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90后”和“80后”大学生近年来已成为大学的主体,在从“80后”大学生过渡为“90后”大学生之际,学生的心理特点出现了很多异同之处,故本文旨在通过这些异同点来分析其成因。
【關键词】“90后”大学生;“8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成因
0.引言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由此可见,人的心理现象是自然界最复杂、最奇妙的一种现象。①近年来,各大高校迎来了一批批“90后”大学生,在和以往的“80后”大学生相比之下,“90后”大学生的心理凸显出明显的异同,(比如人际交往能力差、自私自利、心理承受能力差等)。本文拟针对这些异同点分析其产生异同的原因。
1.“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
1.1性格自私、骄横、独立性强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孩子,相对于80年代出生的孩子,生活相对富裕很多,从小父母也较重视孩子的独立性的培养。且多为独生子女的原因,所以“90后”大学生的心理显著特点之一就是独立性强,希望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不愿意被任何人打扰,包括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平常的生活习惯使之养成了自私、孤僻的性格,且不愿与他人分享。特别是在家庭生活中,一直扮演着公主或王子的角色,所以在和他人接触时,往往会比较骄横,说话方式太直接,不为他人考虑只顾自己。
1.2抗压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弱
“90后”是在父母精心呵护下成长的一代。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发生任何事情,父母都会解决一切,正是这种父母包办一切的态度使之在进入大学,脱离父母的怀抱后,遇到事情总是无法释怀,无法排解心中的压力,心理承受不了一切,最终可能走上极端。
1.3生活压力大
“90后”大学生的生活压力大,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动手能力上。比如:洗衣服、做饭、做家务等。据了解,很多学生刚入大学时,连被子都不会铺。在家习惯了洗衣机、父母甚至是保姆的照顾,突然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且是一个陌生又简朴的学生寝室,对于第一次离开家开始寄宿生活的他们来说,日常生活困难成了最大的难题。甚至很多学生直接将脏衣物寄回家清洗。所以他们会感到生活中,力不从心,从而内心留下创伤。
1.4思想积极活跃、思维敏捷
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是“90后”大学生最大的优点之一。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受外来文化的影响,特别受到国外电视剧、娱乐节目的影响,“90后”大学生虽保留了部分传统思想,但总体上来说思想得到了解放,思维也得到了拓展。
1.5人际交往能力差
正是“90后”大学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造就了人际交往能力差。在公众场合,过于注重自己的形象,缺乏理解他人、尊重他人,所以显得过于拘谨,放不开。再者,近年来,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他们接触更多的是电脑、手机、平板等,玩得更多的是微信、微博、QQ,或是某些网络游戏,忽略了与人相处,在实际与人交往的时候,表现出无能为力。
2.“8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
“80后”大学生虽然和“90后”大学生相差的时代不是很大,但在心理特点上却存在着差异性。
2.1有较强的集体意识
“80后”大学生较之“90后”大学生来说,独生子女的较少(尤其是农村),所以相对来说没有那么自私自利,遇事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懂得帮助他人,有着很强的集体意识。特别在组织班级活动时,能够融入集体,以集体利益为重。
2.2适应能力相对较强
进入大学都是从一个熟悉的环境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较之“90后”大学生相比,“80后”学生的适应能力较强。对陌生环境的人和物,都能在短时间内接受。比如室友关系、生活自理、师生关系等方面。
2.3求知欲强烈
“80后”大学生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面对社会压力大、高校扩招、就业难等问题,要求他们不得不获取更多的知识迎接挑战,所以表现为很强的求知欲。
2.4思维活跃
“80后”大学生在思想方面和“90后”大学生一样,都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国内解放思想方针的影响,喜欢尝试新的东西、寻求刺激、不安于现状、勇于尝试、思维比较活跃。
3.“90后”与“8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差异形成的原因
3.1个人与家庭原因
个人原因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从小耳濡目染的环境造就了个人的性格差异。家庭原因中有一部分是家庭教育,还有一部分为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从孩子的出生到孩子性格的养成都离不开家庭教育。因此,家庭教育不同孩子性格和心理的成长也会不同。
另外,家庭环境包括家庭软环境和硬环境。家庭软环境,是指家庭的特殊气氛或氛围,它诉诸于人的内在情绪和感受,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家庭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时所形成的一种气氛(比如:家庭矛盾、父母离婚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家庭硬环境,是指特定的物质条件,它是人得以发展的基础条件。每个人从出生到成长都会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多方面的,深远的。
