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初中科学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实践证明,科学实验是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使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重要平台。初中科学教师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实验教学的手段,让学生对科学实验具有更加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去探索和求证有关的理论,才会使学生的实验水平、动手能力等不断发展,并帮助学生不断提高科学成绩。
关键词: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改进策略
前言
初中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强的学科,而且包含的知识比较广泛,其中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具备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因知识难度较高,而影响实验兴趣。为此,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时,要注重不断改进教学手段,使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不断提升,并积极去进行实验验证,才会让学生的实验水平、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一、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有效提高学生实验水平、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在实际学习和实践中,学生参与动手实验的比率并不是极高。这就需要初中科学教师积极去改进教学策略,让学生参与真正参与实验的比率得到进一步提升,才会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有效发展。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提高学生动手实验的比率,不仅只是让个别学生进行实验,会让更多学生感受到实验乐趣,并充分参与到实验活动中。
比如,在《走进科学实验室》这部分知识,是学生进行实验的基础。学生需要对其中的操作熟练的掌握,才能在日后更好去开展相关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就尤为重要。此时,教师若只是讲解其中的操作方法,只会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缺少实践,会让学生对科学知识产生朦胧感,直接影响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对此,教师就需要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去亲手实践。另外,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到实践中的情况。为此,教师需要对实践策略加以改进。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四人一个小组,让学生之间去监督对相关器材的操作步骤和熟练程度。同时,让彼此相互提出意见。这样就会使学生大幅提高动手能力。在实践中,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小组,让小组长带领学生去进行实践。并且,在组员进行实践时,要组织其它同学去共同认真观察动作的过程、准确度。然后,再由组长带领其他同学进行指导和探讨。这样就会促使学生更加认真去进行实践操作,并有效提高学生对知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改进演示实验的教学方式
初中科学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前,不仅要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进一步理解,还要让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和领会,才会让学生有效提高实验效率,对科学知识有透彻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演示实验环节,加大力度。将原有的示范实验、多媒体演示实验融合在一起,对演示实验方式加以改进。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熟悉实验的步骤,还会让学生的实验效果得到更理想的改善。与此同时,也会在无形中提高学生对实验的信心,踊跃参与到实验教学活动中。
比如,对《金属的化学性质》开展实验教学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实验的质量,使学生对实验内容有更深入的体会,教师就可以课前准备镁带、铜丝等金属燃烧,及与酸混合的实验视频。并且,准备镁带、铜线等材料用于课堂实验。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镁带这种金属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耀眼的白光,十分动人,同学们想不想观看一下呢?”。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接下来,再播放课件,让学生观看到将镁带燃烧的视频。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去亲自实验,让学生更加細致观察整个实验过程,进而对金属的性质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三人一组,共同进行实验,并将镁带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将镁带放入玻璃管中,然后再通过酒精灯来加热。同时,让学生回忆视频中实验的过程,进而去更细致探索实验现象。当学生对整个过程有深刻的体验后,教师再引入金属与酸的反应,并同样让学生先观看实验视频,之后再去亲手实验,就会让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内容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并对其中包含的科学知识有进一步理解。
三、强化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设计
实验是验证理论的过程,不仅需要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掌握,还要求学生对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及每一步的实验效果都有一定的预见性,这样才会让实验的成效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针对同一实验目的,设计多种设计方案,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科学知识有更加深度的理解,还可以有效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其创新能力、创造力得到开发。
比如,《水的浮力》这部分知识,既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需要学生亲手实验,才会对其充分的掌握。对此,教师就可以在讲授完理论知识后,引导学生自主去设计实验过程、步骤,以及对每个步骤可能会出现的现象加以预测。之后,再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进而对浮力知识有深度的理解。开始新课时,教师可以先播放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如轮船在海面上行驶,天鹅、鸳鸯等在水面上游动等视频。之后,教师再引入浮力的概念。并且,为学生演示将乒乓球、铁块、将有水的饮料瓶放入水桶中的实验,让学生亲眼看到不同物体放入水中,漂浮的现象是各不相同的。此后,教师再引入浮力的计算公式。这样就会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较深入的理解。接下来,教师再让学生提出方案,去验证浮力大小的实验。并且,将学生分为四人一个小组,由小组代表来回答整个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实验步骤、以及有关的实验现象出现后,应该怎样去深入实验。当教师对学生的方案加以肯定后,再鼓励学生按照提前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去亲自验证,就会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加深对科学知识的巩固。同时,也会让学生的探究兴趣更加浓厚。
总结
初中科学是一门实验性比较强、知识比较丰富的学科。初中科学教师改进教学策略,进行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充满兴趣,并不断提高探究欲望。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前,做好实验计划。并鼓励学生积极创新思考,会让学生的实验和学习水平、动手实验能力等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琼霞.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改进和创新浅谈[J].读写算,2021(07):27 -28.
