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丰源是洱源县茈碧湖镇所辖的一个村委会,上村是丰源村委会的一个古老的村落。在晨雾弥漫的早晨,我们驱车前往上村。
刚到丰源上村,映入眼帘的是这里颇有特色的民居,在同一座房上有青瓦覆盖飞檐翘角的屋顶,雕龙刻凤的美人窗,古色古香的格子门,也有钢筋混凝土坚固的柱墙,瓷砖拼接的地板,石膏板装饰的吊顶。不过整个村落,早已被飞速发展的经济分割成老村庄和新村庄了。我们被当地人带到新旧村的“交界口”,新老村庄之间的连接处便是一个新建的新农村文化广场和一座刚修葺一新的古戏台。
全国大力倡导保护文物古迹,留住即将逝去的乡愁,村人多方筹措资金,举全村之力,将年迈而衰残的古戲台修葺一新,修旧如旧,保持了原有的风貌,青春靓丽,再现了当年雄伟和壮丽的风采。
古戏台是这次来这里印象很深刻的地方之一,古戏台内的设置也较为齐备,有出将、入将之门,有演员们的化妆间、更衣室,有演职人员喝茶润嗓的后台,有宽阔而显眼的舞台,有排练或提示台词戏文的隐蔽角落,有唢呐、锣鼓、二胡、笛子等乐师吹拉弹奏的配乐平台……整座戏台雄伟壮丽、巍峨典雅。如果来者是一个爱唱地方戏的人,可以随时登台表演,咿咿呀呀地表达一下自己的人生理想或远大抱负,可以酣畅淋漓地赞美我们祖国的美丽河山,也可以歌颂我们祖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遗憾的是,我没有唱戏的天赋,但能坐在观众席里欣赏一台精彩的地方戏也是一种美好的体验。
“远梦似曾经此地,游子恍疑归故乡”。从上村古戏台往西南行走二十余步,一个泛着烟火味而古旧的村落便映入眼帘,这就是“上村古村”。我们一行迈步进入古村落,就像进入一座袖珍式的乡村建筑博物馆。
沿着石板铺就的村道向前行进,一院院“三坊一照壁”或“一坊一楼阁”的庭院,按地貌地形,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村落里。我想要推门而入,看个究竟,却羞于怕打扰村民。我只得怀揣着一颗好奇之心先后贴着古色古香、油漆斑驳但充满生活气息的大门,睁大好奇的眼睛通过厚厚的镜片,透过窄窄的门缝,奋力地向院内张望。那院内古砖铺就的走廊过道,浮雕石砌的花坛,花木依然茂盛,村民在家中忙碌着自己的生活日常,还有孩子在院子里做着游戏。每一座院落的大门上依稀可辨的“民间书法家”书写的春联、婚联或其他对联,这些对联在字里行间默默地诉说着全村人的生活和文化。大门头上古旧的雕梁画栋,那些飞檐翘角,彰显着当年主人曾经的富有和荣光。大门头的正面,雕梁的上方还装饰了一方小白壁,以毛笔或楷或草或行,墨书其上自家姓氏堂号,如杨姓人家,堂号是“清白传家”,王姓人家的堂号是“三槐世第”,李姓人家的堂号是“青莲遗风”。那些院落古旧的围墙和房墙都已粉刷过,有的用石灰粉刷,更多的是用黄土或红土粉刷,给院落增添了更多古老和神秘的气息。墙上很多显眼的地方,还清晰地看到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用黄土泥浆书写着的毛泽东经典语录,“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因风雨的侵蚀,曾经粉刷过而剥落的地方,露出一堵堵土墙,在朝阳照耀下熠熠生辉,似乎在诉说着村庄古老的故事。