3.2学校教育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在专门的机构,进行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等。在各个阶段因学校教育的方法不同,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影响学生心理的除了学校方面的教育以外,还包括学校内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生活习惯、思维方式都存在差异,所以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也会对改变学生的心理。比如,同性恋现象,欺凌现象,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阴影,并影响其一生。
3.3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包括国内、国外、所在地区三个方面。其中国内和国外为社会大环境;所在地区指所生活的地区,属于小环境。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生产国际化的到来,信息也开始全球化。因网络信息的发达,国内外发生的事件第一时间就能获悉。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国内出现了哈韩、哈日、哈美等倾向,甚至在服装上也出现了韩版、日版、欧美风、波西米亚风等。受这些外来文化的影响,学生们思维活开始跃起来,他们打破传统、寻求刺激和新鲜感,心理上也随之发生变化。
除了以上的原因外,“90后”与“8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异同还因时代差异、城乡差异、男女性别差异等而呈现出不同。
相对于“80后“大学生而言,”90后“大学生呈现出明显的心理特点,如何根据“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正确地引导与教育,是高校不可回避的问题。针对这些突出的心理特点,高校应该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进行辅导与教育。[科]
【参考文献】
[1]高中建,孟利艳.“80 后”现象的归因及对策分析,青年研究[J].2007,10:76-79.
[2]莫玉华.“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消费导刊[J].2008,2:147.
[3]刘剑斌.“80后”与“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以东华理工大学为例,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9,11:268-270.
[4]湖南省教育厅组编.《高等教育心理学》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5]http://wenda.so.com/q/1362567836069830.
【關键词】“90后”大学生;“8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成因
0.引言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由此可见,人的心理现象是自然界最复杂、最奇妙的一种现象。①近年来,各大高校迎来了一批批“90后”大学生,在和以往的“80后”大学生相比之下,“90后”大学生的心理凸显出明显的异同,(比如人际交往能力差、自私自利、心理承受能力差等)。本文拟针对这些异同点分析其产生异同的原因。
1.“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
1.1性格自私、骄横、独立性强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孩子,相对于80年代出生的孩子,生活相对富裕很多,从小父母也较重视孩子的独立性的培养。且多为独生子女的原因,所以“90后”大学生的心理显著特点之一就是独立性强,希望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不愿意被任何人打扰,包括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平常的生活习惯使之养成了自私、孤僻的性格,且不愿与他人分享。特别是在家庭生活中,一直扮演着公主或王子的角色,所以在和他人接触时,往往会比较骄横,说话方式太直接,不为他人考虑只顾自己。
1.2抗压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弱
“90后”是在父母精心呵护下成长的一代。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发生任何事情,父母都会解决一切,正是这种父母包办一切的态度使之在进入大学,脱离父母的怀抱后,遇到事情总是无法释怀,无法排解心中的压力,心理承受不了一切,最终可能走上极端。
1.3生活压力大
“90后”大学生的生活压力大,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动手能力上。比如:洗衣服、做饭、做家务等。据了解,很多学生刚入大学时,连被子都不会铺。在家习惯了洗衣机、父母甚至是保姆的照顾,突然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且是一个陌生又简朴的学生寝室,对于第一次离开家开始寄宿生活的他们来说,日常生活困难成了最大的难题。甚至很多学生直接将脏衣物寄回家清洗。所以他们会感到生活中,力不从心,从而内心留下创伤。
1.4思想积极活跃、思维敏捷
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是“90后”大学生最大的优点之一。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受外来文化的影响,特别受到国外电视剧、娱乐节目的影响,“90后”大学生虽保留了部分传统思想,但总体上来说思想得到了解放,思维也得到了拓展。
1.5人际交往能力差
