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个没有理想和信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崛起和中国梦的实现。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从提高自身理论水平,言传身教,在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中,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 大学生思潮 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17(2014)07-0106-02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纵深发展,引起社会各个领域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各社会阶层在经济利益上的分化以及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也随同引起大众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青年大学生作为时代的敏感者,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完全成型,很容易被社会一些消极思想影响和冲击。因此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拥有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引领大学生思潮的良性发展意义重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高校教师在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潮的发展时必须从这四个方面着手,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一、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应始终居于我国思想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但我们也不得不看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全球化的推进等形势的发展,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国际上一直有存在着一种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使我国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面临着巨大挑战。
社会思潮是在一定时期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实践中产生的,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大众思想、理论和观点,它反映特定环境下的民族、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利益要求, 具有一定的理论色彩和社会影响力的思想趋势和行为意识倾向,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和理论意识范畴,对社会存在能进行调控、改造和导向。由于不同人群的利益诉求,社会思潮在传播过程中具有相对独立性,其实质就是意识形态的独立性。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在极大的丰裕了社会物质产品的同时,经济结构的转变也给也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以及市场经济主体的多元化,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容易使人们滋长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严重地危害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另外,经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使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分散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冲击。同时,各种社会思潮的传播,使社会价值取向存在多元化,在如何处理好多种价值取向之间的取舍、平衡和协调之间,容易使社会本位价值的冲突明朗化。因此,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各项工作的核心、灵魂指导思想的定位正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大学生是新时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状况、道德素质、理想信念等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我们中国梦的实现。而马克思主义所遇到的诸多挑战也必然会影响到高校以及大学生,使部分大学生对共产主义信仰产生困惑迷茫,同时由于部分授课教师在教学素养、教学方式、理论功底等方面的不足以及对联系现实的拿捏不够等也造成了部分学生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不感兴趣、倦怠甚至逆反的心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来说,首先积极深入学习研究社会各种思潮变化,找出其表现形式、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可能影响和受众对象及发展趋势,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从而提高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能力。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加强自身道德素质修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以自身良好素质形象向学生阐释和演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所应有的意义,增强论证的可信度和理论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最后,要以合理方式引导其他思潮的发展。学生身处社会之中免不了会受到家庭、社会、朋友、书籍、影视等多方面影响,加之自身的经济条件、能力素质、心理需要等又为特定思潮的接触创造了具体的语境。这些思潮作为现实特定关系的反映必然有其自身的基础,因而对于出现的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切不可一棍子打死 ,合理支持积极进步思想,改造消极落后,坚决抵制和反对腐朽有害思想。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用事实说话。总之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的前提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促进学生在差异中增进理解,在交流中扩大共识。
二、引导学生在为实现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没有明确的个人理想目标决定了其人生是否充实有意义。共产主义代表了人类最高理想,最高理想的实现具有历史阶段性。在当下,我国全体民众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作为青年学生必须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自觉的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洪流中。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帮助学生正确认清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屈辱历史,正确理解我党各种方针政策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引领作用,把党当前的任务、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和个人的具体奋斗目标紧密联系起来。每个个人在实现自身个人理想的同时,积极为社会创造财富,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通过民众的合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我们的中国梦。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成绩有目共睹,文化体制改革健康有序,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社会呈现安定繁荣的景象,这一切都是因为党秉持的是建设共产主义的最高理念,想要实现的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共产主义是私有制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作为社会的人即合乎人性的人向自身的复归。”是每个人向往 的精神乐园。
