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灰飞尽古今平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171455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珩《彀外谭屑》中收赵守俨《幻园琐忆》一文,其中有一段:
  由于生长在乱离之中,从小我就感到任何事物都是靠不住的,对于这座小园, 因为爱之过深,就产生了一种“怕”——深恐什么时候会失去它,与它永别。我所碰到的许多事都往往勾起了这种联想,可是这种思想活动,当时不敢也不愿向任何人提起。记得我在书房里读过一首长篇纪事诗( 似乎是南北朝无名氏作品,原诗始终没有再查到过),作者是一位妇女( 或模拟一位妇女),在战乱造成的颠沛流离中,追忆当年恬静美好的家庭生活,其中有这样两句:
  溶溶日影上阑干,花落庭前鸟声碎。
  它引起我许多的联想与深刻的共鸣。我把诗中的环境完全想象成我父亲书房中暮春之际的景象,我想有一天我会不会和此诗的作者一样,以同样凄楚的心情来追忆小园中这段恬静的生活呢?想到这里,我几乎无法克制内心强烈的伤感,这种伤感直至今天还常常再现。
  赵守俨先生是著名学者、出版前辈, 文章以学术著作为主,平实严谨。赵珩也说这篇“从内容到文风都与他平时的文章迥异,但却是他内心深处有感而发的纯情之作”。宝玉听完黛玉葬花后,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曾在大观园悲叹“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幻园”新主人扬之水也曾在日记中写下:“此所在非是不易之居,焉知何时即将易主。”可见有情之人,古往今来,感慨如一。
  戚戚之余,不免对作者“始终没有再查到过”的原诗好奇,“溶溶”两句,也实在不太像六朝风味。好在如今网络发达,一下就查到。原来是明初作品,只是“溶溶日影”,应当写作“融融日影”。全诗太长,开头几句是“邮亭咫尺堪投宿,手握亲姑憩茅屋。抱薪就地旋铺摊,支颐相向吞声哭”,接下去写千辛万苦、今昔对比,不全抄了。
  刻印于嘉靖年间的杨慎《皇明诗抄》(五卷本),卷四已经收录此诗,题目《题邮亭壁歌》,作者标“宋氏”,应该就是根据诗中所说“今朝玉堂宋学士,亦与妾家同一谱”。宋学士即宋濂。《万历云南通志》卷十一载:“宋氏,金华人,其夫任阆州守,洪武中以诬卒于狱,宋坐戍金齿,扶其姑来戍,节操凛然,有邮亭题壁詩。嘉靖十六年,御史阴汝登立祠以祀之;三十二年,御史黄中刻其诗碑于祠。”祠、碑今不存,据说诗有残拓。宋氏生平,应该也是根据诗意,撮要敷衍而成。总之,嘉靖年间, 此诗已经开始流传。此后,由明至清,胡文焕《胡氏粹编》、郦琥《彤管遗编》、钟惺《名媛诗归》、曹学佺《石仓历代诗选》、钱谦益《列朝诗集》等均有收录,作者亦都标“宋氏”,惟诗题小异。民国时还曾收入商务版初中《国文》课本。
  乾嘉学者桂馥《札朴》卷十“滇游续笔”也记载了此诗始末,并评论说:“今读其诗,词意率直,音节悲凉,有古乐府之风。”我很怀疑大概就是这句“有古乐府之风”,误导了赵守俨的记忆,以为“似乎是南北朝无名氏作品”。赵氏沉潜经史,本不以诗为意,自然无妨。但他以为作者“或模拟一位妇女”的直觉,却很有道理。诗的前半部分,铺叙宋氏的悲惨遭遇,后半部分忽然插入“同来一妇天台人, 情怀薄似秋空云。丧夫未经二十日,画眉重嫁盐商君”的情节对比,忽然大发“吁嗟风俗日颓败,废尽大义贪黄金”的迂阔议论,都不太像是妇人口吻。“路傍过者为酸心”,作者则一如中国古代文学同类作品(《兵车行》《连昌宫词》《秦妇吟》等)中的旁观者,也忍不住直接露面。
  明末清初学者周亮工认为,这首诗的真正作者是明代男性诗人陶振,诗题原作《戍妇行》。《因树屋书影》卷二载:“林若抚曰:明初宋氏《题邮亭壁歌》,《彤管遗编》《明人诗抄》俱摭入,而不知此诗乃陶振子昌所作,见《琼台清啸集》,名曰《戍妇行》,初非出于宋氏也。振,吴江人,自号钓鳌叟;明初至金陵,进《紫金山》《金水河》二赋,被宠遇。其七言歌行擅场。若抚吴人,斯言有据。”言之凿凿,是很有价值的线索。可惜眼下还没查到陶振《琼台清啸集》。
  陶振的生平著作,《江南通志·艺文志》《千顷堂书目》《明史·艺文志》等都有记载,和周亮工所言相合。目前市面上,上海古籍出版社“明清笔记丛书”、海南出版社“ 故宫珍本丛刊第三四二册子部四库撤出书”版的周亮工《因树屋书影》中,“陶振”之名都误为“白振”。
  不管作者是谁, 这首长诗所描述的洪武年间宋氏的悲惨遭遇,当年应该不是个案,所以才会引起广泛同情。宋氏丈夫的详细案情,如今已不得而知,但因为这首诗,终究有所流传。扬之水《〈读书〉十年》(百花文艺版)第五卷收录王泗原先生的一封信札(“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日”),曾提及王氏先人在明初的灭顶之灾:“族谱有的事也不敢直书,明洪武年间族中因重案株连遭抄没。什么重案,缺载。口头相传是血洗。”当年人人噤言的那段痛史,如今彻底湮灭。
其他文献
