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你一双慧眼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后,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体例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以专题组织学习材料,构建多重对话平台;以人文话题统领专题,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以探究为核心设计专题,引导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开放的弹性机制,提供选择和创造的空间。在具体编排形式上,突出以主题单元为教材组成形式,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以文体特征为语文知识支撑点的结构体例,而代之以立足于学生思维力的多元发展、对学生进行人生意义、道德取舍、个人修养等多视角的人文精神熏陶。这套教材,从宏观上看,其着眼点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其目标为服务于人的终身发展,其课程设置思想为强化作品的教化功能。必修部分從“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个向度设计了22个学习专题,突出作品的人文精神,以文本鉴赏为路径,在文本学习中落实作品隐含的恢弘壮阔的思想。要求课堂采用活动体验、问题探讨和文本研习等形式,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将学生的思维由关注自身而逐步引导到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关注自然、追问意义等更具时代价值的阔大视野中,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应该说从宏观角度上看,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出发点和立意是好的,但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操作中,它既没有确定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又没有对包括教材在内的课程资源进行系统的开发和安排,更没有在这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提供操作性。因此在执教过程中,很多教师对这套教材无所适从,教学行为出现了很大偏差:有的教师还是按照老教材的教学目标来教授新课;有的老师则是矫枉过正,认为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目标是虚泛的、灵活的,可以随意而定,甚至无所不可,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自以为得到了新课改的精髓。一些专家也纷纷撰文,认为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过于强调语文的人文性,而弱化了其工具性。与人教版相比,苏教版在课后练习题的设置上过于强调对文章的宏观把握,而忽视了对字词句的落实,尤其是没有编入像人教版课后习题中一词多义现象。因此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地注重文章的字词句,把一篇很好的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其实,这些都是极其错误的。
  首先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经过小学、初中阶段系统的学习后,他们的认知水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世界观、人生观开始形成,如果在这一阶段不能对他们进行人文性的教育,那么,肯定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其次,强化人文性并不意味着就弱化工具性。尤其是文言文,学生对主旨的理解必然是要建立在对课文字句疏通的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在教授新课时,疏通词句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此外,老师也可在课后巩固时强化词句。
  那么,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呢?我认为既然教材是以主题单元为教材的组织形式,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眼整体,以专题为单位进行教学活动就最能体现编者意图也是能将教学效果最优化的一种教学方式。
  每个专题前面的导读就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借助它就能练就一双慧眼,准确了解编者的意图,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快速掌握课文的重点。
  就拿必修四来说吧。在第二专题“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中,编者选录了著名话剧《雷雨》中“鲁侍萍与周朴园重逢”的相关内容,编者的意图应是让学生感受人性的复杂性:一方面,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思念是真的,他也确实爱着三十年前的鲁侍萍,从文中“我看见她河边上的衣服,里面有她的绝命书”这句话,我们可以想象周朴园当时一定是沿着河失魂落魄地发疯一般地寻找,内心是极度痛苦的,在这三十年里,周朴园的怀念确实是出自内心的需要,不能因动机的自私而否定周朴园对侍萍怀念的真实性。此外,当他认出鲁侍萍后,主动提出给鲁侍萍5000块钱,“算是弥补我的一点罪过”。这笔钱对于鲁侍萍一年只有8块钱的工资而言,显然是个不小的数目,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周朴园对鲁侍萍的弥补是真心实意的,他也认识到自己是愧对鲁侍萍的。这同样也是表现了周朴园人性的美好。但另一方面,三十年后的周朴园灵魂已被物质利益占据了统治地位,已不是当年那年轻重情感的大少爷了,几十年的磨炼已使他精明世故、沉稳老练,从下文他镇压工人罢工的手段就可以看出周朴园的心已变得狠起来。周朴园害怕鲁侍萍来敲诈,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而变得翻脸不认人。再加上此时周朴园已是大资本家,而眼前的鲁侍萍却是佣人四凤的妈,俩人地位太悬殊了,他怕自己的财产、地位、名誉受到威胁,更不愿鲁侍萍搅乱他目前的家庭秩序,原先对侍萍的情感已被自私、残酷取代。所以用冷酷的话来结束这段旧情,并且只允许鲁侍萍看一看她的儿子,不让她与儿子相认,同时,“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这样看来,周朴园的形象太复杂了,既有明显的否定性因素,也有浓厚的人性的东西,是善恶并存、好坏兼备的,这与他的资本家身份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认识周朴园形象的文化意义在于:在利益社会中,当人的情感遭遇理智时,人若不肯失去现实利益,就只能付出情感作为代价。如果教师在执教这篇课文时,还是按照以前的传统思路,把重点放在资本家与无产阶级的对立上分析人物形象显然是不妥当的,也是违背新教材编写原则的。
