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灵山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坚持以“办特色专业、开展勤工助学活动、举行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来提高竞争力;通过加强内培外引,加快农村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为加快农村职业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一、创新办学思想。努力探索农村职校新路子
1 以特色专业为龙头,提高办学质量
在办学初期,该校领导多次开会研究,统一思想,决定把“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办成一个特色专业,以此带动其他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名气。几年来,该校先后投入300多万元购买DF-18家用电器四合一实验实训台、SL-162电子(电工、电拖)实验实训台、收录机、电视机、空调、洗衣机、手机维修设备等教学实训设备,并建设了一个中高级电工考核实训中心,使该专业成为了一个培养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电子整机生产、服务和管理、电子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修、工厂供电等工作,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基地。同时,该校还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县内企业联盟开设了22个校外实习基地,其中8个为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实习基地。加大实习教学比重,培养出了一批批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的技术人才。
与此同时,该校还注重开设“缺口”专业。2004年该校开设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成为广西第三家开设该专业的职业学校。第一年,虽然只招收了40多名学生,但学校没有气馁,在教学上加大功夫,在教学设备上加大投入,并与广西柳州技工学校加强合作交流,多次邀请该校的专业教师来授课,提高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该专业学生的成功高薪就业,这为该专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在报读该专业的学生逐年增多。2005年该专业招生70多人;2006年该专业招生80多人;2007年该专业招生达200多人。另外,该校还与广西合浦县卫校合作开设了制药工艺、儿童早期教育和保健、药品营销、中医针灸推拿专门化等4个专业;与广州轻工业中专学校合作开设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同时在实习教学上狠下功夫,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形成了“技能教育+德育教育+企业理念教育”的培训新体系,该校学生还未毕业,就成了企业你争我抢的“香饽饽”。
2 以勤工助学活动为品牌,提高吸引力
为了让贫困学子也能上学,该校领导研究决定,从2004年开始,组织开展勤工助学(以工助学)活动。即学生入学培训后,经自愿报名,年满16周岁的学生就可参加由学校组织到广东企业的勤工助学活动,每年共组织1至2次,每次3至5个月,其余时间则在校学习。学生在勤工助学活动中一方面学到了技能,另一方面也获得了学杂费和生活费。目前,勤工助学活动已经成为了该校的一个办学品牌,吸引了众多学子(包括外出务工人员)到该校报名就读,“读完初中选职中,就业致富一路通”已经成为了当地学子(包括外出务工人员)的追求。2003年该校招生400多名;2004年该校招生600多名;2005年该校招生1100多名;2006年该校招生1530多名;2007年该校招生1700多名,并被列为了全区半工半读(即勤工助学)10所示范试点学校之一。
3 以服务群众为载体,扩大影响力
如何把学生学到的知识真正为群众服务,既让他们提高荣誉感,又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差距,提高学习积极性,也扩大学校的知名度。这又是摆在该校领导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为此,该校领导结合2007年广西组织开展的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决定每年拿出一定的活动经费,组织师生到农村开展“情系百姓,服务农村”主题实践活动,免费为群众义务维修家用电器。通过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一方面为群众办了实事好事,另一方面让学生在主题实践活动中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加强了技能学习,同时也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
二、内培外引,加快农村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加,进城务工且需要掌握一门乃至多门技术的人不断增多,使这一大批人既能建设农村,又能进城谋求一份工作的任务绝大部分落在农村职业学校的肩上。但是随着农村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不断地扩展,师资严重不足和质量不高的问题日益突出,已远远不能适应教学工作地要求。这就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系统,着力解决师资的培养和培训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化发展进程。
针对专业课教师缺乏,且无稳定来源;专业课教师待遇低,难以发挥积极性和潜力;专业课教师缺乏后续培训,专业知识老化;专业课教师准入“门槛”高,难以招聘技术人才等难题,灵山县职业中专师资队伍建设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加大文化课教师向专业课教师转变的培训力度
灵山县职业中专是一所刚从乡镇搬迁到县城办学的学校,同样存在专业课教师缺乏这一普遍现象。针对大部分教师是从普通中学调进来的文化课教师,该校主要采取几项措施:一是积极组织部分文化课外出参加各级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二是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培训办法,利用合作学校的资源优势,派出专业教师到合作学校学习、交流。同时积极邀请合作学校的高级专业教师来校辅导培训;三是与强校合作,邀请名校的学生来我校实习,以此提高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如该校于2004年开设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针对缺乏专业教师的情况,从广西高级技工学校邀请了4名模具专业的学生来校实习,不但解决了模具专业师资不足的难题,而且让本校模具专业的教师与名校同专业的学生通过交流,提高了实践和教学水平,并且培训了一批由文化课教师转过来的专业技术教师;四是制定《灵山县职业中专专业教师(文化课教师转过来的)技能等级提升奖励方案》,对文化课教师考取专业技能等级证书给予5000—10000元奖励,促使文化课教师向专业课教师转变。通过一系列措施,该校部分文化课教师成功转变为专业技术教师,其中部分成为了专业骨干教师。
