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当前多语世界中,社会网络对于不同语境中的语言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通过引介和爬梳社会网络分析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探讨结合社会网络分析的应用语言学跨学科前沿研究,着重介绍相关研究设计,梳理代表性实证研究案例.本文勾勒了未来研究路径,呼吁国内外学界打破学科壁垒,开展超学科研究的跨国跨境合作以应对现实世界中语言发展和教学的复杂挑战.
【机 构】
: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上海20008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0191
【基金项目】
: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20BYY01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多语世界中,社会网络对于不同语境中的语言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通过引介和爬梳社会网络分析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探讨结合社会网络分析的应用语言学跨学科前沿研究,着重介绍相关研究设计,梳理代表性实证研究案例.本文勾勒了未来研究路径,呼吁国内外学界打破学科壁垒,开展超学科研究的跨国跨境合作以应对现实世界中语言发展和教学的复杂挑战.
其他文献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人们对隐喻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机制.在交际中隐喻可以从认知层面对参与者造成影响,从而改变其行为.语用论辩理论是当前论辩研究中的重要理论之一,虽然该理论已经注意到隐喻在论辩中的作用,但在进行具体分析时仍只将其视作表达手段方面的一种策略操控,未能尽察隐喻研究的进展.本文将在语用论辩理论的分析视角下,结合隐喻的框架效应,探讨隐喻框架如何在策略操控的三个方面同时发挥作用,实现概念凸显、委婉表达和记忆强化三大功能,提升论辩的有效性.同时,本研究还分析
为及时反映我国英语学术研究的发展现状,展示各个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成果,支持鼓励和扶植优秀的英语博士人才,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将继续遴选优秀英语语言文学博士论文,纳入"外教社博学文库"出版.本文库征集书稿条件要求如下:1)书稿应为作者的博士毕业论文(中英文皆可),论文须有创新点;2)论文完成时间在2017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期间;3)论文附有三位或以上博导的推荐信;4)作者在2015年—2021年间在核心期.
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国防政策一直受到西方政府、军方、媒体和学界的质疑.其中的焦点问题是,中国的军事战略本质和意图究竟如何?作者从"文化话语研究"视角出发,将全球传播看作国防政策的重要特质和层面,提出"国家军事战略"的三维分析框架("话语意旨、话语品行、话语模式"),以中国1998年以来的十部国防白皮书为核心材料,以美国1992年以来的六部军事战略报告为对比材料,系统揭示中国国家军事战略的本质特征.文章指出,与美国相比,中国战略显现更加突出的自卫、合作、透明、稳定特性;但也有契合点,即都对
晚清至"五四"乃中国翻译思想的转型期,但关于这一历史时段翻译思想的文本研究仍缺乏整体性和现代性.本文分析清末"翻译强国"理念萌发的社会根源,结合梁启超的翻译文论和翻译实践,系统分析其《论译书》.研究发现《论译书》蕴含系统的国家翻译实践思想,呈现出明显的"国家"维度."译书为强国第一义"将国家安全与翻译实践相结合,体现国家翻译实践的重要性.译书"当首立三义"是对国家翻译实践翻译规范、国家翻译人才培养和国家翻译机构协同化的系统性认识.《论译书》作为梁启超翻译强国理念的系统呈现,理应在中国翻
文化翻译功能研究长期处于零散状态,缺乏应有的系统性分析,而研究文化翻译子系统对其他翻译子系统的作用,仍未能充分阐明文化翻译在翻译本体中的地位.本文基于文本内容的纵向、横向和深向三维结构,揭示了文化翻译对传译纵向结构具有再现源文主题的功能,对传译横向结构具有重构译文连贯的功能,对传译深向结构具有传达语句各类含义的功能.系统地结合文本内容来研究文化翻译功能,可推动文化翻译研究植根于翻译本体,进一步筑牢文化翻译学的理论基础.
该研究基于胡塞尼小说英汉平行语料库,结合源文本型和目标文本型的研究模式,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从语言和非语言两个方面更全面客观地对比考察大陆译者李继宏和台湾译者李静宜的译者风格差异.研究发现,两译者在不同译本中整体呈现出一致的风格特征:李继宏的语言更加简练,译文更显流畅,翻译策略偏归化;而李静宜的语言则更显丰富,注重对原文的信息保留和传递,翻译更偏异化.风格的差异主要是受两位译者翻译观念及所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影响.此外,某些具体语言和翻译特征的变化则与译本出版顺序、翻译时长等客观因素有关,这些变化也
该丛书是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第三批)的研究成果,并入选2019年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项目和202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丛书共分六卷,分别是《总论》(阮炜等著)、《文化观念萌芽时期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李公昭等著)、《文化观念生长时期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曹山柯等著)、《文化观念成熟时期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殷企平等著)、《文化观念拓展时期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胡强等著)、《文化观念裂变时期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欧荣等著),后五卷分别按文化观念的萌芽、生长、成熟、拓展和
随着中国全方位融入世界步伐的加快,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X科"理念正带来我国教育界新的革命,也在呼唤构建外语教育教学的新生态.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外国语》编辑部于2021年7月3日在四川成都举办了"西部高校外语学科与教师发展高层论坛",旨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中外学术交流.
近二十年来,作为应用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超语实践对语言教学、双语与多语教育、多语读写能力、语言与身份认同、语言态度、语言与意识形态等多个领域的政策与实践产生了一系列影响,也为语言进化、人类语言的本质(语言机制)、多模态、人类认知与交流等领域提出了根本性的理论问题.本文追溯了超语实践概念的起源,试图探索超语实践对语言教育、应用语言学和人类语言与认知的理论模型做出的主要贡献,讨论超语实践概念如何被应用到研究中,又如何成为人类语言与认知的"实践性理论",并对未来超语实践研究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中国的发展方
《认知语言学》于2007年出版,2015年入选"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数据库.外国语言文学高被引学术丛书:《认知语言学(重排校订版)》将狭义认知语言学定义为"坚持体验哲学观,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着力寻求语言表达背后的认知方式,并结合知识结构等对语言做出统一解释的、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