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它所表现出来的不畏千难万险,不怕流血牺牲,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精神,象征了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也在人类历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红军长征时,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却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他们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靠的是一种无比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对中国革命胜利,对共产主义的理想的追求。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就是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虽然结束80年了,但是长征精神却具有永恒的价值。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理想和革命风范的结晶,是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的升华。
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长征是实事求是精神的典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这项原则在长征中得以充分体现。长征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在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指导下,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踏上战略转移之路。如果说,长征之前,红军遭受惨败;长征本身,红军出于无奈;长征之初,红军面临毁灭之险,归根到底都是“左”倾教条主义违背实事求是原则的结果,那么,后来红军摆脱险境,争得主动,获得生存,赢得胜利,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领导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结果。毛泽东曾说“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而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夕,上海中央局被国民党当局破坏,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之间的电讯联系中断,这一情况客观上为党在长征途中独立自主地决定事务提供了可能。党中央不再根据既定目标按图索骥,而是按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也就是坚持实事求是。
纵观长征的全过程:放弃湘西,转向贵州;取消博古、李德的错误领导,确认毛泽东为首的正确路线;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舍弃川西,北上陕甘;智取娄山关,突破腊子口……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套战略术的实施,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与实事求是息息相关。
救国救民,不畏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无论是拿破仑从莫斯科的大撤退,还是色诺芬率领一万名陷入困境的希腊雇佣军撤出波斯,其面临的艰险、蒙受的牺牲、创造的业绩,都无法与中国的长征相提并论。
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临的是波涛汹涌的江河,巍然耸立的雪山,茫茫无际的草地,更有数倍于我的国民党的堵军、追兵和狂轰滥炸的飞机。在“敌军围困万千重”中,红军战士忍受了酷暑严寒、干渴饥饿,涉沼泽,眠雪野,食草根,终于苦战杀出了一条生路。长征给人们一种深刻的启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支军队,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就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
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
长征是充满着无私奉献、患难与共精神的史诗。长征是最严峻的生死考验,死亡的阴影时刻笼罩在红军将士的头顶上。就是在这样恐怖的环境中,红军将士抱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与穷凶极恶的敌人展开殊死的斗争,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数10万红军将士献出了自己的血肉之躯,他们那种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革命的无私奉献、患难与共精神永不泯灭。
长征路上,红军与沿途各族人民团结战斗,共同对敌。红军所到之处关心群众、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沿途群众为红军筹款筹粮、烧水送饭、收集情报、救护伤员、提供兵源。军民团结如一人,构筑了一道牢不可破的御敌长城。长征中凝聚而成的无私奉献、患难与共的精神,在今天依然启示人们:“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红军将士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长征是一首团结协作的凯歌。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风雨同舟,生死相依,涌现了许多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感人事迹。首先表现在红军将士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行为作针锋相对的斗争。朱德面对坚持分裂党中央的张国焘旗帜鲜明地说:中央的决议我是举过手的,我不能反对。意志坚如铁,立场如磐石。在各路红军互相配合,协同作战上,有的部队为了主力红军的安全,不惜牺牲局部利益,孤军奋战,直到战斗到最后一人。长征中体现出来的团结协作精神,在今天依然光照前程,它引导我们团结协作,共同发展;齐头并进,共奔小康。
在长征途中形成的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独立自主和实事求是原则,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确立了正确的军事路线、组织路线,并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的历史性转变。红军长征保存和锻炼了革命力量,特别是经过长征考验所保留下来的共产党员和战士们,堪称民族的精华,鲁迅先生称为“民族的脊梁”,就是他们改变了未来中国的命运,他们在14年后,就取得了全国的胜利,许多将领成为天安门城楼上的开国元勋。红军长征可以说就是将革命划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条分界线。它好像一座桥梁,连接了我们党的“瑞金时期”和“延安时期”。
长征是一座丰碑,树立在我们民族复兴的史册中,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诠释和前赴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80年后的今天,我们深切悼念英勇献身的先烈,深切缅怀他们的光辉业绩,颂扬举世无双、震撼世界的长征精神。
80年来,伟大的长征精神鼓舞了几代中国人。走进21世纪,中华民族更必须继承和发扬这种长征精神。“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当每个中国人都具备长征精神的铁骨精魂时,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就会以更新、更美的形象昂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并以此告慰长征路上那数十万不屈的英魂!
