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4日,《我俩的故事:平如美棠》的作者饶平如在上海病逝,享年99岁。
1922年出生的饶平如,做过书香门第的少爷、黄埔军校炮科学员、英勇的抗日战士、认真的会计与出版社编辑……而他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作为一个“有情人”。
1948年,26岁的饶平如与23岁的毛美棠订婚。多年之后,饶平如仍记得两人初遇的情景,“一眼望去,恰见一位面容姣好、年约二十的小姐在窗前借点天光揽镜自照,左手则拿了支口红在专心涂抹”。只这一眼,这位年轻人的生命轨迹被彻底改变。“在遇到她以前我不怕死,不惧远行,也不曾忧虑悠长岁月,现在却从未如此真切地思虑起将来。”
婚后为谋生计,他们辗转多地最后定居上海。“这是我一生中最风光的日子。”他回忆。然而,这样的生活仅仅持续了7年。1958年,饶平如被发往安徽接受劳动改造,一年只有一次探亲机会,美棠在上海独自抚养孩子。漫长的时间里,夫妻俩只能靠信件交流,没有互诉衷肠,只有说不尽的柴米油盐和时刻处于短缺的房租。昔日爱唱歌跳舞的时髦姑娘,消失在日复一日为生计的奔波中。在饶平如三子饶乐曾的童年记忆里,永远是母亲在灯下写信的样子,“她有一支金笔尖的钢笔,最后笔尖磨掉只剩两块铁皮。”
22年两人通信上千封,这些信件饶平如都保存着。从信中他知道妻子曾去自然博物馆工地上背水泥。多年后他每次路过上海自然博物馆,都会停下看一看。这些台阶里,不知道哪一块曾经沾着她的温度。
1979年,58岁的饶平如回到上海。可惜好景不长,美棠在1992年查出了糖尿病和肾病。他推掉所有工作专心在家照顾她。因为不放心他人,他学习做家庭透析,“一天四次,一次四个小时”。美棠因病记忆退化,说话转眼就忘,但孙女饶欣欣记得:“奶奶随口说想吃哪家铺子的蛋糕,爷爷就蹬自行车去很远的地方买;奶奶问及一件并不存在的黑底红花旗袍,爷爷就说要找裁缝做一件……”家人担心他的身体,他却说:“我总是不能习惯,她嘱我做的事我竟不能依她。”
2008年美棠走了。在美棠离去的痛苦里,他说:“海并不深,怀念一个人比海还要深。”从未学过绘画的他,决定画下他俩的故事。他画尽了与美棠从初识、结婚到生死殊途的60年,亲手构建和存留了一个普通中国家庭的记忆,也记录下了中国人最美最好的精神世界。“对于我们平凡人而言,生命中许多细微小事,并没有什么特别缘故就在内心深处留下印记,天长日久便成為弥足珍贵的回忆。”
2013年5月,《我俩的故事:平如美棠》出版,在中国累计销售超过20万册,且被译介到英、法、意、西等国家,感动无数人,被誉为“世间最美的爱情”。
“真正的爱情可以照亮一生的漫漫长路吗?”法国《观点》周刊曾报道说,“这本书对这个千百年来萦绕着文学领域的问题给出了一个完美的答案。”
这一生,饶平如命运几多坎坷,但大多时候,他脸上的笑容和白发一样明亮,苦难好像没留下一点墨色,只在提及抗战和美棠离世时他声音哽咽。他觉得人生在世,心里总要有爱,要怀着希望和意志,才能挺过种种苦难。儿子饶乐曾说:“父亲是天生且一生纯真的人。”
《平如美棠》出版后,常有人登门造访,饶平如就一遍遍回忆、讲述与美棠的往日,毫不厌倦,觉得幸福、高兴,感到美棠从没离开。他这样描述自己对美棠的爱:“一开始我被她的美貌所打动,但是后来是美棠的美好品德让我对她的爱更加坚定。在我们中国人的爱情观里,一见钟情固然美好,我们更推崇的是终生眷恋、白头偕老。”
曾经有人问他:“您已经九十岁了。难道这么长时间,没有把这个东西磨平了,磨淡了?”“磨平?怎么讲能磨得平呢?爱这个世界可以是很久的,这个是永远的事情。”
如今,平如去见美棠了,但世间的爱情故事,永不落幕。
■热议锐评:平如和美棠的不离不弃是乱世中平凡男女的一曲恋歌,其间命运的坎坷、生活的艰辛,皆因岁月的淘洗化为对人世的感念。“感谢两位老人,用他们平常的生活,用他们质朴的人生,用他们两个人紧紧牵起的手,两个人深深的想念,给我们上了一堂最美好的、相信爱的课程。”央视《面对面》的主持人王宁在“饶平如先生追思会”上这样说道。
因为他们,我们愿意相信美,愿意相信永远,愿意相信爱是永恒。(《北京晚报》《工人日报》)
■素材运用:爱情的美好;一个中国家庭的记忆;相思始觉海非深;坚守与希望;一生纯真的人;爱是永恒……
