椀见宜男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ergh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河南省许昌禹州市发现一件“椀见宜男”铭红绿彩瓷碗,碗心以生动的萱草图样配合碗口的四字铭文,体现着宋金时期“宜男多子”的生育文化。萱草作为祥瑞植物,寓指母亲、宜男、无忧。魏晋及至明清,萱草既是农业社会生育文化的体现,也承载着人们“多子多福”“椿萱并茂”“无忧无虑”的生活愿望。笔者通过对瓷器与书画中萱草形象的描绘,通过对魏晋、宋金时期生育风俗的研究,揭示我国农业社会时期传统生育风俗的典型性。
  关键词:宜男;萱草;生育文化
  1 发现“椀见宜男”铭红绿彩瓷碗
  河南省许昌禹州市发现一件红绿彩瓷碗(图1、图2),弧腹敞口,圈足深削。胎色青灰,化妆土敷至碗下腹部,罩透明釉,碗内口沿红彩书写“椀”“见”“宜”“男”四字。内下腹及碗底绘萱草花一株,红彩勾线,绿彩填绘枝叶、点缀花蕊。整个碗规整大方,从特征来看属宋金时期磁州窑风格的器物,是难得的文物资料。
  “椀”“见”“宜”“男”四字的语序及解读,有三种:椀见宜男、见宜男椀、宜男椀见。“宜男”为一词组,《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载,“关扑”器用中有“宜男扇儿”“宜男竹作”[1],同时,在故宫馆藏中有一件宋代磁州窑系瓷枕(图3),枕面书“宜男小”四字。“椀”,同“碗”,形旁从“木”、声旁从“宛”。《说文解字》言:“宛,屈草自履也,从宀、夗声。其义之一:‘四方高中央下’,符合南阳西、北、东三面环山,当中低平的盆地地貌特征。”[2]“见”同“现”,意为出现、显露。因此,笔者认为“椀见宜男”的语序最为恰当。
  从碗中植物的形状来看,最完整的一朵花卉有六个花瓣,呈卷曲状,花蕊直立。根据花卉形状及“宜男”二字相关的文献来看,此株植物为萱草。萱草属于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每年春天发芽,5~7月抽茎开花。萱草花色种类繁多,但多为橘色、黄色等暖色,花瓣可分单瓣、重瓣。陈淏子在《花镜》中如此描述萱草:“茎无附枝,繁萼攒连,叶弱四垂,花初发如黄鹄嘴,开则六出,色黄微带红晕。”[3]
  2 萱草的寓意
  萱草自古以来有三种寓意:忘忧、宜男、母亲。
  2.1 “忘忧草”一说
  萱草最早出现于《诗经·卫风·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谖”字,“《卫风》:‘终不可谖兮。’傅曰:‘谖,忘也。’此谖葢藼之假借。藼,本令人忘忧之草,引申义,凡忘皆曰藼。《伯兮》诗作‘谖草’”[4]。萱草被赋予了“忘忧”的寓意。《本草经集注》中言:“萱草味甘,令人好戏,乐而忘忧。”[5]《本草求真》中谓:“萱草味甘而气微凉,能去湿利水,除热通淋,止渴消烦,开胸宽隔。令人心平气和,无有忧郁。”[6]可见从药性上讲,萱草都有宽胸理气、使人忘忧的作用。
  2.2 寓指“母亲”
  《诗经疏义》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7]。“北堂”是古代士大夫家主妇常居之所,后来指母亲的居室,常用它来指称母亲。唐孟郊早年多次试第,四十六岁才登进士第,离家远游期间,创作了《游子吟》等思亲诗章,其中一首《游子诗》写到:“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古代士子远游前都会在母亲的堂前植一株萱草,以减轻母亲对游子的思念。因此,萱草寓指“母亲”,有“母亲草”的美称。后世也以“椿萱并茂”祝颂父母安康多寿。
  2.3 “宜男”说
  萱草作为祥瑞植物,人们更多的是取其“宜男”之意。三国曹植有《宜男花颂》:“草号宜男,既晔且贞。其贞伊何,惟乾之嘉。其晔伊何,绿叶丹花。”从形与色、德行与作用上来赞美“宜男草”,可见何等受人喜欢。同时,这也说明萱草很早就有“宜男”之名。南朝梁元帝也有《宜男草诗》:“可爱宜男草,垂采映倡家,何时如此叶,结实复含花。”
  古人为何称萱草为“宜男草”?虽然佩戴萱草花生男孩并没有可靠的依据,但在古代,孕婦佩戴萱草花已成为一种习俗。晋嵇含在《南方草木状》中载:“妇人怀妊佩其花,生男者即此。”[8]《齐民要术·鹿葱》引晋周处《风土记》曰:“宜男,草也。高六尺,花如莲。怀妊人带佩,必生男。”[9]《本草纲目》也引周处《风土记》云:“怀妊妇人佩其花则生男,故名‘宜男’。”[10]