红军长征时,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却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他们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靠的是一种无比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对中国革命胜利,对共产主义的理想的追求。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就是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虽然结束80年了,但是长征精神却具有永恒的价值。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理想和革命风范的结晶,是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的升华。
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长征是实事求是精神的典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这项原则在长征中得以充分体现。长征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在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指导下,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踏上战略转移之路。如果说,长征之前,红军遭受惨败;长征本身,红军出于无奈;长征之初,红军面临毁灭之险,归根到底都是“左”倾教条主义违背实事求是原则的结果,那么,后来红军摆脱险境,争得主动,获得生存,赢得胜利,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领导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结果。毛泽东曾说“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而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夕,上海中央局被国民党当局破坏,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之间的电讯联系中断,这一情况客观上为党在长征途中独立自主地决定事务提供了可能。党中央不再根据既定目标按图索骥,而是按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也就是坚持实事求是。
纵观长征的全过程:放弃湘西,转向贵州;取消博古、李德的错误领导,确认毛泽东为首的正确路线;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舍弃川西,北上陕甘;智取娄山关,突破腊子口……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套战略术的实施,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与实事求是息息相关。
救国救民,不畏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无论是拿破仑从莫斯科的大撤退,还是色诺芬率领一万名陷入困境的希腊雇佣军撤出波斯,其面临的艰险、蒙受的牺牲、创造的业绩,都无法与中国的长征相提并论。
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临的是波涛汹涌的江河,巍然耸立的雪山,茫茫无际的草地,更有数倍于我的国民党的堵军、追兵和狂轰滥炸的飞机。在“敌军围困万千重”中,红军战士忍受了酷暑严寒、干渴饥饿,涉沼泽,眠雪野,食草根,终于苦战杀出了一条生路。长征给人们一种深刻的启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支军队,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就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
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
长征是充满着无私奉献、患难与共精神的史诗。长征是最严峻的生死考验,死亡的阴影时刻笼罩在红军将士的头顶上。就是在这样恐怖的环境中,红军将士抱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与穷凶极恶的敌人展开殊死的斗争,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数10万红军将士献出了自己的血肉之躯,他们那种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革命的无私奉献、患难与共精神永不泯灭。
长征路上,红军与沿途各族人民团结战斗,共同对敌。红军所到之处关心群众、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沿途群众为红军筹款筹粮、烧水送饭、收集情报、救护伤员、提供兵源。军民团结如一人,构筑了一道牢不可破的御敌长城。长征中凝聚而成的无私奉献、患难与共的精神,在今天依然启示人们:“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红军将士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长征是一首团结协作的凯歌。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风雨同舟,生死相依,涌现了许多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感人事迹。首先表现在红军将士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行为作针锋相对的斗争。朱德面对坚持分裂党中央的张国焘旗帜鲜明地说:中央的决议我是举过手的,我不能反对。意志坚如铁,立场如磐石。在各路红军互相配合,协同作战上,有的部队为了主力红军的安全,不惜牺牲局部利益,孤军奋战,直到战斗到最后一人。长征中体现出来的团结协作精神,在今天依然光照前程,它引导我们团结协作,共同发展;齐头并进,共奔小康。
在长征途中形成的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独立自主和实事求是原则,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确立了正确的军事路线、组织路线,并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的历史性转变。红军长征保存和锻炼了革命力量,特别是经过长征考验所保留下来的共产党员和战士们,堪称民族的精华,鲁迅先生称为“民族的脊梁”,就是他们改变了未来中国的命运,他们在14年后,就取得了全国的胜利,许多将领成为天安门城楼上的开国元勋。红军长征可以说就是将革命划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条分界线。它好像一座桥梁,连接了我们党的“瑞金时期”和“延安时期”。
长征是一座丰碑,树立在我们民族复兴的史册中,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诠释和前赴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80年后的今天,我们深切悼念英勇献身的先烈,深切缅怀他们的光辉业绩,颂扬举世无双、震撼世界的长征精神。
80年来,伟大的长征精神鼓舞了几代中国人。走进21世纪,中华民族更必须继承和发扬这种长征精神。“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当每个中国人都具备长征精神的铁骨精魂时,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就会以更新、更美的形象昂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并以此告慰长征路上那数十万不屈的英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