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适性教育下的适性课程评价的开发与运用,从评价对象、内容、过程、方法等方面全面深入研究,整合纵横评价,有利于回歸人本,科学育人,人人成才。
关键词:适性评价;工具开发;转变主体;丰富载体;生命成长
课程是学校最重要的产品,决定学校发展的样态,我校的适性课程体系是在学校核心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应运而生。评价是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也是课程实施的有效保障,更是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质量检验。2018年初,我们将“适性课程评价的开发与运用”作为研究方向。
一、研究团队形成网络,人人有课题
适性评价是全面推进学校工作的支点,学校研究制订适性评价的一系列操作实施方案。设立适性教育研究管理中心,建立具有松江特色的校本研究会,成立三级研究梯队,形成立体的校本研究网络。教师围绕“适性课程评价”,结合实际,确立个人研究小课题,“巧用评价,激发阅读兴趣”“数学分级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等小课题研究,总结方法,提炼经验,助推大课题研究实施。
二、专项培训覆盖全体,人人明思路
为厘清研究思路,明晰研究方法,学校多次邀请教育科研专家来校作专题培训指导,专家为研究把舵、定向,专项指导,深入浅出,成为推动课题研究的强大内驱力,教师与专家面对面,让适性课堂评价、教师专业发展更有方向。适性评价的有效推行,倒逼教师深入研究专业内涵。我们抓住“开学大讲堂”“我和我们的成长故事分享”等活动契机,深化理论学习,分享课程评价研究中的故事,引领全学科全方位“同频共振”。
三、研究任务分解细化,人人都参与
基于评价研究的特殊、难解,评价任务的多向、复杂,我们将研究内容进行了分解,重点完成以下任务。
1.评价对象多元化。重点评价常态适性课堂和特色适性课程两个对象,建立由学生、教师、家长、社区等交互作用的评价主体。
2.评价内容特色化。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以质性评价为基础,以量化评价为补充,关注全面发展,关注个体差异。
3.评价过程动态化。科学实施课程评价,让评价贯穿日常教育教学,实现评价过程可视化、数据化,达到评价实施常态化、动态化。
4.评价方法多样化。科学研制简便易行的评价工具,实行多次评价、随时性评价、“档案袋”式评价等方式,重视差异性评价。
四、研究行动有序推进,人人求成长
1.开发评价工具——由静态向动态转变
量表是最快捷有效的评价工具。各课题组依据研究内容,设计多种评价量表,涵盖多个方面。如适性课堂评价量表,从“情境适趣”“任务适宜”“方式适切”“评价适时”“拓展适度”“生命成长”六个维度设计评价要素,在常态课督评、组本研修、卓越杯竞赛中使用并不断修改完善,老师依据量表用实证与数据原创性地评课,对课堂教学有深度思考,真正发挥评价的导向性、诊断性,让评价落地生根。
2.转变评价主体——由唯一向多向转变
转变以“学生”唯一的评价主体观念,社会、家长、教师、学生,多元参与、多向互动。适性课程自主选修课广泛吸纳家长志愿者,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网上评价、选课,通过评价验证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实施的严谨性。《成长点赞手册》融入多元要素,把日常的行为习惯、读书积累、研学旅行等用曲线图、涂鸦、图片等方式呈现出来,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家长参评、教师综合评定,多元的评价主体,多向的评价互动,让评价根深叶茂。
3.丰富评价内容——由统一向差异转变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创设多维成长空间。“经典咏流传”“巧算小达人”等学习类活动丰厚积淀、发展思维;花样跳绳、冰雪滑轮等运动类竞赛强身健体、发展特长;指指生花刺绣、“乐之韵”大赛等艺术活动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行走的博物馆”“粽情端午 传承文明”等活动培树情怀、坚定成长梦想。各种活动中设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学生在活动中获得“适性成长之星”星级奖章,积蓄成长力量。丰富多彩的评价内容有温度、有内涵,让评价“花香四溢”。
4.丰富评价载体——由单一向多元转变
丰富评价载体,让评级内容多元化。课题组教师将评价标准和内容清晰地呈现出来,如学生视力标准和变化趋势图,引起学生对视力保护的充分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展示板,学生对照标准找差距,明确训练重点;优秀书法、墩秀、手工作品展示墙,树立榜样,激励先进;各班级设计各具特色的适性课程评价栏,从多维度进行评价。“六艺”校本教材融知识、能力、情感于一体,将评价的经验收获恒久推广。
五、研究成果异彩纷呈,人人有收获
适性评价撬动了思维的支点,学校初步构建课程评价框架,通过评价打造的特色课程满足吸收、融入了多元丰富的课程资源,顺应学生成长规律。自主选修课尊重差异,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传承与发展共和谐;公共选修课“语文主题学习”,实现海量阅读;德育课程,紧随时代步伐,孕育梦想;指指生花刺绣坊获得国家二等奖,省市冰雪比赛中,学生一次次夺冠,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成长路径,镌刻下破茧而出的美丽蜕变。
评价不光是激励,更是一种方向。适性评价,让课程发展看得见。未来研究中,我们要更多遵循逻辑性、实践性,力争通过全面深入的课程评价研究,真正实现“生命在评价活动中丰富,课堂在评价活动中生动,学生在评价活动中发展,教师在评价活动中成长,课程在评价活动中回归”的愿景。
注: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GH181420。
作者简介:惠欣,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松江实验小学副校长,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适性课程评价的开发与应用”主持人。
