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儿童的梦境是美好的,语文课堂要努力营造孩子梦想的教学情境,创造孩子梦想的生活,给他们更多的话语权,多一些鼓励,多一点赏识,让课堂成为孩子们追求自己人生梦想的开始。
【关键词】教学情境; 生活舞台 ;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有人说,梦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给孩子们创造追梦的空间,更应该给他们创造梦的意境。童年是多梦的季节,孩子是情感的天使。他们的心中充盈着想象的激情,积蓄着创造的欲望,对学习和生活有着太多的想象和激情,这便是他们童年最初的人生。而我们今天的语文课堂似乎生来就是为了放飞童年多彩梦想而存在的,让我们开动脑筋,发挥聪明才智,为孩童创造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梦想天堂。
一、营造“梦”的教学情境
在上《音乐之都维也纳》时,笔者曾经先给同学们展示了一些维也纳城市风光画面,直接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哇塞,这是什么宫殿啊?真漂亮!”“维也纳金色大厅!”一个男生惊呼。接着我便出示了金色大厅的一段课文,“让我们把金色大厅的大、美和它的底蕴用朗读体现出来吧!”接着我播放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学生们兴趣盎然,美滋滋地朗读着,就像刚刚听完了音乐会,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是什么力量让学生们这样热情高涨,如此投入呢?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情境!教师倾心营造的情境,是沟通学生心灵的桥梁,只有我们全身心投入的时候,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体验,放飞想象,张扬个性,诱发和促使“梦”的发生。毋庸置疑,学生的阅读体验与文本存在必然的审美差异,当他们与文本之间产生某种撞击,读透文字背后的意思时,文本才会展示出无限丰富的内涵,学生才会得到情感的满足。在语文课堂上,光有语言是不够的,如果用配乐的形式来配课文的片段,能让学生从多个感官去认识文字,能更多地体会出文字背后的意思。比如《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本来就是歌词,我便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学唱歌曲,课堂上不仅有琅琅的读书声,更有优美的歌声,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会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读起来就能声情并茂,使读者、听者都能和文中情景融为一体。
二、创造“梦”的生活舞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才能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在教学课本剧或叙事类文章时,如果能设定一些角色,让学生参与其中,发掘学生潜能,学生的思维和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五年级的《林冲棒打洪教头》就是一个很好的课本剧。讲到林冲棒打的两个招式,洪教头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林冲把棒一横,還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老师让学生上台比画一下,加深对两个动作的理解,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写人物要抓住人物的动作来写。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不少,加上老师的恰当点拨,学生能主动跳进老师设定的角色中去,发挥想象,训练表达。我想这会让他们终生难忘吧!
笔者在上三年级课文《三袋麦子》时,曾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表演的舞台,让学生分别扮演小猪、小牛和小猴。通过对角色语言动作的揣摩,小猪是“开心地喊道”,小牛是“看了又看”“心想”,小猴是“神秘地说”。三种动物不同的表现,不同的语言,看出三种动物的性格。学生在参与表演的时候,不是个别同学在表演,而是全部学生自由组合,个个踊跃报名,心里还暗暗较劲,在这样轻松欢快的状态下,每个人都有表演的欲望,然后通过比赛表演的方式,选出自己喜欢的演员。教师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更给学生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在每个小组里,舞台上他都是主角。他们必须团队合作,分工协作,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调动原有知识储备和语言,才能在这个表演比赛中获得成功,得到大家的认同。这是学生主动想要做到的,而不是教师一味灌输和一相情愿的付出。这样更能在舞台上看到学生精彩的表演,智慧的火花也会不断闪现。
三、留出“梦”的话语权,放飞梦想
要给孩子更多的话语权,让他们回归自己生活的真实世界。课堂上,唯有引导学生读透文字,激活想象,善于捕捉细节,勤于动笔,能与作者的心灵一起共鸣。学生对于写作的热情可能只是一时的,我们只有通过课堂设置小的情节,留给学生更多的发言权,让学生有话可写。在教完课文之后,先让学生先说一说,激发写作兴趣后,再照样子写一写,学生也不会觉得写作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了。有位老师上《第一次抱母亲》,最后一个环节是:“学习完这篇课文后,你对‘抱’有了怎样的理解,再来写一写抱母亲的动作。”
我看着 (外貌)的母亲,回忆起(关心) 的事情,心里感到 ,轻轻地把母亲(动作)。
这里,教师非常巧妙地结合文章内容,达到巩固训练的目的。这种练笔既有可操作性又能升华主题,是一次扎实的语文训练。每节数学课几乎都有思维训练和练习,这样,新知识的掌握能及时反馈,训练也很扎实。我们语文是不是也可以在课堂上多一些动笔?通过动笔不但可以规范学生的书面语言,而且可以训练思维,增强记忆。
一位作家曾说:“国语是川流不息的生命。”我想,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该放飞丰盈的诗情,充实睿智的感悟,激发豪迈的胸襟,应该给学生超凡脱俗的情感体验。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既有思维缜密的科学性,也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学生早日实现多彩的梦,我们必须不断追求!
参考文献
[1]夏立东.内隐学习:促进语文有效教学的必要途径[J].江苏教育研究,2008(4).