  3 萱草在宋以后文物上的形象
  萱草寓意美好,是农耕文明下求子、敬母传统与忘忧情结的表现。萱草往往作为一种象征,承载着人们对安定无忧生活的向往。在这部分,笔者主要以瓷器与绘画上的萱草为主,分析其形象特征。
  明谷应泰《博物要览》云:“定器有划花、绣花、印花三种,多因牡丹、萱草、飞凤三种,时造式多工巧。”[11]可见,萱草纹是宋金时期定窑瓷器代表性纹饰之一。在《定窑瓷器萱草纹刍议》一文中,以线图的形式介绍了主要发现于河北曲阳涧磁村的白釉萱草纹瓷器。“定窑萱草纹具有典雅、柔和的整体风格,多运用偏刀、浅刻的划花技法……为增加立体感,常在纹饰轮廓线旁衬以细线,形成双线划花的装饰效果”[12](图4,节选自《刍议》一文)。在海南省博物馆展示的华光礁出水瓷器(图5)中,也有类似纹样,但这种纹样现今被称为“莲花纹”,似乎与萱草的典型特征也并不完全相符。
  宋金时期表现萱草主题、带有萱草纹样的彩瓷,仍待笔者进一步寻觅、补充。
  在《浅谈萱草及其在明清官窑瓷上的应用》[13]一文中,萱草堂主人(日本)引用南宋毛益绘的《萱草游狗轴》(图6,日本大和文化馆藏)及《明人画鸡轴》(图7,台北故宫院藏),表现宋明以来绘画作品中萱草的形象。在以上两幅图中,萱草似乎作为配角,作为周边景物衬托主体动物,但画家仍然用工整的笔触、醒目的色调强调了它的存在,烘托着母与子的画面。在陈洪绶的《竹石萱草图》(图8)中,也以兼工带写的技法,采用萱草与寿石相呼应的构图,呈现出“宜男多寿”的美好寓意。   而在衬托、共生的构图方式之外,萱草也作为主角呈现在画面中,如陈洪绶的《萱草图》(图9),萱草占据画面的主体位置,以洞石作为衬托,用优美流畅的线条展现萱草花朵的舒展与叶脉的柔和。清代恽寿平的《萱草图》(图10)也将萱草作为主体,并题“云锦靡然称富贵,披图一见即忘忧”诗句,以寓意“忘忧”。而不同的是,陈洪绶用墨色勾勒,恽寿平采用没骨画法彩绘,一则雅致,一则温丽,但都呈现着萱草典雅的美感。
  明代绘画对瓷器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最适合表现萱草美感的瓷器便是胎白釉亮的景德镇瓷器。景德镇御窑厂出土的明宣德黄地青花萱草图盘(图11),采用青花勾线的笔法写实性表现萱草的形象,并以黄色釉地衬托青花萱草,对比明显,形象逼真。在广州市文物总店有一件清代粉彩萱草纹盘(图12),胎质坚实白润,釉质光亮匀净,彩绘生动。以黄色晕染花瓣,胭脂红色点染花蕊,草绿与翠绿舒染叶脉,并在根部用红彩填绘杂花,以示衬托并保持画面重心稳定。整体用色艳而不俗,色阶浓淡有致,色系搭配和谐,是粉彩中不可多得的佳品。
  在明清官窑器物中,以萱草为主题的纹样不在少数。萱草作为“母亲”“宜男”的象征,多与“石榴”组合构图,呈现“宜男多子”的寓意;与洞石构图,形成“宜男益寿”的寓意;与祥瑞的动物构图,展现古人对父母安康、多子多福、无忧无虑这般美好生活的希冀和祝颂。
  4 “宜男”与古代生育文化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十三经注疏》中对此有如此解释:“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14]意即:见父母的过错而不言,曲意奉行,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不孝之一;家境贫穷父母年迈,而自己却不知进仕第以奉养,不孝之二;不娶妻不生子,断了祖先的香火,不孝之三。孟子的“无后为大”伦理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陶潜《命子》诗中则曰:“三千之罪,无后为急。”自古以来,对于男婴的渴望是生育文化的主题,重男轻女的传统是农业社会人口结构、生产力的自然选择,也是男权社会的必然导向。
