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汇聚美的元素于一身。如何借助现代诗歌引领学生徜徉于美的天地中?作者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一是自主预习,感悟诗歌的内涵美;二是咀嚼玩味,领悟诗歌的语言美;三是探究分析,体会诗歌的形式美;四是激情诵读,领略诗歌的情感美。
【关键词】诗歌教学;玩味;诵读;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汇聚美的元素于一身,是对学生进行语言习得和情感熏陶的最好凭借。如何借助现代诗歌引领学生徜徉于美的天地中?笔者试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见解。
一、自主预习,感悟诗歌的内涵美
诗歌的语言是生动、形象的,当然也蕴含着丰富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如果不了解,就可能会成为学生理解诗句的“拦路虎”。比如,《我们爱你啊,中国》这首诗的第1节,就涉及了诸多的自然知识、地理知识。比如,第1、2两行主要是突出“时差”,第3、4两行则是突出“温差”。诗人是想用时差和温差来说明祖国的幅员辽阔,而如果不了解“时差”和“温差”的相关知识,学生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尤其是对于农村的学生,这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匮乏的。因此,笔者在教学准备阶段,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即通过查阅书籍或运用网络,来弄清如下两个问题:地球上的时差是怎么形成的?温差是怎么形成的?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好多学生大致获取了这方面的知识,于是在学习这一节诗时,一些学生讲得头头是道。这为充分地理解诗歌语言的内涵做好了有力的铺垫。
由此可见,学习现代诗歌不仅仅是要求学生会朗读、能背诵。而诗歌中涉及的一些知识,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搜集、整理、消化,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勤于探究的习惯。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的时候,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进而加深对本学科的情感,产生学习动力。
二、咀嚼玩味,领悟诗歌的语言美
诗歌的语言是凝练的,富有极强的表现力;诗歌的语言是生动的,能够让读者浮想联翩,进入美好的意境。学习诗歌,离不开对语言的诵读与品味。否则,诗歌教学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首先,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词语,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能力。比如,笔者在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第1节诗的时候,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用得最为生动、传神的词语。一位学生找出了“跳出”一词,并说出了自己的体会,认为这个词语赋予了太阳美丽的动态,体现出一种动态美,笔者当即给予了表扬。当然,在学习诗歌中描写祖国河山和物产的诗句时,也安排学生抓住其中生动的词汇,理解词意,展开想象,进而领略到景色之壮丽和物产之丰富。其次,教师要抓住诗歌中精彩的句子,来引导学生品读、欣赏。比如,教学“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一句就要引导学生透过表层,深入理解其内涵,懂得这句话实际是借对松树、梅花的赞美来讴歌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够让学生领悟到诗歌的语言是有张力的。
三、探究分析,体会诗歌的形式美
大凡经典的诗歌,除了具有优美的语言,还有着优美的形式,这在《我们爱你啊,中国》一诗中得到了明显体现。首先,在篇章结构上有着严谨之美。这首诗运用了“总——分——总”的布局谋篇方法,且首尾呼应、题文照应。这样的构思使得整篇文章渾然一体。中间部分即第2—6节诗每一节开头都用“我们爱你——”来引出下文,从不同视角讴歌了祖国的可爱。这是一种并列式的铺陈方式,句式整齐。学习诗歌,教师不能不引导学生去分析、欣赏诗人谋篇布局的方法,领略其结构之美。具体的教学方法,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小组畅谈体会,说说自己的“重大发现”,跟同学一起分享。