[2]周敏成.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本真回归[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J].2011(13).
[3]郑桂华.语文有效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刘宝瑞)
【关键词】教学情境; 生活舞台 ;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有人说,梦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给孩子们创造追梦的空间,更应该给他们创造梦的意境。童年是多梦的季节,孩子是情感的天使。他们的心中充盈着想象的激情,积蓄着创造的欲望,对学习和生活有着太多的想象和激情,这便是他们童年最初的人生。而我们今天的语文课堂似乎生来就是为了放飞童年多彩梦想而存在的,让我们开动脑筋,发挥聪明才智,为孩童创造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梦想天堂。
一、营造“梦”的教学情境
在上《音乐之都维也纳》时,笔者曾经先给同学们展示了一些维也纳城市风光画面,直接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哇塞,这是什么宫殿啊?真漂亮!”“维也纳金色大厅!”一个男生惊呼。接着我便出示了金色大厅的一段课文,“让我们把金色大厅的大、美和它的底蕴用朗读体现出来吧!”接着我播放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学生们兴趣盎然,美滋滋地朗读着,就像刚刚听完了音乐会,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是什么力量让学生们这样热情高涨,如此投入呢?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情境!教师倾心营造的情境,是沟通学生心灵的桥梁,只有我们全身心投入的时候,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体验,放飞想象,张扬个性,诱发和促使“梦”的发生。毋庸置疑,学生的阅读体验与文本存在必然的审美差异,当他们与文本之间产生某种撞击,读透文字背后的意思时,文本才会展示出无限丰富的内涵,学生才会得到情感的满足。在语文课堂上,光有语言是不够的,如果用配乐的形式来配课文的片段,能让学生从多个感官去认识文字,能更多地体会出文字背后的意思。比如《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本来就是歌词,我便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学唱歌曲,课堂上不仅有琅琅的读书声,更有优美的歌声,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会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读起来就能声情并茂,使读者、听者都能和文中情景融为一体。
二、创造“梦”的生活舞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才能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在教学课本剧或叙事类文章时,如果能设定一些角色,让学生参与其中,发掘学生潜能,学生的思维和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五年级的《林冲棒打洪教头》就是一个很好的课本剧。讲到林冲棒打的两个招式,洪教头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林冲把棒一横,還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老师让学生上台比画一下,加深对两个动作的理解,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写人物要抓住人物的动作来写。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不少,加上老师的恰当点拨,学生能主动跳进老师设定的角色中去,发挥想象,训练表达。我想这会让他们终生难忘吧!
笔者在上三年级课文《三袋麦子》时,曾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表演的舞台,让学生分别扮演小猪、小牛和小猴。通过对角色语言动作的揣摩,小猪是“开心地喊道”,小牛是“看了又看”“心想”,小猴是“神秘地说”。三种动物不同的表现,不同的语言,看出三种动物的性格。学生在参与表演的时候,不是个别同学在表演,而是全部学生自由组合,个个踊跃报名,心里还暗暗较劲,在这样轻松欢快的状态下,每个人都有表演的欲望,然后通过比赛表演的方式,选出自己喜欢的演员。教师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更给学生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在每个小组里,舞台上他都是主角。他们必须团队合作,分工协作,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调动原有知识储备和语言,才能在这个表演比赛中获得成功,得到大家的认同。这是学生主动想要做到的,而不是教师一味灌输和一相情愿的付出。这样更能在舞台上看到学生精彩的表演,智慧的火花也会不断闪现。
三、留出“梦”的话语权,放飞梦想
要给孩子更多的话语权,让他们回归自己生活的真实世界。课堂上,唯有引导学生读透文字,激活想象,善于捕捉细节,勤于动笔,能与作者的心灵一起共鸣。学生对于写作的热情可能只是一时的,我们只有通过课堂设置小的情节,留给学生更多的发言权,让学生有话可写。在教完课文之后,先让学生先说一说,激发写作兴趣后,再照样子写一写,学生也不会觉得写作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了。有位老师上《第一次抱母亲》,最后一个环节是:“学习完这篇课文后,你对‘抱’有了怎样的理解,再来写一写抱母亲的动作。”
我看着 (外貌)的母亲,回忆起(关心) 的事情,心里感到 ,轻轻地把母亲(动作)。
这里,教师非常巧妙地结合文章内容,达到巩固训练的目的。这种练笔既有可操作性又能升华主题,是一次扎实的语文训练。每节数学课几乎都有思维训练和练习,这样,新知识的掌握能及时反馈,训练也很扎实。我们语文是不是也可以在课堂上多一些动笔?通过动笔不但可以规范学生的书面语言,而且可以训练思维,增强记忆。
一位作家曾说:“国语是川流不息的生命。”我想,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该放飞丰盈的诗情,充实睿智的感悟,激发豪迈的胸襟,应该给学生超凡脱俗的情感体验。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既有思维缜密的科学性,也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学生早日实现多彩的梦,我们必须不断追求!
参考文献
[1]夏立东.内隐学习:促进语文有效教学的必要途径[J].江苏教育研究,2008(4).
[2]周敏成.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本真回归[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J].2011(13).
[3]郑桂华.语文有效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刘宝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