我曾经到过滇西的许多乡村,凡是有古老的村庄就会有古老的槐树,凡是有古老的村寨,就会有向上疯长的凤尾竹丛。这次来丰源的古村落也不例外。村口村内都有些古槐树和凤尾竹丛,它们不仅是这个古村落古老的标志,也是这个古村落平安吉祥的象征。村里的那些古槐树,古老的茎干被藤蔓所缠绕,古老的枝头被寄生植物所依恋,还透露出一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顽强姿势。古老的凤尾竹丛绿了又老,老了又绿,直到现在,其精神依然抖擞,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据说,当年村落的老祖先搬来时,测定世世代代能否在这里安居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先种上一棵槐树,一丛凤尾竹,如果槐树落地成活了,就是“平安树”;如果凤尾竹吐叶发绿了,就是“平安竹”,有了这两个“平安”,就可以放心地安居乐业了,否则,可能就只得另选他处了。
这上村古村落的道路不是像洱源城中棋盘式的直路,而是像一条巨蟒从村口蜿蜒盘旋到村头,又往另一个方向从村头往复曲折到村口。这样的村道不必让游客走回头路,从而能欣赏到村中不同的风景。到了村口便有一口古井,井的四周被厚实的围墙包围着、护卫着,出口处还建了一个大门,大门上还写有保护水源环境的标语。我探头往井里望,古井里的水不仅丰盈,还不时地往外溢成一股清泉溪流,而且水质清澈甘冽,我虔诚地在古井前屈膝下跪,将水双手捧起,随即入口,其清凉甘甜,沁人心脾。在还没有引来自来水之前的数百年,以至数千年,这古井就像一只硕大的乳房,每时每刻,孜孜不倦地哺育着全村的生命。井沿被世世代代取水用水的手脚打磨得光滑铮亮,有青苔在井边忽隐忽现。在游客们的眼里这古井是一处景点,或是村中的文物,可在村民心中这里是养育生命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源头,更是这里的人抹不去的乡愁。古井的围墙外挤挤挨挨地站立着许多古树老竹,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荫盖着整个古井。其实这些白杨树、杨柳等古树林就是古井的涵养林,是古井的生命之源。我想,村人早知古井和古树林间有血肉般的密切关系,大家都有强烈的保护意识,要将这个哺育生命的源头保护好。否则,我们姗姗来迟的游客就很难见到这高耸入天的古树,也难以喝到这甘冽的古井水了。围墙内,古井旁砌了一些供村人或游客休闲的座位台阶,是过去村人早晚聚会谈事或饭后闲聊拉家常最爱去的老地方,有的人家来这里休闲还顺便挑回一担水,顺便清洗一盆菜。
往古井西边徒步约200米后,就可到达烟波浩渺、碧波荡漾、水鸟群飞的上村水库。在晴朗的白天,波光粼粼的水库像镶嵌在丰源古村间的一颗巨大而耀眼的明珠,风平浪静的湖面又静得像一面宽大的镜子,倒映着蓝天和白云,以及飞过的群鸟。
今天天空晴朗,水库的水很清,清得让我心旷神怡;在蓝天的映衬下,水库又显得很蓝,蓝得让人分不清是水蓝,还是天蓝。我想如果荡一叶小舟于湖面,轻风拂面,几丝头发随风飘舞,深感轻松和自在。在湖面上迎风向近处搜寻,一群群小鱼儿欢乐地在身边游过,几只小青蛙在湖底学蛙泳。向远处极目瞭望,那成群而悠闲的野鸭在水面上嬉戏,或低头翘尾在水里忙于捕食,或扭头观望着我们来访的人们。身旁偶尔惊飞起的几只水鸟,在空中,或在水面上扑腾几下后,又落在不远处的湖面上。如果能沿岸划行,向着青翠欲滴的东山,可以倾听随风翻滚的阵阵松涛,向着高耸入云的南山,可以想象山后面还是山的美景,向着茅草遍布的西山,可以看到洱炼公路上来回穿梭的各种车辆,向着阡陌交通的北边,可以欣赏万亩田畴的四时风光。 发源于罗坪山脚清源洞,自南向北流淌的凤羽河,是大理人民母亲湖——洱海真正的源头。因此,近年来,在保护洱海的行动中当地政府高度重视,不仅疏挖了凤羽河道,修筑了两岸的河堤,还将分布在两岸的万亩良田好地或大小鱼塘“以租代征”的方式,全部改造成净化水源的湿地。然而蜿蜒奔腾而清澈透明的凤羽河将万吨上村水库和千亩上村湿地分割开来,并从中穿越,滔滔不绝地朝北边的洱源县城奔淌,欢天喜地逛了城之后,才心满意足地奔流到神奇美丽而闻名遐迩的茈碧湖,再沿着古合欢树覆盖的弥苴河,奔向洱海的怀抱。