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o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语文阅读教学沿用的是“带着问题读”的教学模式,过多过细的问答占据了学生课堂学习时间,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工具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必须经过反复操练,才能掌握和运用这门工具。为此,学生应该在听、说、读、写、思、画、演、议、背、问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目前最要紧的是改变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听,被动答的现状,让学生动起来,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一、书声琅琅,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语文教学中的读是一个载体,在课堂中,它承载着多种使命。正如新课标中所诠释的: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里说:“熟读才真是吟味,才能欣赏到精微处。”语文课上讲“品析”,也不过是要熟读,读出书中的真味来。绝不是去讲解和分析。小语教学专家崔峦先生在第三次全国阅读教学研讨会上也提出了阅读教学“以读为本”的观点。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堂必须重视读的训练,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学习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需要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就用默读;需要把握文章主旨,抓住关键就浏览;需要品味语言,体会情感就朗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方式,根据文本内容的不同和学习的需要可以选择与之相应的朗读方式,比如:为了激发兴趣就采取赛读;为了突出内容的反差就采取对比读;为了走进不同角色的内心世界就分角色读;为了升华情感,渲染气氛就配乐朗读;为了个体品味,个性阅读就自由读;为了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就指名读;为了增强气势,全面参与就齐读;为了涵咏咀嚼就诵读等等。“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著名语言家张志公先生说:“语文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所以,唯有书声琅琅的课堂才是真正“活”起来的语文课堂。
  二、积累运用,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学科。小学语文课本中有那么多文质兼美的好文章,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积累背诵。背诵是中国传统母语学习的重要手段,是理解感悟的最有效方法。也是我们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前提和基础。
  不动笔墨不读书,学习语文不仅要积累优美的语言,还要注重写,学习语文归根结底是要运用语言文字。阅读教材文质兼美,情文并茂,里面有很多表达方法值得学习模仿。如《威尼斯的小艇》课文最后一段是静态描写。作者运用了以动衬静方法,写月的影子在水中摇晃,这一动态描写反而衬托出了当时夜晚的寂静。学习这一段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威尼斯夜晚寂静的美,在感受美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表达方法的妙处,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内化,进行动静结合的片段练习。再如:《哈尔威船长》一课,运用了多种描写,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各种描写方法的好处,并结合实际尝试着去运用。如文章中的对比描写,展示人物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语言描写,展现人物的镇定自若、沉着果敢。特写镜头,展露人物忠于职守的高大形象。在感悟人物形象的同时,体会多种描写方法的好处,然后让学生写一写生活中熟悉的人,并尝试着运用多种描写方法,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运用了叙事加抒情的表达方法,在教学本课时,我们引导学生在读一读,说一说等活动中,感受文本所体现的那份浓浓的师生情,学生在读中品词析句,在读中悟情得法,然后再让学生尝试用叙事加抒情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的老师,学生的记忆的闸门就会被打开,不仅能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且学会了恰当的运用叙事加抒情的表达方法。除了学习表达方法,还可以仿句式,仿构段……根据教材的特点,我们可以因文而异。
  我们的教材体裁多样,特点各异。除了仿写,有的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续写、补写;有的可以变换体裁进行改写;有的可以扩写、缩写;有的可以写读后感……
  只有让学生的笔动起来,思维才会活起来,妙笔才会生花,语文才会充满灵性。
  三、议论纷纷,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课堂讨论可以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样也可以促使学生勤于思考,主动创新,而且能在相互交流讨论中突破思维习惯,修正事先不确切、不完善的认识。所以,在语文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的机会。讨论是对提问的延续。那么什么样的问题需要通过讨论来解答呢?首先,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是通过独立思考很难解答的问题;另外,答案是不唯一的,可以从多个角度解读的;还有就是教学中的难点,需要通过讨论来提高认识。
  议论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师生间可以展开讨论;同桌间可以展开讨论;小组间还可以展开讨论。讨论的形式可以依据讨论的内容来定。不管选择什么样的形式,总之,要为学生创设议论纷纷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拓宽思路,在交流中提高认识,在交流中学习语文。
  四、大胆质疑,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义的是问号。”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基础。培养发问精神对求知成才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而语文教学,其根本目的正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各种问题和现象的思考及判断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把“问”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例如:教学《秋天的怀念一课》,在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后,我给了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学生提出了一些特别有价值的问题,如:“母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看菊花?”“菊花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课文为什么以‘秋天的怀念’为题?等等,其实解决了这些问题,也就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目,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
  在学生敢问的基础上再逐渐培养其乐问、会问。教师要想提高学生问的质量,不仅要告诉学生提“问题”的方法,必要时也要做好提“问题”的示范。要蹲下来看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作示范。另外,把握“问”的时机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质疑问难的时机很多,可以对课题进行质疑;可以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可以在矛盾处进行质疑;可以对不理解内容进行;可以就文章的遣词造句发问;可以对文本内容和作者提出质疑;也可以对标点进行质疑;还可以根据课题等等。总之,有疑就要问,在问中发展思维,在问中明晰认识。
  语文课堂应该通过有序有效的学生主体性活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书的能力。以活动激发兴趣;以活动促进理解感悟;以活动发展语文能力。只有让全体学生充分地活动起来,参与其中,感悟其中,语文课堂才有可能真正地“活”起来。
其他文献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出发点都在于能动地促进幼儿语言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语言教育应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幼儿园应以《幼儿园教育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也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老师要注重小学语文教学。情境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让老师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和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这个教学情境来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一个轻松愉悦的兴趣,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主动设计教学情境。本文旨在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的扩大,我国总体劳动力供过于求,就业形势严峻。贫困大学生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特有现象,作为学校的弱势群
本文运用方差分析法,以管理类研究生为例,探讨其课程体系设置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学术型研究生与应用型研究生的对比分析,探讨办学层次、办学规模、科研能力、学科体系完整性对研
通过对隐覆型岩溶地基稳定性的分析,采用压浆法预处理隐覆型岩溶地基,并对压浆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压浆预处理隐覆型岩溶地基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可行的.
将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移植、认可和运用到教育领域是在终身教育理念提出后,现已成为当今世界所公认的教育发展趋势和思想理念。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一线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基地,在加强对高职人才质量培养的同时更应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这在客观上就要求关注与加大对学生发展后劲的教育——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指向标。由于我国多民族以及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在推广运用和发展教育可持续发
【摘 要】  写作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评价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准,写作能够很好地反映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一个人情感生活的缩影。写作生命化,指的是学生用文字与生命交流的一种状态,学生在文字中倾诉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意愿、阐述自己的观念,与生命进行对话,没有太多客观事物的束缚,只将心事流淌在文字间,放飞自己心灵的翅膀。文本即从写作生命化的角度,浅谈高中生如何写出有生命的文章。  【
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下,以财政学为代表的理论类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充分利用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结合数字化校园环境中各种教学媒体的特点,对财政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
【摘要】“六个一”实践活动目前还属于新生事物,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和总结。本文主要从构建管理机制、交流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等方面做出探索,以确保其活动长期有效的开展。  【关键词】重庆大学生 六个一 长效机制  “天之骄子”是社会给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戏称。如何让当代大学生成长为社会栋梁之才,成为了一个摆在世人面前的重大社会课题。重庆市率先在全国为大学生铺就了成才之路。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