正是“90后”大学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造就了人际交往能力差。在公众场合,过于注重自己的形象,缺乏理解他人、尊重他人,所以显得过于拘谨,放不开。再者,近年来,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他们接触更多的是电脑、手机、平板等,玩得更多的是微信、微博、QQ,或是某些网络游戏,忽略了与人相处,在实际与人交往的时候,表现出无能为力。
2.“8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
“80后”大学生虽然和“90后”大学生相差的时代不是很大,但在心理特点上却存在着差异性。
2.1有较强的集体意识
“80后”大学生较之“90后”大学生来说,独生子女的较少(尤其是农村),所以相对来说没有那么自私自利,遇事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懂得帮助他人,有着很强的集体意识。特别在组织班级活动时,能够融入集体,以集体利益为重。
2.2适应能力相对较强
进入大学都是从一个熟悉的环境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较之“90后”大学生相比,“80后”学生的适应能力较强。对陌生环境的人和物,都能在短时间内接受。比如室友关系、生活自理、师生关系等方面。
2.3求知欲强烈
“80后”大学生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面对社会压力大、高校扩招、就业难等问题,要求他们不得不获取更多的知识迎接挑战,所以表现为很强的求知欲。
2.4思维活跃
“80后”大学生在思想方面和“90后”大学生一样,都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国内解放思想方针的影响,喜欢尝试新的东西、寻求刺激、不安于现状、勇于尝试、思维比较活跃。
3.“90后”与“8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差异形成的原因
3.1个人与家庭原因
个人原因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从小耳濡目染的环境造就了个人的性格差异。家庭原因中有一部分是家庭教育,还有一部分为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从孩子的出生到孩子性格的养成都离不开家庭教育。因此,家庭教育不同孩子性格和心理的成长也会不同。
另外,家庭环境包括家庭软环境和硬环境。家庭软环境,是指家庭的特殊气氛或氛围,它诉诸于人的内在情绪和感受,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家庭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时所形成的一种气氛(比如:家庭矛盾、父母离婚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家庭硬环境,是指特定的物质条件,它是人得以发展的基础条件。每个人从出生到成长都会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多方面的,深远的。
3.2学校教育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在专门的机构,进行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等。在各个阶段因学校教育的方法不同,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影响学生心理的除了学校方面的教育以外,还包括学校内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生活习惯、思维方式都存在差异,所以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也会对改变学生的心理。比如,同性恋现象,欺凌现象,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阴影,并影响其一生。
3.3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包括国内、国外、所在地区三个方面。其中国内和国外为社会大环境;所在地区指所生活的地区,属于小环境。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生产国际化的到来,信息也开始全球化。因网络信息的发达,国内外发生的事件第一时间就能获悉。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国内出现了哈韩、哈日、哈美等倾向,甚至在服装上也出现了韩版、日版、欧美风、波西米亚风等。受这些外来文化的影响,学生们思维活开始跃起来,他们打破传统、寻求刺激和新鲜感,心理上也随之发生变化。
除了以上的原因外,“90后”与“8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异同还因时代差异、城乡差异、男女性别差异等而呈现出不同。
相对于“80后“大学生而言,”90后“大学生呈现出明显的心理特点,如何根据“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正确地引导与教育,是高校不可回避的问题。针对这些突出的心理特点,高校应该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进行辅导与教育。[科]
【参考文献】
[1]高中建,孟利艳.“80 后”现象的归因及对策分析,青年研究[J].2007,10:76-79.
[2]莫玉华.“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消费导刊[J].2008,2:147.
[3]刘剑斌.“80后”与“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以东华理工大学为例,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9,11:268-270.
[4]湖南省教育厅组编.《高等教育心理学》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5]http://wenda.so.com/q/1362567836069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