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问题一直是困扰建筑单位施工质量的主要问题。如果出现的裂缝较多较深,会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的结构安全。关于大体积混凝土中的裂缝,由荷载原因引起的可能性比较小,而水泥水化过程中发生温度变化与混凝土收缩产生的温度应力、收缩应力,才是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裂缝问题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大体积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的原因出发,探讨了如何控制温度裂缝的措施,为建筑施工单位提供意见。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4-0171-01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物以及建筑构造物的规模与体量都在不断增加,所以,大体积混凝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其已经涉及到很多工程,比如城市建设、桥梁工程、水利工程等方面。据工程实践表明,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阶段,如果没有运用合理的措施,很容易出现裂缝,从而引起工程事故。在现实生活中,尽管施工人员小心谨慎,但裂缝问题还是不断出现,其根本原因是,对混凝土温度应力的控制不够。所以,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对温度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温度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温度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水泥水化热、外界气温的变化、约束条件的变化和混凝土的收缩变形等因素。
(一)水泥水化热原因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会产生热量,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断面较厚,水泥的水化热量聚在混凝土结构内不易散失,引起内部的急剧升温,在具体的建筑工程里温度一般在20℃到30℃左右。水泥水化热将带来绝热温升,这和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与品种有关,并且随混凝土龄期增长,一般在10d-12d达到绝热温升。但实际混凝土在自然条件下,内部达到最高温是在混凝土浇筑后的3d-5d。混凝土龄期增加,弹性模量会随之增高,为内部降温收缩带来愈来愈大的约束,以致于产生了强大的拉应力,在混凝土强度不能抵抗拉应力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
(二)外界气温变化原因
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时,外界气温变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变化是由浇筑温度、绝热升温和结构降温等共同引起的,外界气温的变化会对混凝土内部温度产生影响,如果外部气温高,混凝土内部结构温度也会提高;如果外界温度降低,可能会加大混凝土的降温幅度,特别是外界气温骤降时,混凝土的外层与内部温度梯度会增加。温度应力与温差有关,温差越大,温度应力会变大。在高温时,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热量不容易散发,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能够达到60℃-65℃,并具有延续性。这时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控制温度,以防止混凝土结构由于内外温差过大引起较大温度应力。
(三)约束条件变化原因
结构在变形时受到的外界阻碍条件,叫做约束条件。混凝土结构变形的约束条件,是温差和膨胀系数的乘积,当拉力大于混凝土拉伸极限值时,就会出现裂缝。实践证明,在大多数工程内外温差控制在20℃-25℃之間时不会出现裂缝。
(四)收缩变形原因
因为泵送所需的混凝土流动性和抗裂要求是相互矛盾的,所以应该尽可能在满足泵送要求的条件下降低水灰比。因为水的含量越大,开裂可能性就越大,随着混凝土厚度的增加,混凝土浮浆也随之增多,因此要进行细致的计算机处理,调整水灰比,降低用水量,这对于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是十分必要的。水泥水化过程中,混凝土的体积变形中,收缩变形比较多,膨胀变形比较少,所以混凝土在收缩变形时带来的温度应力是不容忽视的。
二、控制温度裂缝的基本措施
要控制温度裂缝要从原料选择和配比、施工方法和养护三个方面着手。
(一)合理的原料选择和配比
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和水混合而成,控制裂缝的关键是控制混凝土的组成成分。
1、水泥的选择
为了进行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控制,应该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并尽可能的降低水泥用量。与此同时,要加入混凝土掺合材料,以减缓混凝土的终凝时间。所以,矿渣水泥应是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的首选材料,但需要注意的是矿渣水泥收缩量较大,应考虑到其收缩应力的问题。另外,要尽量减少水泥的用量,如有必要应该增加粉煤灰的用量,使混凝土可以达到设计强度要求。水泥的用量直接影响了水化热量与混凝土收缩程度,而且还和经济技术指标联系密切,减少水泥用量即是一种裂缝控制措施,也是一种降低工程投资的措施。在混凝土凝固时间方面,初凝时间一般在2-3小时以上,因为在初凝以前,混凝土内部温度上升是不会产生温度应力的,因此适当加长初凝时间,可以使温度应力降低。
2、骨料的选择
应该选择热膨胀系数低、含泥量小的骨料,强调连续级配。这是因为,一方面骨料本身强度就要比水泥胶体大,而另一方面,连续级配的骨料,可以使混凝土中骨料的所占体积提高,减少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水化热量。
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施工作业时,可根据设计抛埋一定量的毛石,掺加时应选用无裂缝、规格为150-25Omm的坚固石块,这样可以降低水泥的用量,减小水化热量,而且石块本身的吸热的功能,能够进一步减小水化热量,这对控制裂缝发展非常有利。
(二)降低温度的施工方法