2 制定完善相应地激励机制。保证专业教师队伍稳定性
从2006年起,灵山县职业中专制定《教师专业技能等级提升奖励方案》,明确教师由初级专业技能向中级、高级技能提升,每提升一个等级,学校给予5000—10000元奖励。此举不但解决了教师提高专业的学习经费,而且使全校形成了一个重技能提等级的学习氛围。同时,制定完善《灵山县职业中专教职工出勤补贴工作方案》,方案中明确规定专业课教师的待遇比文化课教师的待遇高。另外该校还从生活、工作等方面给予专业课教师格外照顾,从而保证了专业教师队伍的稳定。
3 加强专业课教师的后续培训工作力度
根据灵山县职业中专规定,专业课教师每年必须参加一次以上学校组织的勤工助学活动或顶岗实习活动,到企业驻扎二个月以上,并且到企业生产车间里参加顶岗实习。同时,学校经常邀请职教名家或企业优秀技术人才对专业课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新技术的认知和掌握,转变专业教学的观念。
4 积极聘请地方专业技术人才为专业课教师
灵山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充分利用地方国有企业转制中剩余的师资资源,聘请其为学校的实训教师,现已经聘请了12名原国有企业中的技术人才充实到专业课教师队伍,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聘请了一批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到学校任教,解决了师资缺乏问题。
三、创新思路的成果及效应
灵山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办学初只有237名学生、7个专业、一辆报废汽车和十几台旧电器的实训设备。该校领导根据县教育局“白手起家办职教”的要求,审时度势,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机遇,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不断加快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努力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力。目前,该校拥有校园面积11公顷,今年招生1700多人,在校生达4400多人,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100%;开设15个专业,其中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为自治区示范性专业,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实训基地被列为自治区立项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有全区职业学校中一流的空调制冷实训中心、电子技能实训中心、数控模具实训中心、汽车养护实训中心等13个专业实训中心,实训设备总值达1429万元。学校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从“默默无闻”一跃成为了当地一个星光璀璨、实力雄厚的技术工人“摇篮”,成为了县内外无人不晓的职业学校。
责编 覃 敏
一、创新办学思想。努力探索农村职校新路子
1 以特色专业为龙头,提高办学质量
在办学初期,该校领导多次开会研究,统一思想,决定把“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办成一个特色专业,以此带动其他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名气。几年来,该校先后投入300多万元购买DF-18家用电器四合一实验实训台、SL-162电子(电工、电拖)实验实训台、收录机、电视机、空调、洗衣机、手机维修设备等教学实训设备,并建设了一个中高级电工考核实训中心,使该专业成为了一个培养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电子整机生产、服务和管理、电子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修、工厂供电等工作,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基地。同时,该校还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县内企业联盟开设了22个校外实习基地,其中8个为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实习基地。加大实习教学比重,培养出了一批批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的技术人才。
与此同时,该校还注重开设“缺口”专业。2004年该校开设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成为广西第三家开设该专业的职业学校。第一年,虽然只招收了40多名学生,但学校没有气馁,在教学上加大功夫,在教学设备上加大投入,并与广西柳州技工学校加强合作交流,多次邀请该校的专业教师来授课,提高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该专业学生的成功高薪就业,这为该专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在报读该专业的学生逐年增多。2005年该专业招生70多人;2006年该专业招生80多人;2007年该专业招生达200多人。另外,该校还与广西合浦县卫校合作开设了制药工艺、儿童早期教育和保健、药品营销、中医针灸推拿专门化等4个专业;与广州轻工业中专学校合作开设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同时在实习教学上狠下功夫,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形成了“技能教育+德育教育+企业理念教育”的培训新体系,该校学生还未毕业,就成了企业你争我抢的“香饽饽”。
2 以勤工助学活动为品牌,提高吸引力
为了让贫困学子也能上学,该校领导研究决定,从2004年开始,组织开展勤工助学(以工助学)活动。即学生入学培训后,经自愿报名,年满16周岁的学生就可参加由学校组织到广东企业的勤工助学活动,每年共组织1至2次,每次3至5个月,其余时间则在校学习。学生在勤工助学活动中一方面学到了技能,另一方面也获得了学杂费和生活费。目前,勤工助学活动已经成为了该校的一个办学品牌,吸引了众多学子(包括外出务工人员)到该校报名就读,“读完初中选职中,就业致富一路通”已经成为了当地学子(包括外出务工人员)的追求。2003年该校招生400多名;2004年该校招生600多名;2005年该校招生1100多名;2006年该校招生1530多名;2007年该校招生1700多名,并被列为了全区半工半读(即勤工助学)10所示范试点学校之一。
