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能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就是让学生在学会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的前提下,锻炼逻辑分析能力,增强独立思考能力。
关键词:独立思考能力;重要性;现状;建议
G623.5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新课程的改革正按照自己的步伐如火如荼地开展。但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渐地暴露出来,如果想让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就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现如今的数学教学中,小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阻碍,为了改变这个问题,教学工作者一定要想办法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欠缺独立思考能力的现象分析
1、主动型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现象分析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中,老师是课堂的绝对主体,以传授数学知识为目标,而学生则是接受式的学习,记下老师所讲的重点公式等内容,为之后的考试做准备。这样的上课形式导致老师成了教学的权威,影响了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1]。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养成了依赖老师的习惯,发现数学中的问题第一时间就会让老师解答,久而久之放弃了独立思考。
2、被动型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现象分析
我国虽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现在应试教育仍然是主流。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和家长过分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让学生负担格外严重。根据研究调查表明,现在的小学生每天平均要上6门课程左右,写作业也要好几个小时[2]。这样繁重的课业让学生们根本没有时间去独立思考,客观上也造成了被动型欠缺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独立思考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在不依靠外界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它体现了教学目标的重要要求。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可以间接激发出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小学教学活动最重要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1、还原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育的发展让我们每个人都清楚认识到,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的教育需求,应该被时代所淘汰。在传统模式的教育下,更能体现老师的主体地位,但长期在这样的束缚下,会导致小学的数学课堂气氛压抑,学生只会被动接受知识,无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想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就要求了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原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营造出一个欢快、良好的学习氛围。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在讲完重点后,组织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讨论分析,让学生自由发言,以此来锻炼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逻辑能力,对于回答好的同学要适当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这样的做法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要养成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要启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去主动性地思考。这要求在小学数学实际教育中,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的需要和变化,及时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新方案。数学是一门锻炼思维能力的课程,教师可以很好地用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灵敏性和敏捷性,而且数学还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可以在解题中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然后一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主动性。同时数学又是一门变通的学问,一道问题的解法不是死板的,变通地运用其他方法同样可以解答这道题目。
2、引导学生进行课下讨论
拥有一个轻松、愉快的讨论氛围,才能让学生们乐意参与讨论当中,让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有助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来传授知识的难易程度,适当地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讨论小组,然后老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来对知识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在这个讨论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锻炼出独立的思考能力[4]。另外需要注意的一點是,老师要经常对学生们课下的讨论成果进行验收,在课上和课下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学习成果的高效运行,让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除此之外,老师还应该对学生的与讨论方法予以指导和帮助,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
3、结合生活实际,开展趣味教学
根据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的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热情度不高,认为数学是一个枯燥乏味的学科,很多知识点根本理解不了,久而久之就放弃了数学的学习。作为一名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没有了兴趣,更加无从谈起独立思考能力。为了改变这个现状,就必须先改变课堂氛围,活跃数学课堂的气氛,让学生们可以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开展数学学习。想要开展这样的趣味教学,老师需要结合生活的实际,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提取出一些比较有趣味性的话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5]。在指导小学生学习加减法时,老师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们动用手指来充分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再比如老师教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时,可以给学生留作业,让学生们找来生活中的包含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等物品,在课堂中摆弄一下,感受出不同几何体的特性,让学生们在游戏中学习。结合生活实际,开展趣味性教学,更加能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四、总结
数学学科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都有着极高的要求,也正因为这样的复杂性,才赋予了数学独特的魅力。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中,想让学生们也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就要培养起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种能力对学好数学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在真正的教学活动中,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加强对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只有做到这点,才能让小学的数学教学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自由发散思维的广阔空间。
参考文献:
[1]赵勤.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探讨[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9).
[2]王耀.坤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3(66).
[3]唐志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素质教育,2013,12(6).
[4]王伟.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分析[J].教育战线,2012,11(8).
关键词:独立思考能力;重要性;现状;建议
G623.5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新课程的改革正按照自己的步伐如火如荼地开展。但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渐地暴露出来,如果想让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就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现如今的数学教学中,小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阻碍,为了改变这个问题,教学工作者一定要想办法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欠缺独立思考能力的现象分析
1、主动型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现象分析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中,老师是课堂的绝对主体,以传授数学知识为目标,而学生则是接受式的学习,记下老师所讲的重点公式等内容,为之后的考试做准备。这样的上课形式导致老师成了教学的权威,影响了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1]。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养成了依赖老师的习惯,发现数学中的问题第一时间就会让老师解答,久而久之放弃了独立思考。
2、被动型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现象分析
我国虽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现在应试教育仍然是主流。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和家长过分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让学生负担格外严重。根据研究调查表明,现在的小学生每天平均要上6门课程左右,写作业也要好几个小时[2]。这样繁重的课业让学生们根本没有时间去独立思考,客观上也造成了被动型欠缺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独立思考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在不依靠外界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它体现了教学目标的重要要求。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可以间接激发出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小学教学活动最重要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1、还原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育的发展让我们每个人都清楚认识到,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的教育需求,应该被时代所淘汰。在传统模式的教育下,更能体现老师的主体地位,但长期在这样的束缚下,会导致小学的数学课堂气氛压抑,学生只会被动接受知识,无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想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就要求了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原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营造出一个欢快、良好的学习氛围。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在讲完重点后,组织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讨论分析,让学生自由发言,以此来锻炼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逻辑能力,对于回答好的同学要适当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这样的做法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要养成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要启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去主动性地思考。这要求在小学数学实际教育中,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的需要和变化,及时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新方案。数学是一门锻炼思维能力的课程,教师可以很好地用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灵敏性和敏捷性,而且数学还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可以在解题中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然后一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主动性。同时数学又是一门变通的学问,一道问题的解法不是死板的,变通地运用其他方法同样可以解答这道题目。
2、引导学生进行课下讨论
拥有一个轻松、愉快的讨论氛围,才能让学生们乐意参与讨论当中,让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有助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来传授知识的难易程度,适当地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讨论小组,然后老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来对知识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在这个讨论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锻炼出独立的思考能力[4]。另外需要注意的一點是,老师要经常对学生们课下的讨论成果进行验收,在课上和课下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学习成果的高效运行,让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除此之外,老师还应该对学生的与讨论方法予以指导和帮助,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
3、结合生活实际,开展趣味教学
根据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的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热情度不高,认为数学是一个枯燥乏味的学科,很多知识点根本理解不了,久而久之就放弃了数学的学习。作为一名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没有了兴趣,更加无从谈起独立思考能力。为了改变这个现状,就必须先改变课堂氛围,活跃数学课堂的气氛,让学生们可以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开展数学学习。想要开展这样的趣味教学,老师需要结合生活的实际,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提取出一些比较有趣味性的话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5]。在指导小学生学习加减法时,老师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们动用手指来充分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再比如老师教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时,可以给学生留作业,让学生们找来生活中的包含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等物品,在课堂中摆弄一下,感受出不同几何体的特性,让学生们在游戏中学习。结合生活实际,开展趣味性教学,更加能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四、总结
数学学科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都有着极高的要求,也正因为这样的复杂性,才赋予了数学独特的魅力。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中,想让学生们也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就要培养起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种能力对学好数学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在真正的教学活动中,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加强对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只有做到这点,才能让小学的数学教学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自由发散思维的广阔空间。
参考文献:
[1]赵勤.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探讨[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9).
[2]王耀.坤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3(66).
[3]唐志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素质教育,2013,12(6).
[4]王伟.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分析[J].教育战线,201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