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 :中国新通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shikd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教育部对混合式课程的大力倡导,建筑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亟需探讨。论文分析了建筑设计类课程存在的问题,辨析了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目标,重点论述了由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平台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和考核评价设计构成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模式在《住区规划》课程中应用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结果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升培养效率。对人才培养、一流学科建设、新工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建筑设计类    教学改革    教学设计
  混合式课程主要指基于慕课或其他在线课程,运用数字化教学工具,对校内课程进行改造,安排20%-50%的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1]。2019年起,教育部大力倡导基于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混合式优质课程申报。2020年1月,面对新冠疫情,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是对“互联网+教育”模式的一次推进[2],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是“互联网+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建筑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恰逢其时。
  一、问题及目标
  1.1建筑设计类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习惯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迅速转变[3],传统教学模式受限于课堂时间、教室空间、师生比、交流形式等,限制了师生交流与个性化学习,信息开放程度和交流效率不高。教学一般包括调研、设计、评价三阶段,设计阶段以一草、二草、三草、正图设置节点,线性的教学阶段使得环节关系割裂。特别是对于空间尺度这个核心问题,学生不可沉浸式体验、感知,带来思维、分析和设计上的难度。
  1.2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目标
  将互联网与传统课堂相结合,以“学生主体,教师引导”为契合点,达到改造提升传统专业的目标。建筑设计类课程实践性强、综合性高[4],线下教学应创设直观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沉浸感[5];植入专题化内容,使学生通过不断解决问题加深理解。线上教学拓展学生思维,形成个性化、差异化的后期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各种形式的翻转课堂,让学生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知识。通过跨学科教师团队、跨班级交流等形式,提高交流深度。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多种学习方法,如生讲生评、案例点评、研讨辩论、边做变评、生问生答等。让课堂从物理空间拓展到网络空间,实现随处可学、随时可学、资源共享。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组织教学活动,线下活动重点在于促进交流,线上活动重点在于知识拓展和虚拟空间体验。结合教学活动进行考核评价,实现全过程管理,并由课程组教师团队共同评价,使学生的成绩科学严谨。
  二、设计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2.1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的混合方式有三种类型:线下+线上虚拟仿真,线下+个性化在线精品教学资源引导,线下+自建通识性精品在线教学资源。线上线下教学权重分配依据任务的重要程度设定,有机结合两者优势设置。线上教学使用部署在专业教室的固定终端和手机移动终端,实现设计任务书发布、认知调研、学生设计、师生协同体验设计、成果展现、成果评价、教学效果反馈、教务信息管理等全部教学内容。线下教学承担重点理论专题讲授、问题反馈、一对一辅导、一对多辅导、教师交叉点评、答辩评图等内容。
  2.2教学平台设计
  教学平台形成一个从设计前期准备到设计成果展示的数据库。设备条件方面,采用光辉城市虚拟仿真实验平台(MARS)虚拟现实场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VR),实现沉浸式真实空间体验,帮助学生推敲优化设计空间[6]。资源建设方面,为帮助学生快速、高仿真度模拟建筑空间,增强体验真实性,实验平台构建了植物模型1200多种,人物模型195种,城市家具568种,室内家具130种;个性化资源包括课件、视频、案例、学生作业等。教学应用方面,利用倾斜摄影采集基地空间数据,在MARS后台生成虚拟仿真场景,教师筛拣、完善空间信息,通过数字作业管理平台完成虛拟任务场景发布。
  2.3教学活动设计
  依据设计程序展开,开题阶段线上发布任务书、线下理论知识讲授、解析任务书;调研以实地和虚拟相结合;设计包括线上虚拟体验设计和线下图纸、实体模型;成果展现由线上线下共同呈现。开展线下专题讲授,线上拓展资源,使学生沉浸在连续、目标明确、自主探索的教学活动中。
  2.4考核评价设计
  考核体系的建立依据教学活动同时展开,选择重要、典型的活动进行过程评价,一些环节由跨班级的教师交叉评阅,最终成果通过答辩式评图考核。根据学生线上线下各环节的学习表现建立过程性和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
  三、建筑设计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住区规划》课程中的应用
  《住区规划》是建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开设在四年级第二学期(五年制),是引导学生从单体设计转向群体设计的关键节点。
  3.1教学内容和方法设计
  课程分为认知、感悟、设计三个阶段。认知阶段主要学习住区认知要素及方法,感悟阶段主要学习人、行为与住区空间关联,住区的定位方法;设计阶段主要学习住区建筑单体、群体、外部空间的设计方法。VR技术贯穿于三个阶段,丰富空间感知素材,增强同学们对住区空间的感知能力。建立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法,建设跨学科教师团队,采用研讨式和开放式教学,学生相互评价,教师及时给予反馈(表1)。
  3.2教学资源全方位建设
  完善教学讲义和教学视频,自编讲义《住区规划设计》并筛选核心知识点完成了视频资源的录制。基于真实场景的虚拟任务书,为学生在三维空间中设计创造条件。已经建设约100份学生虚拟作业模型,近100种真实住区空间案例模型。数字作业管理平台实现了教学全过程监控,设计资源开放共享,设计评价可追溯。   3.3成绩评定全过程控制
  成绩评定围绕认知、感悟、设计三个阶段的教学重点,选择考核要素、设置要素权重,突出虚实结合、体验评价、设计过程。综合成绩=认知(实地10%+虚拟10%)+感悟(图纸感悟10%+虚拟感悟20%)+设计(图纸20%+虚拟模型20%+空间体验10%)。
  3.4混合式教学改革效果
  通过教学改革,学生在掌握课程内容脉络、强化设计实践能力及思维能力均得到了提升。为论证教学改革成效,对同年级两个班级采用了差异化教学,经过8周教学实践,两个班教学结果存在一定差异:(1)成绩差异,实验班90分以上的比重为18%,传统班90分以上的比重为10%;(2)设计深度精度差异,实验班78%以上学生完成了建筑单体、群体、外部空间、重要节点等全部设计内容,传统班70%以上的学生未完成重要节点详细设计,35%以上学生未完成外部空間环境设计。经过两年实践,年级学生优秀和良好率达到70%左右,提升了学生自主、思辨、创新等能力,获得感、成就感等积极的情感体验,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后续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结束语
  混合式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建筑设计类课程的课堂局限,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设计全程虚拟仿真空间体验弥补了传统空间认知方式的不足,使学生在创新信息化课堂中学习;新的课堂交流评图形式和师生虚拟协同体验使学生形成了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新学习方法。
  运用新时代信息化教学手段,构建新的建筑设计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升培养效率,为培养新型建筑学一流人才奠定基础,对一流学科建设、新工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 2019-10-24.
