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ersonKKE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历史的氛围
  
  笔者认为,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地理、生物亦如此),责任不在学生,而在学校和教师。一个时期以来,应试教育一直在左右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向和目标。教育行政部门还是以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教学好坏的唯一标准(尤其是初级中学)。学校为了升学率,给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这几门视为主要科目的配备实力强劲的教师,而史地生教师,多是老、弱、病者。
  教学过程中,所谓的主科是大会提、小会问,督促、督促、再督促。而史地生,似乎没有这三个科目的存在。史地生想开展的一些活动,只停留在学校的工作计划书里,几乎没有得到认真实施过。不知不觉中,课程形成了主科、副科,人们的观念中,有了某科重要,某某科不重要的思想。教育者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自然就不重视所谓的"副科"了。学生在这样的教育教学氛围下,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也就必然的了。
  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笔者认为:学校、老师必须转变教育目的观,教育作用观,教育价值观,教学观,知识观等教育思想和观念。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课程不分主次,同等重要,同等重视,全面发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历史的氛围。没有这个作基础,去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那是空的。
  
  二、注意做好角色转换,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一个时期以来,我们的历史教学,一直沿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板书学生抄这种陈旧的方式。还未摆脱"填鸭式"的俗套。学生还未真正成为课堂教与学的主体。这主要是我们的教育教学还没有转变上述的教育目的观、教育作用观、教育价值观、教学观、知识观所致。尤其是作为施教者的教师,教学观没有转变,那他总是个权威主义者。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学生的学习完全听命于教师的安排和灌输。教学过程是严格的程式化的、形式主义的高度的整齐划一的。就是说,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者、组织者和评判者,学生只有听从,无权参与。
  而现代教育则认为,学生是有思想的能动认识主体,是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教师的职责在于确定教育方向和指导学习,包括帮助学生懂得要学什么,为什么要学以及怎样学。教学过程提倡个性化,活动化和探索化。
  基于这个认识,笔者认为,历史教学中,作为施教者的教师,要放下"教师"的架子,舍弃自己的"权威",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互动的教与学关系,帮助、引导引导学生如何去学,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由过去的"客体"变为今天的"主体"。只有完成这个角色的转换,才能谈及如何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精心备课、授课
  
  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必须精心备课、授课,既备教材,也备学生。只有对教材的内涵做到完全的理解和对学生状况(知识状况,个性情况)的完全了解,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实际的教案来。
  1.导入语要新颖有趣。导入要从学生见得着,摸得到的细节入手,让学生从自身经历去感知过去或者未来。
  2. 授课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知识的能力。教学过程就在于是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在课堂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知识、培养能力。
  3.注意学生个性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不是学生教学生,学生自己看自己答,或者由电脑来教学生,而是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学生的适度参与,师生互动和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
  就是说教师在把好重点和调控课堂的前提下,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实现"动"(学生的参与)"静"(教师的的精讲点拨)结合。通过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活动内容,发掘活动深度,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的。可以说,缺少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不是完整的有成效的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无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得到实现。
  同时,课堂教学中,即学生在课堂上表演、讨论,师生互问,学生互相答疑中,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激活方式。不同的学生(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也要采取不同互动方式。就是说,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层次性,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
  对学习较好的学生设计信息量较大,颇有难度的问题,以满足此类学生的思维活跃量:例如学习《中华文化勃兴》之二关于孔子部分,在学生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的前提下,让学生思考:孔子的政治主张有哪些?我们如何用正确的历史观点去评价孔子的政治主张?而对学习较差的学生设计一些稍有难度、信息量较小、清晰度高的问题,以鼓励此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学习《中华文化勃兴》之二关于孔子部分,在学生了解孔子教育成就的前提下,让学生翻译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三段话,并问学生此三段话对自己的学习有何帮助?要做到这样,就要求教师平时不仅备好历史课,而且还要"备"学生,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只有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施教,程度适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去思考、去学习。
  (河北省大名县营镇中学)
其他文献
当科技发达到了机算机的时代,计算机发展到走进千家万户时,因特网(Internet)已闯入了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在对现实社会发生着深刻影响的同时,一种崭新的社会生活形式──“网络社会”生活正向我们走来。作为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道德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的反映,是在特定的人类交往活动中形成、并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根据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网络
期刊
初中思想政治课,由于其学科本身的特点、性质决定,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知与行的统一。目前,广大政治课老师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己任,把政治课学习应有的广阔空间局限在课堂之内。  作为新课改下的政治教师,我们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政治”的观念,不仅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政治课外书籍,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仅搞好课堂教学,还要组织学生开
期刊
我赞成“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的说法。校长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学校健康持续发展。要办好一所好学校,校长必须要树立全新的管理意识,和完善的管理风格,这样,才能提高学校的管理层次和教学质量,现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想应该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才能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建立一支有威信、有激情、善于团结同志的组织领导机构    学校的组织领导机构是实施学校管理的决策者、管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优化了教学过程和资源,为探索和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语文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具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感染力,使教育信息从多种渠道去刺激学生的大脑,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教学
期刊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是校长管理学校的得力助手;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各科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纽带;更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桥梁。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整体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工作往往偏重于“管”而忽视“理”,而最终的工作效果,会有两种情况:一是管得住,但死板,缺乏生机;二是管不住,一塌糊涂。本人在十五年的教学生涯中,有八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一定要注重情、德
期刊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 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   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 ,我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良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     一、以情激学     与其它学科相比,思想政治课的
期刊
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教育部最近分别对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进行了改革,今后中小学生的这两门课将避免形式主义和脱离实际的倾向,更符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学则强调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期刊
数学知识产生于生活实践,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题、推理、交流等活动。  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心愿。”多数的单元后面都安排一些涉及“生活数学的内容”,这些内容能让
期刊
一、基础知识、基本解题方法以及基本运算能力“扎实”,是数学教学的核心    1.基础知识掌握要扎实。通过精心钻研《考试说明》和课本,可以看到:《考试说明》规定了考试的目标和性质、考试的内容和能力要求、考试方式和方法及试题示例;课本是考试内容的具体化,是高考命题的基本依据和生长点,是中低档题目的直接来源。因此,教学必须立足于《考试说明》和课本这两个根本,要求学生必须能准确理解每一个概念,能独立证明每
期刊
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并多以教师教为主,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方法简单。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加上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这也往往是八年级阶段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