〔关键词〕心理教师;课堂;追求  自1999年始,心理辅导课就成了我作为心理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我想把这些年来自己在心理辅导教学领域所积累的一些经验写下来,为自己今后的努力确立新的起点和方向。  一、从为内容而上课,到为学生而上课  我很幸运,一开始就搭上了学校特色发展项目之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干线”。这条“新干线”上风景无限,学校在一至五年级开设了心理辅导课,每班每周1课时,这样不仅保障了心
你是真“斜杠”还是瞎兼职,本质上的区别在于:你是不是在合适的时机,用合适的定位做合适回报的事情。什么时候开始做“斜杠”比较好呢?很简单,当你有安身立命之本的强“单杠”的时候。  ——自媒体人 维小维  个人的特长、爱好都不能算“斜杠”,你必須有自己的核心技能,在领域内得到别人的认可,还要有变现能力。想要做“斜杠青年”,至少要有一个看家本领,简单来说就是某一个单项必须十分耀眼。  ——新浪网友 “呆
白雪松:博物馆深夜带货人  西安碑林博物馆解说员白雪松生于1987年,自我评价社交属性很弱,不发朋友圈。在2020年2月23日做淘宝“博物馆云春游”直播前,他都没有微博,直到火了之后,才在大家劝说下注册了微博账号。  晚上8点钟,坐在自家客厅,一个人,用一部手机和一台iPad,白雪松开始“国宝深夜脱口秀”,流畅而诙谐地讲解博物馆珍藏的碑刻、拓片、石刻造像等,狂抖包袱。  白雪松的首场“脱口秀”,恰
“我就要继续骑下去”  谢厚国,1949年5月出生于重庆,因幼时家境贫困,初中没毕业就参加了工作。谢厚国性格开朗活泼,尤其喜爱自行车运动。19岁时,谢厚国被单位派往上海接受培训。在上海的一年时间里,她骑着一辆二手自行车,把上海看了一遍又一遍。  1993年,谢厚国真正爱上骑行。她的骑行之旅,高山与低谷相伴,平安与风险并存。2006年1月,谢厚国在三亚骑行,被一台酒驾的摩托车撞倒,导致身体多处受伤,
1919年秋,为实现报效祖国理想的郁达夫从日本回国,参加北洋政府组织的外交官考试。  9月的北京,秋高气爽。郁达夫全力以赴投入到紧张的备考迎战中。9月26日,他参加了选拔外交官的考试,然而,精通多国语言的郁达夫竟然榜上无名。本来踌躇满志的他有些失落,在日记中愤慨地写道:“庸人之碌碌者反登台省;品学兼优者被黜而亡!世事如斯,余亦安能得志乎!余闻此次之失败因试前无人为之关说之故。夫考试而必欲人之关说,
〔关键词〕心理咨询师;自我保护;自我成长  如果我们自身的自我功能不够强大,在咨询时,就可能会有一种消耗殆尽的感觉。  前几日,我就经历了工作以来最大的一次恐惧与耗损:来访者是一个中度抑郁症的小姑娘,我对她进行了一年的长期治疗,她从一言不发准备自杀,到渐渐地能够融入到家庭和校园生活中。但前几天她突然给我发了一条信息:老师,我们下辈子见,告诉我的父母,不要伤心。这让我顿时陷入恐慌中。当我赶到现场时,
〔关键词〕提问;教学设计;心灵触动  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德育课、思品课的区别是什么?这一直是大家在思考和议论的话题。有人曾简单归纳为前者靠体验,后者靠说教。我觉得这样的说法太过肤浅。且不说现在的德育和思品课大多已摆脱了以往单纯说教的形式,而哪个心理教师在课堂操作时又能免于言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德育课、思品课的走向是着实有些相同的——入心以启志,即在学生心里种下种子,使之成长为其人生路上强大的支柱
古德纳“新阶级”理论分析    古德纳的“新阶级”概念是近二十年美国学术界中颇有影响的知识分子理论之一。其主要论点是: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阶段,“文化资本”将取代“货币资本”成为社会统治的基础。而作为“文化资本”之占有者的知识分子也将取代原有的资产阶级而成为新的统治阶级。在一些批评者看来,这一概念的理论意义在于它挑明了当代社会中知识与权力的直接关系。但此种分析恐怕忽略了其关键所在。古德纳想要表明,以
读石犹胜读史,“盖史牒出于后人之手,不能无失。而刻词当时所立,可信不疑”(赵明诚:《金石录序》)。古人喜欢刻石,也喜欢读石。刻得好的比比皆是,读得好的也大有人在,如欧阳修、赵明诚、叶昌炽,都是读石的高手。学者读石,是为了“是正讹谬,去取褒贬。上合圣人之道,下订史氏之失”(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故而讲究手笔,重视源流,加之中国山河广大,遍布野碑野刻,即使读了上千年,所漏者依然甚多。今偶然于永州得
〔关键词〕自闭症;异常言行;教育策略  经典影片《雨人》可谓家喻户晓,电影讲述了一位患有自闭症的哥哥雷蒙,虽然有点笨拙、刻板,但在记忆方面有极高的天赋,最終用他简单、纯洁的心灵让自己的弟弟找到了久违的自我和亲情。像哥哥雷蒙的这类孩子被人们浪漫地描述为“来自星星的你”。  在我的教师生涯中,就遇到过一个有自闭症的孩子。接触之初,我也因他的“笨”深感失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我走近他越来越了解他,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