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沿着凤羽河西岸穿行,我们到达上村千亩湿地。宽阔而庞大的上村湿地被项目工程师们分割成几块大小一致的长方形池塘,每个池塘之间留有约六米宽的道路,路面上遍地香花芳草,道路的两侧则种满了极为喜水耐水的水杉、白杨、水柳等湿地树木。历经数年的阳光雨露,湿地树木大都已长成,且每逢春来不断开枝散叶,现已高大挺拔而茂盛,宛如一把把巨伞,荫盖着湿地里的每一条道路堤埂,宛如一排排威武雄壮的卫士,守护着湿地里的每一个池塘。我们在濕地树荫间行走,一缕缕灿烂的阳光,穿过林间缝隙,毫无保留地洒在我们惬意的脸上,让我们真正品味到阳光温暖的味道。湿地里来自各处而丰盈的水在一个个长方形的池塘之间往复循环着,犹如一座巨型的绿色加工厂。沉淀再沉淀,过滤再过滤。那一方方拥有丰富而肥沃黑泥的池塘里都长着芦苇、菖蒲、水葫芦、浮萍、金鱼草、水花生、茨菇、莲藕等水生植物,在不断地丰富着湿地的内容;那各种各样水生植物色彩斑斓的花儿在不断地点缀着湿地的美丽;那一群群小虾、小鱼儿、小蝌蚪或青蛙、牛蛙、水龟和水蛇等水生动物群落让宽阔的湿地更富有生机;那一对对田鸡、翠鸟、白鹭、野鸭、野鹅等忽飞忽落的水鸟总是打破湿地的宁静……这带着“水生”的众多动植物在这里组成了湿地纷繁的世界。在这富含氧离子而热热闹闹的湿地里,我们便可以静下心来,倚坐青草上,学着姜太公的姿势去钓鱼,全然放松身心享受一次以前儿时的田间乐趣。这时,有一位衣袖飘飘青春荡漾的少女在拈花赏草,当她在仔细观赏水里自由自在的鱼儿时,有一个帅哥从对面的公路上停车驻足看过来,定是被这绿色的诗情画意所深深吸引。那不是数千年前《诗经》里描写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景象吗?
吃过午饭,休息片刻,我们一行又驱车前往城南丰源最高处——“大小南极”。这个“南极”,不是地球上那个耳熟能详的“南极”,而是一个偏远的山区村落。虽是茈碧湖镇脱贫攻坚的主要对象,但这里自然风景极为优美,是个天然的森林旅游胜地。汽车吃力地沿着山间的弹石公路蜿蜒盘旋,不到二十分钟就攀爬到山顶处,满眼都是云南松的小南极村。这里让游客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是个耸立在松涛林海里的天然观景台和瞭望塔。在这里停车驻足,向北遥望,一幅幅高原水乡、泽国仙境、人间天堂的美景图尽收眼底。洱源县城楼群林立、道路笔直、树木葱郁,县城内外河流密布、良田万顷,新修的大丽高速路和老国道滇藏公路,自南向北穿越县城一侧。最远处的茈碧湖,碧波荡漾、舟楫往来,隐约间还有色彩斑斓而豪华的游艇向茈碧湖深处的世外梨园挺进。观音山如风姿绰约、风情万种的睡美人,安然横卧在碧蓝的湖畔,守护着一方宁静。
继续往前行走数百米,就到了大南极村。紧紧包围着村庄的数千亩洋芋地,几百亩的大白芸豆地,数百棵添味增香的花椒树,数千株酸酸甜甜的梅树林,几十群土种猪鸡牛羊骡马,还有散落在山间林里,有“软黄金”之称的松茸、牛肝菌和鸡 等野生菌是村落里上百村民的衣食父母,也是脱贫致富奔小康最好的捷径和法宝。公路尽头是一片庞大的古树林,那是全村的风水林,是全村人敬畏生态平衡的丰碑。从古树林里一直向东延伸是条崎岖不平的骡马古道,据说是通往右所的腊坪,再通往大理的荒甸坝,最后到达商贸重镇喜洲,是这里的村落通往外界的另一条古道。
通过这次的旅程,这里在现今绿色环保理念深入开展的进程中,拥有古村、古井、古树、古道、古戏台、古河道和湿地的洱源丰源,是个“能让人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能记得住乡愁”的地方,这个洱源县的靓丽后花园,正在以新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
