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知识源于生活,数学也植根于生活,它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数学也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它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學的过程中将数学知识引入到生活中,将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应用到数学的教学中,这样方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内涵,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将实际生活与理论知识更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关键词: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生
一、用生活情境助推课本教学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可以在学习生活中具有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相继探索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此同时,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可以将生活中与教学知识相关的案例,作为导入知识的突破口,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容易的理解知识,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根据这类知识解决问题,做到举一反三。在课后可以给小学生留课后作业,例如,妈妈给你10元钱,你买水果花了6元钱,买糖花了3元钱,这个时候你应该剩余多少钱?也就是说10-6-3=1(元),兜里应该剩余1元钱。这就是在生活中的习题,如果只是让学生做书本上的习题,那么到现实生活中,还是不会解决这类问题,所以说拒绝题海战术,将生活化数学引入到教学的过程中,防止出现反感,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数学成绩。这也是情境教学所倡导的。
二、数学素材应来源于生活。
1.有了吸引才有了动力
数学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所以,学习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较弱,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还在最初的阶段。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将生活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方便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学知识,利用数学思维有条不紊的解决问题,将实际生活与理论知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开拓小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所以,在授课伊始可以用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了积极思考,这样,既培养了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
2. 贴近了生活,提起了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讲,有难度的知识理解起来会有问题,所以,教师就需要一个具体的教学实例来解释这类知识,方便学生的理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生活中的小例子,将知识引入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乐于学习,对学习没有负担。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会越来越让人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有活力,学生才会更有兴致地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巩固数学甚至发展数学。
三、将生活案例融入教学,举一而反三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例如,在讲解1+2+…+50的加法求和的时候,可以教授给学生简单的算法,但是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要循循善诱,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自主的发现其中的规律,1+49,2+48,3+47......相加在一起都等于50,这样这列数字的和就好算了,找到简便的算法,最后查一下一共有几个50,加在一起就等于最终的总数。这类相关的问题,都可以运用这种的算法,找到同类的“取整法”,构建一个跟生活相融入的学习氛围,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渗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培养生活化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生活化的教学在逐渐的被广泛应用到其中,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够了解知识的内涵,避免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生活中发现乐趣,积极地培养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推广生活化教学,理解其中的学习的奥妙,了解数学知识并不是无用的,而是在生活中可以随处可用的。将数学教材与生活内容相结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在学习中获得生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于月霞。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4(1):58。
[2]王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性探讨[J]。今日湖北(下旬刊),2014(4):112。
关键词: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生
一、用生活情境助推课本教学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可以在学习生活中具有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相继探索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此同时,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可以将生活中与教学知识相关的案例,作为导入知识的突破口,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容易的理解知识,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根据这类知识解决问题,做到举一反三。在课后可以给小学生留课后作业,例如,妈妈给你10元钱,你买水果花了6元钱,买糖花了3元钱,这个时候你应该剩余多少钱?也就是说10-6-3=1(元),兜里应该剩余1元钱。这就是在生活中的习题,如果只是让学生做书本上的习题,那么到现实生活中,还是不会解决这类问题,所以说拒绝题海战术,将生活化数学引入到教学的过程中,防止出现反感,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数学成绩。这也是情境教学所倡导的。
二、数学素材应来源于生活。
1.有了吸引才有了动力
数学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所以,学习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较弱,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还在最初的阶段。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将生活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方便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学知识,利用数学思维有条不紊的解决问题,将实际生活与理论知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开拓小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所以,在授课伊始可以用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了积极思考,这样,既培养了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
2. 贴近了生活,提起了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讲,有难度的知识理解起来会有问题,所以,教师就需要一个具体的教学实例来解释这类知识,方便学生的理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生活中的小例子,将知识引入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乐于学习,对学习没有负担。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会越来越让人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有活力,学生才会更有兴致地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巩固数学甚至发展数学。
三、将生活案例融入教学,举一而反三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例如,在讲解1+2+…+50的加法求和的时候,可以教授给学生简单的算法,但是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要循循善诱,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自主的发现其中的规律,1+49,2+48,3+47......相加在一起都等于50,这样这列数字的和就好算了,找到简便的算法,最后查一下一共有几个50,加在一起就等于最终的总数。这类相关的问题,都可以运用这种的算法,找到同类的“取整法”,构建一个跟生活相融入的学习氛围,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渗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培养生活化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生活化的教学在逐渐的被广泛应用到其中,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够了解知识的内涵,避免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生活中发现乐趣,积极地培养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推广生活化教学,理解其中的学习的奥妙,了解数学知识并不是无用的,而是在生活中可以随处可用的。将数学教材与生活内容相结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在学习中获得生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于月霞。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4(1):58。
[2]王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性探讨[J]。今日湖北(下旬刊),2014(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