(资料来源:澎湃新闻、腾讯新闻等)
编辑/关晓星
1922年出生的饶平如,做过书香门第的少爷、黄埔军校炮科学员、英勇的抗日战士、认真的会计与出版社编辑……而他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作为一个“有情人”。
1948年,26岁的饶平如与23岁的毛美棠订婚。多年之后,饶平如仍记得两人初遇的情景,“一眼望去,恰见一位面容姣好、年约二十的小姐在窗前借点天光揽镜自照,左手则拿了支口红在专心涂抹”。只这一眼,这位年轻人的生命轨迹被彻底改变。“在遇到她以前我不怕死,不惧远行,也不曾忧虑悠长岁月,现在却从未如此真切地思虑起将来。”
婚后为谋生计,他们辗转多地最后定居上海。“这是我一生中最风光的日子。”他回忆。然而,这样的生活仅仅持续了7年。1958年,饶平如被发往安徽接受劳动改造,一年只有一次探亲机会,美棠在上海独自抚养孩子。漫长的时间里,夫妻俩只能靠信件交流,没有互诉衷肠,只有说不尽的柴米油盐和时刻处于短缺的房租。昔日爱唱歌跳舞的时髦姑娘,消失在日复一日为生计的奔波中。在饶平如三子饶乐曾的童年记忆里,永远是母亲在灯下写信的样子,“她有一支金笔尖的钢笔,最后笔尖磨掉只剩两块铁皮。”
22年两人通信上千封,这些信件饶平如都保存着。从信中他知道妻子曾去自然博物馆工地上背水泥。多年后他每次路过上海自然博物馆,都会停下看一看。这些台阶里,不知道哪一块曾经沾着她的温度。
1979年,58岁的饶平如回到上海。可惜好景不长,美棠在1992年查出了糖尿病和肾病。他推掉所有工作专心在家照顾她。因为不放心他人,他学习做家庭透析,“一天四次,一次四个小时”。美棠因病记忆退化,说话转眼就忘,但孙女饶欣欣记得:“奶奶随口说想吃哪家铺子的蛋糕,爷爷就蹬自行车去很远的地方买;奶奶问及一件并不存在的黑底红花旗袍,爷爷就说要找裁缝做一件……”家人担心他的身体,他却说:“我总是不能习惯,她嘱我做的事我竟不能依她。”
2008年美棠走了。在美棠离去的痛苦里,他说:“海并不深,怀念一个人比海还要深。”从未学过绘画的他,决定画下他俩的故事。他画尽了与美棠从初识、结婚到生死殊途的60年,亲手构建和存留了一个普通中国家庭的记忆,也记录下了中国人最美最好的精神世界。“对于我们平凡人而言,生命中许多细微小事,并没有什么特别缘故就在内心深处留下印记,天长日久便成為弥足珍贵的回忆。”
2013年5月,《我俩的故事:平如美棠》出版,在中国累计销售超过20万册,且被译介到英、法、意、西等国家,感动无数人,被誉为“世间最美的爱情”。
“真正的爱情可以照亮一生的漫漫长路吗?”法国《观点》周刊曾报道说,“这本书对这个千百年来萦绕着文学领域的问题给出了一个完美的答案。”
这一生,饶平如命运几多坎坷,但大多时候,他脸上的笑容和白发一样明亮,苦难好像没留下一点墨色,只在提及抗战和美棠离世时他声音哽咽。他觉得人生在世,心里总要有爱,要怀着希望和意志,才能挺过种种苦难。儿子饶乐曾说:“父亲是天生且一生纯真的人。”
《平如美棠》出版后,常有人登门造访,饶平如就一遍遍回忆、讲述与美棠的往日,毫不厌倦,觉得幸福、高兴,感到美棠从没离开。他这样描述自己对美棠的爱:“一开始我被她的美貌所打动,但是后来是美棠的美好品德让我对她的爱更加坚定。在我们中国人的爱情观里,一见钟情固然美好,我们更推崇的是终生眷恋、白头偕老。”
曾经有人问他:“您已经九十岁了。难道这么长时间,没有把这个东西磨平了,磨淡了?”“磨平?怎么讲能磨得平呢?爱这个世界可以是很久的,这个是永远的事情。”
如今,平如去见美棠了,但世间的爱情故事,永不落幕。
■热议锐评:平如和美棠的不离不弃是乱世中平凡男女的一曲恋歌,其间命运的坎坷、生活的艰辛,皆因岁月的淘洗化为对人世的感念。“感谢两位老人,用他们平常的生活,用他们质朴的人生,用他们两个人紧紧牵起的手,两个人深深的想念,给我们上了一堂最美好的、相信爱的课程。”央视《面对面》的主持人王宁在“饶平如先生追思会”上这样说道。
因为他们,我们愿意相信美,愿意相信永远,愿意相信爱是永恒。(《北京晚报》《工人日报》)
■素材运用:爱情的美好;一个中国家庭的记忆;相思始觉海非深;坚守与希望;一生纯真的人;爱是永恒……
(资料来源:澎湃新闻、腾讯新闻等)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