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英国学摄影

来源 :摄影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u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伦敦的摄影专业院校
  融入当地的环境中
  学校:伦敦艺术大学伦敦印刷学院
  专业:专业摄影
  学制:3年制进修课程
  入学年份:2002年
  张悦
  中国顶尖时尚摄影师
  最初为何会选择去英国呢?
  我早些年的工作经历比较复杂,最早曾在电视台做平面设计工作;后来去了《中国时装》(现:时尚芭莎)杂志社当图片编辑,也算是踏入时尚圈的启蒙吧!也正是在这个阶段,我逐渐了解到英国的时尚和当代艺术在世界是首届一指的。在权衡了法国巴黎、意大利米兰、美国纽约等几个城市后,最终选择了英国的伦敦。
  介绍一些当时的学习氛围吧!
  我总共在伦敦学习了三年的时间,在学校的这几年里,我很广泛地接触了摄影。学校设置了很多不同的综合课程,例如纪实摄影、影棚灯光、建筑摄影以及各类暗房课程等,为我后来的职业选择做出了铺垫。当时和我一起的同学们都很厉害,有日本静物摄影大师曾经的助理。这段学习的经历,更像是全球各地的文化交流,我从同学们的身上学到了很多。
  那个时候的英国是什么样的?
  来到英国的感受是非常震撼的。由于当时比较早,英镑汇率很高,消费水平和国内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生活是非常艰苦的,有时候一天只能吃一顿饭;坐地铁也是很奢侈的事,很多时候需要走路,但也恰恰是走路让我很快地熟悉了这座城市。当时的伦敦就已经非常发达了,几年下来最大的乐趣就是可以深入地感受英国的文化。英国有无数的艺术家,能接触到很多有个性的人。沉浸在这种氛围里每天都很快乐,是一种享受的状态。
  英国给你留下的印象是怎样的?
  我和英国伦敦是非常有缘的,在后来的工作中我每次去伦敦,都能感受到那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后来我受邀给前英国首相布莱尔拍摄,也是希亡望把中国和英国的文化的特质融入其中。虽然在伦敦留学是一段很难忘的经历,但现在来看并不是影响我目前工作的最主要因素,毕竟时间也久了!
  给想去英国学摄影的同学们有什么建议?
  其实以现在的状态来说,去哪个国家并不重要,但英国始终是—个很好的选择。到了英国,相比单纯的课堂教学,要学会融入当地的环境中,进步会是非常大的。这段经历也会是独一无二的。
  体验丰富的文化生活
  学校:威斯敏斯特大学
  专业:报道摄影
  学制:1年制研究生
  入学年份:2009
  周仰
  译者,独立摄影师,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院外聘摄影课程教师
  当初选择英国的时候怎么考虑的?申请了哪些学校?
  选择英国是因为那边硕士学位只需要一年,从时间成本来考虑似乎比较划算。虽然我本科专业是电视新闻,但希望去学摄影,同时又希望与新闻相关,因此选择了两所开办报道摄影专业的学校:威斯敏斯特大学和伦敦传媒学院,后者是春季开学,权衡之下选择了威斯敏斯特。
  申请的时候,做了哪些准备,有什么特殊的要求?
  就是比较常规的准备吧,首先是考雅思!此专业对雅思写作有单项7分的要求。另外这个专业需要提交作品集,因此把之前拍摄上海拆迁方面的照片整理编辑了一下,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图片故事发了过去。
  学校里的哪方面最吸引你?
  威斯敏斯特大学是一所比较综合性的大学,但我所在的Harrow校区比较偏远。里面的图书馆很不错,有许多市面上很贵的画册。另外,学校还有暗房等设施可以租用。当时的课程负责人Colin Jacobson是Reportage杂志的创办人,做过多年荷赛评委,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图片编辑,他的课我们都很喜欢。
  你的专业课程安排是怎样的,和之前接触摄影比有什么不同?
  我们的专业课程围绕视觉叙事,并不会在课堂上讲技术,而是让我们思考图像和文字等怎样合作,最大的不同应该是对文字的重视。以前作为爱好者并没有想过文本的问题,而这里的课程中有专门的摄影写作课,这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的。
  整个学年下来,对你的改变有多大?
  不能说有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吧,很多都是潜移默化的。比如我会更关注日常,而不是冲突之类的极端场面,也更能接受、更愿意尝试不同的手法。英国留学的经历帮助我打开了眼界,成为后来做翻译的基础,也对我现在的教学工作有直接的经验借鉴作用。
  对于想去英国学摄影的人,有什么建议?
  英国的文化生活特别丰富,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都发生在课堂上,相反,90%应该发生在校外,有展览、演出等就尽量多去看看,即便不会成为直接的参考,也是一种积累。
  让摄影从头开始
  学校:伦敦艺术大学 伦敦传媒学院
  专业:纪实和新闻摄影
  学制:1年制研究生
  入学年份:2015年
  谭佩里
  摄影师,《摄影之友》杂志编辑
  简单介绍一下你的学校吧!
