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A型肉毒毒素在预防面颈部切口术后瘢痕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整形外科行面颈部整形患者43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患者在术后给予皮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B组在术后拆线后给予聚硅酮外敷,6个月时评价两组患者瘢痕增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时A组患者瘢痕色泽、厚度及柔软度评分均优于B组(p<0.05);B组患者瘢痕瘙痒程度高于A组(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能够有效改善面颈部切口术后瘢痕色泽、厚度、柔软度及瘙痒度,患者依从性高,可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聚硅酮;瘢痕增生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21-0073-02
面颈部集中了口、眼、鼻、耳等器官,是人体缺少防护的裸露部位,容易受到各种创伤,如刀割伤、烧烫伤等,面颈部皮肤缺损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对部分功能造成影响,甚至会引起心理障碍。及早修复面颈部创伤组织十分必要,理想的修复状态既要恢复功能,又要追求美观。面颈部修复是整形修复重建工作中的一大难题,组织损伤后修复主要有三个阶段,包括炎症反应、肉芽组织形成和瘢痕形成,三个阶段动态重叠进行,一般创面愈合后1~3个月为瘢痕增生期,也是预防术后瘢痕增生的关键时期。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不同干预方式防治瘢痕的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整形外科行面颈部整形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所有入选者均自愿加入本次研究。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在18~35岁之间;②均为整形美容缝合,均为I类切口;③切口处未接受过其他辅助治疗。排除标准:①既往有心血管疾病者;②确定为瘢痕体质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女性。剔除标准:①失访者;②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中断研究者。将所有符合入组标准的43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为A组22例和B组21例,A组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在20~35岁之间,平均为(28.16±4.02)岁;创伤类型:刀割伤3例,火焰伤6例,热液烫伤10例,化学烧伤2例,电击伤1例;创伤部位:面部12例,颈部6例,面颈部混合4例。B组中男例,女例;年龄在18~35岁之间,平均为(27.95±3.86)对;创伤类型:刀割伤1例,火焰伤7例,热液烫伤11例,化学烧伤2例;创伤部位:面部11例,颈部8例,面颈部混合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创伤类型及创伤部位等一般资料间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行整形美容缝合术,A组患者在缝合术后沿切口皮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兰州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根据瘢痕大小调整剂量,1月内注射剂量不超过200U,术后常规换药,定期检查切口情况直至拆线。B组患者术后常规换药,定期检查切口情况直至拆线,拆线后给予美皮护自粘性软聚硅酮敷料(瑞典墨尼克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外敷,初次使用的前3天每日贴敷时间为4h左右,逐步延长至8h,1周后每日贴敷时间至少为12h,连续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所有评估均由同一医生完成。
1.3.1瘢痕情况术后6个月时使用温哥华瘢痕量表对瘢痕进行评估,色泽:0分,瘢痕颜色与正常皮肤相近;1分:色泽较浅;23Y:混合色泽;3分:色泽较深。厚度:03Y:正常;1分:<1mm;2分:1~2mm;3分:2~4mm;46Y:>4mm。血管分布:03Y:瘢痕膚色与正常皮肤近似;1分:瘢痕肤色偏粉红色;2分:肤色偏红;3分:肤色紫色。柔软度:0分:正常;1分:柔软;2分:柔顺;3分:硬;4分:弯曲;5分:瘢痕挛缩。
1.3.2疼痛及瘙现状况使用视觉模拟量尺对疼痛及瘙痒状况进行评估,在一个标有0~10的卡尺上进行测评,0分为无瘙痒、无疼痛,10分为疼痛难忍、瘙痒难忍,分值高低代表症状的严重程度,分值越高,程度越严重。
1.4数据分析所有数据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使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时使用四分位表示,组间比较行非参数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瘢痕情况对比术后6个月随访时A组患者瘢痕色泽、厚度及柔软度评分均优于B组(p<0.05),两组患者瘢痕血管分布评分间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疼痛及瘙痒状况对比
两组患者瘢痕疼痛程度间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B组患者瘢痕瘙痒程度高于A组(p<0.05),详情见表2。
