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社会舆论关注度较高的“校园贷”现象,通过网络问卷和个人专访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调查分析,并根据西部高校大学生网络信贷的现状,提出了有效规避风险的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信贷;规避风险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05-0033-03
当下,大学生的数量和消费能力随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呈上升趋势,这使得一些网络信贷商家产生了商机,于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校园贷”的金融产品开始盛行。和信用卡相比,网络貸款具备门槛低、零首付、额度大和快捷方便的特点。网络贷款平台的高信用额度同时也满足了大学生高消费的需求,而这些特点是传统信贷模式所不具备的,因此备受大学生青睐【1】。一方面,处于校园舒适环境下的大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颇少,缺乏各种历练,那么他们对是非辨别的能力及生活经验等较同龄人就相差甚远。另一方面,他们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盲目跟风的贷款负债情况频发,直至导致严重的悲剧发生。
1 “网络信贷”概述
“网络信贷”即在互联网上实现的借贷,指各项申请流程均在网上完成,无须抵押担保物,仅凭个人信誉就能从被借款人那里获得现金贷款的信贷模式。随着当前互联网商品经济的发展,网络信贷模式不断发展并完善。除学生借贷行、蚂蚁借呗等“现金贷”方式外,各种分期付“先消费,后付款”的网络信贷模式出现并迅速发展,更好地满足了大学生的网络贷款和消费的需求。【2】
2 大学生网络信贷现状分析
2.1 调查方法
本调查借助网络问卷和个人专访结合的方式,共收问卷450份,其中有效问卷417份。为了增加调查可信度,我们还对使用过网络信贷的4名大四学生进行了访谈,就问卷设计的问题与其交流,并分析他们自我反省程度和心理状况等问题,结合两者结果并最终做出分析。
2.2 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是为兰州市高校的417名大学生,其中男生214人,女生203人;同时,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分别占比20.86%,24.46%,35.25%,19.42%。男女比例相当、年级比例分配较合理,因此可以进行本次大学生网络信贷现状的分析。
2.2.1 大学生生源地及生活费用情况
图1中,学生群体居住地只有5.28%来自一线城市,其他基本都居住于二线城市以下,可见大多都来自农村。 图2中,大学生中月生活费用占比最高为800-1500元,占比51.56%;而根据麦可斯研究院的“2017年大学生消费理财观”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高校学生平均月度生活费为1212元【3】,而兰州市高校学生平均月度生活费为1150元。 因此,兰州市大学生群体的月生活费处于中下等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校园网贷平台趁机涌入学生群体中。
2.2.2 大学生生活费用来源和生活费用去向情况
由图3可知,大学生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除了有学生有奖助学金、勤工俭学外,其他大多数都依靠父母。由图4可知,大学生生活开支去向主要有个人购物(非必需品)、生活伙食费(基本生活品)、学习(专业课书籍等)、交际(聚餐、出游等)四个方面。
2.2.3 大学生对网络信贷的了解、使用及急需资金时是否考虑网络信贷情况
数据显示,调查对象中对校园贷了解过并且使用过的占7.19%,有一定了解但未使用的占2.16%,毫无了解的占90.65%。同时,绝大多数的学生没有过校园贷的经历,并且在急需资金时也不会考虑使用。
2.2.4 大学生对网络信贷平台的种类、来源及其用途的认识情况
图7中,网络信贷平台中,学生知道最多的是蚂蚁花呗,占比为90.65%;其次是爱学贷,占比为24.70%;再次是京东校园白条、名校贷、蚂蚁借呗分别占19.42%,14.87%和14.63%;此外还有分期乐、趣分期、人人分期也占一定比例。图8可见,学生对于网络借贷平台的得知主要来自网络宣传,还有校园广告和同学及周边普及等其他途径。
图9中,大学生使用网络信贷呈现多元化,主要用作个人购物等商品消费,社交(聚会)和外出旅游也占较高比例,此外是用作大学生自主创业,只有小部分学生是为了助学(约占8.87%),这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群体的消费价值观存在较大偏差。
2.2.5 大学生对分期信贷风险和逾期后果的了解及其还款额度情况
图10、11数据显示,大学生对于分期信贷的风险和逾期后果的了解程度存在一定的偏差,在这30名大学生中,他们对于分期信贷的风险和逾期后果的了解只是简单初步的,说明他们并没有认识到校园贷逾期带来的严重后果及潜在危害性。
3 大学生网络信贷的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数据显示并分析,西部高校大学生的网络借贷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大学生超前消费的消费模式推动校园网络信贷的盛行
当前的大学生群体大部分属于“千禧一代”,大多数都受到父母的溺爱,他们不仅希望力争脱离父母的“保护伞”,去实现自己的追求,而且在新时代优越生活条件的驱逐下,大学生之间表现出了严重的攀比现象。因此,“月光族”的代名词已经在诸多大学生群体中盛行,从而导致他们的消费变成超前消费模式。
