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教育通常包括以高层次的学习与培养、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其主要任务和活动的各类教育机构。高等职业教育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是其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源泉。但由于近年来办学规模急剧扩张,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办学条件,育人模式,尤其是还没有真正的建立与践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些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和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由此导致了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育人模式;育人品质;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常言道 “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作为教师,我们既要承担授业解惑的责任,也要承担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立德树人呢?
首先,以爱浸染,不忘初心。教育家夏乞尊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动力,爱学生能激励教师更加投入教育事业,爱学生能感化学生并赢得学生的爱戴,在爱的浸染下,教育才能进入良性的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时光如何飞逝,应初心不改,对学生保持着最真挚的爱。
爱学生,爱他们青春的脸庞,爱他们善良的天性,爱他们鲜活的想法,把这份爱作为我们教师事业乃至生命的动力。以爱浸染,能在堂课上与学生的互动中鼓起新思想的风帆;以爱浸染,学生获得知识而散发的满足笑脸能让我们以饱满的激情打败潜伏的倦怠;以爱浸染,能在在每一个和学生交流的场合传递给他们鼓励和信任的力量。对于那些调皮捣蛋的精灵,我们也应本着一颗包容的心,包容他们的小缺点,在教育的过程中循循善诱,让他们明确的树立起正确是非观,道德观。
其次,以言感化,不厌其详。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话是感化受教育者心灵的工具,它是任何东西都不能取代的。教育的艺术首先是说话的艺术,对待人的心灵的艺术。”青少年学生时代,是逐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也许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我们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这过程中就需要我们学会说话的艺术。学生的自我意识是通过评价信息的不断输入而形成的。如果学生经常接受对自己的积极、正向的评价信息,就会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从而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样,如果教师在跟学生的交流中能更多的把德育灌输给学生,那么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也会随之改变。如在于学生的交流中,摒弃语言上的暴力(比如训话、责难、嘲讽等),循循善诱,让孩子保持个性的同时,也让她们懂得如何成人。
再次,以身树德,不辱使命。立德是育人之本。师之无德,教之无效。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一个传授知识的教师,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立德树人不仅仅只是德育老师的事,而是所有教师共同肩负的重要使命。
一、以爱浸染,不忘初心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我想,一位好老师,就是教会学生竭尽全力去铲除追求真理的路上的绊脚石,即使那些石头就是我们自己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我当教师的初心。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或许是师生关系的典范,他们都因为推翻了老师的学说得以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而成为西方哲学史的开山鼻祖。他们无形之中塑立的师生关系的理想形态一直影响着西方哲学史的发展历程,乃至到了现代,20世纪名声最盛的哲学家罗素和他同样伟大(或许更伟大)的学生——语言哲学的奠基人维特根斯坦之间的故事也令我们津津乐道。
因此,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教育学生要以爱来浸染他们,亦师亦友,要让他们勇敢的提出自己的意见。
二、以言感化,不厌其详
语言是教师传递教育信息、影响感染学生并与之谈心交流的主要手段。语言素养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的好坏和教育质量的优劣,有时甚至会产生“一言以兴人或“一言以丧人”的作用。
严厉刻薄的批评,会让学生难堪、委屈,同时学生也会记恨老师,这样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还会铸成师生之间的情感对立。而巧妙的话语既给犯错的学生台阶下,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赢得了学生的信任。
教师的激励是‘催化剂,是学生进步的加速器”,它突出的表现在如何使用语言去不断激励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去不断地追求和探索。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科学地运用说话艺术,给学生以予激励,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表扬和奖励具有极高的威信,-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点头,人句普通的赞扬,-一个肯定的手势,他们都能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从而激起向上的力量,鞭策其继续奋发向上,可以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的样用生动的语言和恰当的方法去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呢?首先,表扬要及时、适度。及时认真、恰到好处的表扬,是一种巨的激励和鼓舞的力量,它对便策先进,激励后进,肯定正确,否定错误,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后进生的成绩及时、适度地表扬,往往是促使后进生转变的催化剂。可以说,教师的说话艺术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例如,对待班级中的后进生,如果教师一一味地批评他,那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抵触,甚至变得破罐破摔。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转变了学生的思想观点,起到了一举两得之效果。再次,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只有表扬,没有批评,这并非正常现象。如果说表扬是给幼树培士浇水,那么,批评则是给幼树整枝除虫。但是批评不如表扬那样容易被学生接受,弄不好还会激起学生抵触情绪。因而,作为教师,应学会说话的艺术,使批评的语句化为表扬的方式,使学生既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能接受老师的教育,消除了学生的抵触情绪,从而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三、以身树德,不辱使命
古往今来,对于“为师之道”,有不少仁人志士谈论过。走上三尺讲台,已是廿几春秋,我也常思何为“为师之道”。
为人师者,重在树德。立身行事应当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做世人的楷模。《中庸》中有所谓“尊德性而道问学”,可以阐释为一个人德性的修养需要经由学问的修养来达成。在我们这个尊师重教的国度里,教育作为阳光下最崇高的事业,教师更是高尚人格的化身。社会的期许,肩负的职责,作为教师应不辱使命,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言传身教,用渊博的知识、诲人不倦的精神,以至诚之德泽润学子,方能教学相长。
为人师者,应有爱心。为师者,要关爱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只有热爱,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只有热爱,才能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握教育真谛;只有热爱,才能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只有热爱,才能担负起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任。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焉!”为人师者,应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坚守为师之道,固守为师之本份,尽到为师之责任。
参考文献:
[1] 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新世纪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3] 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
[4] 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十五国家规划教材)
[5] 薛晓阳.希望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 肖川.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 高德胜.知性德育及其超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8] 孙彩平.道德教育的伦理谱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关键词:育人模式;育人品质;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常言道 “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作为教师,我们既要承担授业解惑的责任,也要承担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立德树人呢?
