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1+X”证书制度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而言,维修电工证书则是X证书之一。为了提高学生的维修电工考证通过率,本文将相关课程《电子技术》和维修电工考证相融合,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效果四个部分进行研究和实施,实践结果表明,“课证融合”的方式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专业技能。
【关键词】 课证融合 职业资格证书
随着技术的进步,国家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标准、越来越急切。“大国工匠”、“1+X”证书,这些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维修电工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必须获得的“X”证书之一,而电子技术课程则是通过维修电工中级工考证的专业课程之一。本文将依据维修电工中级工的考核标准,在电子技术课程中开展“课证融合”的教学研究和实施,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改进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团队的师资力量,努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以期助力学生通过职业技能考证。下面将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学设计
维修电工中级工证书的考核包括三部分:电子装配、机床排故和PLC编程,对接的理论课程分别是:电子技术、电工技术和可编程控制器应用,下面就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探讨一下电子技术课程与维修电工中级工证书的“课证融合”问题。
维修电工中级工考核中对电装的理论知识点和操作考核标准是:安全用电、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电路图的识图、焊接工艺、电路调试和检测五个方面,电子技术学科的授课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电装环节必备的理论知识,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熟悉电子线路的分析与调试检测方法。为此,我们将两者结合起来,把维修电工中级工的考核要求融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项目中。按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标准,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偏理论式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综合专业素养为目标,以项目为主导,将课程分割为三大项目,每个项目从理论到实践,由易到难,难度及深度递进,将课程和证书考核完美融合。电子技术课程的具体项目划分为:简易可控硅调光电路、声光报警电路和电压检测控制电路三大项目,每个项目再详细划分任务点。
二、教学实施
电子技术课程传统的偏向于理论的模式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所以我们尝试改成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考证实际项目为载体,每个项目以实践操作为目的,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把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职业素养等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每个工作项目的实施都是以维修电工中级工的考核电路为载体设计具体的教学任务,围绕具体电路,将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融入其中,一步步拔高,最终完成电路的安装和调试检测任务。具体操作为教师先粗略介绍电路的功能,然后围绕电路,讲清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和相关技能,学生在掌握好这些知识和技能后,分组完成该项目。在分组完成过程中既锻炼了实践技能也提高了职业素养,同时也加强了团队合作。
下面以维修电工中级工考证的具体电路为例,阐述如何进行“课证融合”的教学实施。如图1所示为维修电工中级工考证中的电路之一——电压检测控制电路,对应课程中的项目3。项目实施的具體过程如下:
1.教师先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把电路板套件发给学生,然后给学生分析一下电路的功能,整个电路大致分为几个单元,图1的电路由电源部分、电压检测、555振荡电路和可控硅触发电路四个部分组成。其中电源部分、电压检测及可控硅电路前两个项目已经有所了解,只要进一步巩固学习即可,而555振荡电路是个全新的知识点。
2.在复习巩固这一环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开展讨论,线下通过提问和小组阐述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既检验了前期的学习效果,也进一步巩固了相关知识。
3.在新的知识点学习阶段,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从任务一基本门电路逐步过渡到任务五555定时器,如图2所示。每个任务既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任务的学习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课前教师布置好任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利用课余时间去自学,自学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学生可以小组讨论,或者通过QQ或e课堂平台求助于教师,课上教师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引申提出下一任务的要求。
4.在完成任务一到五的学习之后,并综合项目1和项目2的知识和技能,就可以开展完成任务六。任务六的实施要按照维修电工中级工的考核要求,具体步骤为:①正确识别和检测元器件;②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元器件的安装和焊接;③安装焊接完毕之后,进行调试;④调试之前,先对照元器件清单和装配图检查元器件安装是否正确,然后检查电源部分是否正确,尤其是220V电源线是否安全,确保无误后通电调试;⑤通电测试,测量VDD是否为10V,以此判断VD1、C1和变压器是否损坏;短路R1,则V6、V7应交替亮,灯泡点亮,否则检查555振荡电路是否正常工作,发光二极管是否损坏,晶闸管是否损坏,灯泡及限流电阻是否损坏,线路是否断开;调节电位器RP,使得A点电压由低到高变化,当电压约为3.7V时,灯泡熄灭,否则检查电位器及三极管V1及稳压二极管V4是否损坏。
5.任务完成后,教师严格按照维修电工中级工的考核标准,对任务完成中安装焊接的过程和调试过程进行考核,并对电路的工艺和功能进行评价。评价的最终结果采用教师打分和小组互评各占50%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意识。通过项目的完成,使学生具备参加维修电工中级工考核的能力。
三、教师队伍建设
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习的内驱力,关键在于开展教学过程的教师,因此需要建立一支高标准、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打造满足课程教学和实训教学需求的教师队伍。为此,我们主要做到如下四点: 1.优化教师团队的职称结構、年龄结构、专兼职比例和校内外比例等,比如年龄上呈现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从老到青的金字塔结构,职称上也呈现不同级别的梯度结构,鼓励并督促青年教师尽快提升职称;