  [2]张玉霞,刘艳辉,张志刚.信息技术视域下基于VR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邯郸学院学报,2020,30(04):83-87.
  [3]秦晓亚,李亚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景观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设计,2020,33(15):110-112.
  [4]刘晓曦,马静,梁飞.混合式教学理论在建筑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31):260-261.
  [5]常青.建筑学教育体系改革的尝试——以同济建筑系教改为例[J].建筑学报,2010(10):4-9.
  [6]张彩.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0(06):88-90.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国际性蔓延,我国的教育教学逐渐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以我国高校的动画专业教学为例,逐渐将教学方式方法从线下教学过渡到线上教学。但是动画专业的理论性较强,且需要配合实际的实践操作才能达到教学效果,因此仅仅依靠互联网进行远程教学是无法满足当前动画专业的教学需求的。因此在实际的远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提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根据教学案例分析以及肢体动作来增加与学生之间
【摘要】 针对PHP课程案例存在不够新颖、社会应用结合度低,不能将理论知识、动手实践与学生的兴趣完美融合在一起等现象,及时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设计新的教学案例,从社会需求出发,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综合素质,使学生真正成为能胜任动态网站开发,维护等岗位的技能型人才,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关键字】 教学案例 社会需求 学生就业 综合素质
【摘要】 随着现代媒体形式的持续涌现,高职院校体育宣传工作开展可选择的媒介载体工具也日趋多元,此背景下深入领会融合传播宗旨,做好各类型媒介工具的创新应用尤为关键。本文立足高职院校媒介融合发展角度,分析了校园媒体融合对体育宣传工作开展的价值,旨在从校园宣传环节变化角度,提出不同校园媒体创新发展需注意问题事项,通过多类型媒体工具的融合设计应用,支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宣传工作开展的稳定深入,实现理论与实
【摘要】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明确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冲击,并针对新时代背景下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危机加以探析,进而提出相关解决策略,对推进中职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用文献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为本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本文的调查研究得知,正确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进一步推进教学模式改革,优化教学效果,移动互联网为中职计算机
【摘要】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随着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越加广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在当前时代,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还在不断变化发展,因此中等职业院校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网络教学时,就要结合时代背景来对课程教学进行有效分析,以此来使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 “互联网+”移动终端 中职
【摘要】 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但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提供服务方便了好人的同时,也会一视同仁地“方便”坏人。坏人们利用网络技术的快捷给人们制造了大量的麻烦和威胁。本文着重阐述了在网络信息时代下如何防护我们的个人信息。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个人信息 防护  一、个人信息的定义  2018年实施的《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将个人信息定义为:“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
【摘要】 分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受各种移动终端应用的影响而造成的时间不连续、时间碎片化的现状,提出了进行积极的教学策略设计时应遵守的原则,包括:1.在教学过程中吸引学生注意力;2.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3.提升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互。提出了以加强师生交互性、抑制时间碎片化为目标的教学实施过程。  【关键词】 时间碎片化 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应用的普及,以手机
【摘要】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影响着高校教师的方方面面。他们面临着学生学习、教师教学、高校管理等方面的新变化。本文首先分析“互联网+”时代对高校学生、教师的影响,揭示了高校教师陷入教学与发展困境的现状,探索突破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困境的策略,提出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要学习互联网知识,具备互联网思维,学校要制定更合理完善公平的薪酬和职称评定体系,促进教师健康成长。  【关键词】
【摘要】 快点有效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需要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引入创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和活力,让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互相促进成为一种常态,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的综合素养,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以及经验的总结和提高,让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和高效。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 有效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  引言:  学生们在进入高
【摘要】 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是机械工程学科中机电一体化、计算机控制技术、机械加工工艺和机械CAD/CAM技术等及其结合的专业主干课。数控加工课程的学习不仅要为本门课程学习而准备,更可以为学生未来深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在课程教学中要彰显以生为本,引领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学生学思结合奠定良好基础,可结合与基础知识学习、编程加工与实训教学的多个环节,帮助学生融会贯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