2) 形式多样的网络信贷平台乘虚而入大学校园
在个人专访形式的调查中得出,对于这些校园贷平台主要是通过点击率较高的网站发布广告,还有在各大校园中的对处墙角张贴广告做宣传,大多数学生仅需在网络平台提供学生证、身份证和个人学籍信息截图,就能完成注册和放款,甚至不需要贷款者本人亲自办理。【4】此外校园借贷平台的业务代理,他们大多数采用市场营销手段,通过向学生宿舍发传单,或以“扫码送礼” 等兼职形式的活动诱导大学生注册相关APP实行贷款,比如“爱学贷”。 3) 校园网贷安全教育不足,学生缺乏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
教育部办公厅联合中国银监会于2016年4月印发《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贷款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提出未经允许在校园内推广网络借贷需要依法处置【5】。《通知》明确,各高校要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预警处置机制。然而,尽管近几年来各学校都在不断加大防范和规避校园网贷专题教育力度, 但大学生依然屡屡掉入陷阱。
4 大学生网络信贷风险评估
以互联网金融主导的今天,校园贷的确为大学生提供了便捷的融资服务,但是不可避免的是,这却转变了他们的消费模式,同时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网络高利贷“利滚利”的还款额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巨额数字,甚至会呈指数般增长。于是,部分大学生会因还不起巨额欠债,导致他们无法承受事实,被逼并最终选择以“自杀”的方式去摆脱债难。截至目前,校园网络信贷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纷纷关注的焦点问题。 面对无数的沉痛校园借贷案例频繁发生,真实地反映出大学生校园贷款背后的危害性,我们应该谨防“校园贷”这个大陷阱。
5 大学生网络信贷风险的规避对策
根据大学生网络信贷的分析与风险评估,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且远离网络借贷。因此,有效防范势在必行,主要有以下建议:
5.1 政府应加大网络信贷平台的管理力度
针对“校园套路贷”乱象,2017年5月27日,中国银监会等三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5],要求未经银行业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禁止提供校园贷服务。尽管有关监测机构和执法部门多次出台相关文件,但是相关政府对于网络信贷平台的监管力度还远远不够。所以,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 在保障网络信贷行业健康发展的同时,提高网络信贷平台的监管审查力度。为了使网络借贷市场更加规范化,政府应进一步收集网络信贷平台的信用记录,对大学生贷款人的还款能力进行评估,在收到贷款申请后要全面调查贷款人的信用程度及还款能力。【6】
5.2 高校要加强校園网络信贷的教育宣传工作
以“校园贷”形式的网络信贷平台相继涌入高校校园,而大学生并未正确认识校园贷。
高校应该联合相关法制机构,通过举办专题教育宣传讲座,为学生分析这种不良借贷存在的潜在法律漏洞, 使他们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相关法律知识,从而提高自身防范意识。此外,高校还应该举办主题为“远离网贷 人人有责”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视频制作大赛及创新海报设计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切实把教育安全宣传工作普及到大学生群体中。
5.3 学生需提高网络信贷的风险防范意识
坚持适度消费、理性消费观念,是我国优良的文化传统,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攀比不盲从,量力而行,理性消费,杜绝超前消费。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要学习金融知识,提高对网络信贷和金融诈骗等的防范意识,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以防泄露重要信息。此外,要注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若遭遇网络信贷的相关困扰,第一时间要向国家公权力机关寻求帮助。
参考文献:
[1] 黄志敏,熊纬辉.“校园贷”类P2P平台面临的风险隐患及监管对策[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6,30(03):17-22.
[2] 欧阳青,陈美玲.大学生对网络信贷的消费需求调查——以滨江高教园为例[J].致富时代,2016-11-22.
[3] 黄子豪.“互联网 ”背景下大学生网贷现状研究——基于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调查问卷[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33):138-139.
[4] 赵淑兰. 应防范校园网络贷款风险[N]. 经济日报,2016-03-25(009).
[5] 董濠鋆.基于校园贷乱象下大学生消费观教育路径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0):69-70 76.
