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英语学习离不开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与理解。由于學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交际,英语学习也就自然地要涉及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因为人们总喜欢用自己一方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正确的推论,从而产生冲突和故障。这种冲突和故障就称为“文化休克”。克服“文化休克”是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
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教师应让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差异有一定的了解,学会根据不同的场合使用恰当的、得体的、真实地道的英语。
二、文化教育的内容
英语国家与我国的有关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打招呼。中国人见面时打招呼说“你到哪儿去了”,但英美人对此类的提问和招呼不仅会不理解甚至还表现出不满以至愤怒。英美人见面时常用“Hi”或“Hello”来招呼对方,然后再谈论天气、健康状况或兴趣爱好等话题。这就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招呼方式。
2、称呼语。汉语的称谓语的模式是“名+称谓语”;英美文化中的基本称谓模式只有“称谓词+姓”。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也造成称谓语方面的文化迁移。了解了两种文化不同,就有利于更好地掌握称呼语的用法。
3、致谢语。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什么的时候用“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drink”,中国人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按照英美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说声“Yes,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thanks”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含蓄和英语国家人民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4、赞美与谦虚。中国人常常用自我否定来表示谦虚。但西方人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他们会欣然接受对方的鼓励和称赞,并用“Thank you”来回答。而当英美人对中国人的赞扬被直言否决后,会认为中国人不讲礼貌,怀疑自己是不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判断,所以在两种文化背景下,这种交际常常是以失败而告终。
5、隐私话题。汉民族常以年龄、财产价值、薪金、婚姻、宗教信仰等个人私事作为话题。而在英美国家,人们不轻易问一个成年人特别是女士或老人的年龄,以及诸如财产、薪金、婚姻等他们认为是“个人稳私”的问题。
6、节日。中西方更主要的差异是在风俗习惯的不同。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美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再接受,一般当面不打开礼物;而在英语文化中,我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三、文化教育的方法
为了克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休克”,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融入文化内容的教育。教师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方法组织教学,以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以下方法:
1、注释法。即在教材中对涉及到的具有文化特异性的内容加以注释和讲解。这些内容往往是学生们理解时有困难的地方,有时还会引起理解上的偏差。
2、比较法。即教师直接利用本国文化通过对比去去发现两种文化的异同。要有意识地开展一些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某些领域的话题讨论并进行对比分析来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敏感性,使他们在英语学习中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培养文化意识,善于发现英美文化特点并乐于了解和学习英美文化。
3、课堂操练法。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师设置一些特定的社会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种背景下来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要求他们根据言语交际的环境来正确使用语言进行语言实践。
4、课外活动法。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课文所涉及的文化差异提供相应的材料以供学生课外阅读,借助课外活动让学生欣赏或学唱英文歌曲、看电影和录像等,寓教于乐。
在多层次英语教学中系统引入和加强文化教育,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和世界意识的培养,是英语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遵循适用性、适度性和阶段性原则,鼓励并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探索式、研究式的学习。只有尽量消除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克服文化交际中“文化休克”现象,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才能真正实现。
一、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
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教师应让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差异有一定的了解,学会根据不同的场合使用恰当的、得体的、真实地道的英语。
二、文化教育的内容
英语国家与我国的有关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打招呼。中国人见面时打招呼说“你到哪儿去了”,但英美人对此类的提问和招呼不仅会不理解甚至还表现出不满以至愤怒。英美人见面时常用“Hi”或“Hello”来招呼对方,然后再谈论天气、健康状况或兴趣爱好等话题。这就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招呼方式。
2、称呼语。汉语的称谓语的模式是“名+称谓语”;英美文化中的基本称谓模式只有“称谓词+姓”。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也造成称谓语方面的文化迁移。了解了两种文化不同,就有利于更好地掌握称呼语的用法。
3、致谢语。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什么的时候用“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drink”,中国人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按照英美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说声“Yes,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thanks”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含蓄和英语国家人民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4、赞美与谦虚。中国人常常用自我否定来表示谦虚。但西方人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他们会欣然接受对方的鼓励和称赞,并用“Thank you”来回答。而当英美人对中国人的赞扬被直言否决后,会认为中国人不讲礼貌,怀疑自己是不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判断,所以在两种文化背景下,这种交际常常是以失败而告终。
5、隐私话题。汉民族常以年龄、财产价值、薪金、婚姻、宗教信仰等个人私事作为话题。而在英美国家,人们不轻易问一个成年人特别是女士或老人的年龄,以及诸如财产、薪金、婚姻等他们认为是“个人稳私”的问题。
6、节日。中西方更主要的差异是在风俗习惯的不同。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美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再接受,一般当面不打开礼物;而在英语文化中,我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三、文化教育的方法
为了克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休克”,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融入文化内容的教育。教师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方法组织教学,以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以下方法:
1、注释法。即在教材中对涉及到的具有文化特异性的内容加以注释和讲解。这些内容往往是学生们理解时有困难的地方,有时还会引起理解上的偏差。
2、比较法。即教师直接利用本国文化通过对比去去发现两种文化的异同。要有意识地开展一些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某些领域的话题讨论并进行对比分析来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敏感性,使他们在英语学习中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培养文化意识,善于发现英美文化特点并乐于了解和学习英美文化。
3、课堂操练法。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师设置一些特定的社会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种背景下来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要求他们根据言语交际的环境来正确使用语言进行语言实践。
4、课外活动法。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课文所涉及的文化差异提供相应的材料以供学生课外阅读,借助课外活动让学生欣赏或学唱英文歌曲、看电影和录像等,寓教于乐。
在多层次英语教学中系统引入和加强文化教育,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和世界意识的培养,是英语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遵循适用性、适度性和阶段性原则,鼓励并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探索式、研究式的学习。只有尽量消除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克服文化交际中“文化休克”现象,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才能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