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初中,大部分学生数学学习基础差,习惯差,积极性不高,学习困难,作业出现严重的抄袭现象。面对这种困境,教师除了精心备课上课,辅导也至关重要。由于学生基础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教师需要辅导的内容就不同;大部分学生基础差,教师需要辅导的人数就比较多。如果老师面向全体辅导,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如果老师一对一辅导,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且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况且,往往由于老师的思路离学生太远,一时难以被学生接受,尤其是学困生更难接受。相反,学生与学生之间差距不大,思路相近,他们相互交流,容易理解和接受。美国教育专家的实验也证明:学生通过实践,能记住学习内容的75%,通过教授给其他人,能记住学习内容的90%,可见,提高学习效率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当小老师。实施“兵教兵”,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一种合作学习方式。笔者通过反复教学探索,采用“兵教兵”的教学措施,有效提高了全体学生的数学成绩。现介绍如下:
首先,分层次。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智力因素,把他们分成三个组。A组:基础扎实,自觉性高,接受能力强,善于思考,成绩优秀;B组:基础一般,接受能力尚可,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组:基础差,接受能力不强,自觉性不高,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差,学习困难。为了尊重学生人格和个体差异,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楚分组的目的和重要性,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自卑意识和抵触情绪。让他们明白这样做是依据教育规律促进他们成长的。还要告诉学生,他所在的组不是永久的,而是暂时的。通过努力,如果成绩和学习能力能够达到上一组的水平,可以晋级到上一组,反之,退步的就要降级到下一组。从而让学生对自己准确定位,比学法,比干劲,比进步。其次,结对子。把这三个组的学生结对子,成立帮扶小组,即“兵教兵”。让A组同学当小老师,从B组挑一个自己信任的同学做兵,B组同学再从C组挑一个自己信任的同学做兵。B组同学既是兵又是“小老师”。小老师的任务是督促自己的兵按时完成作业,检查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兵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及时讲解。最后,“兵教兵”的具体实施。
课堂上,实行“兵教兵”。以学生的探究,讨论,交流,提问为主,先提问C组,不会的话再提问B组,如果B组也不会,再提问A组,直到大家都不会时教师才讲。
辅导课和自习课是“兵教兵”的主阵地。为了杜绝抄作业现象,每天的作业都在辅导课或自习课完成,教师监督并当面批改。先改A组的作业,有错题的当面讲解并纠正,全做对的和完成纠错的本子留在讲桌上(避免被抄袭)。A组作業全对后,检查兵的作业,认为全对就交给老师批改,有错的讲解纠错后交给老师批改。B组作业全对了,再检查兵的作业。认为全对就交给老师批改,有错的讲解纠错后交给老师批改。B组同学在讲解时如果有困难,可以带着兵一起去找A组自己的小老师。教师在改兵的作业时,发现了错误,就喊师徒二人一起来听讲,然后二人都纠错。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兵的作业完成得快或者不会做,可以先做其他练习或者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小老师作业全对后会立即去找他。俗话说:“再肥的草原也会有几匹瘦马。”总有个别同学用一节课时间不能完成纠错,就让师徒二人课后继续帮扶,睡前必须过关。
课余时间是“兵教兵”的最后战场。小老师要督促自己的兵及时复习,做练习。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练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讨论交流或者向小老师请教,B组解决不了的话,就一起的去找A组的小老师,如果A组的小老师也不会,就找其他A组同学讨论交流,还是解决不了,就交给老师在堂上讲解。
为了提高积极性,数学老师可以给学生实行积分奖惩。A组作业满分的每次加1分,B,C组作业满分的,师徒二人各加1分。为了提高师徒二人讲和听的质量,取得良好的效果,兵的作业错一题,兵扣1分,小老师扣0.5分,以此类推。B组同学既是兵又是师,其扣分和加分的机会更多,压力最大,动力也最大,这种双重身份能更大限度的激发其潜能。个人积分影响小组积分,积分低的同学会受到同组伙伴及班主任的批评,所以每个兵的压力都很大,动力足,积极性猛然高涨,都争先恐后的忙着问题讲题。
为了让每个同学都真正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在“兵教兵”这个环节,数学老师要要求小老师只讲方法,不讲答案,否则师徒二人每次各扣5分,大家相互监督。为了避免部分同学的不积极不认真,数学老师可以让个别不认真的兵在听小老师讲解后走上讲台给老师讲,既检查了“兵教兵”的效果,又督促了全体同学。
作业当面批改比较费时间,要提高效率就得认真选题。习题要少而精,做到所选习题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每天布置的作业分必做题(基础性)和选做题(拓展性)。必做题为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为A组必做,B组选做,有困难的话可以讨论交流。为了鼓励学生勇于挑战,勇于探索,勇于尝试,批改时选做题做对了加分,做错了不扣分。