其次,有些诗句的句式结构互为对称,体现出一种对称美。比如,《我们爱你啊,中国》第1节诗用“当……依然”和“当……早已”的句式,写出了祖国的幅员辽阔;而第2、3两节则用“××的××”句式,罗列了大江南北不同景色和祖国各地物产的特点,一气呵成的铺陈体现出一种气势之美、整齐之美。这样的句式在第3、4、5、6、7几节诗中也出现过,像3、4两节诗中描写山水风光、丰富特产的句子就非常对称,有的是对仗非常工整的对偶句。这些语言现象都是诗歌这种体裁中经常出现的。教学过程中,面对这些具有美的元素的语言现象,不能视而不见,相反要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诵读、分析,来感悟其形式之美。笔者认为,教学这样的片断可以运用如下的“五步曲”来展开:“朗读诗句,理解词语→展开想象,再现画面→联系积累,丰富画面→感情朗读,尝试背诵→模仿练笔,拓展运用”。关于朗读,面对这些对称的诗句,可以采用男女生分读的形式来进行,“一唱一和”的形式,会使学生读得非常投入、带劲。其中最后一个环节,也可作为课外作业来处理。比如,在笔者的指导下,学生写出了这样的诗句:“我们爱你——水杉树的高大挺拔,银杏树的硕果累累,大运河的源远流长,骆马湖的碧波荡漾。”这说明学生不仅已经理解课文中的经典句子,而且在仿写上也迈开了创新的步伐。
四、激情诵读,领略诗歌的情感美
如果说语言是诗歌的骨肉,那么情感则是诗歌的灵魂。缺失情感的诗歌是苍白无力的,是不能打动读者心灵的。教学诗歌,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通过激情诵读,领略诗歌的情感美。《我们爱你啊,中国》一诗,感情是强烈的、充沛的,开篇以“啊,我们爱你,中国”,奠定了感情基调;中间部分始终以“我们爱你——”为起句,它好比一根红线贯穿全文;结尾部分直抒胸臆,将情感的波澜推向了高潮。这首诗无疑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教材。笔者认为,为了让民族的自豪感荡漾在学生幼小的心田,课堂上教师运用的最好的手段莫过于朗读了。感情朗读要建立在充分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比如教学第1节诗,在感知作者用优美的诗句写出时差、温差之后,就要带着学生用骄傲的语气读出祖国的幅员辽阔,其中“啊,我们爱你,中国”一句要读得深情、高昂,让民族自豪感通过有声的语言有效地传达出来。中间部分则可以采用教师领诵的方式来读,即教师读起始句,学生接着读后面的句子;最后一段可以齐读,以声造势,在学生心中掀起情感波澜,让热爱祖国的旋律萦绕在学生心中。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诗歌教学;玩味;诵读;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汇聚美的元素于一身,是对学生进行语言习得和情感熏陶的最好凭借。如何借助现代诗歌引领学生徜徉于美的天地中?笔者试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见解。
一、自主预习,感悟诗歌的内涵美
诗歌的语言是生动、形象的,当然也蕴含着丰富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如果不了解,就可能会成为学生理解诗句的“拦路虎”。比如,《我们爱你啊,中国》这首诗的第1节,就涉及了诸多的自然知识、地理知识。比如,第1、2两行主要是突出“时差”,第3、4两行则是突出“温差”。诗人是想用时差和温差来说明祖国的幅员辽阔,而如果不了解“时差”和“温差”的相关知识,学生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尤其是对于农村的学生,这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匮乏的。因此,笔者在教学准备阶段,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即通过查阅书籍或运用网络,来弄清如下两个问题:地球上的时差是怎么形成的?温差是怎么形成的?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好多学生大致获取了这方面的知识,于是在学习这一节诗时,一些学生讲得头头是道。这为充分地理解诗歌语言的内涵做好了有力的铺垫。
由此可见,学习现代诗歌不仅仅是要求学生会朗读、能背诵。而诗歌中涉及的一些知识,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搜集、整理、消化,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勤于探究的习惯。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的时候,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进而加深对本学科的情感,产生学习动力。