三、联系历史和现实,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生活在中国的这片土地,流淌的是中华传统的血脉,在中国的历史上有无数的英雄人物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领土的完整,不惜牺牲生命。文天祥著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展现了我们民族优秀儿女铮铮铁骨。而今天一些学生在消极悲观思想的影响下,对祖国的未来对个人的前途漠不关心。加上独生子女在家庭里的优越地位,使一些大学生的个人主义思想非常严重,从小娇生惯养不愿吃苦,总强调个人价值至高无上,这些都是与我国传统民族精神相背离的。作为高校政治课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应当自觉宣讲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结合身边的典型案以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培养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树立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同时以身作则树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形象,培养学生仁者爱人的思想,增强学生对祖国的主人翁责任感。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和反复证明的客观真理。我国的客观现状决定了,我们必须不断的改革创新,提高科技水平,才能摆脱今天发展中的困境。作为高校政治课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看待今天我们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不能用非此即彼的眼光对待改革中的不足,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此外,放眼世界,让学生们看到我国与世界先行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惟有技术的创新,我们的民族才能摆脱世界民工的命运。
四、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网络信息技术的高度普及,我国各项改革对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使得社会大众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化和多样化。我们的青年大学生知识结构层次高、具有对社会变化的敏锐觉察力和思想意识的先行性,他们自身所具有的价值观决定着他们对社会和未来的看法,也决定着他们的前途和命运。面对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发展态势,部分大学生中出现了价值观偏离现象,甚至在少部分大学生中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价值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敏锐地了解社会发生的各种变化,深刻地体察学生的思想动向,对学生中存在的过分关注自我的现象要正确的批评和引导,正视社会存在的功利主义思想,直面学生的困惑和疑难,引导他们逐渐调整好心态,辨证分析当今的各种社会问题,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来约束、评价自身。社会主义荣辱观抓住了道德价值产生和形成的内在规律,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良好的社会风尚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结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实施要求等的理解,让学生树立系统、简单、正确的价值标准。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形象示范、感召学生,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让学生们在集体生活中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自觉抛弃狭隘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健康的思想。
【参考文献】
[1] 洪晓楠.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及其影响[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王建光.当代社会思潮及其对中国的挑战[J].探索与争鸣,2004(10).
[3] 王永贵.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西方主要意识形态透视[J].社会科学研究,2007(1).
[4] 薛虹.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潮《人民论坛》,2011(30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 大学生思潮 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17(2014)07-0106-02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纵深发展,引起社会各个领域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各社会阶层在经济利益上的分化以及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也随同引起大众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青年大学生作为时代的敏感者,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完全成型,很容易被社会一些消极思想影响和冲击。因此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拥有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引领大学生思潮的良性发展意义重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高校教师在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潮的发展时必须从这四个方面着手,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一、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应始终居于我国思想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但我们也不得不看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全球化的推进等形势的发展,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国际上一直有存在着一种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使我国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面临着巨大挑战。
社会思潮是在一定时期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实践中产生的,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大众思想、理论和观点,它反映特定环境下的民族、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利益要求, 具有一定的理论色彩和社会影响力的思想趋势和行为意识倾向,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和理论意识范畴,对社会存在能进行调控、改造和导向。由于不同人群的利益诉求,社会思潮在传播过程中具有相对独立性,其实质就是意识形态的独立性。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在极大的丰裕了社会物质产品的同时,经济结构的转变也给也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以及市场经济主体的多元化,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容易使人们滋长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严重地危害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另外,经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使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分散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冲击。同时,各种社会思潮的传播,使社会价值取向存在多元化,在如何处理好多种价值取向之间的取舍、平衡和协调之间,容易使社会本位价值的冲突明朗化。因此,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各项工作的核心、灵魂指导思想的定位正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大学生是新时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状况、道德素质、理想信念等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我们中国梦的实现。