2.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能力,为此我们有计划地开展教学研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探讨教学实施的具体举措;
3.分批安排教师去企业实践学习,学习专业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技能,另外我们还邀请校外专家对我们的课程设置进行评估;
4.课程团队教师必须获得维修电工的中高级证书以及考评员证书,亲身感受,这样教师能更精准地把控理论和技能的融合,更能体会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同时教师自身也提升了相应的职业素养。
四、教学效果
通过将电子技术和维修电工中级工实施“课证融合” 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效果显著。
4.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
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项目为载体,结合多个具体任务的分层教学,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在任务的引领下,学生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时间开展团队合作和学习,任务实施过程中,模拟工厂真实的环境,将理论和实践技能融入其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同时也提升了职业素养,实现了教与学的完美融合。
4.2助力学生通过技能考证
通过“课证融合”的教学研究和实施,课程教学中融入考证要求,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后具备参加维修电工中级考证的能力,并且大大提升了考证的通过率。据统计,在实施“课证融合”改革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维修电工中级工的考核通过率由原来的85%提升到90%,成效可观。
4.3提升了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
通过这种模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研究的实施过程中,大力提升了教师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五、结束语
依据“1+X”证书政策,对于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为了大力提升学生技能考核通过率及其职业素养,本文探讨了关于《电子技术》课程和维修电工中级工考证的“课证融合”的研究和实施。整个研究和实施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维修电工中级工考证要求为依据,以真实考证内容为项目,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同时逐步掌握对应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助力学生通过技能考证,也大力提升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实现了一定意义上的“课证融合”,同时对于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与发展也起着向上的推进作用,更进一步促进了教育教学的良性循环。
参 考 文 献
[1]彭鹏峰.汽车领域1+X证书与课程的融合研究.时代汽车,2020(20);
[2]陈建毅.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融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3;
[3]陈春梅.“1+X”证书背景下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内涵与路径.南方农机,2020(09);
[4]张润.课证融合模式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劲研究新西部,2021.1;
[5]孙辉,陈城洋.基于在线平台的焊接专业课证融合教学研究,无线互联科技,2020.11
【关键词】 课证融合 职业资格证书
随着技术的进步,国家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标准、越来越急切。“大国工匠”、“1+X”证书,这些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维修电工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必须获得的“X”证书之一,而电子技术课程则是通过维修电工中级工考证的专业课程之一。本文将依据维修电工中级工的考核标准,在电子技术课程中开展“课证融合”的教学研究和实施,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改进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团队的师资力量,努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以期助力学生通过职业技能考证。下面将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学设计
维修电工中级工证书的考核包括三部分:电子装配、机床排故和PLC编程,对接的理论课程分别是:电子技术、电工技术和可编程控制器应用,下面就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探讨一下电子技术课程与维修电工中级工证书的“课证融合”问题。
维修电工中级工考核中对电装的理论知识点和操作考核标准是:安全用电、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电路图的识图、焊接工艺、电路调试和检测五个方面,电子技术学科的授课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电装环节必备的理论知识,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熟悉电子线路的分析与调试检测方法。为此,我们将两者结合起来,把维修电工中级工的考核要求融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项目中。按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标准,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偏理论式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综合专业素养为目标,以项目为主导,将课程分割为三大项目,每个项目从理论到实践,由易到难,难度及深度递进,将课程和证书考核完美融合。电子技术课程的具体项目划分为:简易可控硅调光电路、声光报警电路和电压检测控制电路三大项目,每个项目再详细划分任务点。
二、教学实施
电子技术课程传统的偏向于理论的模式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所以我们尝试改成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考证实际项目为载体,每个项目以实践操作为目的,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把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职业素养等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每个工作项目的实施都是以维修电工中级工的考核电路为载体设计具体的教学任务,围绕具体电路,将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融入其中,一步步拔高,最终完成电路的安装和调试检测任务。具体操作为教师先粗略介绍电路的功能,然后围绕电路,讲清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和相关技能,学生在掌握好这些知识和技能后,分组完成该项目。在分组完成过程中既锻炼了实践技能也提高了职业素养,同时也加强了团队合作。