  历史上,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许多与生育文化相关的风俗。在民俗活动中,佩戴萱草祈祷生男孩是最常见的。还有在特定的寺庙前行善布施,如《荆楚岁时记》载:“四月八日,长沙寺阁下有九子母神。是日,市肆之人无子者,供养薄饼以乞子,往往有验。”[15]魏晋南北朝大量出现宜男诗赋及形成的求子风俗,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战争频繁有直接的关系。男子是主要的劳动力,大量征伐不仅急剧消耗民力,而且使男性数量明显减少。因此,渴望生子既是现实的诉求也是对安定美好生活的憧憬。
  此外,宋代有较多表现生育文化的文物,扒村窑出土一件金代连生贵子图盘(图13),一个可爱的男婴持莲叶呈现于莲花丛中,婴孩灵然跃动,莲花朵朵盛开,一派生活富足安逸的气象。宋金时期,这样的瓷盘一般都是送给新婚夫妇的,寓意美好,让人欢喜。
  宋金时期,虽然经济实力较强,但以耕织为主的农业社会,在个体年老体衰失去劳动能力后,就需要子孙赡养;继而年寿尽矣,又要由子孙送终。在提倡孝道为本的宋代,子孙对至亲养老送终是基本的家庭责任。所谓“生有以养,死有以葬”,这也是宋人最基本的伦理要求。苏轼在多次政变与党争中饱受贬抑之苦,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即使如此困顿,子孙的繁衍与孝敬仍使他倍感欣慰,遂有“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16]一言。
  在子嗣绵延、多子多福的生育思想下,宋人的求子活动多种多样。一则是妇女食用象征性的食物,如葫芦瓜、枣儿等,将葫芦瓜比喻为女性的孕育器官,内含多子之意,“枣儿”又与“早儿”谐音,以此寄托生子的愿望。二则祈求神助,去寺庙烧香拜佛,供奉观音(传说主管生子的菩萨),早晚烧香诵经以求得子。三则多做善事。
  5 结语
  综上可见,在农业社会,无论是征伐战乱时期,还是社会稳定经济富足时期,求子风俗都是一脉相承的。而透过“椀見宜男”与“宜男小枕”等寄托生子愿望的文物与萱草花这般寓意祥瑞的香花美草,可见古人对子嗣绵延、多子多福这般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寄托。
  参考文献
  [1](宋)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胜录[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
  [2][4](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清)段玉裁注.北京:中国书店,2011.
  [3](清)陈淏子.花镜[M].伊钦恒校注.北京:农业出版社,1962.
  [5](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6](清)黄宫绣.本草求真[M].赵贵铭校.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7](元)朱公迁.诗经疏义:四库全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8](晋)嵇含.南方草木状[M]//说郛:卷87.北京:中国书店,1986.
  [9](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M].北京:中华书局,2015.
  [10](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二)[M].北京:中国书店,1988.
  [11](明)谷应泰.博物要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9.
  [12]隋璐.定窑瓷器萱草纹刍议[J].文物春秋,2015(5).
  [13]萱草园主人.浅谈萱草及其在明清官窑瓷上的应用[J].收藏界,2006(8) .
  [14](清)阮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5](南朝梁)宗怀.荆楚岁时记[M].姜彦稚辑化.长沙:岳麓书社,1986.
  [16](宋)苏轼.苏轼诗集:卷四二:借前韵贺子由生第四孙斗老[M].(清)王文诰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6.
