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服装流行风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二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z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50年代:列宁装·布拉吉·中山装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无不以苏联为样板,苏联服装当然也成为了革命的象征,深深地影响着城镇居民。这期间列宁装、布拉吉、中山装颇为流行。
  列宁装一度成为最流行的服装。其主要特点是:大翻领,单、双排扣,斜插袋,还可以系一条腰带。主要是妇女穿着,再梳上短发,给人一种整洁利落、朴素大方的感觉。此外,仿苏联坦克兵服装设计的坦克服、俄罗斯风格的连衣裙布拉吉也很流行。
  
  20世纪60年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20世纪60年代,我国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棉花大幅减产,人们买服装、棉布、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服装一般选择结实的布料和耐脏的颜色。3年自然灾害期间,蓝、灰、黑色服装更普遍了,季节不分、男女无异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
  60年代,在农村几乎没有人穿得起皮鞋,就连球鞋之类也很少,一律是手工做的布鞋。而纳鞋底则是做布鞋过程中最主要、最劳神的一道工序:先用浆糊把由破衣服拆成的碎布片糊在一起,在阳光下晒干, 再找来鞋底的样子照着剪下,大约有二三十层,然后一针一线地纳。
  
  20世纪70年代:“火红”时代的“革命服装”
  “文革”时期,毛泽东穿上军装,戴上红卫兵袖章,在天安门城楼检阅了数以千万计的红卫兵。受到鼓舞的女学生们纷纷把长辫子剪短,梳成两个小辫子(俗称“小刷子”),戴上军帽,穿上军装,腰扎皮带,足蹬解放鞋,几乎和男同学一个模样。
  
  20世纪80年代:从回归到叛逆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在睁大眼睛看世界的同时,在服饰上也开始讲究时髦,追赶潮流。80年代,服装式样越来越丰富,西装、夹克衫、运动装成为主流。人们的穿衣观念发生了变化,服装流行风一浪高过一浪,时装新概念铺天盖地地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无数令人眼花缭乱的流行样式开始从国外引进:牛仔裤、健美裤(踏脚裤)、直筒裤、牛筋裤、老板裤、萝卜裤、文化衫、蝙蝠衫、皮大衣、西装、晚礼服、喇叭裙、一步裙、A字裙,甚至超短裙、迷你裙等也纷至沓来,人们分辨着、追逐着、模仿着,新旧杂陈,花样百出。
  
  20世纪90年代:这个世界变化太快
  20世纪90年代,某时尚杂志上有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假如昨天在米兰或巴黎发布的一种时装款式今天出现在北京或上海的一位女性身上,你千万不要奇怪。此时中国服装至少在高端人群中已经实现了与世界的同步。奢侈、豪华、昂贵不再是用来批判西方生活方式的专用词,而成为人们理直气壮地追求的生活目标,对名牌的崇拜成为高尚品位的表现。
  天寒地冻的严冬季节,你也能看到穿着单薄的美女袅袅婷婷地掠过你的视线,要想俏冻得跳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私人汽车的普及、办公条件的优越足以使更多的女性把夏天的轻衫薄裙一直穿到雪花纷飞。
  