3 以服务群众为载体,扩大影响力
如何把学生学到的知识真正为群众服务,既让他们提高荣誉感,又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差距,提高学习积极性,也扩大学校的知名度。这又是摆在该校领导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为此,该校领导结合2007年广西组织开展的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决定每年拿出一定的活动经费,组织师生到农村开展“情系百姓,服务农村”主题实践活动,免费为群众义务维修家用电器。通过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一方面为群众办了实事好事,另一方面让学生在主题实践活动中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加强了技能学习,同时也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
二、内培外引,加快农村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加,进城务工且需要掌握一门乃至多门技术的人不断增多,使这一大批人既能建设农村,又能进城谋求一份工作的任务绝大部分落在农村职业学校的肩上。但是随着农村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不断地扩展,师资严重不足和质量不高的问题日益突出,已远远不能适应教学工作地要求。这就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系统,着力解决师资的培养和培训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化发展进程。
针对专业课教师缺乏,且无稳定来源;专业课教师待遇低,难以发挥积极性和潜力;专业课教师缺乏后续培训,专业知识老化;专业课教师准入“门槛”高,难以招聘技术人才等难题,灵山县职业中专师资队伍建设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加大文化课教师向专业课教师转变的培训力度
灵山县职业中专是一所刚从乡镇搬迁到县城办学的学校,同样存在专业课教师缺乏这一普遍现象。针对大部分教师是从普通中学调进来的文化课教师,该校主要采取几项措施:一是积极组织部分文化课外出参加各级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二是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培训办法,利用合作学校的资源优势,派出专业教师到合作学校学习、交流。同时积极邀请合作学校的高级专业教师来校辅导培训;三是与强校合作,邀请名校的学生来我校实习,以此提高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如该校于2004年开设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针对缺乏专业教师的情况,从广西高级技工学校邀请了4名模具专业的学生来校实习,不但解决了模具专业师资不足的难题,而且让本校模具专业的教师与名校同专业的学生通过交流,提高了实践和教学水平,并且培训了一批由文化课教师转过来的专业技术教师;四是制定《灵山县职业中专专业教师(文化课教师转过来的)技能等级提升奖励方案》,对文化课教师考取专业技能等级证书给予5000—10000元奖励,促使文化课教师向专业课教师转变。通过一系列措施,该校部分文化课教师成功转变为专业技术教师,其中部分成为了专业骨干教师。
2 制定完善相应地激励机制。保证专业教师队伍稳定性
从2006年起,灵山县职业中专制定《教师专业技能等级提升奖励方案》,明确教师由初级专业技能向中级、高级技能提升,每提升一个等级,学校给予5000—10000元奖励。此举不但解决了教师提高专业的学习经费,而且使全校形成了一个重技能提等级的学习氛围。同时,制定完善《灵山县职业中专教职工出勤补贴工作方案》,方案中明确规定专业课教师的待遇比文化课教师的待遇高。另外该校还从生活、工作等方面给予专业课教师格外照顾,从而保证了专业教师队伍的稳定。
3 加强专业课教师的后续培训工作力度
根据灵山县职业中专规定,专业课教师每年必须参加一次以上学校组织的勤工助学活动或顶岗实习活动,到企业驻扎二个月以上,并且到企业生产车间里参加顶岗实习。同时,学校经常邀请职教名家或企业优秀技术人才对专业课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新技术的认知和掌握,转变专业教学的观念。
4 积极聘请地方专业技术人才为专业课教师
灵山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充分利用地方国有企业转制中剩余的师资资源,聘请其为学校的实训教师,现已经聘请了12名原国有企业中的技术人才充实到专业课教师队伍,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聘请了一批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到学校任教,解决了师资缺乏问题。
三、创新思路的成果及效应
灵山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办学初只有237名学生、7个专业、一辆报废汽车和十几台旧电器的实训设备。该校领导根据县教育局“白手起家办职教”的要求,审时度势,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机遇,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不断加快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努力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力。目前,该校拥有校园面积11公顷,今年招生1700多人,在校生达4400多人,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100%;开设15个专业,其中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为自治区示范性专业,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实训基地被列为自治区立项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有全区职业学校中一流的空调制冷实训中心、电子技能实训中心、数控模具实训中心、汽车养护实训中心等13个专业实训中心,实训设备总值达1429万元。学校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从“默默无闻”一跃成为了当地一个星光璀璨、实力雄厚的技术工人“摇篮”,成为了县内外无人不晓的职业学校。
责编 覃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