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最近,大家就小学美术学习的本质和改革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学习美术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艺术熏陶,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很大的好处。老师在教授学生美术知识的过程中,也不仅仅要注重绘画技法的传授,更加要注重对学生的“手、眼、脑”功能的训练。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尤其应该将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都全方位地结合起来,只有将这三大要素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够最终收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學美术;美术教学;“手,眼,脑”训练
一、引言
在我国不断深入教育改革的今天,素质教育的理念也越来越多地深入到我国各行各业。除了传统的语文、数学和英语等科目,美术学科也具备很大的特殊性。因为对美的体验和审查本身就包含着一种情感观和价值观。美术的创作主要包括题材的选择、文化的融合和对艺术风格的追求。美术创作的本质就是对“手,眼,脑”协调能力的训练。本文主要从这三个方面看展全面的论述。
二、创造性思维中的观察能力
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之所以要重视眼睛的运用,最根本的就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视。一幅好的美术作品本身也包含着诸多层面的情感和意境,并在其中透露着点点趣味。很多时候,学生不能够将作品中的形象全方位地表现出来,甚至使得整体作品变得毫无生命力,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学生不能够通过自己眼睛的观察使得整幅作品更好地充满创造力。
老师要想让学生的作品充满创意,最根本的就是要教会学生怎么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一般来说,人的视觉生理和视觉心理都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任何呈现在人视觉中的影像其实都有经过人心理活动的过滤。因此,美术与其被认为是一种艺术形式,更多的则是一种通过人的眼睛和心理共同作用的生命形式。
但是,目前传统的美术教授方法依然存在着“头疼医头”和“脚疼医脚”的毛病,老师很少从视觉的运转规律层面去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和全方位的观察。而其实,很多人之所以能够画出好的作品,正是取决于它独特的观察力,而人的观察力并不完全由他的眼睛决定的,观察力是和一个人的情感和一个人的经验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三、发散性的思维能力
除了要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强有力的思维能力也显得非常重要。虽然艺术创作从表面上看只是对人所观察到的图案的一种呈现,但是在这个中间也包含着作者的思想观念和情感体验。很多有天赋的学生和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都有着非常强的发散思维。高更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美术家,他的著名作品《大溪地的女人》和《睡莲》分别都是在两个地方通过常年的观察而实现的。先是通过对大溪地的女人和晚年庄园里的睡莲进行全方位的观察而画出的作品。在高更的笔下,耳畔插着花朵的大溪地的女人是那么引人入胜。而每天不同时段光影给莲花造成的不同影响也在他的作品《睡莲》中被表现的淋漓尽致。但整个画画的过程中也包含着分析、归纳、记忆和其他多种类型的要素。这其实正是属于艺术家一种直观性的思维。
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训练。第一,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和审美观来加深他们对人生和社会的认识;第二,让学生能够从自己独特的思维角度来抒发自己对作品和艺术的见解,这样即使是画同一幅作品,那么也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第三,因为所谓的思维其实是属于艺术家本身内心的语言,所以最根本的是要通过合适的手段将人物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可以从视觉形式规律的角度来让学生重视对人的思维的训练。现下,主要的思维训练内容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
四、融入技法的绘画能力
在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到位之后,那么就可以开始下笔作画了。例如,在绘画书店的过程中,学生立刻就可以在脑子里浮现出很多数量的书架,之后再浮现出书架上有很多本数量的书的情景,然后在确定好具体从哪里下笔之后,再将合适的技法融入美术绘画的技能中。而如果此时没有通过全面的观察并在脑中形成固定的画面的话,学生下笔就会显得非常困难。也就是说,在训练学生的“手、眼、脑”的协调能力的过程中,尤其要先重视学生的眼睛和头脑的能力,只有这两个方面的能力都到位之后,那么学生才能够下笔进行画画。
清代的郑板桥之所以能够画出令后世赞不绝口的竹子,最重要的就是他将“眼中之竹”转变成了“胸中之竹子”,之后又转变成了“手中之竹子”。其实这样一个过程和理论与现在美术中的“手、眼、脑”能力的训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再比如,著名的画家米罗用手指就能够进行画画,他就是能够将存在于脑中的图像以最快的速度呈现出来,虽然画画的工具是他自己的手,但是这和美术中的“手,眼,脑”的训练有着很大的关系。
五、结束语
小学美术教学中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套路和模式,但是如果没有融入“手,眼,脑”的协调性功能进行全方位地训练的话,那么所有的过程只不过是对教学模式的一种简单重复。不管是在创作作品还是在临摹大师作品的过程中,学生都要想办法把技能和技法真正转化成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样才能够使得中国绘画技能变得更加丰富,而且也更具审美意味。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重视“手,眼,脑”能力的训练,学生的美术绘画能力会更上一层楼。而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好地融入自己的思维。
参考文献
[1]甄中凯.探析美术课堂教学中示范画的作用与意义[J].美术教育研究,2013(5):58-62.