下面以维修电工中级工考证的具体电路为例,阐述如何进行“课证融合”的教学实施。如图1所示为维修电工中级工考证中的电路之一——电压检测控制电路,对应课程中的项目3。项目实施的具體过程如下:
1.教师先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把电路板套件发给学生,然后给学生分析一下电路的功能,整个电路大致分为几个单元,图1的电路由电源部分、电压检测、555振荡电路和可控硅触发电路四个部分组成。其中电源部分、电压检测及可控硅电路前两个项目已经有所了解,只要进一步巩固学习即可,而555振荡电路是个全新的知识点。
2.在复习巩固这一环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开展讨论,线下通过提问和小组阐述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既检验了前期的学习效果,也进一步巩固了相关知识。
3.在新的知识点学习阶段,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从任务一基本门电路逐步过渡到任务五555定时器,如图2所示。每个任务既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任务的学习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课前教师布置好任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利用课余时间去自学,自学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学生可以小组讨论,或者通过QQ或e课堂平台求助于教师,课上教师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引申提出下一任务的要求。
4.在完成任务一到五的学习之后,并综合项目1和项目2的知识和技能,就可以开展完成任务六。任务六的实施要按照维修电工中级工的考核要求,具体步骤为:①正确识别和检测元器件;②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元器件的安装和焊接;③安装焊接完毕之后,进行调试;④调试之前,先对照元器件清单和装配图检查元器件安装是否正确,然后检查电源部分是否正确,尤其是220V电源线是否安全,确保无误后通电调试;⑤通电测试,测量VDD是否为10V,以此判断VD1、C1和变压器是否损坏;短路R1,则V6、V7应交替亮,灯泡点亮,否则检查555振荡电路是否正常工作,发光二极管是否损坏,晶闸管是否损坏,灯泡及限流电阻是否损坏,线路是否断开;调节电位器RP,使得A点电压由低到高变化,当电压约为3.7V时,灯泡熄灭,否则检查电位器及三极管V1及稳压二极管V4是否损坏。
5.任务完成后,教师严格按照维修电工中级工的考核标准,对任务完成中安装焊接的过程和调试过程进行考核,并对电路的工艺和功能进行评价。评价的最终结果采用教师打分和小组互评各占50%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意识。通过项目的完成,使学生具备参加维修电工中级工考核的能力。
三、教师队伍建设
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习的内驱力,关键在于开展教学过程的教师,因此需要建立一支高标准、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打造满足课程教学和实训教学需求的教师队伍。为此,我们主要做到如下四点: 1.优化教师团队的职称结構、年龄结构、专兼职比例和校内外比例等,比如年龄上呈现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从老到青的金字塔结构,职称上也呈现不同级别的梯度结构,鼓励并督促青年教师尽快提升职称;
2.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能力,为此我们有计划地开展教学研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探讨教学实施的具体举措;
3.分批安排教师去企业实践学习,学习专业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技能,另外我们还邀请校外专家对我们的课程设置进行评估;
4.课程团队教师必须获得维修电工的中高级证书以及考评员证书,亲身感受,这样教师能更精准地把控理论和技能的融合,更能体会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同时教师自身也提升了相应的职业素养。
四、教学效果
通过将电子技术和维修电工中级工实施“课证融合” 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效果显著。
4.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
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项目为载体,结合多个具体任务的分层教学,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在任务的引领下,学生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时间开展团队合作和学习,任务实施过程中,模拟工厂真实的环境,将理论和实践技能融入其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同时也提升了职业素养,实现了教与学的完美融合。
4.2助力学生通过技能考证
通过“课证融合”的教学研究和实施,课程教学中融入考证要求,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后具备参加维修电工中级考证的能力,并且大大提升了考证的通过率。据统计,在实施“课证融合”改革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维修电工中级工的考核通过率由原来的85%提升到90%,成效可观。
4.3提升了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
通过这种模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研究的实施过程中,大力提升了教师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五、结束语
依据“1+X”证书政策,对于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为了大力提升学生技能考核通过率及其职业素养,本文探讨了关于《电子技术》课程和维修电工中级工考证的“课证融合”的研究和实施。整个研究和实施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维修电工中级工考证要求为依据,以真实考证内容为项目,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同时逐步掌握对应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助力学生通过技能考证,也大力提升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实现了一定意义上的“课证融合”,同时对于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与发展也起着向上的推进作用,更进一步促进了教育教学的良性循环。
参 考 文 献
[1]彭鹏峰.汽车领域1+X证书与课程的融合研究.时代汽车,2020(20);
[2]陈建毅.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融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3;
[3]陈春梅.“1+X”证书背景下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内涵与路径.南方农机,2020(09);
[4]张润.课证融合模式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劲研究新西部,2021.1;
[5]孙辉,陈城洋.基于在线平台的焊接专业课证融合教学研究,无线互联科技,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