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了有效地推动企业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激发企业配置资源的活力和动力,急需建立起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利益与风险相对称的企业决策激励与约束机制,最大限度的实现企业经营者人力资本的释放,使企业真正走上科学决策的轨道。
[关键词] 企业决策;激励机制;约束机制
[中图分类号] B82-0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4)14-0036-02
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的聘任制度,并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为了有效地推动企业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激发企业配置资源的活力和动力,急需建立起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利益与风险相对称的企业决策激励与约束机制,最大限度的实现企业经营者人力资本的释放,使企业真正走上科学决策的轨道。
一、现代企业决策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经济主体或行为人的利益需要和目标指向的一种启动和强化,是推动企业决策机制高效运转的外在动力。国外对企业决策者进行激励与约束,是所有者自觉自愿,经营者无怨无悔,旁观者视为寻常的事情。因为作为激励与约束的对象,企业经营者人力资本的构成要素与普通职工不同,他包含了见识、经验、胆略、创新精神、预测能力、决断能力及意志品质等特殊能力。经营者人力资本已经越来越成为比物质资本投资收益率高的多的特殊资本,成为保证物质资本增值扩张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建立企业决策的激励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利益激励。
利益机制就是利用价格这只无形的手引导企业经营者决策的行为。因为企业等微观经济单位都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利益机制激发企业配置资源的活力和动力。
建立利益机制,一方面要处理好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的关系,重点解决长期激励不足、短期激励导致短期行为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年薪收入和股权收入、非持股红利分享的关系,在规范年薪制的前提下,探索完善经营者参与剩余分享的机制,使经营者行为与企业利润及企业资产增值目标联系起来,促使经营者与出资人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2.权利与地位激励。
权利与地位激励是指通过提高经营决策者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地位,增大在经营活动中的权力,来激励经营决策者决策的行为。
3.市场激励。
市场对决策既是激励,又是约束。市场对决策的激励主要是通过股票市场和经理市场实现的。股票市场是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晴雨表,股票市场中股价的高低往往反映公司经理人员的努力程度,对于机会主义行为给予自动的奖励或惩罚。
经理市场是对经营者的定价机制,通过经理市场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和方法,实时地对经营管理者的素质、能力、潜能、尽职程度、经营业绩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为测定人力资本的价值,核算人力资本转让价格奠定基础。
4.精神激励。
企业经营者精神状态不仅与现行体制、经营者收入有关,也与政策、观念、领导作风与工作方法息息相关。创造一个激励经营者奋发有为的社会环境,其功效是一般物质利益刺激难以替代的。
企业经营者的兴奋点无不与经营的企业规模、知名度、自主权、市场份额、政策环境等诸因素有关,因此,精神激励的着力点一定要建立在经营者实现自我价值必须依托的经营事业上。第一,在资产重组中实行优质资产向优秀经营者集中,也就是在资产重组过程中把优质资产聚合授权给优秀经营者集中经营,这既是对其以往经营业绩和能力的肯定,又把新的重托、信任和发展机遇赋予企业经营者。第二,为经营者发挥才智创造良好体制环境条件。在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在体制、政策上努力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客观环境,消除困扰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第三,根据综合素质给经营者提供参政议政的条件和机会。如在各级人大、政协中保证一定比例的企业家代表,建立政府重大决策咨询制度等。第四,根据经营业绩给予经营者荣誉称号,宣传其业绩以提高经营者的社会知名度和良好职业信誉,培养全社会尊重优秀企业家的社会风气和文化环境。
二、现代企业决策约束机制
构建科学的企业决策机制,实现企业决策的科学化,必须在构建企业决策激励机制的同时,建立相应的企业决策行为约束机制。而构建企业决策行为约束机制则主要通过强化法律约束、加强决策监督、建立风险约束和市场约束机制等方面得以实现。
1.强化法律约束。
现代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是各个经济主体的财产关系、经济利益和责任关系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必须得到有效的保障、协调和规范。随着对国有企业及其经营者直接管理职能的逐步淡出和转变,国家对社会的,尤其是企业的经济运行及管理的法制化建设进程却难以迅速跟上,有关法规体系客观上存在较大的缺口,一方面大量的法律法规尚待制定与实施;另一方面已经颁布实行的法律规范,则难以概括各类复杂的市场现象和行为,操作性较弱。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法规体系。要通过各种经济法规对企业决策行为进行事前的规范和约束,以有效保护国有资产产权权益。
约束企业行为、经营者行为的法律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关于现代企业组织、管理制度的内容规范。主要任务是解决企业法人的财产关系、治理结构及其运作的范围界定、行为规范和权利保障。第二,关于企业行为的约束规范。主要包括财务、税收、证券、投资、垄断、竞争、破产、信息披露、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等各方面内容的社会公共规范。第三,关于经营者行为约束规范。主要涉及各类经营者及其监督、制约主体在权、责、利关系上的安排与确定,具体包括责任关系质与量的界定及其履约解除或违约追究的程序、手段和处置方式的明确界定。