关键词:适性评价;工具开发;转变主体;丰富载体;生命成长
课程是学校最重要的产品,决定学校发展的样态,我校的适性课程体系是在学校核心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应运而生。评价是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也是课程实施的有效保障,更是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质量检验。2018年初,我们将“适性课程评价的开发与运用”作为研究方向。
一、研究团队形成网络,人人有课题
适性评价是全面推进学校工作的支点,学校研究制订适性评价的一系列操作实施方案。设立适性教育研究管理中心,建立具有松江特色的校本研究会,成立三级研究梯队,形成立体的校本研究网络。教师围绕“适性课程评价”,结合实际,确立个人研究小课题,“巧用评价,激发阅读兴趣”“数学分级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等小课题研究,总结方法,提炼经验,助推大课题研究实施。
二、专项培训覆盖全体,人人明思路
为厘清研究思路,明晰研究方法,学校多次邀请教育科研专家来校作专题培训指导,专家为研究把舵、定向,专项指导,深入浅出,成为推动课题研究的强大内驱力,教师与专家面对面,让适性课堂评价、教师专业发展更有方向。适性评价的有效推行,倒逼教师深入研究专业内涵。我们抓住“开学大讲堂”“我和我们的成长故事分享”等活动契机,深化理论学习,分享课程评价研究中的故事,引领全学科全方位“同频共振”。
三、研究任务分解细化,人人都参与
基于评价研究的特殊、难解,评价任务的多向、复杂,我们将研究内容进行了分解,重点完成以下任务。
1.评价对象多元化。重点评价常态适性课堂和特色适性课程两个对象,建立由学生、教师、家长、社区等交互作用的评价主体。
2.评价内容特色化。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以质性评价为基础,以量化评价为补充,关注全面发展,关注个体差异。
3.评价过程动态化。科学实施课程评价,让评价贯穿日常教育教学,实现评价过程可视化、数据化,达到评价实施常态化、动态化。
4.评价方法多样化。科学研制简便易行的评价工具,实行多次评价、随时性评价、“档案袋”式评价等方式,重视差异性评价。
四、研究行动有序推进,人人求成长
1.开发评价工具——由静态向动态转变
量表是最快捷有效的评价工具。各课题组依据研究内容,设计多种评价量表,涵盖多个方面。如适性课堂评价量表,从“情境适趣”“任务适宜”“方式适切”“评价适时”“拓展适度”“生命成长”六个维度设计评价要素,在常态课督评、组本研修、卓越杯竞赛中使用并不断修改完善,老师依据量表用实证与数据原创性地评课,对课堂教学有深度思考,真正发挥评价的导向性、诊断性,让评价落地生根。
2.转变评价主体——由唯一向多向转变
转变以“学生”唯一的评价主体观念,社会、家长、教师、学生,多元参与、多向互动。适性课程自主选修课广泛吸纳家长志愿者,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网上评价、选课,通过评价验证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实施的严谨性。《成长点赞手册》融入多元要素,把日常的行为习惯、读书积累、研学旅行等用曲线图、涂鸦、图片等方式呈现出来,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家长参评、教师综合评定,多元的评价主体,多向的评价互动,让评价根深叶茂。
3.丰富评价内容——由统一向差异转变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创设多维成长空间。“经典咏流传”“巧算小达人”等学习类活动丰厚积淀、发展思维;花样跳绳、冰雪滑轮等运动类竞赛强身健体、发展特长;指指生花刺绣、“乐之韵”大赛等艺术活动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行走的博物馆”“粽情端午 传承文明”等活动培树情怀、坚定成长梦想。各种活动中设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学生在活动中获得“适性成长之星”星级奖章,积蓄成长力量。丰富多彩的评价内容有温度、有内涵,让评价“花香四溢”。
4.丰富评价载体——由单一向多元转变
丰富评价载体,让评级内容多元化。课题组教师将评价标准和内容清晰地呈现出来,如学生视力标准和变化趋势图,引起学生对视力保护的充分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展示板,学生对照标准找差距,明确训练重点;优秀书法、墩秀、手工作品展示墙,树立榜样,激励先进;各班级设计各具特色的适性课程评价栏,从多维度进行评价。“六艺”校本教材融知识、能力、情感于一体,将评价的经验收获恒久推广。
五、研究成果异彩纷呈,人人有收获
适性评价撬动了思维的支点,学校初步构建课程评价框架,通过评价打造的特色课程满足吸收、融入了多元丰富的课程资源,顺应学生成长规律。自主选修课尊重差异,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传承与发展共和谐;公共选修课“语文主题学习”,实现海量阅读;德育课程,紧随时代步伐,孕育梦想;指指生花刺绣坊获得国家二等奖,省市冰雪比赛中,学生一次次夺冠,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成长路径,镌刻下破茧而出的美丽蜕变。
评价不光是激励,更是一种方向。适性评价,让课程发展看得见。未来研究中,我们要更多遵循逻辑性、实践性,力争通过全面深入的课程评价研究,真正实现“生命在评价活动中丰富,课堂在评价活动中生动,学生在评价活动中发展,教师在评价活动中成长,课程在评价活动中回归”的愿景。
注: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GH181420。
作者简介:惠欣,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松江实验小学副校长,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适性课程评价的开发与应用”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