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的十年国债有多大的投资价值

来源 :首席经济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n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飙升,一度到了2.85%的位置,但到了2.85%后,又见顶回落,最终收在2.8%以下。
  这说明已经有投资者开始认为2.8%以上的10年国债有投资价值了,基本面、央行货币政策再定价等利空都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消化。
  但实际这个位置是不是安全呢?我想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资产价格上涨,充分反映利好
  第一,每一轮涨跌其实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在利好的刺激下,市场情绪亢奋,资产价格上涨,充分反映利好。
  当市场对利好刺激的定价差不多了,那么资产价格就会步入震荡波动的区间,如果价格要进一步上涨,那就需要新的信息出现,再刺激市场一把。
  否则,在震荡之后,大家就会开始反思,是不是交易机会已经结束,乐观情绪太过了?因为如果在上涨周期内,价格迟迟未突破,这其实就是一个上攻势能乏力的体现。投资者会开始给利空更高的权重,或者主动寻找利空,资产价格可能会从此步入跌势。
  如果是从大跌开始,转为上涨的过程,大体流程和上面所述是差不多的。这一波,国债期货大跌,最关键的就是高频数据显示基本面在大幅改善、央行货币政策再定价。如果未来几天,资金利率能够稳定,不再上行,那么市场对后者的定价就已经到位了,这一因素就不会成为利率继续上行的推动力。
  最关键的是基本面。纠结的点在于,市场既然已经反映了基本面改善的预期,那5月经济数据出来是不是就应该买?走利空出尽的逻辑?可能要分两种情况看。1)如果正好6月的高频数据显示,经济改善的势头大幅缩减,那方向一致,买是没问题的。2)如果6月高频数据继续改善,这时就不应该买,因为利空出尽是个伪命题,这个利空过后,还有新的利空。
  当然,对市场的分析,不能只看造成之前大跌的因素有没有发生改变,还应该看有没有潜在的增量信息。
  比如,现在聚焦比较多的,外部环境(美股估值修复过高、中美关系、疫情二次复发),还有通胀。
  如果这些利好利空因素交织,那就比较难办了。我们提出一个观察方法,可以用接下来的市场走势做个验证。就是如果利空因素是之前已经存在,那它对市场定价的影响是在不断衰减的,而新出现的利好对市场定价的影响是在上升的。
  这个过程,是一个市场定价的主要矛盾不断变化的过程。将这个逻辑运用到实际,可以这样看:已经出现的利空很明显是央行态度的变化、基本面转好。
  这两个可能有很大一部分已经体现在现在的市场价格里了,他们对市场的影响已经大幅减弱。要在现在这个点位,继续推动利率上行,需要基本面继续大幅改善,或央行的鹰派成色比市场预期的更重。
  基本面的改善,需要去跟踪高频数据,看看这一轮经济的反弹是否已经结束。这个比较难。在这里很难说清楚,我们后面再找机会专门谈这个问题。
  因为高频数据会波动,数据有可能是这周下滑,但下周大幅改善,总体是改善。如果只看这周的数据,那很容易会得出反弹趋势已经结束的错误结论。
  但鹰派成色相对确定,很可能不会再超过市场预期了。杠杆投机盘已经大幅缩减,汇率贬值的压力也已经减弱,曾经作为社融扩张的主要贡献者——债券融资,在5月债券调整的背景下大幅缩减,继续加重鹰派成色,会影响信用扩张的大局。等央行将现在的资金价格拉回至政策利率附近(这一点市场已经有所预期),货币政策再定价就基本结束了。所以,现在最关键的就是基本面的问题,看之前我们在《债券大跌为哪般》中所提出的基本面上攻乏力的预期能不能兑现,何时兑现。
  短端利率+期限利差
  第二个,我们可以分解长端利率,分解成短端利率+期限利差。
  短端利率用DR007或者7天逆回购的政策利率表示,这个利率比疫情前已经下降至少30BP,这一点应该要体现在长端利率的定价里。
  按疫情前3.0%的位置看,现在下降30BP,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到2.7%应该是合理的。
  但还要看期限利差。期限利差现在已经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基本面改善预期。以2.7%为基准,后面有两种走法。一是基本面改善迎来终结,期限利差被压缩,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下到2.7%以下,至于到什么程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肯定不可能回归2.5%的水平。
  因为经济最差最悲观的时候才2.5%,现在这个经济情况,怎么差,市场的预期都肯定要比那会好。
  二是基本面继续改善,期限利差在现有基础上继续走阔,那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将沿着2.7%向上,但也很难回到疫情发生前的位置,最高也就到3%。
  所以,债市的收益率后面将会在上有顶,下有底的区间震荡,顶很明显,3%是非常难突破的金顶。
  底很难判断,可能2.6%,也可能2.7%。我们在《债券大跌为哪般》里倾向2.7%,利率如果下到2.7%以下,投资者可能就要注意止盈退场了。
  现在2.8%的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赔率和胜率肯定要比5月高一些,因为风险已经得到了释放。
  但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一是经济改善趋势何时变缓,二是市场情绪何时能够真正稳定。这个点位,如果投资者对浮亏的忍受度高,风险偏好高,可以开始做一点左侧,越跌越买。但如果对浮亏比较敏感,那建议还是等一等,等市场稳态確定,寻找新的定价锚时,再买入。
其他文献
新冠病毒疫情对经济的中长期影响甚微,不应被高估,金融市场尤其是股市无需恐慌,一场疫情或许能推动社会发展、制度改进和经济效率提高。  进 入庚子年的神州大地并不平静。新冠病毒自2019年底从武汉发端,已蔓延至中国所有省份和世界多个国家。目前中国每日新增确诊案例仍在上升,预判疫情拐点可能为时尚早。新冠病毒疫情的短期经济影响不应被低估,但其中长期经济影响甚微,不应被高估,金融市场尤其是股市实无必要对此恐