3讨论
瘢痕是机体修复创伤组织的一种方式,是创伤或手术愈合的一种并发症,属于皮肤纤维增生性疾病,是细胞因子、肌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及细胞外基质过度沉淀相互作用的结果。面颈部是处于人体裸露部位,发生创伤或烧伤的概率较高,当面颈部真皮或深部组织行手术切口或热损伤等创伤性损伤时新生组织修复形成瘢痕,瘢痕不仅对美学造成影响,伴随瘢痕出现的疼痛、瘙痒,或瘢痕挛缩后引起功能受限,如抬头受限、眼睑下垂、骨骼发育异常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应给予干预治疗。目前临床上预防瘢痕增生的方法有局部放疗、加压疗法、激光、外用硅凝胶制品、自体脂肪移植及外科手术等,且随着学者对瘢痕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防治瘢痕的方法也在不断更新,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A型肉毒毒素在防治瘢痕中有一定效果,面颈部被称之为人体的风景区,功能恢复基础上,美观问题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因此面颈部瘢痕修复效果也是治疗的重点。
本次研究中A组患者在术后给予皮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B组在术后拆线后给予聚硅酮外敷,术后6个月随访时A组患者瘢痕色泽、厚度及柔软度评分均优于B组(p<0.05)。聚硅酮敷料外敷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单、方便的抑制瘢痕增生的治疗方法,其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水合作用”学说被多数学者认可,聚硅酮敷料外敷后在人体表面形成一种透气但不透水的环境,提高表皮含水量,抑制肉芽组织中新生血管生成,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另外聚硅酮敷料可将水溶性蛋白扩散到瘢痕表面,软化瘢痕组织,从而抑制瘢痕增生。肉毒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由厌氧型肉毒杆菌产生,主要分为七种类型,七种A、B、E、F型可引起人类中毒症状,但是随着学者不断深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后,发现A型肉毒毒素可以治疗多种肌张力障碍疾病,自1987年治疗眉间皱纹后在美容整形领域得到推广。创口边缘的张力影响创口愈合,延长炎症阶段,引起瘢痕增生,A型肉毒毒素通过抑制横纹肌收缩,减少创口张力,抑制瘢痕增生。A型肉毒毒素可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减轻瘢痕组织的炎症反应,改善瘢痕柔韧度,在改善瘢痕瘙痒方面更具有优势。A型肉毒毒素与聚硅酮敷料在抑制瘢痕增生时机制不同,但均有较好的效果,A型肉毒毒素在改善瘢痕色泽、厚度、柔软度及瘙痒方面更具有优势。在临床实用中注射剂量需要严格把控,防治并发症发生。本次研究不足之处为样本量小,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防止偏倚结果发生。
综上,A型肉毒毒素能够有效改善面颈部切口术后瘢痕色泽、厚度、柔软度及瘙痒度,患者依从性高,可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聚硅酮;瘢痕增生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21-0073-02
面颈部集中了口、眼、鼻、耳等器官,是人体缺少防护的裸露部位,容易受到各种创伤,如刀割伤、烧烫伤等,面颈部皮肤缺损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对部分功能造成影响,甚至会引起心理障碍。及早修复面颈部创伤组织十分必要,理想的修复状态既要恢复功能,又要追求美观。面颈部修复是整形修复重建工作中的一大难题,组织损伤后修复主要有三个阶段,包括炎症反应、肉芽组织形成和瘢痕形成,三个阶段动态重叠进行,一般创面愈合后1~3个月为瘢痕增生期,也是预防术后瘢痕增生的关键时期。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不同干预方式防治瘢痕的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整形外科行面颈部整形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所有入选者均自愿加入本次研究。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在18~35岁之间;②均为整形美容缝合,均为I类切口;③切口处未接受过其他辅助治疗。排除标准:①既往有心血管疾病者;②确定为瘢痕体质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女性。剔除标准:①失访者;②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中断研究者。将所有符合入组标准的43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为A组22例和B组21例,A组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在20~35岁之间,平均为(28.16±4.02)岁;创伤类型:刀割伤3例,火焰伤6例,热液烫伤10例,化学烧伤2例,电击伤1例;创伤部位:面部12例,颈部6例,面颈部混合4例。