[2]李新宇.如何在小学美术中加强“手、眼、脑”的协调能力训练[M].美术教育研究,2012(6):78-83.
[3]罗雪梅.如何在美术教育中更好地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D].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4(3):92-97.
关键词:小學美术;美术教学;“手,眼,脑”训练
一、引言
在我国不断深入教育改革的今天,素质教育的理念也越来越多地深入到我国各行各业。除了传统的语文、数学和英语等科目,美术学科也具备很大的特殊性。因为对美的体验和审查本身就包含着一种情感观和价值观。美术的创作主要包括题材的选择、文化的融合和对艺术风格的追求。美术创作的本质就是对“手,眼,脑”协调能力的训练。本文主要从这三个方面看展全面的论述。
二、创造性思维中的观察能力
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之所以要重视眼睛的运用,最根本的就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视。一幅好的美术作品本身也包含着诸多层面的情感和意境,并在其中透露着点点趣味。很多时候,学生不能够将作品中的形象全方位地表现出来,甚至使得整体作品变得毫无生命力,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学生不能够通过自己眼睛的观察使得整幅作品更好地充满创造力。
老师要想让学生的作品充满创意,最根本的就是要教会学生怎么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一般来说,人的视觉生理和视觉心理都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任何呈现在人视觉中的影像其实都有经过人心理活动的过滤。因此,美术与其被认为是一种艺术形式,更多的则是一种通过人的眼睛和心理共同作用的生命形式。
但是,目前传统的美术教授方法依然存在着“头疼医头”和“脚疼医脚”的毛病,老师很少从视觉的运转规律层面去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和全方位的观察。而其实,很多人之所以能够画出好的作品,正是取决于它独特的观察力,而人的观察力并不完全由他的眼睛决定的,观察力是和一个人的情感和一个人的经验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三、发散性的思维能力
除了要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强有力的思维能力也显得非常重要。虽然艺术创作从表面上看只是对人所观察到的图案的一种呈现,但是在这个中间也包含着作者的思想观念和情感体验。很多有天赋的学生和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都有着非常强的发散思维。高更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美术家,他的著名作品《大溪地的女人》和《睡莲》分别都是在两个地方通过常年的观察而实现的。先是通过对大溪地的女人和晚年庄园里的睡莲进行全方位的观察而画出的作品。在高更的笔下,耳畔插着花朵的大溪地的女人是那么引人入胜。而每天不同时段光影给莲花造成的不同影响也在他的作品《睡莲》中被表现的淋漓尽致。但整个画画的过程中也包含着分析、归纳、记忆和其他多种类型的要素。这其实正是属于艺术家一种直观性的思维。
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训练。第一,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和审美观来加深他们对人生和社会的认识;第二,让学生能够从自己独特的思维角度来抒发自己对作品和艺术的见解,这样即使是画同一幅作品,那么也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第三,因为所谓的思维其实是属于艺术家本身内心的语言,所以最根本的是要通过合适的手段将人物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可以从视觉形式规律的角度来让学生重视对人的思维的训练。现下,主要的思维训练内容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
四、融入技法的绘画能力
在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到位之后,那么就可以开始下笔作画了。例如,在绘画书店的过程中,学生立刻就可以在脑子里浮现出很多数量的书架,之后再浮现出书架上有很多本数量的书的情景,然后在确定好具体从哪里下笔之后,再将合适的技法融入美术绘画的技能中。而如果此时没有通过全面的观察并在脑中形成固定的画面的话,学生下笔就会显得非常困难。也就是说,在训练学生的“手、眼、脑”的协调能力的过程中,尤其要先重视学生的眼睛和头脑的能力,只有这两个方面的能力都到位之后,那么学生才能够下笔进行画画。
清代的郑板桥之所以能够画出令后世赞不绝口的竹子,最重要的就是他将“眼中之竹”转变成了“胸中之竹子”,之后又转变成了“手中之竹子”。其实这样一个过程和理论与现在美术中的“手、眼、脑”能力的训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再比如,著名的画家米罗用手指就能够进行画画,他就是能够将存在于脑中的图像以最快的速度呈现出来,虽然画画的工具是他自己的手,但是这和美术中的“手,眼,脑”的训练有着很大的关系。
五、结束语
小学美术教学中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套路和模式,但是如果没有融入“手,眼,脑”的协调性功能进行全方位地训练的话,那么所有的过程只不过是对教学模式的一种简单重复。不管是在创作作品还是在临摹大师作品的过程中,学生都要想办法把技能和技法真正转化成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样才能够使得中国绘画技能变得更加丰富,而且也更具审美意味。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重视“手,眼,脑”能力的训练,学生的美术绘画能力会更上一层楼。而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好地融入自己的思维。
参考文献
[1]甄中凯.探析美术课堂教学中示范画的作用与意义[J].美术教育研究,2013(5):58-62.
[2]李新宇.如何在小学美术中加强“手、眼、脑”的协调能力训练[M].美术教育研究,2012(6):78-83.
[3]罗雪梅.如何在美术教育中更好地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D].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4(3):9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