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来源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mon2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秋季,我接任三年级一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为了了解孩子们的情况,我要求他们写篇自我介绍。结果,从孩子们的习作中,我发现大都存在着以下问题:如,选材单一、内容空洞、结构雷同、语言贫乏等。有的甚至前言不搭后语,连个通顺连贯都做不到,更谈不上题材新颖、立意深远了。我感到很纳闷。按理说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多姿多彩,能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习作素材,本应是常写常新,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经过冷静的思考,我觉得还是要从我们习作教学中去寻找原因。马克思曾经说过,“老师能把学生教得聪明,也能把学生教得愚笨。”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必须打破“做”作文的观念,启发诱导孩子们开阔思路,注重训练他们创造思维,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孩子们浓厚的习作兴趣,让他们乐于习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下面就谈谈我在中年级习作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点拨诱导 激发兴趣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和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现在孩子们经常哭诉说“没有什么东西可写”。他们认为每天读书学习的生活单调而枯燥,没必要写进作文里。有的教师在考试命题时也以重大的题材为主,“什么难忘的事”“最尊敬的人”……而遗忘了凡人琐事、四时景物、亲情友爱等等。这样使孩子们的习作越来越脱离生活实际,久而久之,孩子们的眼界越来越狭窄,甚至“眼空无物”,“熟视无睹”。其实,大千世界,天下万物都是习作的素材。培养孩子们的习作能力,我认为首先要把他们的眼光拉到生活中来。在平时教学时,我经常和孩子们拉家常,发现他们感兴趣的往往是自己生活小圈子以内的事。他们津津乐道的一般都是“我怎样怎样”“我会什么什么”……一说到“我”脸上就闪动着兴奋的光彩。也许这就是他们的“动情点”。于是,我决定以“我”为突破口,通过点拨诱导,及时让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下来。在低年级只要求孩子们写一段话。到了三年级,新课标规定:学生需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我对孩子们说:“你们要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我不作过高要求,自由表达,畅所欲言。”同时,对他们的习作也不规定题目,只提出内容范围,让孩子们有话可说,无拘无束地漫谈,让孩子们找到自己特别喜欢写的内容。如,有的孩子在《愉快的暑假生活》一文中说,“爸爸教我学游泳,收获满满”,有的说,“我和表哥到野生动物园玩得很开心”……这样就引来了源头活水。
  另外,在习作课上,我还经常做一些新奇的小表演、小游戏、小实验等,引导孩子们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感受,让他们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会观察与思考,将观察与表达结合起来,更好地把握初写的方法和规律。为了避免讲写脱节,每次学完一课,我都设计课堂小练笔,以课文中精彩段落为样板,仿照其写作方法来练笔,强化基本功训练,起到了化难为易的作用。这样,孩子们的习作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从开始的不愿写,不会写,渐渐地转化为喜欢写,我要写。
  二、“下水”导写 共尝乐趣
  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倘若将不强,弱兵必多无疑。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语文教师要写“下水文”。教师经常练笔,可“深知作文之甘苦,添教学之本钱”。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写作文,自己要先善于写文章,教起来才会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刚开始上习作课时,我总喜欢从优秀作文选上精挑几篇范文读给孩子们听,可孩子们并不领情。因为别人写的作文与我们的实际情况不是很贴近,孩子们也不感兴趣,所以效果不尽人意。
  后来,我便决定自己“下水”给孩子们引路,孩子们只有亲其师,信其师,才乐于跟老师合作。有时,我也把自己发表的文章拿给孩子们传阅,让他们也谈谈自己的感想。“下水文“读起来亲切自然,朗朗上口,孩子们乐学,乐写,可谓一举两得。师生共游,其乐融融。
  三、注重修改 培养习惯