刚到丰源上村,映入眼帘的是这里颇有特色的民居,在同一座房上有青瓦覆盖飞檐翘角的屋顶,雕龙刻凤的美人窗,古色古香的格子门,也有钢筋混凝土坚固的柱墙,瓷砖拼接的地板,石膏板装饰的吊顶。不过整个村落,早已被飞速发展的经济分割成老村庄和新村庄了。我们被当地人带到新旧村的“交界口”,新老村庄之间的连接处便是一个新建的新农村文化广场和一座刚修葺一新的古戏台。
全国大力倡导保护文物古迹,留住即将逝去的乡愁,村人多方筹措资金,举全村之力,将年迈而衰残的古戲台修葺一新,修旧如旧,保持了原有的风貌,青春靓丽,再现了当年雄伟和壮丽的风采。
古戏台是这次来这里印象很深刻的地方之一,古戏台内的设置也较为齐备,有出将、入将之门,有演员们的化妆间、更衣室,有演职人员喝茶润嗓的后台,有宽阔而显眼的舞台,有排练或提示台词戏文的隐蔽角落,有唢呐、锣鼓、二胡、笛子等乐师吹拉弹奏的配乐平台……整座戏台雄伟壮丽、巍峨典雅。如果来者是一个爱唱地方戏的人,可以随时登台表演,咿咿呀呀地表达一下自己的人生理想或远大抱负,可以酣畅淋漓地赞美我们祖国的美丽河山,也可以歌颂我们祖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遗憾的是,我没有唱戏的天赋,但能坐在观众席里欣赏一台精彩的地方戏也是一种美好的体验。
“远梦似曾经此地,游子恍疑归故乡”。从上村古戏台往西南行走二十余步,一个泛着烟火味而古旧的村落便映入眼帘,这就是“上村古村”。我们一行迈步进入古村落,就像进入一座袖珍式的乡村建筑博物馆。
沿着石板铺就的村道向前行进,一院院“三坊一照壁”或“一坊一楼阁”的庭院,按地貌地形,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村落里。我想要推门而入,看个究竟,却羞于怕打扰村民。我只得怀揣着一颗好奇之心先后贴着古色古香、油漆斑驳但充满生活气息的大门,睁大好奇的眼睛通过厚厚的镜片,透过窄窄的门缝,奋力地向院内张望。那院内古砖铺就的走廊过道,浮雕石砌的花坛,花木依然茂盛,村民在家中忙碌着自己的生活日常,还有孩子在院子里做着游戏。每一座院落的大门上依稀可辨的“民间书法家”书写的春联、婚联或其他对联,这些对联在字里行间默默地诉说着全村人的生活和文化。大门头上古旧的雕梁画栋,那些飞檐翘角,彰显着当年主人曾经的富有和荣光。大门头的正面,雕梁的上方还装饰了一方小白壁,以毛笔或楷或草或行,墨书其上自家姓氏堂号,如杨姓人家,堂号是“清白传家”,王姓人家的堂号是“三槐世第”,李姓人家的堂号是“青莲遗风”。那些院落古旧的围墙和房墙都已粉刷过,有的用石灰粉刷,更多的是用黄土或红土粉刷,给院落增添了更多古老和神秘的气息。墙上很多显眼的地方,还清晰地看到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用黄土泥浆书写着的毛泽东经典语录,“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因风雨的侵蚀,曾经粉刷过而剥落的地方,露出一堵堵土墙,在朝阳照耀下熠熠生辉,似乎在诉说着村庄古老的故事。
我曾经到过滇西的许多乡村,凡是有古老的村庄就会有古老的槐树,凡是有古老的村寨,就会有向上疯长的凤尾竹丛。这次来丰源的古村落也不例外。村口村内都有些古槐树和凤尾竹丛,它们不仅是这个古村落古老的标志,也是这个古村落平安吉祥的象征。村里的那些古槐树,古老的茎干被藤蔓所缠绕,古老的枝头被寄生植物所依恋,还透露出一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顽强姿势。古老的凤尾竹丛绿了又老,老了又绿,直到现在,其精神依然抖擞,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据说,当年村落的老祖先搬来时,测定世世代代能否在这里安居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先种上一棵槐树,一丛凤尾竹,如果槐树落地成活了,就是“平安树”;如果凤尾竹吐叶发绿了,就是“平安竹”,有了这两个“平安”,就可以放心地安居乐业了,否则,可能就只得另选他处了。
