随着人们对美与时尚的要求越来越高,制式装又悄然登上了舞台,有些私立学校开始换上了颇具日韩风格的新式校服,给沉闷的校园吹进了一丝清风。也许,“蓝天白云”运动装校服会慢慢地退出校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