[6] 朱悦,石孜.大学生网贷现象及风险规避研究——以安徽三联学院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12):122-123.
【通联编辑:梁书】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信贷;规避风险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05-0033-03
当下,大学生的数量和消费能力随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呈上升趋势,这使得一些网络信贷商家产生了商机,于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校园贷”的金融产品开始盛行。和信用卡相比,网络貸款具备门槛低、零首付、额度大和快捷方便的特点。网络贷款平台的高信用额度同时也满足了大学生高消费的需求,而这些特点是传统信贷模式所不具备的,因此备受大学生青睐【1】。一方面,处于校园舒适环境下的大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颇少,缺乏各种历练,那么他们对是非辨别的能力及生活经验等较同龄人就相差甚远。另一方面,他们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盲目跟风的贷款负债情况频发,直至导致严重的悲剧发生。
1 “网络信贷”概述
“网络信贷”即在互联网上实现的借贷,指各项申请流程均在网上完成,无须抵押担保物,仅凭个人信誉就能从被借款人那里获得现金贷款的信贷模式。随着当前互联网商品经济的发展,网络信贷模式不断发展并完善。除学生借贷行、蚂蚁借呗等“现金贷”方式外,各种分期付“先消费,后付款”的网络信贷模式出现并迅速发展,更好地满足了大学生的网络贷款和消费的需求。【2】
2 大学生网络信贷现状分析
2.1 调查方法
本调查借助网络问卷和个人专访结合的方式,共收问卷450份,其中有效问卷417份。为了增加调查可信度,我们还对使用过网络信贷的4名大四学生进行了访谈,就问卷设计的问题与其交流,并分析他们自我反省程度和心理状况等问题,结合两者结果并最终做出分析。
2.2 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是为兰州市高校的417名大学生,其中男生214人,女生203人;同时,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分别占比20.86%,24.46%,35.25%,19.42%。男女比例相当、年级比例分配较合理,因此可以进行本次大学生网络信贷现状的分析。
2.2.1 大学生生源地及生活费用情况
图1中,学生群体居住地只有5.28%来自一线城市,其他基本都居住于二线城市以下,可见大多都来自农村。 图2中,大学生中月生活费用占比最高为800-1500元,占比51.56%;而根据麦可斯研究院的“2017年大学生消费理财观”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高校学生平均月度生活费为1212元【3】,而兰州市高校学生平均月度生活费为1150元。 因此,兰州市大学生群体的月生活费处于中下等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校园网贷平台趁机涌入学生群体中。
2.2.2 大学生生活费用来源和生活费用去向情况
由图3可知,大学生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除了有学生有奖助学金、勤工俭学外,其他大多数都依靠父母。由图4可知,大学生生活开支去向主要有个人购物(非必需品)、生活伙食费(基本生活品)、学习(专业课书籍等)、交际(聚餐、出游等)四个方面。
2.2.3 大学生对网络信贷的了解、使用及急需资金时是否考虑网络信贷情况
数据显示,调查对象中对校园贷了解过并且使用过的占7.19%,有一定了解但未使用的占2.16%,毫无了解的占90.65%。同时,绝大多数的学生没有过校园贷的经历,并且在急需资金时也不会考虑使用。
2.2.4 大学生对网络信贷平台的种类、来源及其用途的认识情况
图7中,网络信贷平台中,学生知道最多的是蚂蚁花呗,占比为90.65%;其次是爱学贷,占比为24.70%;再次是京东校园白条、名校贷、蚂蚁借呗分别占19.42%,14.87%和14.63%;此外还有分期乐、趣分期、人人分期也占一定比例。图8可见,学生对于网络借贷平台的得知主要来自网络宣传,还有校园广告和同学及周边普及等其他途径。
图9中,大学生使用网络信贷呈现多元化,主要用作个人购物等商品消费,社交(聚会)和外出旅游也占较高比例,此外是用作大学生自主创业,只有小部分学生是为了助学(约占8.87%),这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群体的消费价值观存在较大偏差。
2.2.5 大学生对分期信贷风险和逾期后果的了解及其还款额度情况
图10、11数据显示,大学生对于分期信贷的风险和逾期后果的了解程度存在一定的偏差,在这30名大学生中,他们对于分期信贷的风险和逾期后果的了解只是简单初步的,说明他们并没有认识到校园贷逾期带来的严重后果及潜在危害性。
3 大学生网络信贷的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数据显示并分析,西部高校大学生的网络借贷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大学生超前消费的消费模式推动校园网络信贷的盛行
当前的大学生群体大部分属于“千禧一代”,大多数都受到父母的溺爱,他们不仅希望力争脱离父母的“保护伞”,去实现自己的追求,而且在新时代优越生活条件的驱逐下,大学生之间表现出了严重的攀比现象。因此,“月光族”的代名词已经在诸多大学生群体中盛行,从而导致他们的消费变成超前消费模式。
2) 形式多样的网络信贷平台乘虚而入大学校园