B组中男例,女例;年龄在18~35岁之间,平均为(27.95±3.86)对;创伤类型:刀割伤1例,火焰伤7例,热液烫伤11例,化学烧伤2例;创伤部位:面部11例,颈部8例,面颈部混合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创伤类型及创伤部位等一般资料间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行整形美容缝合术,A组患者在缝合术后沿切口皮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兰州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根据瘢痕大小调整剂量,1月内注射剂量不超过200U,术后常规换药,定期检查切口情况直至拆线。B组患者术后常规换药,定期检查切口情况直至拆线,拆线后给予美皮护自粘性软聚硅酮敷料(瑞典墨尼克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外敷,初次使用的前3天每日贴敷时间为4h左右,逐步延长至8h,1周后每日贴敷时间至少为12h,连续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所有评估均由同一医生完成。
1.3.1瘢痕情况术后6个月时使用温哥华瘢痕量表对瘢痕进行评估,色泽:0分,瘢痕颜色与正常皮肤相近;1分:色泽较浅;23Y:混合色泽;3分:色泽较深。厚度:03Y:正常;1分:<1mm;2分:1~2mm;3分:2~4mm;46Y:>4mm。血管分布:03Y:瘢痕膚色与正常皮肤近似;1分:瘢痕肤色偏粉红色;2分:肤色偏红;3分:肤色紫色。柔软度:0分:正常;1分:柔软;2分:柔顺;3分:硬;4分:弯曲;5分:瘢痕挛缩。
1.3.2疼痛及瘙现状况使用视觉模拟量尺对疼痛及瘙痒状况进行评估,在一个标有0~10的卡尺上进行测评,0分为无瘙痒、无疼痛,10分为疼痛难忍、瘙痒难忍,分值高低代表症状的严重程度,分值越高,程度越严重。
1.4数据分析所有数据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使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时使用四分位表示,组间比较行非参数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瘢痕情况对比术后6个月随访时A组患者瘢痕色泽、厚度及柔软度评分均优于B组(p<0.05),两组患者瘢痕血管分布评分间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疼痛及瘙痒状况对比
两组患者瘢痕疼痛程度间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B组患者瘢痕瘙痒程度高于A组(p<0.05),详情见表2。
3讨论
瘢痕是机体修复创伤组织的一种方式,是创伤或手术愈合的一种并发症,属于皮肤纤维增生性疾病,是细胞因子、肌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及细胞外基质过度沉淀相互作用的结果。面颈部是处于人体裸露部位,发生创伤或烧伤的概率较高,当面颈部真皮或深部组织行手术切口或热损伤等创伤性损伤时新生组织修复形成瘢痕,瘢痕不仅对美学造成影响,伴随瘢痕出现的疼痛、瘙痒,或瘢痕挛缩后引起功能受限,如抬头受限、眼睑下垂、骨骼发育异常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应给予干预治疗。目前临床上预防瘢痕增生的方法有局部放疗、加压疗法、激光、外用硅凝胶制品、自体脂肪移植及外科手术等,且随着学者对瘢痕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防治瘢痕的方法也在不断更新,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A型肉毒毒素在防治瘢痕中有一定效果,面颈部被称之为人体的风景区,功能恢复基础上,美观问题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因此面颈部瘢痕修复效果也是治疗的重点。
本次研究中A组患者在术后给予皮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B组在术后拆线后给予聚硅酮外敷,术后6个月随访时A组患者瘢痕色泽、厚度及柔软度评分均优于B组(p<0.05)。聚硅酮敷料外敷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单、方便的抑制瘢痕增生的治疗方法,其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水合作用”学说被多数学者认可,聚硅酮敷料外敷后在人体表面形成一种透气但不透水的环境,提高表皮含水量,抑制肉芽组织中新生血管生成,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另外聚硅酮敷料可将水溶性蛋白扩散到瘢痕表面,软化瘢痕组织,从而抑制瘢痕增生。肉毒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由厌氧型肉毒杆菌产生,主要分为七种类型,七种A、B、E、F型可引起人类中毒症状,但是随着学者不断深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后,发现A型肉毒毒素可以治疗多种肌张力障碍疾病,自1987年治疗眉间皱纹后在美容整形领域得到推广。创口边缘的张力影响创口愈合,延长炎症阶段,引起瘢痕增生,A型肉毒毒素通过抑制横纹肌收缩,减少创口张力,抑制瘢痕增生。A型肉毒毒素可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减轻瘢痕组织的炎症反应,改善瘢痕柔韧度,在改善瘢痕瘙痒方面更具有优势。A型肉毒毒素与聚硅酮敷料在抑制瘢痕增生时机制不同,但均有较好的效果,A型肉毒毒素在改善瘢痕色泽、厚度、柔软度及瘙痒方面更具有优势。在临床实用中注射剂量需要严格把控,防治并发症发生。本次研究不足之处为样本量小,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防止偏倚结果发生。
综上,A型肉毒毒素能够有效改善面颈部切口术后瘢痕色泽、厚度、柔软度及瘙痒度,患者依从性高,可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