“兵教兵”的这种教学措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A组带动B组和C组,逐步把学困生引入学习的殿堂,使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增强了信心,激发了兴趣,带领他们不断进步,在班内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小老师通过为兵讲解分析的过程,不仅帮助兵提高了成绩,而且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透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音表达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还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大大提高了辅导效率,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大面积提高了全班学生的数学成绩。
首先,分层次。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智力因素,把他们分成三个组。A组:基础扎实,自觉性高,接受能力强,善于思考,成绩优秀;B组:基础一般,接受能力尚可,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组:基础差,接受能力不强,自觉性不高,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差,学习困难。为了尊重学生人格和个体差异,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楚分组的目的和重要性,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自卑意识和抵触情绪。让他们明白这样做是依据教育规律促进他们成长的。还要告诉学生,他所在的组不是永久的,而是暂时的。通过努力,如果成绩和学习能力能够达到上一组的水平,可以晋级到上一组,反之,退步的就要降级到下一组。从而让学生对自己准确定位,比学法,比干劲,比进步。其次,结对子。把这三个组的学生结对子,成立帮扶小组,即“兵教兵”。让A组同学当小老师,从B组挑一个自己信任的同学做兵,B组同学再从C组挑一个自己信任的同学做兵。B组同学既是兵又是“小老师”。小老师的任务是督促自己的兵按时完成作业,检查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兵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及时讲解。最后,“兵教兵”的具体实施。
课堂上,实行“兵教兵”。以学生的探究,讨论,交流,提问为主,先提问C组,不会的话再提问B组,如果B组也不会,再提问A组,直到大家都不会时教师才讲。
辅导课和自习课是“兵教兵”的主阵地。为了杜绝抄作业现象,每天的作业都在辅导课或自习课完成,教师监督并当面批改。先改A组的作业,有错题的当面讲解并纠正,全做对的和完成纠错的本子留在讲桌上(避免被抄袭)。A组作業全对后,检查兵的作业,认为全对就交给老师批改,有错的讲解纠错后交给老师批改。B组作业全对了,再检查兵的作业。认为全对就交给老师批改,有错的讲解纠错后交给老师批改。B组同学在讲解时如果有困难,可以带着兵一起去找A组自己的小老师。教师在改兵的作业时,发现了错误,就喊师徒二人一起来听讲,然后二人都纠错。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兵的作业完成得快或者不会做,可以先做其他练习或者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小老师作业全对后会立即去找他。俗话说:“再肥的草原也会有几匹瘦马。”总有个别同学用一节课时间不能完成纠错,就让师徒二人课后继续帮扶,睡前必须过关。
课余时间是“兵教兵”的最后战场。小老师要督促自己的兵及时复习,做练习。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练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讨论交流或者向小老师请教,B组解决不了的话,就一起的去找A组的小老师,如果A组的小老师也不会,就找其他A组同学讨论交流,还是解决不了,就交给老师在堂上讲解。
为了提高积极性,数学老师可以给学生实行积分奖惩。A组作业满分的每次加1分,B,C组作业满分的,师徒二人各加1分。为了提高师徒二人讲和听的质量,取得良好的效果,兵的作业错一题,兵扣1分,小老师扣0.5分,以此类推。B组同学既是兵又是师,其扣分和加分的机会更多,压力最大,动力也最大,这种双重身份能更大限度的激发其潜能。个人积分影响小组积分,积分低的同学会受到同组伙伴及班主任的批评,所以每个兵的压力都很大,动力足,积极性猛然高涨,都争先恐后的忙着问题讲题。
为了让每个同学都真正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在“兵教兵”这个环节,数学老师要要求小老师只讲方法,不讲答案,否则师徒二人每次各扣5分,大家相互监督。为了避免部分同学的不积极不认真,数学老师可以让个别不认真的兵在听小老师讲解后走上讲台给老师讲,既检查了“兵教兵”的效果,又督促了全体同学。
作业当面批改比较费时间,要提高效率就得认真选题。习题要少而精,做到所选习题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每天布置的作业分必做题(基础性)和选做题(拓展性)。必做题为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为A组必做,B组选做,有困难的话可以讨论交流。为了鼓励学生勇于挑战,勇于探索,勇于尝试,批改时选做题做对了加分,做错了不扣分。
“兵教兵”的这种教学措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A组带动B组和C组,逐步把学困生引入学习的殿堂,使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增强了信心,激发了兴趣,带领他们不断进步,在班内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小老师通过为兵讲解分析的过程,不仅帮助兵提高了成绩,而且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透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音表达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还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大大提高了辅导效率,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大面积提高了全班学生的数学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