在个人专访形式的调查中得出,对于这些校园贷平台主要是通过点击率较高的网站发布广告,还有在各大校园中的对处墙角张贴广告做宣传,大多数学生仅需在网络平台提供学生证、身份证和个人学籍信息截图,就能完成注册和放款,甚至不需要贷款者本人亲自办理。【4】此外校园借贷平台的业务代理,他们大多数采用市场营销手段,通过向学生宿舍发传单,或以“扫码送礼” 等兼职形式的活动诱导大学生注册相关APP实行贷款,比如“爱学贷”。 3) 校园网贷安全教育不足,学生缺乏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
教育部办公厅联合中国银监会于2016年4月印发《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贷款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提出未经允许在校园内推广网络借贷需要依法处置【5】。《通知》明确,各高校要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预警处置机制。然而,尽管近几年来各学校都在不断加大防范和规避校园网贷专题教育力度, 但大学生依然屡屡掉入陷阱。
4 大学生网络信贷风险评估
以互联网金融主导的今天,校园贷的确为大学生提供了便捷的融资服务,但是不可避免的是,这却转变了他们的消费模式,同时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网络高利贷“利滚利”的还款额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巨额数字,甚至会呈指数般增长。于是,部分大学生会因还不起巨额欠债,导致他们无法承受事实,被逼并最终选择以“自杀”的方式去摆脱债难。截至目前,校园网络信贷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纷纷关注的焦点问题。 面对无数的沉痛校园借贷案例频繁发生,真实地反映出大学生校园贷款背后的危害性,我们应该谨防“校园贷”这个大陷阱。
5 大学生网络信贷风险的规避对策
根据大学生网络信贷的分析与风险评估,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且远离网络借贷。因此,有效防范势在必行,主要有以下建议:
5.1 政府应加大网络信贷平台的管理力度
针对“校园套路贷”乱象,2017年5月27日,中国银监会等三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5],要求未经银行业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禁止提供校园贷服务。尽管有关监测机构和执法部门多次出台相关文件,但是相关政府对于网络信贷平台的监管力度还远远不够。所以,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 在保障网络信贷行业健康发展的同时,提高网络信贷平台的监管审查力度。为了使网络借贷市场更加规范化,政府应进一步收集网络信贷平台的信用记录,对大学生贷款人的还款能力进行评估,在收到贷款申请后要全面调查贷款人的信用程度及还款能力。【6】
5.2 高校要加强校園网络信贷的教育宣传工作
以“校园贷”形式的网络信贷平台相继涌入高校校园,而大学生并未正确认识校园贷。
高校应该联合相关法制机构,通过举办专题教育宣传讲座,为学生分析这种不良借贷存在的潜在法律漏洞, 使他们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相关法律知识,从而提高自身防范意识。此外,高校还应该举办主题为“远离网贷 人人有责”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视频制作大赛及创新海报设计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切实把教育安全宣传工作普及到大学生群体中。
5.3 学生需提高网络信贷的风险防范意识
坚持适度消费、理性消费观念,是我国优良的文化传统,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攀比不盲从,量力而行,理性消费,杜绝超前消费。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要学习金融知识,提高对网络信贷和金融诈骗等的防范意识,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以防泄露重要信息。此外,要注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若遭遇网络信贷的相关困扰,第一时间要向国家公权力机关寻求帮助。
参考文献:
[1] 黄志敏,熊纬辉.“校园贷”类P2P平台面临的风险隐患及监管对策[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6,30(03):17-22.
[2] 欧阳青,陈美玲.大学生对网络信贷的消费需求调查——以滨江高教园为例[J].致富时代,2016-11-22.
[3] 黄子豪.“互联网 ”背景下大学生网贷现状研究——基于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调查问卷[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33):138-139.
[4] 赵淑兰. 应防范校园网络贷款风险[N]. 经济日报,2016-03-25(009).
[5] 董濠鋆.基于校园贷乱象下大学生消费观教育路径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0):69-70 76.
[6] 朱悦,石孜.大学生网贷现象及风险规避研究——以安徽三联学院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12):122-123.
【通联编辑: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