施工方法的不同不仅可以降低混凝上内部最高温度,也可以使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减小,可以有效地防止出现温度裂缝,起到了控制裂缝的作用。
降低温度的施工措施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1、降低浇筑温度
浇筑应该尽可能安排在低温季节里进行,如果必须在高温季节下施工,那么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降低混凝土温度。混凝土输送管道,应进行覆盖和撒水,以减少混凝土输送过程中产生过多的热量,尽可能降低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 2、减小水化热温升
在此方面主要有预埋水管法与分块浇筑法两种措施,也可以采用搅拌混凝土时加入冰屑或冰水等措施。尽可能降低原料温度,从而降低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最好使其低于环境温度,与外部环境形成负温差。
3、对混凝土内外温差进行调节
首先,可以采取外蓄内散的措施,提高表面温度,减小内部温度。其次,要减少浇筑时的暴露时间,利用提高表面保温的方法,减少内外温差。
(三)采取养护措施
混凝土的养护对防止温度裂缝出现非常有效,主要有以下三种养护方法:
1、仓面喷雾养护
主要分为掺气管喷雾法和新型喷雾机喷雾法两种方法。
2、流水养护
使用表面流水的方法养护,这样可以使混凝土最高温度降低1.5℃左右,但因为浇筑表面一般不是很平整,难以使流水覆盖全部,所以实施时有一定难度。
3、表面保护
干缩引起的裂缝一般要靠养护来解决。实践证明,表面保护对防止出现表面裂缝非常有效,特别在浇筑初期,混凝土内部温度很高的时期,更应该注意进行表面保护。
结语: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问题,是建筑工程中比较常见的質量问题,它可能对建筑的结构安全造成威胁,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和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都因该重点考虑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实践研究得出了出现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即:水泥水化热、外界气温的变化、约束条件变化和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并结合这些原因得出要在原料选择和配比、施工方法和养护三个方面采取措施防止出现温度裂痕。
参考文献
[1] 姜伟思.阜新恒盛国际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实测与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
[2] 梁嘉彬.高原环境下冬季大体积混凝土防裂技术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 ,2012.
[3] 余江平.某办公大楼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D].南昌大学 ,2013.
[4] 朱丽丽.ABAQUS显式分析梁单元的混凝土、钢筋本构模型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 ,2013.
[5] 徐向莹.超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温度与温度裂缝控制分析[D].安徽理工大学,2012.
作者简介
白玲,女,四川,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道路与桥梁。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4-0171-01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物以及建筑构造物的规模与体量都在不断增加,所以,大体积混凝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其已经涉及到很多工程,比如城市建设、桥梁工程、水利工程等方面。据工程实践表明,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阶段,如果没有运用合理的措施,很容易出现裂缝,从而引起工程事故。在现实生活中,尽管施工人员小心谨慎,但裂缝问题还是不断出现,其根本原因是,对混凝土温度应力的控制不够。所以,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对温度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温度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温度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水泥水化热、外界气温的变化、约束条件的变化和混凝土的收缩变形等因素。
(一)水泥水化热原因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会产生热量,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断面较厚,水泥的水化热量聚在混凝土结构内不易散失,引起内部的急剧升温,在具体的建筑工程里温度一般在20℃到30℃左右。水泥水化热将带来绝热温升,这和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与品种有关,并且随混凝土龄期增长,一般在10d-12d达到绝热温升。但实际混凝土在自然条件下,内部达到最高温是在混凝土浇筑后的3d-5d。混凝土龄期增加,弹性模量会随之增高,为内部降温收缩带来愈来愈大的约束,以致于产生了强大的拉应力,在混凝土强度不能抵抗拉应力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
(二)外界气温变化原因
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时,外界气温变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变化是由浇筑温度、绝热升温和结构降温等共同引起的,外界气温的变化会对混凝土内部温度产生影响,如果外部气温高,混凝土内部结构温度也会提高;如果外界温度降低,可能会加大混凝土的降温幅度,特别是外界气温骤降时,混凝土的外层与内部温度梯度会增加。温度应力与温差有关,温差越大,温度应力会变大。在高温时,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热量不容易散发,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能够达到60℃-65℃,并具有延续性。这时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控制温度,以防止混凝土结构由于内外温差过大引起较大温度应力。
