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50年代:列宁装·布拉吉·中山装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无不以苏联为样板,苏联服装当然也成为了革命的象征,深深地影响着城镇居民。这期间列宁装、布拉吉、中山装颇为流行。
列宁装一度成为最流行的服装。其主要特点是:大翻领,单、双排扣,斜插袋,还可以系一条腰带。主要是妇女穿着,再梳上短发,给人一种整洁利落、朴素大方的感觉。此外,仿苏联坦克兵服装设计的坦克服、俄罗斯风格的连衣裙布拉吉也很流行。
20世纪60年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20世纪60年代,我国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棉花大幅减产,人们买服装、棉布、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服装一般选择结实的布料和耐脏的颜色。3年自然灾害期间,蓝、灰、黑色服装更普遍了,季节不分、男女无异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
60年代,在农村几乎没有人穿得起皮鞋,就连球鞋之类也很少,一律是手工做的布鞋。而纳鞋底则是做布鞋过程中最主要、最劳神的一道工序:先用浆糊把由破衣服拆成的碎布片糊在一起,在阳光下晒干, 再找来鞋底的样子照着剪下,大约有二三十层,然后一针一线地纳。
20世纪70年代:“火红”时代的“革命服装”
“文革”时期,毛泽东穿上军装,戴上红卫兵袖章,在天安门城楼检阅了数以千万计的红卫兵。受到鼓舞的女学生们纷纷把长辫子剪短,梳成两个小辫子(俗称“小刷子”),戴上军帽,穿上军装,腰扎皮带,足蹬解放鞋,几乎和男同学一个模样。
20世纪80年代:从回归到叛逆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在睁大眼睛看世界的同时,在服饰上也开始讲究时髦,追赶潮流。80年代,服装式样越来越丰富,西装、夹克衫、运动装成为主流。人们的穿衣观念发生了变化,服装流行风一浪高过一浪,时装新概念铺天盖地地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无数令人眼花缭乱的流行样式开始从国外引进:牛仔裤、健美裤(踏脚裤)、直筒裤、牛筋裤、老板裤、萝卜裤、文化衫、蝙蝠衫、皮大衣、西装、晚礼服、喇叭裙、一步裙、A字裙,甚至超短裙、迷你裙等也纷至沓来,人们分辨着、追逐着、模仿着,新旧杂陈,花样百出。
20世纪90年代:这个世界变化太快
20世纪90年代,某时尚杂志上有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假如昨天在米兰或巴黎发布的一种时装款式今天出现在北京或上海的一位女性身上,你千万不要奇怪。此时中国服装至少在高端人群中已经实现了与世界的同步。奢侈、豪华、昂贵不再是用来批判西方生活方式的专用词,而成为人们理直气壮地追求的生活目标,对名牌的崇拜成为高尚品位的表现。
天寒地冻的严冬季节,你也能看到穿着单薄的美女袅袅婷婷地掠过你的视线,要想俏冻得跳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私人汽车的普及、办公条件的优越足以使更多的女性把夏天的轻衫薄裙一直穿到雪花纷飞。
21世纪:个性才是王道
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中国人对服装诉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穿出个性——最好是独一无二。服装的主要作用已经不再是御寒,而是一种个性魅力的体现。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体现,唐装走俏全球,旗袍热遍世界,中国服装作为一种文化潮流和商业主流,在全世界受到关注和尊重。
旗袍,上世纪50年代初期仍被穿着。50年代后期,随着服装政治意义的强化,被贴上“资本主义”的标签,穿的人减少,以后的社会政治生活不能容忍旗袍这种款式,它所代表的闲适的淑女形象在新社会的氛围里失去了生存空间,至文革前夕基本绝迹。直到改革开放后,在一些礼仪场合,旗袍又成为重要的中国女性服装。(根据相关资料编写)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无不以苏联为样板,苏联服装当然也成为了革命的象征,深深地影响着城镇居民。这期间列宁装、布拉吉、中山装颇为流行。
列宁装一度成为最流行的服装。其主要特点是:大翻领,单、双排扣,斜插袋,还可以系一条腰带。主要是妇女穿着,再梳上短发,给人一种整洁利落、朴素大方的感觉。此外,仿苏联坦克兵服装设计的坦克服、俄罗斯风格的连衣裙布拉吉也很流行。
20世纪60年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20世纪60年代,我国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棉花大幅减产,人们买服装、棉布、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服装一般选择结实的布料和耐脏的颜色。3年自然灾害期间,蓝、灰、黑色服装更普遍了,季节不分、男女无异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
60年代,在农村几乎没有人穿得起皮鞋,就连球鞋之类也很少,一律是手工做的布鞋。而纳鞋底则是做布鞋过程中最主要、最劳神的一道工序:先用浆糊把由破衣服拆成的碎布片糊在一起,在阳光下晒干, 再找来鞋底的样子照着剪下,大约有二三十层,然后一针一线地纳。
20世纪70年代:“火红”时代的“革命服装”
“文革”时期,毛泽东穿上军装,戴上红卫兵袖章,在天安门城楼检阅了数以千万计的红卫兵。受到鼓舞的女学生们纷纷把长辫子剪短,梳成两个小辫子(俗称“小刷子”),戴上军帽,穿上军装,腰扎皮带,足蹬解放鞋,几乎和男同学一个模样。
20世纪80年代:从回归到叛逆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在睁大眼睛看世界的同时,在服饰上也开始讲究时髦,追赶潮流。80年代,服装式样越来越丰富,西装、夹克衫、运动装成为主流。人们的穿衣观念发生了变化,服装流行风一浪高过一浪,时装新概念铺天盖地地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无数令人眼花缭乱的流行样式开始从国外引进:牛仔裤、健美裤(踏脚裤)、直筒裤、牛筋裤、老板裤、萝卜裤、文化衫、蝙蝠衫、皮大衣、西装、晚礼服、喇叭裙、一步裙、A字裙,甚至超短裙、迷你裙等也纷至沓来,人们分辨着、追逐着、模仿着,新旧杂陈,花样百出。
20世纪90年代:这个世界变化太快
20世纪90年代,某时尚杂志上有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假如昨天在米兰或巴黎发布的一种时装款式今天出现在北京或上海的一位女性身上,你千万不要奇怪。此时中国服装至少在高端人群中已经实现了与世界的同步。奢侈、豪华、昂贵不再是用来批判西方生活方式的专用词,而成为人们理直气壮地追求的生活目标,对名牌的崇拜成为高尚品位的表现。
天寒地冻的严冬季节,你也能看到穿着单薄的美女袅袅婷婷地掠过你的视线,要想俏冻得跳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私人汽车的普及、办公条件的优越足以使更多的女性把夏天的轻衫薄裙一直穿到雪花纷飞。
21世纪:个性才是王道
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中国人对服装诉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穿出个性——最好是独一无二。服装的主要作用已经不再是御寒,而是一种个性魅力的体现。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体现,唐装走俏全球,旗袍热遍世界,中国服装作为一种文化潮流和商业主流,在全世界受到关注和尊重。
旗袍,上世纪50年代初期仍被穿着。50年代后期,随着服装政治意义的强化,被贴上“资本主义”的标签,穿的人减少,以后的社会政治生活不能容忍旗袍这种款式,它所代表的闲适的淑女形象在新社会的氛围里失去了生存空间,至文革前夕基本绝迹。直到改革开放后,在一些礼仪场合,旗袍又成为重要的中国女性服装。(根据相关资料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