二、咀嚼玩味,领悟诗歌的语言美
诗歌的语言是凝练的,富有极强的表现力;诗歌的语言是生动的,能够让读者浮想联翩,进入美好的意境。学习诗歌,离不开对语言的诵读与品味。否则,诗歌教学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首先,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词语,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能力。比如,笔者在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第1节诗的时候,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用得最为生动、传神的词语。一位学生找出了“跳出”一词,并说出了自己的体会,认为这个词语赋予了太阳美丽的动态,体现出一种动态美,笔者当即给予了表扬。当然,在学习诗歌中描写祖国河山和物产的诗句时,也安排学生抓住其中生动的词汇,理解词意,展开想象,进而领略到景色之壮丽和物产之丰富。其次,教师要抓住诗歌中精彩的句子,来引导学生品读、欣赏。比如,教学“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一句就要引导学生透过表层,深入理解其内涵,懂得这句话实际是借对松树、梅花的赞美来讴歌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够让学生领悟到诗歌的语言是有张力的。
三、探究分析,体会诗歌的形式美
大凡经典的诗歌,除了具有优美的语言,还有着优美的形式,这在《我们爱你啊,中国》一诗中得到了明显体现。首先,在篇章结构上有着严谨之美。这首诗运用了“总——分——总”的布局谋篇方法,且首尾呼应、题文照应。这样的构思使得整篇文章渾然一体。中间部分即第2—6节诗每一节开头都用“我们爱你——”来引出下文,从不同视角讴歌了祖国的可爱。这是一种并列式的铺陈方式,句式整齐。学习诗歌,教师不能不引导学生去分析、欣赏诗人谋篇布局的方法,领略其结构之美。具体的教学方法,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小组畅谈体会,说说自己的“重大发现”,跟同学一起分享。
其次,有些诗句的句式结构互为对称,体现出一种对称美。比如,《我们爱你啊,中国》第1节诗用“当……依然”和“当……早已”的句式,写出了祖国的幅员辽阔;而第2、3两节则用“××的××”句式,罗列了大江南北不同景色和祖国各地物产的特点,一气呵成的铺陈体现出一种气势之美、整齐之美。这样的句式在第3、4、5、6、7几节诗中也出现过,像3、4两节诗中描写山水风光、丰富特产的句子就非常对称,有的是对仗非常工整的对偶句。这些语言现象都是诗歌这种体裁中经常出现的。教学过程中,面对这些具有美的元素的语言现象,不能视而不见,相反要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诵读、分析,来感悟其形式之美。笔者认为,教学这样的片断可以运用如下的“五步曲”来展开:“朗读诗句,理解词语→展开想象,再现画面→联系积累,丰富画面→感情朗读,尝试背诵→模仿练笔,拓展运用”。关于朗读,面对这些对称的诗句,可以采用男女生分读的形式来进行,“一唱一和”的形式,会使学生读得非常投入、带劲。其中最后一个环节,也可作为课外作业来处理。比如,在笔者的指导下,学生写出了这样的诗句:“我们爱你——水杉树的高大挺拔,银杏树的硕果累累,大运河的源远流长,骆马湖的碧波荡漾。”这说明学生不仅已经理解课文中的经典句子,而且在仿写上也迈开了创新的步伐。
四、激情诵读,领略诗歌的情感美
如果说语言是诗歌的骨肉,那么情感则是诗歌的灵魂。缺失情感的诗歌是苍白无力的,是不能打动读者心灵的。教学诗歌,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通过激情诵读,领略诗歌的情感美。《我们爱你啊,中国》一诗,感情是强烈的、充沛的,开篇以“啊,我们爱你,中国”,奠定了感情基调;中间部分始终以“我们爱你——”为起句,它好比一根红线贯穿全文;结尾部分直抒胸臆,将情感的波澜推向了高潮。这首诗无疑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教材。笔者认为,为了让民族的自豪感荡漾在学生幼小的心田,课堂上教师运用的最好的手段莫过于朗读了。感情朗读要建立在充分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比如教学第1节诗,在感知作者用优美的诗句写出时差、温差之后,就要带着学生用骄傲的语气读出祖国的幅员辽阔,其中“啊,我们爱你,中国”一句要读得深情、高昂,让民族自豪感通过有声的语言有效地传达出来。中间部分则可以采用教师领诵的方式来读,即教师读起始句,学生接着读后面的句子;最后一段可以齐读,以声造势,在学生心中掀起情感波澜,让热爱祖国的旋律萦绕在学生心中。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