首先,以爱浸染,不忘初心。教育家夏乞尊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动力,爱学生能激励教师更加投入教育事业,爱学生能感化学生并赢得学生的爱戴,在爱的浸染下,教育才能进入良性的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时光如何飞逝,应初心不改,对学生保持着最真挚的爱。
爱学生,爱他们青春的脸庞,爱他们善良的天性,爱他们鲜活的想法,把这份爱作为我们教师事业乃至生命的动力。以爱浸染,能在堂课上与学生的互动中鼓起新思想的风帆;以爱浸染,学生获得知识而散发的满足笑脸能让我们以饱满的激情打败潜伏的倦怠;以爱浸染,能在在每一个和学生交流的场合传递给他们鼓励和信任的力量。对于那些调皮捣蛋的精灵,我们也应本着一颗包容的心,包容他们的小缺点,在教育的过程中循循善诱,让他们明确的树立起正确是非观,道德观。
其次,以言感化,不厌其详。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话是感化受教育者心灵的工具,它是任何东西都不能取代的。教育的艺术首先是说话的艺术,对待人的心灵的艺术。”青少年学生时代,是逐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也许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我们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这过程中就需要我们学会说话的艺术。学生的自我意识是通过评价信息的不断输入而形成的。如果学生经常接受对自己的积极、正向的评价信息,就会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从而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样,如果教师在跟学生的交流中能更多的把德育灌输给学生,那么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也会随之改变。如在于学生的交流中,摒弃语言上的暴力(比如训话、责难、嘲讽等),循循善诱,让孩子保持个性的同时,也让她们懂得如何成人。
再次,以身树德,不辱使命。立德是育人之本。师之无德,教之无效。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一个传授知识的教师,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立德树人不仅仅只是德育老师的事,而是所有教师共同肩负的重要使命。
一、以爱浸染,不忘初心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我想,一位好老师,就是教会学生竭尽全力去铲除追求真理的路上的绊脚石,即使那些石头就是我们自己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我当教师的初心。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或许是师生关系的典范,他们都因为推翻了老师的学说得以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而成为西方哲学史的开山鼻祖。他们无形之中塑立的师生关系的理想形态一直影响着西方哲学史的发展历程,乃至到了现代,20世纪名声最盛的哲学家罗素和他同样伟大(或许更伟大)的学生——语言哲学的奠基人维特根斯坦之间的故事也令我们津津乐道。
因此,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教育学生要以爱来浸染他们,亦师亦友,要让他们勇敢的提出自己的意见。
二、以言感化,不厌其详
语言是教师传递教育信息、影响感染学生并与之谈心交流的主要手段。语言素养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的好坏和教育质量的优劣,有时甚至会产生“一言以兴人或“一言以丧人”的作用。
严厉刻薄的批评,会让学生难堪、委屈,同时学生也会记恨老师,这样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还会铸成师生之间的情感对立。而巧妙的话语既给犯错的学生台阶下,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赢得了学生的信任。
教师的激励是‘催化剂,是学生进步的加速器”,它突出的表现在如何使用语言去不断激励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去不断地追求和探索。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科学地运用说话艺术,给学生以予激励,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表扬和奖励具有极高的威信,-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点头,人句普通的赞扬,-一个肯定的手势,他们都能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从而激起向上的力量,鞭策其继续奋发向上,可以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的样用生动的语言和恰当的方法去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呢?首先,表扬要及时、适度。及时认真、恰到好处的表扬,是一种巨的激励和鼓舞的力量,它对便策先进,激励后进,肯定正确,否定错误,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后进生的成绩及时、适度地表扬,往往是促使后进生转变的催化剂。可以说,教师的说话艺术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例如,对待班级中的后进生,如果教师一一味地批评他,那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抵触,甚至变得破罐破摔。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转变了学生的思想观点,起到了一举两得之效果。再次,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只有表扬,没有批评,这并非正常现象。如果说表扬是给幼树培士浇水,那么,批评则是给幼树整枝除虫。但是批评不如表扬那样容易被学生接受,弄不好还会激起学生抵触情绪。因而,作为教师,应学会说话的艺术,使批评的语句化为表扬的方式,使学生既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能接受老师的教育,消除了学生的抵触情绪,从而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三、以身树德,不辱使命
古往今来,对于“为师之道”,有不少仁人志士谈论过。走上三尺讲台,已是廿几春秋,我也常思何为“为师之道”。
为人师者,重在树德。立身行事应当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做世人的楷模。《中庸》中有所谓“尊德性而道问学”,可以阐释为一个人德性的修养需要经由学问的修养来达成。在我们这个尊师重教的国度里,教育作为阳光下最崇高的事业,教师更是高尚人格的化身。社会的期许,肩负的职责,作为教师应不辱使命,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言传身教,用渊博的知识、诲人不倦的精神,以至诚之德泽润学子,方能教学相长。
为人师者,应有爱心。为师者,要关爱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只有热爱,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只有热爱,才能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握教育真谛;只有热爱,才能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只有热爱,才能担负起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任。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焉!”为人师者,应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坚守为师之道,固守为师之本份,尽到为师之责任。
参考文献:
[1] 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新世纪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3] 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
[4] 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十五国家规划教材)
[5] 薛晓阳.希望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 肖川.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 高德胜.知性德育及其超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8] 孙彩平.道德教育的伦理谱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