  教师除了在习作方法上多做指导外,还要教会孩子们不厌其烦地修改作文,养成文不厌改的良好习惯。要想写出好作文,平时一定要勤读书,勤动笔,勤修改。“三分文章七分改”。 习作课上,我把孩子的作文原稿放在大屏幕上,用修改符号让全班同学共同修改,并谈谈修改的意图。修改好以后,读给同学听,让他们评评写得怎么样,并写出点评。孩子们在点评过程时,不知不觉地提高了写作能力。另外,语文课本上,在每次的习作要求中都提到了“写好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和我们分享习作的快乐”。于是,我就从孩子们的习作中选出优秀的习作张贴在教室里,让同学们欣赏。这样,把写、说、评、改与分享有機地结合起来。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坚持激励 共享快乐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儿童所憎恨的老师,是在任何时候也不能从他那里得到表扬和承认什么事情做得好的那些老师。”可见,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这是对他们进取心最有力的强化。在习作教学中,我一直坚持“激励”的原则,让每位孩子都有获得成功的快感。另外,针对孩子们好胜心强的特点,注重增强竞争意识,给他们显示作文能力创造条件。在学校,积极引导孩子们在实践中锻炼写作能力,鼓励他们出黑板报,自办队报。在校外,要求他们回家后,主动担任爸爸妈妈的家庭“小秘书”。每学期还举办一次作文竞赛,把获奖作文向县、市,或全国报刊杂志上推荐。每当孩子们手捧获奖证书,或报刊上刊登着自己的“大作”时,都会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孩子们精神振奋,更增添了他们写作的激情。
  总之,要想提高习作教学水平,我认为除了要做到上述几点以外,还必须在努力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上下功夫,在培养他们积极向上、求实创新的品格上下功夫。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不断努力,不断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新路子,为习作教学开辟一片新天地。
其他文献
和爸爸妈妈要说的话   有位特别关注孩子课本的家长曾找过我,问:“刘老师,《大还是小》这篇文章怎么会入选小学课本?太简单了!几乎就是大白话。”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您可曾和孩子聊过他们眼中的自己?您可曾了解过孩子理解中的“大人”和“小孩”?《大还是小》这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文章,看似内容浅显,却具有深刻教育意义。文章通过“有时候大”和“有时候小”的比较,使孩子们感知成长,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们懂
“亲爱的,”我说,“这真把我搞糊涂了。我想弄个明白,可是怎么也弄不明白。”  “弄明白什么?”艾达笑容可掬地问道。  “弄明白这一切,亲爱的,”我说,“杰利比太太为当地的土著谋求福利,竟费了这许多心血去搞一套计划,她的心肠当然很好——可是——啤啤和这个家!”  ——《荒凉山庄》  在查尔斯·狄更斯的长篇巨著《荒凉山庄》(Bleak House)中,杰利比太太是个慈善家,热心于改善非洲伯里奥布拉格部
老人从门廊的荫蔽里走出来,日光在树枝之间跳动着,他抬手遮住了眼睛。在逆光下,山脊上整齐的树林竖起了一片黑色的屏障,林木的阴影投射在下方的洼地上。村庄的西侧被一条小河环绕着,周围的矮树丛仿佛是河流泛起的黑色泡沫。在度过了这么多年为四季变化发愁的农家生活之后,他却仍然不能把黄昏当作一种简单的昼夜变化。  老人吹了声口哨。  他的布列塔尼犬从屋子的背面猛窜出来,它习惯在那里懒散地待着。见到主人扛着来复枪
2017年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470周年诞辰。  其旷世之作《堂吉诃德》一经问世,立即取得了巨大成就,仅仅两年后就被翻译成英语,后来又相继被翻译成法语、意大利语、德语等。除《圣经》以外,世界上没有哪部作品像《堂吉诃德》一样被这么多次再版、翻译和评论。  然而你真的对这部创作于400多年前的小说十分了解吗?下面关于《堂吉诃德》的26个基本问题对你重读这部经典大有裨益。  1. 《堂吉诃德》的作者
最近看了一篇题为《军犬黑子》的小小说,说有一天训导员给军犬黑子策划了一个训练科目,让十几个人中的一个偷了一件东西藏了起来,然后让黑子寻找证物和小偷,黑子对自己的能力很自信,很快就找到证物,并在十几个人中揪出了小偷。但它的训导员却大声斥责它找错了。黑子无奈只好再认真地找了一遍,找出的还是那个人,训导员又说它找错了。如此反复了三次后,黑子的自信心全沒了,它不知道是该相信自己呢还是相信敬爱的训导员。黑子
秦朝
期刊
一哥:  电脑“抢”走了我的爸爸!之前,我们一家三口饭后会一起出去散步,或者打打牌、聊聊天,可开心了。自从电脑走进我家,它好像对爸爸施了咒语,爸爸一下班就坐在电脑前,最近还经常关着门,不到吃饭的时候都不出来!妈妈说他不顾家了,他还和妈妈吵,他以前真的不是这样的!三天前,平时喝酒很节制的爸爸突然醉醺醺地回来,推门就闯进书房去开电脑,“砰”地一声把门关上,那时都晚上11点了啊!妈妈翻了个身继续睡去(我
嘻哈跆拳族
期刊
谈论起体育全能的女性,人们为什么都认为她们是一些性格开朗的人呢?我在体育方面比一般人都强,但性格要比一般人内向。我发现自己的“内向”是在长大之后。学生时期从不曾想到自己是个内向的人,周围的伙伴也没有发现我是个“内向的家伙”。也许,会有好多不同看法的人会大喊“你什么地方内向啊?”,但我确实内向,太内向了。  我在县立高中担任体育教师已经五年了。学生们称我为“曙光”,我提醒过他们我是女性,可照镜子一看
一哥:  可能是我太听话了,让老妈觉得照顾我没什么挑战性,所以在我三年级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里,爸妈宣布了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新成员即将加入这个家庭!现在,这个小家伙已经会扶着墙挪步了,课余时光,我的主要工作就是照顾他!大约两个星期前,舅舅从上海回来,我们一家都去姥姥家欢迎他,大家为了午饭各自忙活,留我和弟弟在客厅看《熊出没》,我一屁股坐在藤椅上,还没来得及享受片刻的舒适,就听“咔嚓”一声,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