  21世纪:个性才是王道
  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中国人对服装诉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穿出个性——最好是独一无二。服装的主要作用已经不再是御寒,而是一种个性魅力的体现。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体现,唐装走俏全球,旗袍热遍世界,中国服装作为一种文化潮流和商业主流,在全世界受到关注和尊重。
  旗袍,上世纪50年代初期仍被穿着。50年代后期,随着服装政治意义的强化,被贴上“资本主义”的标签,穿的人减少,以后的社会政治生活不能容忍旗袍这种款式,它所代表的闲适的淑女形象在新社会的氛围里失去了生存空间,至文革前夕基本绝迹。直到改革开放后,在一些礼仪场合,旗袍又成为重要的中国女性服装。(根据相关资料编写)
其他文献
一  《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1857—1942)》(The Man Awakened from Dreams:one man’s life in a north China village)一书,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于2005年全球首发,2013年中译本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发行,是关于近代华北乡村研究的一部创新之作。该书面世后立即在中西方史学界引起强烈反响。作者沈艾娣先生,曾任教于哈佛大学,现
要了解东南亚文学概貌,要了解东南亚散文发展近况,要想知道东南亚作家的浮沉,光读《海外华文文学史》及其教材,是远远不够的。由朱文斌、曾心主编的分别为《新世纪东南亚华文文化散文精选》、《新世纪东南亚华文生态散文精选》、《新世纪东南亚华文幽默散文精选》组成的“东南亚华文文学系列丛书”,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它除了有东南亚华文作家代表作外,还有作家小传和每篇文章后面的评点,这作家小传比过去出版的同类书有许多
高邮市赞化学校文学社取名“少游”,一是表达对家乡先贤秦观(字少游)的仰慕;二是希望同学们在文学的花园中“少年同游”。  少游文学社不定期地举办文学讲座、校外采风、交流笔会、读书节、诗歌创作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此培养和激发同学们的创作热情。社团成立以来,已有多位同学的作品在各级各类刊物登载。    校长寄语  文学犹如一扇窗户,可引来新鲜的空气;文学犹如一个阶梯,见证你前进的脚印;文学犹如一位朋
“相约读书林”曾是本刊的品牌栏目之一。新学年,她又回来啦!希望这里的篇章能让你感受到文学的无限魅力,从这一刻起,爱上阅读;我们更希望这些文字能触动你的心灵,为你的学习和成长添加动力!  我们还将不定期留出一定版面,刊载大家阅读往期内容后的观感和评点:你可以聊聊喜欢的文章;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更可以向我们大胆“开炮”,说说不喜欢的篇目及理由。请将读后感发送至czssjzw2009@126.com,并
甘利英请我为她的新著《我爱这土地》写序,由于我原先和她并不熟识,只是因为帮她看一篇关于采写郁秀的文章才交往了起来,加上老伴住院我得天天陪护,所以我婉拒了她。但是她很执着,多次打电话陈述恳请,盛情难却,只得请她将书稿寄来。拿到稿,读完全书四辑,我喜不自胜,在内心深处不断产生感动和震撼。  首先,时代的浩然正气扑面而来。  改革开放,无论在中国现代史还是在中国整个历史长河中,都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件。
思路话语/明星人物
一个人不该口出狂言,但是,应该对未来充满信心。
刘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青年才俊,他对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文脉都有着十分深刻的把握。十几年前,他搞了一个系列“作家访谈”,当时崛起的文坛新锐,几乎都被他访谈过,好像南京的《青春》雜志还特意为他开辟了一个专门的栏目,把他的访谈文字源源不断地发表,在当时颇有影响。我的那一期访谈,他居然写了近两万字,成为我文学生涯最重要、最珍贵的一个历史文献,经常被后来的研究者引用。  这些访谈对象,现在大多都
你最喜爱的花是什么?  经常有女孩这样问我。也许她们希望听到“芙蕖,风露清愁令人嗟咨惋叹”,或是“玫瑰,法兰西百年来不老的传奇”,抑或是“郁金香,它艳丽得叫人睁不开眼睛,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这样的回答。但其实,我热爱草木胜于花朵。如果一定要说,那该是牡丹:容色无双,不需要文人无病呻吟地为它增添矫饰的词句,单是那骄傲绝丽的姿容,就能轻易征服一切目光,使之驻留。  所以我是不喜欢芍药的,我以为它是在
贫穷,在不少的时候是中国社会的历史包袱。因為贫穷,中华民族经历了许多的磨难和屈辱。因此,与贫困的抗争一直是中国社会无法回避的难题。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也是伴随和追寻要独立、反饥饿与求生存、谋幸福而开展的。最近十年来,一个伟大的扶贫行动,最终要实现全面脱贫目标的攻坚行动,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很多地方全面持续展开。这是中国历史上直面贫穷展开的伟大反贫困奋斗的故事,也是人类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