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冰糖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0418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每天晚上到房间里听一节郦波先生的课。听完课之后,看书或是练字口在练字或看书的时候,总不忘在口中舍一块冰糖,过了一会儿,满口皆是微甜。这个习惯,是从小跟着爷爷一起养成的。
  人生的很多第一次都是与爷爷一起经历的,他才是第一个没有放弃我的人。小时候,是他背着我上了一段时间的学前班。记得那个时候他把我背进教室,自己就在传达室等待下课带我去卫生间。小学时,在我三番五次地尿在身上之后,学校劝我退学,我的小学生涯只有一个星期。
  退学在家后,在他的倡议之下,我们从学校领回课本,他和妈妈便在家里教我读书。那时候,下午上完数学课,天边若还是暖阳熠熠,他便带我去公园坐一坐。这一坐,便是伴着日暮而归。
  爷爷平生最爱吃的不过两样东西,一是蚕豆,一是冰糖。坐在公园里的时候,他总是时不时地掏出两块冰糖来,一块给我,一块给自己。他做事说一不二,专心致志。跟在他身边多年的我,多少也熏陶出了一点认真。我做一件事情,要么是还没觉悟到,不做;一旦觉悟到了,总会把事情排列进日程里去,每天依从计划行事。
  后来随父母搬到新居,他每天都会骑自行车来教我数学,寒来暑往里,整整这样教了我三年。到了初一的年纪,因为数学于我而言太过困难,于是没有再学。他依旧坚持周末骑自行车过来看我,与我聊天,依旧时不时掏出一块冰糖给我。
  后来,他每个星期都会来看我写下的作品。与我探讨其中的语句,看着我修改。我的处女作《春在枝头》就是他想的题目,也是他推荐发表的。写作,是我们共同的梦想,即便他并不怎么会写,但是,他从未放弃过我的梦想,如今想来,或许我的成长就是他的梦想。
  记得前年十月份的时候。那时候我写作处于厌倦期与瓶颈期。他还是不厌其烦地鼓励和支持我。甚至“自作主张”把我发表的《春在枝头》的稿子拿了回去,进行了一番修改之后,投给了《中国残疾人》杂志,而那时的我沉浸在失意与失望之中,并不知道。
  某一天,一个电话打了过来:“浩浩,你的《春在枝头》在《中国残疾人》发表了,我下午拿来给你啊!你看,在你以为最穷途末路的时候,也许就会柳暗花明。记住,自己选的路,再难走,也要坚持!这条路你要是坚持走下去,你的梦想就一定可以实现,我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我听后,先是一愣,随即热泪盈眶。眼泪掉进我的嘴里,没有苦涩,反而是一丝丝的甘甜,就像過往爷爷给我的冰糖一样。而他下午来的时候,兴奋得像个孩子。
  去年三月的某一天,爷爷在气胸初愈之后,给我打了一个电话,给了我一个题目《如何陪老人走好最后一段旅程》。他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细若游丝。我听后立即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题目,我说“让我想想”。第二天早上,爷爷便打来电话:“构思得怎么样了?”“……我还要想想……”“好啊,呵呵,多思考思考,对你也是有好处的。”最后,无论这个沉重的话题被我写得多么糟糕,爷爷却依然表现出对我的肯定,一如以往。
  那天我给他看了我的《我的人生》,看到我写到“的确,那时候,我吃过牙膏,吞过粉笔、拿起过割腕的刀”时,他坐直了身子用手拍打着桌面,微微地摇头,口中发出“唉呦……”的声音。看完后,他对我说“这一篇很有意义,意味着你的人生之路从头来过。别人说再多都没有用,必须是自己想清楚问题之后,再继续走下去!你已经过了人生中最难的一关!”
  爷爷拿了我的圆珠笔,想了一会儿,题下:“俞某某:祝愿你加强锻炼,早日走出去迎接黎明的阳光。俞念慈即日。”然后,他奖励了我最后一块冰糖。他临走那天,对我说:“下个星期,给我带一袋冰糖来吧”我咬着牙点了点头,转过身后,满嘴苦涩。
  “爷爷,你放心吧,我会永远记得冰糖的那丝甘甜.即便再也没有人递给我了。”
其他文献
她是禹城市辛店镇一位农村妇女,结婚24年来和丈夫分居两地,一人抚养两个侄子成人,伺候4位瘫痪、智障老人,但她始终乐观,一人撑起整个家。  1990年12月,21岁的孙洪香满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嫁到了辛店街。丈夫袁振海小孙洪香一岁,在北京中铁六局工作,當时,母亲已去逝多年,父亲袁希顺—直在北京工作,三个叔叔因智力障碍没能成家,一直由袁振海与大哥袁振生照顾,弟弟袁振忠也到了结婚年龄,许多了解他家情况的姑
2003年4月,我国教育部颁布的中设置了"现代媒体艺术"内容系列,这是我国普通高中美术教育史上,首次出现的全新的学习内容.本文着重介绍加拿大安大略省普通高中媒体艺术课程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