这上村古村落的道路不是像洱源城中棋盘式的直路,而是像一条巨蟒从村口蜿蜒盘旋到村头,又往另一个方向从村头往复曲折到村口。这样的村道不必让游客走回头路,从而能欣赏到村中不同的风景。到了村口便有一口古井,井的四周被厚实的围墙包围着、护卫着,出口处还建了一个大门,大门上还写有保护水源环境的标语。我探头往井里望,古井里的水不仅丰盈,还不时地往外溢成一股清泉溪流,而且水质清澈甘冽,我虔诚地在古井前屈膝下跪,将水双手捧起,随即入口,其清凉甘甜,沁人心脾。在还没有引来自来水之前的数百年,以至数千年,这古井就像一只硕大的乳房,每时每刻,孜孜不倦地哺育着全村的生命。井沿被世世代代取水用水的手脚打磨得光滑铮亮,有青苔在井边忽隐忽现。在游客们的眼里这古井是一处景点,或是村中的文物,可在村民心中这里是养育生命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源头,更是这里的人抹不去的乡愁。古井的围墙外挤挤挨挨地站立着许多古树老竹,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荫盖着整个古井。其实这些白杨树、杨柳等古树林就是古井的涵养林,是古井的生命之源。我想,村人早知古井和古树林间有血肉般的密切关系,大家都有强烈的保护意识,要将这个哺育生命的源头保护好。否则,我们姗姗来迟的游客就很难见到这高耸入天的古树,也难以喝到这甘冽的古井水了。围墙内,古井旁砌了一些供村人或游客休闲的座位台阶,是过去村人早晚聚会谈事或饭后闲聊拉家常最爱去的老地方,有的人家来这里休闲还顺便挑回一担水,顺便清洗一盆菜。
往古井西边徒步约200米后,就可到达烟波浩渺、碧波荡漾、水鸟群飞的上村水库。在晴朗的白天,波光粼粼的水库像镶嵌在丰源古村间的一颗巨大而耀眼的明珠,风平浪静的湖面又静得像一面宽大的镜子,倒映着蓝天和白云,以及飞过的群鸟。
今天天空晴朗,水库的水很清,清得让我心旷神怡;在蓝天的映衬下,水库又显得很蓝,蓝得让人分不清是水蓝,还是天蓝。我想如果荡一叶小舟于湖面,轻风拂面,几丝头发随风飘舞,深感轻松和自在。在湖面上迎风向近处搜寻,一群群小鱼儿欢乐地在身边游过,几只小青蛙在湖底学蛙泳。向远处极目瞭望,那成群而悠闲的野鸭在水面上嬉戏,或低头翘尾在水里忙于捕食,或扭头观望着我们来访的人们。身旁偶尔惊飞起的几只水鸟,在空中,或在水面上扑腾几下后,又落在不远处的湖面上。如果能沿岸划行,向着青翠欲滴的东山,可以倾听随风翻滚的阵阵松涛,向着高耸入云的南山,可以想象山后面还是山的美景,向着茅草遍布的西山,可以看到洱炼公路上来回穿梭的各种车辆,向着阡陌交通的北边,可以欣赏万亩田畴的四时风光。 发源于罗坪山脚清源洞,自南向北流淌的凤羽河,是大理人民母亲湖——洱海真正的源头。因此,近年来,在保护洱海的行动中当地政府高度重视,不仅疏挖了凤羽河道,修筑了两岸的河堤,还将分布在两岸的万亩良田好地或大小鱼塘“以租代征”的方式,全部改造成净化水源的湿地。然而蜿蜒奔腾而清澈透明的凤羽河将万吨上村水库和千亩上村湿地分割开来,并从中穿越,滔滔不绝地朝北边的洱源县城奔淌,欢天喜地逛了城之后,才心满意足地奔流到神奇美丽而闻名遐迩的茈碧湖,再沿着古合欢树覆盖的弥苴河,奔向洱海的怀抱。