而马克思主义所遇到的诸多挑战也必然会影响到高校以及大学生,使部分大学生对共产主义信仰产生困惑迷茫,同时由于部分授课教师在教学素养、教学方式、理论功底等方面的不足以及对联系现实的拿捏不够等也造成了部分学生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不感兴趣、倦怠甚至逆反的心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来说,首先积极深入学习研究社会各种思潮变化,找出其表现形式、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可能影响和受众对象及发展趋势,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从而提高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能力。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加强自身道德素质修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以自身良好素质形象向学生阐释和演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所应有的意义,增强论证的可信度和理论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最后,要以合理方式引导其他思潮的发展。学生身处社会之中免不了会受到家庭、社会、朋友、书籍、影视等多方面影响,加之自身的经济条件、能力素质、心理需要等又为特定思潮的接触创造了具体的语境。这些思潮作为现实特定关系的反映必然有其自身的基础,因而对于出现的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切不可一棍子打死 ,合理支持积极进步思想,改造消极落后,坚决抵制和反对腐朽有害思想。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用事实说话。总之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的前提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促进学生在差异中增进理解,在交流中扩大共识。
二、引导学生在为实现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没有明确的个人理想目标决定了其人生是否充实有意义。共产主义代表了人类最高理想,最高理想的实现具有历史阶段性。在当下,我国全体民众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作为青年学生必须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自觉的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洪流中。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帮助学生正确认清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屈辱历史,正确理解我党各种方针政策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引领作用,把党当前的任务、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和个人的具体奋斗目标紧密联系起来。每个个人在实现自身个人理想的同时,积极为社会创造财富,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通过民众的合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我们的中国梦。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成绩有目共睹,文化体制改革健康有序,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社会呈现安定繁荣的景象,这一切都是因为党秉持的是建设共产主义的最高理念,想要实现的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共产主义是私有制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作为社会的人即合乎人性的人向自身的复归。”是每个人向往 的精神乐园。
三、联系历史和现实,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生活在中国的这片土地,流淌的是中华传统的血脉,在中国的历史上有无数的英雄人物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领土的完整,不惜牺牲生命。文天祥著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展现了我们民族优秀儿女铮铮铁骨。而今天一些学生在消极悲观思想的影响下,对祖国的未来对个人的前途漠不关心。加上独生子女在家庭里的优越地位,使一些大学生的个人主义思想非常严重,从小娇生惯养不愿吃苦,总强调个人价值至高无上,这些都是与我国传统民族精神相背离的。作为高校政治课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应当自觉宣讲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结合身边的典型案以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培养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树立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同时以身作则树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形象,培养学生仁者爱人的思想,增强学生对祖国的主人翁责任感。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和反复证明的客观真理。我国的客观现状决定了,我们必须不断的改革创新,提高科技水平,才能摆脱今天发展中的困境。作为高校政治课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看待今天我们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不能用非此即彼的眼光对待改革中的不足,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此外,放眼世界,让学生们看到我国与世界先行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惟有技术的创新,我们的民族才能摆脱世界民工的命运。
四、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网络信息技术的高度普及,我国各项改革对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使得社会大众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化和多样化。我们的青年大学生知识结构层次高、具有对社会变化的敏锐觉察力和思想意识的先行性,他们自身所具有的价值观决定着他们对社会和未来的看法,也决定着他们的前途和命运。面对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发展态势,部分大学生中出现了价值观偏离现象,甚至在少部分大学生中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价值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敏锐地了解社会发生的各种变化,深刻地体察学生的思想动向,对学生中存在的过分关注自我的现象要正确的批评和引导,正视社会存在的功利主义思想,直面学生的困惑和疑难,引导他们逐渐调整好心态,辨证分析当今的各种社会问题,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来约束、评价自身。社会主义荣辱观抓住了道德价值产生和形成的内在规律,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良好的社会风尚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结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实施要求等的理解,让学生树立系统、简单、正确的价值标准。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形象示范、感召学生,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让学生们在集体生活中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自觉抛弃狭隘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健康的思想。
【参考文献】
[1] 洪晓楠.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及其影响[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王建光.当代社会思潮及其对中国的挑战[J].探索与争鸣,2004(10).
[3] 王永贵.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西方主要意识形态透视[J].社会科学研究,2007(1).
[4] 薛虹.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潮《人民论坛》,2011(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