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剑美自嘲小说《空城》是一本“有损作者名节”的书,因为身为高校教师的他本应该开口君子之言、下笔道德文章,而他居然逼真残酷地勾勒了一幅现代都市男女的情爱图景:混乱、糜烂、浮华的现代人,体验着飞一般的肉体感觉,身后却响着沉重的灵魂的足音。
读完《空城》,像是看完一部浮华而深沉的电影,讽刺、荒凉且蕴含着深深的悲悯。书的封面上是一幅泛黄明信片般的繁华城市,浮着两个宋体字“空城”,隐隐透着浮华都市暧昧空气中那些潮湿的心事,充满诱惑,却又神秘不可捉摸。
《空城》一书讲述了四个置身“都市欲望”的男人的不同信念与生活方式,处处留情的风流网管虾米、忧郁孤僻的歌手费拉、困于婚姻围城的保守派黑格尔,以及颇有良知却依旧桃花不断、随波逐流的“我”(童蒙)。他们在虚拟的网恋世界里如鱼得水,同时也被网络牢牢束缚而不自知;他们是猎人,也是猎物;他们在爱情里不是伤人,便是受伤。在物欲横流的现代都市里,真情的迷失导致了荒诞的生活,荒诞的生活延续为荒凉的结局:虾米因“恐艾症”持械勒索死于非命;费拉为爱持刀伤人身陷囹圄;黑格尔脱离“围城”却沦为网络骗子;而“我”,却因红尘困窘而“爱无能”。
作者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来讲述这些并不光鲜的故事,更真切地反映角色心理的同时,也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难免让读者进行猜想与揣测,甚至将作者对号入座以致累及“名节”。这不禁让人想到卢梭的《忏悔录》。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评价卢梭是“一个卷入许多不可饶恕的、危害别的天赋不那么高的人的事情中去但仍能保持灵魂的纯洁、无辜与天真无邪的人”。我想,这个描述用来形容《空城》的主人公童蒙也是恰如其分。用第一人称敢于让“我”直面晦暗的人性与惨淡的人生,这往往让作品更有真诚的力度与分量。
在这座“城”里,道德是抽象的,爱情是飘渺的,情欲的满足填不满内心落寞的沟壑。《空城》一出,争议必不会少。每个读者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就像看完一部警匪片,有人引以为鉴洁身自好,有人懂得了怎样保护自己,同时也会有人偷偷学去几招作案手段。可幸的是,与此同时,我还看到了不动声色的侧面——友情浓烈得生死与共,亲情伟大得催人泪下。
《空城》沿袭了“魏氏杂文风”的幽默与犀利,让人笑过之后沉重得掉下泪来,充满着浪漫情调的残酷现实则更令人叹惋。如书中所言:“在疯狂面前,矜持成为可笑的把柄……那把柄就像化蝶之后的蚕蛹,成人后的猿尾。”如此讽刺,让我联想到作者在其杂文集《下跪的舌头》中的《“伪小人”时代》一文中写道:“道德上的自我矮化似乎正成为某种流行文化,以至于人们甚至害怕被人视为目不斜视的那种正人君子。”在“疯狂”大行其道的时代,独自守护“矜持”者常被出局。而藏起“矜持”的尾巴去扮演“疯狂”的人,便成了向庸俗者看齐的“伪小人”,这比伪君子更为悲哀。
读过此书,颇有种“春梦随云散”的悲凉。有时候,一座城,只需一二人,便足够一生心疼。其余者,千种风情皆是客,万般浮华终成空。
读完《空城》,像是看完一部浮华而深沉的电影,讽刺、荒凉且蕴含着深深的悲悯。书的封面上是一幅泛黄明信片般的繁华城市,浮着两个宋体字“空城”,隐隐透着浮华都市暧昧空气中那些潮湿的心事,充满诱惑,却又神秘不可捉摸。
《空城》一书讲述了四个置身“都市欲望”的男人的不同信念与生活方式,处处留情的风流网管虾米、忧郁孤僻的歌手费拉、困于婚姻围城的保守派黑格尔,以及颇有良知却依旧桃花不断、随波逐流的“我”(童蒙)。他们在虚拟的网恋世界里如鱼得水,同时也被网络牢牢束缚而不自知;他们是猎人,也是猎物;他们在爱情里不是伤人,便是受伤。在物欲横流的现代都市里,真情的迷失导致了荒诞的生活,荒诞的生活延续为荒凉的结局:虾米因“恐艾症”持械勒索死于非命;费拉为爱持刀伤人身陷囹圄;黑格尔脱离“围城”却沦为网络骗子;而“我”,却因红尘困窘而“爱无能”。
作者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来讲述这些并不光鲜的故事,更真切地反映角色心理的同时,也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难免让读者进行猜想与揣测,甚至将作者对号入座以致累及“名节”。这不禁让人想到卢梭的《忏悔录》。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评价卢梭是“一个卷入许多不可饶恕的、危害别的天赋不那么高的人的事情中去但仍能保持灵魂的纯洁、无辜与天真无邪的人”。我想,这个描述用来形容《空城》的主人公童蒙也是恰如其分。用第一人称敢于让“我”直面晦暗的人性与惨淡的人生,这往往让作品更有真诚的力度与分量。
在这座“城”里,道德是抽象的,爱情是飘渺的,情欲的满足填不满内心落寞的沟壑。《空城》一出,争议必不会少。每个读者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就像看完一部警匪片,有人引以为鉴洁身自好,有人懂得了怎样保护自己,同时也会有人偷偷学去几招作案手段。可幸的是,与此同时,我还看到了不动声色的侧面——友情浓烈得生死与共,亲情伟大得催人泪下。
《空城》沿袭了“魏氏杂文风”的幽默与犀利,让人笑过之后沉重得掉下泪来,充满着浪漫情调的残酷现实则更令人叹惋。如书中所言:“在疯狂面前,矜持成为可笑的把柄……那把柄就像化蝶之后的蚕蛹,成人后的猿尾。”如此讽刺,让我联想到作者在其杂文集《下跪的舌头》中的《“伪小人”时代》一文中写道:“道德上的自我矮化似乎正成为某种流行文化,以至于人们甚至害怕被人视为目不斜视的那种正人君子。”在“疯狂”大行其道的时代,独自守护“矜持”者常被出局。而藏起“矜持”的尾巴去扮演“疯狂”的人,便成了向庸俗者看齐的“伪小人”,这比伪君子更为悲哀。
读过此书,颇有种“春梦随云散”的悲凉。有时候,一座城,只需一二人,便足够一生心疼。其余者,千种风情皆是客,万般浮华终成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