[2]楼华勇.试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创新[J].家长,2021(06):117-118.
关键词: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改进策略
前言
初中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强的学科,而且包含的知识比较广泛,其中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具备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因知识难度较高,而影响实验兴趣。为此,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时,要注重不断改进教学手段,使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不断提升,并积极去进行实验验证,才会让学生的实验水平、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一、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有效提高学生实验水平、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在实际学习和实践中,学生参与动手实验的比率并不是极高。这就需要初中科学教师积极去改进教学策略,让学生参与真正参与实验的比率得到进一步提升,才会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有效发展。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提高学生动手实验的比率,不仅只是让个别学生进行实验,会让更多学生感受到实验乐趣,并充分参与到实验活动中。
比如,在《走进科学实验室》这部分知识,是学生进行实验的基础。学生需要对其中的操作熟练的掌握,才能在日后更好去开展相关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就尤为重要。此时,教师若只是讲解其中的操作方法,只会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缺少实践,会让学生对科学知识产生朦胧感,直接影响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对此,教师就需要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去亲手实践。另外,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到实践中的情况。为此,教师需要对实践策略加以改进。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四人一个小组,让学生之间去监督对相关器材的操作步骤和熟练程度。同时,让彼此相互提出意见。这样就会使学生大幅提高动手能力。在实践中,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小组,让小组长带领学生去进行实践。并且,在组员进行实践时,要组织其它同学去共同认真观察动作的过程、准确度。然后,再由组长带领其他同学进行指导和探讨。这样就会促使学生更加认真去进行实践操作,并有效提高学生对知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改进演示实验的教学方式
初中科学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前,不仅要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进一步理解,还要让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和领会,才会让学生有效提高实验效率,对科学知识有透彻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演示实验环节,加大力度。将原有的示范实验、多媒体演示实验融合在一起,对演示实验方式加以改进。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熟悉实验的步骤,还会让学生的实验效果得到更理想的改善。与此同时,也会在无形中提高学生对实验的信心,踊跃参与到实验教学活动中。
比如,对《金属的化学性质》开展实验教学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实验的质量,使学生对实验内容有更深入的体会,教师就可以课前准备镁带、铜丝等金属燃烧,及与酸混合的实验视频。并且,准备镁带、铜线等材料用于课堂实验。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镁带这种金属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耀眼的白光,十分动人,同学们想不想观看一下呢?”。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接下来,再播放课件,让学生观看到将镁带燃烧的视频。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去亲自实验,让学生更加細致观察整个实验过程,进而对金属的性质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三人一组,共同进行实验,并将镁带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将镁带放入玻璃管中,然后再通过酒精灯来加热。同时,让学生回忆视频中实验的过程,进而去更细致探索实验现象。当学生对整个过程有深刻的体验后,教师再引入金属与酸的反应,并同样让学生先观看实验视频,之后再去亲手实验,就会让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内容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并对其中包含的科学知识有进一步理解。
三、强化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设计
实验是验证理论的过程,不仅需要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掌握,还要求学生对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及每一步的实验效果都有一定的预见性,这样才会让实验的成效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针对同一实验目的,设计多种设计方案,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科学知识有更加深度的理解,还可以有效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其创新能力、创造力得到开发。
比如,《水的浮力》这部分知识,既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需要学生亲手实验,才会对其充分的掌握。对此,教师就可以在讲授完理论知识后,引导学生自主去设计实验过程、步骤,以及对每个步骤可能会出现的现象加以预测。之后,再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进而对浮力知识有深度的理解。开始新课时,教师可以先播放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如轮船在海面上行驶,天鹅、鸳鸯等在水面上游动等视频。之后,教师再引入浮力的概念。并且,为学生演示将乒乓球、铁块、将有水的饮料瓶放入水桶中的实验,让学生亲眼看到不同物体放入水中,漂浮的现象是各不相同的。此后,教师再引入浮力的计算公式。这样就会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较深入的理解。接下来,教师再让学生提出方案,去验证浮力大小的实验。并且,将学生分为四人一个小组,由小组代表来回答整个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实验步骤、以及有关的实验现象出现后,应该怎样去深入实验。当教师对学生的方案加以肯定后,再鼓励学生按照提前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去亲自验证,就会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加深对科学知识的巩固。同时,也会让学生的探究兴趣更加浓厚。
总结
初中科学是一门实验性比较强、知识比较丰富的学科。初中科学教师改进教学策略,进行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充满兴趣,并不断提高探究欲望。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前,做好实验计划。并鼓励学生积极创新思考,会让学生的实验和学习水平、动手实验能力等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琼霞.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改进和创新浅谈[J].读写算,2021(07):27 -28.
[2]楼华勇.试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创新[J].家长,2021(06):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