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沿着凤羽河西岸穿行,我们到达上村千亩湿地。宽阔而庞大的上村湿地被项目工程师们分割成几块大小一致的长方形池塘,每个池塘之间留有约六米宽的道路,路面上遍地香花芳草,道路的两侧则种满了极为喜水耐水的水杉、白杨、水柳等湿地树木。历经数年的阳光雨露,湿地树木大都已长成,且每逢春来不断开枝散叶,现已高大挺拔而茂盛,宛如一把把巨伞,荫盖着湿地里的每一条道路堤埂,宛如一排排威武雄壮的卫士,守护着湿地里的每一个池塘。我们在濕地树荫间行走,一缕缕灿烂的阳光,穿过林间缝隙,毫无保留地洒在我们惬意的脸上,让我们真正品味到阳光温暖的味道。湿地里来自各处而丰盈的水在一个个长方形的池塘之间往复循环着,犹如一座巨型的绿色加工厂。沉淀再沉淀,过滤再过滤。那一方方拥有丰富而肥沃黑泥的池塘里都长着芦苇、菖蒲、水葫芦、浮萍、金鱼草、水花生、茨菇、莲藕等水生植物,在不断地丰富着湿地的内容;那各种各样水生植物色彩斑斓的花儿在不断地点缀着湿地的美丽;那一群群小虾、小鱼儿、小蝌蚪或青蛙、牛蛙、水龟和水蛇等水生动物群落让宽阔的湿地更富有生机;那一对对田鸡、翠鸟、白鹭、野鸭、野鹅等忽飞忽落的水鸟总是打破湿地的宁静……这带着“水生”的众多动植物在这里组成了湿地纷繁的世界。在这富含氧离子而热热闹闹的湿地里,我们便可以静下心来,倚坐青草上,学着姜太公的姿势去钓鱼,全然放松身心享受一次以前儿时的田间乐趣。这时,有一位衣袖飘飘青春荡漾的少女在拈花赏草,当她在仔细观赏水里自由自在的鱼儿时,有一个帅哥从对面的公路上停车驻足看过来,定是被这绿色的诗情画意所深深吸引。那不是数千年前《诗经》里描写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景象吗?
吃过午饭,休息片刻,我们一行又驱车前往城南丰源最高处——“大小南极”。这个“南极”,不是地球上那个耳熟能详的“南极”,而是一个偏远的山区村落。虽是茈碧湖镇脱贫攻坚的主要对象,但这里自然风景极为优美,是个天然的森林旅游胜地。汽车吃力地沿着山间的弹石公路蜿蜒盘旋,不到二十分钟就攀爬到山顶处,满眼都是云南松的小南极村。这里让游客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是个耸立在松涛林海里的天然观景台和瞭望塔。在这里停车驻足,向北遥望,一幅幅高原水乡、泽国仙境、人间天堂的美景图尽收眼底。洱源县城楼群林立、道路笔直、树木葱郁,县城内外河流密布、良田万顷,新修的大丽高速路和老国道滇藏公路,自南向北穿越县城一侧。最远处的茈碧湖,碧波荡漾、舟楫往来,隐约间还有色彩斑斓而豪华的游艇向茈碧湖深处的世外梨园挺进。观音山如风姿绰约、风情万种的睡美人,安然横卧在碧蓝的湖畔,守护着一方宁静。
继续往前行走数百米,就到了大南极村。紧紧包围着村庄的数千亩洋芋地,几百亩的大白芸豆地,数百棵添味增香的花椒树,数千株酸酸甜甜的梅树林,几十群土种猪鸡牛羊骡马,还有散落在山间林里,有“软黄金”之称的松茸、牛肝菌和鸡 等野生菌是村落里上百村民的衣食父母,也是脱贫致富奔小康最好的捷径和法宝。公路尽头是一片庞大的古树林,那是全村的风水林,是全村人敬畏生态平衡的丰碑。从古树林里一直向东延伸是条崎岖不平的骡马古道,据说是通往右所的腊坪,再通往大理的荒甸坝,最后到达商贸重镇喜洲,是这里的村落通往外界的另一条古道。
通过这次的旅程,这里在现今绿色环保理念深入开展的进程中,拥有古村、古井、古树、古道、古戏台、古河道和湿地的洱源丰源,是个“能让人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能记得住乡愁”的地方,这个洱源县的靓丽后花园,正在以新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