期刊
人物简介  赵人伟,1933年(癸酉年)3月出生于浙江金华。浙江金华市婺城区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1957—1985年,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90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赵人伟研究员还曾担任过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经济研究》杂志主编等职务。他长期从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并且因为计划和市场问题的研究而获得1984年孙冶方经济学
期刊
在世纪罕见的疫情冲击之下,关于政府是否还需要设定今年的GDP增长目标,当前争议较多,总结一下有四类观点:(1)要坚决实现2010-20年间实际GDP翻一番的目标,今年增长目标还是要定在5.5%以上;(2)增长目标不可废弃,但可调低并放宽区间,如设定目标在2-3%左右;(3)不设定绝对增长目标,采用“相对增长率”,就是以中国增长速度与全球增长速度的差值,来设定目标和评估中国经济的增长状况;(4)不再
期刊
人物  黄峥身家超马云成中国第二大富豪!  北京時间6月22日8点50分,福布斯实时富豪榜显示,拼多多创始人黄峥身家达454亿美元(3212.8亿元),超越马云成为中国第二大富豪。  在整个中国富豪榜里,出生在杭州,今年才40岁的黄峥毫无疑问是最汹涌的“后浪”。仅用了5年时间,他就让手里的拼多多成长为市值突破1000亿美元的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仅次于阿里、腾讯和美团。  黄峥身价的暴涨也得益于拼
期刊
近期市场十分关注相关会议和文件没有再提“不急转弯”,流行的观点认为宏观政策会“不急转弯”,但弯还是要转的。由于去年基数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一季度数据和非可比性导致市场对经济运行看法产生了较大分歧。如何拨开云雾准确判断当前经济运行态势,对于合理选择宏观政策的方向,重点和力度至关重要,是未来一个阶段精准施策的基础。在分析经济运行态势的基础上,下一步更加现实的问题很可能是要思考是否还需要“转弯”。  经济
期刊
本书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是降低社会运行成本为切入点,系统论证保险机制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比较优势,详细推演保险形成宏观治理能力的原理,创造性提出“保险型社会”概念,描绘了构建保险型社会服務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线图。本书致力于填补保险服务国家治理理论与实证研究的空白,在国内保险学研究领域具有开创性。  本书是在我国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特定历史环境下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它
期刊
比利时布鲁塞尔游客逐渐增多  近日,随着越来越多欧洲国家逐步“解封”重新恢复运转,欧盟正计划建议疫情风险水平相近的欧洲国家之间互相开放边界。比利时布鲁塞尔游客逐渐增多。  美国新增确诊病例超4.8万例,系单日最大增幅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疫情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6月28日6时30分左右,美国累计确诊2501244例,累计死亡125435例。與前一日6时30分数据相比,美国新增确诊病例
期刊
人物简介  厉以宁,祖籍江苏仪征,1930年11月出生于南京。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留校工作,北京大学原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光华管理学院创始院长、名誉院长。七、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七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八、九届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他主持了《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起草工作,是“孙冶方经济学奖”等多个重
期刊
当前中国经济的运行情况比成熟的市场化国家复杂得多,我们比他们多考虑渐进改革中间的协调问题,要考虑的是政治与经济改革的平衡问题。  现在的财政政策是积极的,任务也布置了,但是微观情况仍然相当不好。市场预期非常不稳定,怎么办?这表象是资源配置有问题。我认为本质上不是金融问题,而是实体经济中间的结构和改革问题。  我们当前的资金量是松的,但是松不到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地方大量的债务压力和地方平台的庞氏骗
期刊
今年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直接导致中国经济遭遇休克式下滑,一季度GDP骤降至-6.8%,前所未有的供给侧冲击给广大市场主体、尤其民营及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生存挑战。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六保”,其中“保居民就业”居于首要位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疫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