  传媒学院校区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位于非常繁华的Elephant
其他文献
无论是在摄影上敢于尝试“打野光”还是在摄影理论上“共性与个性”的思考,又或者是自费去往日本学习,吴兆华都是个“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不但是一个摄影人对艺术的坚守,更是人生不断开拓的结果。  打“野光”的摄影师  20世纪六十年代,吴兆华初出茅庐,原本以为摄影师就是扛着相机按按快门的他,却在照相馆做了十年助理,除了打光和摆姿势,他甚至连掌机的机会都没有。正是这种传统“学徒”式的严格训练,使他练就
Transferjet是一种高速无线存储协议,它的传输速度是Wi-Fi的10倍。依托此技术,东芝开发了一系列搭载Transferjet功能的适配器。本次笔者体验的SD存储卡是该系列最新推出的产品。它的出现会对我们目前所习惯的存储方式带来何种改变呢?  存储,只需一触  本次笔者拿到的是东芝最新推出的Transferjet SD存储卡,容量为16GB。笔者使用这张SD卡拍摄了几张照片,这张卡在拍摄环
挪威女摄影师安雅·尼米凭借自己在不同场景中扮演各类角色的作品而颇受国际摄影界的关注。今年春天她在纽约举办的个展,则以《达琳与我》尤受关注。这组最新作品的创作灵感,居然来源于一个老旧的手提箱。  挪威摄影师安雅·尼米(Anja Niemi)是一个难以界定的人。她的作品曾在全球各地展出,并广受好评,但她的作品风格却很难概括。当被问及如何评价自己时,她是这么回答的:“一个受时尚和电影美学启发的叙事型摄影
把活鳝鱼放进冰箱  稍加冷冻就会定型  有的弯弯曲曲像细浪  有的首尾相连像圆圈  有的还会几条绞在一起  似乎难分难舍。这时  它们会乖乖地,任你将其肚子剖开  但下手要準,速度要快  否则阳光温暖,刀片才划到一半  它们就会醒来
小巧的体积带来出色的便携性  索尼FE 85mm F1.8是索尼原厂的第二款FE卡口85mm定焦镜头,与自家G大师系列FE 85mm F1.4 GM追求极致画质不同,这款镜头更加亲民。这一特点在外观上的体现非常直接:该镜头在体积与重量控制方面非常出色。镜头全长82mm,滤镜口径67mm,仅重约371g,在同规格产品中,索尼FE 85mm F1.8几乎是便携性最高的镜头之一。它在搭配索尼A7系列微单
她与《悲惨世界》里的女孩同名,后者是那个黑暗年代唯一灿烂绽放的玫瑰,而Eponine Huang则执着于在纷繁乱世中留下一抹干净的少女芬芳。与沉迷于不修图不发朋友圈的同龄女孩比,生于1997年的摄影师黄楚桐坦言自己不想活在美颜相机里。她在上高一时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胶片相机,从那时起便开始了摄影创作的生涯。她的照片大多数都围绕着 “女性”这一主题展开。也许是自己也兼做模特的原因,黄楚桐镜头下的女性有
如同其他许多在纽约工作的摄影师一样,杰里·斯帕尼奥利(Jerry Spagnoli)拥有一间自己的摄影工作室,用来拍摄肖像和其他摄影项目谋生。但和其他摄影师不同的是,他的照片是用一种古老的摄影方法——“达盖尔银版法”完成的。  古典工艺的市场潜力巨大  正如19世纪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在21世纪,斯帕尼奥利用附有银涂层的铜板制作图像,并运用他创造性的手法优化了“达盖尔银版法”的工序,这也让他成
10年前,29岁的波兰建筑师卡斯帕·科瓦尔斯基(Kacper Kowalski)毅然决然地辞掉了自己的工作,成为一名全职飞行员摄影师。3年后,他的照片在荷赛中崭露头角,获得“艺术与娱乐”类组图二等奖。他持续拍摄“副作用”这个项目,在2014年出版了第一本以此命名的摄影集,并连续在2014、2015两年在荷赛中获奖。他的航拍作品不仅是换个视角拍摄地面风景,更多的是想展示人类文明和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
一般大家夸一个摄影师,都会讲他的作品拍得真棒,很少有人会注意到摄影人的装备品位。每天面对着潮男靓女拍摄,心中多少也会对自身的行头有所追求。这次我们汇集了三套英伦风格的器材装备,希望让平时低调的摄影人也能时髦一下。  混迹在时尚大都市的摄影发烧友,怎能少了一套极具设计感的西装。牛皮和帆布混搭的气质背包,举手投足散发着英伦气息,是摄影师亦是众人目光的焦点。  1这款拥有贵族血统的英国白金汉摄影包,向经
八位共和国将军记录当代新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