2.加强决策监督。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产权权益目标要求对国有资产经营主体进行有效的决策监督。
监督机制的建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建立决策失误追究制度,明确严格的投资决策责任,对造成决策失误的要依法追究决策者的领导责任、经济责任甚至法律责任。二要强化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进一步明确投资责任主体,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负责,强化项目建设中的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实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三要强化工程监理制度,加强对投资决策的监理、对建设市场的监理以及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四要建立领导者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并重点审计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不仅加强拨款监督、资金监督、决算监督,杜绝资金浪费和挪用,而且要检查项目建成后的质量、社会影响以及建成前的投资配置,形成对决策者强有力的决策约束。五是加强公众参与与公众监督。
3.建立风险约束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与利益存在极强的正相关关系。合理设置经营者的风险责任,是分解国有资产的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降低代理成本的必然选择。完善的风险责任制度不仅应能有效地激励约束经营者行为趋向理性化、规范化,而且还应增强经营者自觉自律的功能,培养经营者的职业道德规范。
建立经营者资产风险抵押的损失赔偿制度,通过合理、有效的契约关系,把企业运作的资产责任和经营责任人格化和物质化。同时,要建立与风险责任制相关的社会配套机制,包括完善独立的社会审计、评价和仲裁体系,保证考核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权威性;培育和发展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违约赔偿的社会保险体系,增强损失赔偿的现实可行性。
4.建立经营主体选择机制。
积极探索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经营者选择机制,要把党管干部与投资者选择经营者结合起来,把组织配置与市场配置结合起来,将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机制引入到对企业经营者的选拔中。要逐步取消企业经营者行政职级,加快建立职业经理人才市场,实现企业经营者阶层职业化,强化企业经营者职业生涯与其经营业绩的有机联系,最终实现国有企业的经营者通过面向社会,从经营者市场中公开招聘选拔。一旦经营者发生了能力、努力或违约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公司便能依据合约及时地淘汰和择优替代,对造成重大失误或经营不善者,不仅就地免职,并记入个人职业档案,而且追究其经济责任甚至法律责任。随着经营者市场的发展、人力资本市场评价能力的提高和经营者流动性的增强,这一机制对现代企业形成了有利的择优环境,对职业经营者构成了强大的竞争压力和有效约束。
[关键词] 企业决策;激励机制;约束机制
[中图分类号] B82-0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4)14-0036-02
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的聘任制度,并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为了有效地推动企业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激发企业配置资源的活力和动力,急需建立起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利益与风险相对称的企业决策激励与约束机制,最大限度的实现企业经营者人力资本的释放,使企业真正走上科学决策的轨道。
一、现代企业决策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经济主体或行为人的利益需要和目标指向的一种启动和强化,是推动企业决策机制高效运转的外在动力。国外对企业决策者进行激励与约束,是所有者自觉自愿,经营者无怨无悔,旁观者视为寻常的事情。因为作为激励与约束的对象,企业经营者人力资本的构成要素与普通职工不同,他包含了见识、经验、胆略、创新精神、预测能力、决断能力及意志品质等特殊能力。经营者人力资本已经越来越成为比物质资本投资收益率高的多的特殊资本,成为保证物质资本增值扩张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建立企业决策的激励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利益激励。
利益机制就是利用价格这只无形的手引导企业经营者决策的行为。因为企业等微观经济单位都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利益机制激发企业配置资源的活力和动力。
建立利益机制,一方面要处理好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的关系,重点解决长期激励不足、短期激励导致短期行为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年薪收入和股权收入、非持股红利分享的关系,在规范年薪制的前提下,探索完善经营者参与剩余分享的机制,使经营者行为与企业利润及企业资产增值目标联系起来,促使经营者与出资人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2.权利与地位激励。
权利与地位激励是指通过提高经营决策者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地位,增大在经营活动中的权力,来激励经营决策者决策的行为。
3.市场激励。
市场对决策既是激励,又是约束。市场对决策的激励主要是通过股票市场和经理市场实现的。股票市场是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晴雨表,股票市场中股价的高低往往反映公司经理人员的努力程度,对于机会主义行为给予自动的奖励或惩罚。