(三)约束条件变化原因
结构在变形时受到的外界阻碍条件,叫做约束条件。混凝土结构变形的约束条件,是温差和膨胀系数的乘积,当拉力大于混凝土拉伸极限值时,就会出现裂缝。实践证明,在大多数工程内外温差控制在20℃-25℃之間时不会出现裂缝。
(四)收缩变形原因
因为泵送所需的混凝土流动性和抗裂要求是相互矛盾的,所以应该尽可能在满足泵送要求的条件下降低水灰比。因为水的含量越大,开裂可能性就越大,随着混凝土厚度的增加,混凝土浮浆也随之增多,因此要进行细致的计算机处理,调整水灰比,降低用水量,这对于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是十分必要的。水泥水化过程中,混凝土的体积变形中,收缩变形比较多,膨胀变形比较少,所以混凝土在收缩变形时带来的温度应力是不容忽视的。
二、控制温度裂缝的基本措施
要控制温度裂缝要从原料选择和配比、施工方法和养护三个方面着手。
(一)合理的原料选择和配比
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和水混合而成,控制裂缝的关键是控制混凝土的组成成分。
1、水泥的选择
为了进行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控制,应该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并尽可能的降低水泥用量。与此同时,要加入混凝土掺合材料,以减缓混凝土的终凝时间。所以,矿渣水泥应是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的首选材料,但需要注意的是矿渣水泥收缩量较大,应考虑到其收缩应力的问题。另外,要尽量减少水泥的用量,如有必要应该增加粉煤灰的用量,使混凝土可以达到设计强度要求。水泥的用量直接影响了水化热量与混凝土收缩程度,而且还和经济技术指标联系密切,减少水泥用量即是一种裂缝控制措施,也是一种降低工程投资的措施。在混凝土凝固时间方面,初凝时间一般在2-3小时以上,因为在初凝以前,混凝土内部温度上升是不会产生温度应力的,因此适当加长初凝时间,可以使温度应力降低。
2、骨料的选择
应该选择热膨胀系数低、含泥量小的骨料,强调连续级配。这是因为,一方面骨料本身强度就要比水泥胶体大,而另一方面,连续级配的骨料,可以使混凝土中骨料的所占体积提高,减少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水化热量。
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施工作业时,可根据设计抛埋一定量的毛石,掺加时应选用无裂缝、规格为150-25Omm的坚固石块,这样可以降低水泥的用量,减小水化热量,而且石块本身的吸热的功能,能够进一步减小水化热量,这对控制裂缝发展非常有利。
(二)降低温度的施工方法
施工方法的不同不仅可以降低混凝上内部最高温度,也可以使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减小,可以有效地防止出现温度裂缝,起到了控制裂缝的作用。
降低温度的施工措施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1、降低浇筑温度
浇筑应该尽可能安排在低温季节里进行,如果必须在高温季节下施工,那么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降低混凝土温度。混凝土输送管道,应进行覆盖和撒水,以减少混凝土输送过程中产生过多的热量,尽可能降低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 2、减小水化热温升
在此方面主要有预埋水管法与分块浇筑法两种措施,也可以采用搅拌混凝土时加入冰屑或冰水等措施。尽可能降低原料温度,从而降低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最好使其低于环境温度,与外部环境形成负温差。
3、对混凝土内外温差进行调节
首先,可以采取外蓄内散的措施,提高表面温度,减小内部温度。其次,要减少浇筑时的暴露时间,利用提高表面保温的方法,减少内外温差。
(三)采取养护措施
混凝土的养护对防止温度裂缝出现非常有效,主要有以下三种养护方法:
1、仓面喷雾养护
主要分为掺气管喷雾法和新型喷雾机喷雾法两种方法。
2、流水养护
使用表面流水的方法养护,这样可以使混凝土最高温度降低1.5℃左右,但因为浇筑表面一般不是很平整,难以使流水覆盖全部,所以实施时有一定难度。
3、表面保护
干缩引起的裂缝一般要靠养护来解决。实践证明,表面保护对防止出现表面裂缝非常有效,特别在浇筑初期,混凝土内部温度很高的时期,更应该注意进行表面保护。
结语: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问题,是建筑工程中比较常见的質量问题,它可能对建筑的结构安全造成威胁,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和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都因该重点考虑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实践研究得出了出现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即:水泥水化热、外界气温的变化、约束条件变化和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并结合这些原因得出要在原料选择和配比、施工方法和养护三个方面采取措施防止出现温度裂痕。
参考文献
[1] 姜伟思.阜新恒盛国际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实测与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
[2] 梁嘉彬.高原环境下冬季大体积混凝土防裂技术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 ,2012.
[3] 余江平.某办公大楼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D].南昌大学 ,2013.
[4] 朱丽丽.ABAQUS显式分析梁单元的混凝土、钢筋本构模型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 ,2013.
[5] 徐向莹.超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温度与温度裂缝控制分析[D].安徽理工大学,2012.
作者简介
白玲,女,四川,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道路与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