其他文献
摘 要:龙虎纹镜是汉代铜镜中常常出现的题材,流行于东汉晚期至南北朝时期,纹饰以圆雕手法表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馆藏的悬璧铭六乳四神龙虎纹镜,镜体硕大,纹饰精美,寓意富贵祥瑞,为东汉时期龙虎镜之佳品。镜背的装饰纹饰及铭文内容,不仅有着东汉装饰艺术的大气张扬风格,还体现了当时人们尊崇原始图腾与儒学的思想观念和汉代精湛的铸造工艺和先进的冶铸技术,而且宣扬了铜镜的铸造品牌。  关键词:汉;龙虎纹镜;铭文;儒
期刊
摘 要:安徽省寿县博物馆收藏的7件白釉瓷盏托,是1959年寿县城关进行基建在北门(即靖淮门)内施工时出土的。经专家鉴定,藏品形制特殊,是宋代瓷托中特有的一种类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器物的形制、胎质、釉色、纹饰和制作工艺等方面来判断,确认这几件白釉瓷托为北宋定窑之器,应属定窑白釉瓷托类中难得一见的精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寿县博物馆;白釉高足盏托;北宋;定窑;纹饰  2015年初冬,江淮
期刊
摘 要:明清宫廷金铜佛造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工艺特点,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反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文章精选鞍山市博物馆馆藏明清宫廷鎏金铜佛像,对其造型、工艺特点和时代特征进行研究,以期有助于读者对这类文物的品鉴。  关键词:佛造像;鎏金铜佛;鞍山市博物馆  明清两朝都曾利用藏传佛教来实施其统治,对藏传佛教都采取了尊崇和扶持的态度。由于明清两朝政府大力推动藏传佛教在中原的传播,佛像
期刊
摘 要:伴随着小说《红楼梦》而创作的清代插图现存50多种,徐宝篆的《红楼梦人物图册》为其中保存较为完整且成体系的一部佳作。文章从艺术传承和创新之处出发,节选图册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单页,通过分析人物服饰、动作姿态、环境道具等,来探讨画家对人物形象的描绘,并对其中题名留白页进行考据拟题。  关键词:《红楼梦人物图册》;徐宝篆;人物形象;题名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上层贵族生活
期刊
摘 要:许昌市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根据地方史与有限的文物,综合多种资源,以“小专题、大通史”的框架格局,在陈展主题、框架结构、内容设计、表现形式、文物展示、信息传递、互动展项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充分展现了许昌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古代文明,最终荣获了全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奖。  关键词:许昌;基本陈列;特点  2012年5月,许昌市博物馆的新馆在环境优美的新东区落成开放,它以庄重典雅、大气磅礴的
期刊
摘 要:元青花瓷器的存世量较少,十分珍贵。内蒙古包头博物馆珍藏着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瓷罐。该馆从发掘发现、收藏研究经历了一段跌宕起伏的历程。该罐是国内所存元青花大罐中唯一一件有准确出土地点的珍品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  关键词:青花罐;发掘出土;研究价值;文化内涵  700年前的浴火重生,挣得今生倾城的幽蓝。元青花瓷的创烧成功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开创了
期刊
摘 要:文章试图透过潘天寿创作的《露气》的历史脉络及其相关画语录,还原当时的创作语境,力求获悉时代精神是如何影响画家的创作,在作品中又是如何体现的。  关键词:潘天寿;《露气》;时代精神;治艺理想  笔者试图透过潘天寿《露气》所承载的信息,去找寻他艺术的发展脉络,清楚地认识到它可能是一个被截断了的历史,亦可能是片面的。但笔者这样做的目的,是试图截取一段重要的历史年代,管窥一斑,试分析当时的历史情境
期刊
摘 要: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依托馆藏文物标本,生动、形象地反映人文历史和传统文化。发挥好文物证史、资政、育人作用,以加强对各族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为主线,使观众通过参观汲取文化知识,从而拓宽知识领域,坚定文化自信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  阿克苏博物馆在2009年开馆之初,就确立了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
期刊
摘 要:天水自古为华夏重镇,文脉昌盛,代代承续。众多书画艺术家留下了一幅幅流传千古的艺术佳作,这些作品中往往蕴含着作者的创作灵感和艺术境界等。这次对已故当代著名画家的作品甄选展出,既是缅怀,更是传承。  关键词:天水;已故画家;作品展;鉴赏  天水钟灵毓秀,文脉昌盛,书画艺术历数百年而不衰。众多书画大师相承一脉,倾心浸淫于书画之道,翰墨飞扬,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艺术佳作。为缅怀天水老一辈艺术家在
期刊
摘 要:文章从东莞市博物馆馆藏晚清民国地契出发,介绍馆藏地契的基本情况、契约的内容以及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从中了解到晚清、民国时期东莞传统的人情、道德、民风和习俗。  关键词:地契;东莞市博物馆;乡情  民间地契是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见证物,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重视。地契作为见证我国土地权属变更的重要历史资料,真实地反映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所有权制度、土地权属变更以及土地的管理制度。  地契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