  因此,在面对新课改、新教材时,教师一定要及时转变思路,借助“专题解读”来练就一双慧眼,这样,我们的教改才不会走弯路,我们也才能在新课改的路上越走越远。
  
  (作者单位: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很少有固定的学习程式,学生很难养成语文学习习惯。因而当你给学生一篇文章要他自己去学时,他会觉得无从下手。语文学科是一门“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的学科。如果学生在课堂中不“得法”,在课外就无法“得益”。可见运用程式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  学习程式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了让学生形成较为科学的学习习惯,循序渐进地获得
大凡有点权力的人,都喜欢摆架子。因为在他心目中,自己手中有权,就有理由在比他地位低的人面前倨傲或轻慢。还有一种人,口袋里装满了钱,也自觉有了摆架子的资本,就此轻视别人。  架子这东西,中国自古就有。汉高祖刘邦打下江山后,因是平民出身,文化水平低,当了皇帝仍习惯与手下的人乱说乱道、你争我吵。后来,有个叫叔孙通的人告诉他:“圣上,如今您当了皇上,不讲尊卑贵贱怎么成?我来帮您定个规矩,保准您取得绝对权威
美军的作战概念是关于未来战争和作战的前沿理论,主要是针对中长期安全挑战与威胁,围绕军事力量运用与建设而提出的系统性认识,目的是为准备与打赢战争提供咨询建议和理论支撑。  长期以来,美军作战概念不断推陈出新,在促进军队建设乃至指导打赢局部战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防部2018年版《国防战略》报告指出,“必须预见未来冲突中的军事问题,开发出能够提高军事优势、增强杀伤力的作战概念。”历史脉络  20世
提升文化论著的研读能力已经作为一项重要语文素养要求被写进了新课程标准,所谓文化论著研读能力主要包括对原始文本的阅读能力,对作者思想观点的分析提炼和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关键问题是,我们就某一种文化论著比如《论语》,如何有效提高这种能力。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周正逵先生借古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把这种研读概括为“学”(通读与博采)、“问”(质疑与设问)、“思”(比照与思考)、
唐代诗歌的繁荣成就了“中国是诗的国度”的美名,名家名作层出不穷、诗歌流派纷呈、形式各异、技法多样。送别诗即是其中一  颗璀璨的明珠。  多情自古伤离别,无论是初唐陈子昂还是盛唐李颀、李白或晚唐杜牧等诗人都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离别诗。纵观唐代诗人的足迹,我们可以将他们的送别诗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哀怨忧伤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离别常常让诗人流露出哀怨忧伤的情感。王勃《别薛华》“送送多
充满诗意的课堂,是审美的艺术的课堂,是充满生命的灵动和张力的课堂,是回归语文本色的课堂,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至高境界。因为曲高,所以和寡,语文课堂诗意的缺失成了不争的事实,就连诗歌教学也难觅诗性的踪迹,这种至纯文学因为她的古怪精灵成了我们语文人难言的痛,于是乎就有了“诗尤其不可教”之说。但是对诗意课堂心怀虔诚的语文人始终孜孜以求,令人敬仰。例如李新平老师写的《让诗歌教学富有诗味》一文,文中对诗歌如何进
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是一篇将款款的深情与精致的景物描写完美结合的佳作。文中所绘之景与作者胸中之情巧妙结合,体现了王国维先生所说的“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艺术表现规律。  从作者精心描摹的景物之中体会其丰富的情感蕴藉,是解读这篇佳作的关键。然而景物中所蕴含的情感往往含蓄而隐晦,在阅读过程中如果不能抓住关键的切入点,则很容易被景物描写本身的意象组合和文学性语言的含蓄性、跳跃性所迷惑,如雾里
来自武汉武外英中的高三女生毛玥,前阵子被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录取,拿到了将近214万元人民币的高额奖学金。而该所大学是世界上最难考的大学之一,录取率在世界范围仅有0.94%,毛玥作为进入该大学中为数不多的中国人,她的天赋和努力得到了所有人的肯定。不少人认为,这样的超级学霸一定是个为梦想坚持不懈的人。然而超级学霸却告诉你:除了坚持,方法也很重要。  学习成绩优异的毛玥在其他方面也十分突出。她在学校担
日前,上视综合新闻访我,讨论现在一些大学生为什么动辄就是捅人,或者下毒。结论是人格教育太缺失。  难道又是学校的问题吗?我说,孩子的教育无非两个地方,课堂和饭桌,如今把责任统统推到课堂未免不公平,因为人格教育恰恰是学校不能包揽的,被疏忽的恰恰是饭桌。  成功的人格教育总在饭桌、茶几甚至在洗手间点点滴滴地进行。比如夹菜不能像抄底;说话要轻声;小便不能淅沥一地;打喷嚏要遮嘴等等。主导饭桌的当然是大人—
同学们或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看一部电视剧,若第一集懸念迭出,你还会惦记着第二集;读一篇文章,若开篇文采飞扬,你也会一气读完方才罢休;听人演讲,若开场精彩纷呈,你会满怀期盼,耐心倾听。“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与他人交谈中,好的“开场白”也显得尤为重要。  精彩的开场白既要向别人巧妙传递你讲话的主要信息,还要体现新颖、奇趣、智慧,紧紧地吸引住对方。怎样写出这样的开场白呢?同学们不妨从下面三点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