经理市场是对经营者的定价机制,通过经理市场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和方法,实时地对经营管理者的素质、能力、潜能、尽职程度、经营业绩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为测定人力资本的价值,核算人力资本转让价格奠定基础。
4.精神激励。
企业经营者精神状态不仅与现行体制、经营者收入有关,也与政策、观念、领导作风与工作方法息息相关。创造一个激励经营者奋发有为的社会环境,其功效是一般物质利益刺激难以替代的。
企业经营者的兴奋点无不与经营的企业规模、知名度、自主权、市场份额、政策环境等诸因素有关,因此,精神激励的着力点一定要建立在经营者实现自我价值必须依托的经营事业上。第一,在资产重组中实行优质资产向优秀经营者集中,也就是在资产重组过程中把优质资产聚合授权给优秀经营者集中经营,这既是对其以往经营业绩和能力的肯定,又把新的重托、信任和发展机遇赋予企业经营者。第二,为经营者发挥才智创造良好体制环境条件。在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在体制、政策上努力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客观环境,消除困扰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第三,根据综合素质给经营者提供参政议政的条件和机会。如在各级人大、政协中保证一定比例的企业家代表,建立政府重大决策咨询制度等。第四,根据经营业绩给予经营者荣誉称号,宣传其业绩以提高经营者的社会知名度和良好职业信誉,培养全社会尊重优秀企业家的社会风气和文化环境。
二、现代企业决策约束机制
构建科学的企业决策机制,实现企业决策的科学化,必须在构建企业决策激励机制的同时,建立相应的企业决策行为约束机制。而构建企业决策行为约束机制则主要通过强化法律约束、加强决策监督、建立风险约束和市场约束机制等方面得以实现。
1.强化法律约束。
现代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是各个经济主体的财产关系、经济利益和责任关系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必须得到有效的保障、协调和规范。随着对国有企业及其经营者直接管理职能的逐步淡出和转变,国家对社会的,尤其是企业的经济运行及管理的法制化建设进程却难以迅速跟上,有关法规体系客观上存在较大的缺口,一方面大量的法律法规尚待制定与实施;另一方面已经颁布实行的法律规范,则难以概括各类复杂的市场现象和行为,操作性较弱。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法规体系。要通过各种经济法规对企业决策行为进行事前的规范和约束,以有效保护国有资产产权权益。
约束企业行为、经营者行为的法律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关于现代企业组织、管理制度的内容规范。主要任务是解决企业法人的财产关系、治理结构及其运作的范围界定、行为规范和权利保障。第二,关于企业行为的约束规范。主要包括财务、税收、证券、投资、垄断、竞争、破产、信息披露、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等各方面内容的社会公共规范。第三,关于经营者行为约束规范。主要涉及各类经营者及其监督、制约主体在权、责、利关系上的安排与确定,具体包括责任关系质与量的界定及其履约解除或违约追究的程序、手段和处置方式的明确界定。
2.加强决策监督。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产权权益目标要求对国有资产经营主体进行有效的决策监督。
监督机制的建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建立决策失误追究制度,明确严格的投资决策责任,对造成决策失误的要依法追究决策者的领导责任、经济责任甚至法律责任。二要强化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进一步明确投资责任主体,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负责,强化项目建设中的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实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三要强化工程监理制度,加强对投资决策的监理、对建设市场的监理以及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四要建立领导者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并重点审计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不仅加强拨款监督、资金监督、决算监督,杜绝资金浪费和挪用,而且要检查项目建成后的质量、社会影响以及建成前的投资配置,形成对决策者强有力的决策约束。五是加强公众参与与公众监督。
3.建立风险约束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与利益存在极强的正相关关系。合理设置经营者的风险责任,是分解国有资产的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降低代理成本的必然选择。完善的风险责任制度不仅应能有效地激励约束经营者行为趋向理性化、规范化,而且还应增强经营者自觉自律的功能,培养经营者的职业道德规范。
建立经营者资产风险抵押的损失赔偿制度,通过合理、有效的契约关系,把企业运作的资产责任和经营责任人格化和物质化。同时,要建立与风险责任制相关的社会配套机制,包括完善独立的社会审计、评价和仲裁体系,保证考核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权威性;培育和发展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违约赔偿的社会保险体系,增强损失赔偿的现实可行性。
4.建立经营主体选择机制。
积极探索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经营者选择机制,要把党管干部与投资者选择经营者结合起来,把组织配置与市场配置结合起来,将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机制引入到对企业经营者的选拔中。要逐步取消企业经营者行政职级,加快建立职业经理人才市场,实现企业经营者阶层职业化,强化企业经营者职业生涯与其经营业绩的有机联系,最终实现国有企业的经营者通过面向社会,从经营者市场中公开招聘选拔。一旦经营者发生了能力、努力或违约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公司便能依据合约及时地淘汰和择优替代,对造成重大失误或经营不善者,不仅就地免职,并记入个人职业档案,而且追究其经济责任甚至法律责任。随着经营者市场的发展、人力资本市场评价能力的提高和经营者流动性的增强,这一机制对现代企业形成了有利的择优环境,对职业经营者构成了强大的竞争压力和有效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