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公司里有三个90后。三个跟我都是萍水相逢,90-1是我在微博上看见他做的视频,觉得很有感觉,然后游说来的。90-2是我的学弟,一个北京文青,在我大学母校Vassar 图书馆的一个偏僻角落得知我是他学姐,之后毛遂自荐要来实习。90-3大学学了一半,弃学投入社会,去给摄影师当学徒了。
媒体曾经花了不少笔墨诋毁90后,说他们脑残。而我跟这三个90后的接触却觉得他们是希望,就是在这一代,中国的生活方式会大有转变。
先说90-2吧。在我这里实习之后就回去上学了。毕业后拿到了一个艺术奖学金,资助他周游世界12个月去考察各个国家的某一个艺术形式,我们的90-2选择了当代舞蹈。这个项目带他足足绕了一圈地球,回北京后又去一個艺术家工作室做了策划。再之后,小家伙邀请我喝茶。
“晃姐,我觉得我需要找一个工作。”他说。“那你是学什么来着?”我问,之前我只知道是个学弟。“大学一年级我学的电影,纪录片主要是。之后学了哲学,后来还学过摄影,还学了东方哲学与宗教……”
我仔细想了一下这个孩子的经历,玄的他都学了,哲学宗教什么的,好玩的艺术他也都摸了,什么摄影、摄像、纪录片的。但是不会写程序,不会做销售,看他介绍自己的感觉,明显连吹牛都得现学。
“你啊,”我笑着跟他说,“真把自己培养成完全不适合就业的人材了。”90-2 并不在乎我开他玩笑。“姐,那我也得去找个工作啊!”就这样我就把90-2收编了。当时我也不知道他能干什么。
90-3是个巧遇,我本来是招他的一个姐们,结果晚了一步,姑娘去了一个网站,他们就把90-3推荐给我了。我和90-3见面的时候发现关于拍片子这事情,这孩子已经比我专业了,什么流程、策划、预算他都门儿清。我问他哪里毕业的。他乐呵呵地说:“姐,我可没文凭,我这都是经验之谈。”他说。
牛。老练得让我一边乐一边冒汗。90-3说他上了两年大学,觉得什么都学不到,所以干脆弃学投奔社会了。等我见到他的时候,已经在摄影圈混了四五年。
90-1是个愤青,我是在微博上跟他聊时事认识的,记得他经常有比较尖锐的观点,说话也够狠,经常被转发。偶尔知道他会做视频,就把他给招进公司。但不久他就辞职了。90-1说要回家,实在受不了北漂的生活,肮脏的空气,北漂的寂寞,几乎大量时间囚在几平米的空间上网。他不要这么活,要活得更有点人样。我不舍得90-1走,但不知道怎么留他,我想让他不那么愤青,小资一点,找生活中的乐趣。就这样,90-1走了。
90-2 带着他浑身的书生气和文艺范在我办的杂志和开的店中间徘徊了一阵子。有一天,他突然跟我说,带你去五道营走走吧。我就跟着他走进了另一个年轻人的世界,这些小年轻都放弃了大公司的工作,有的玩照相机,有的卖衣服,有的做蛋糕,虽然也是在雾霾笼罩的帝都,也是毫无根基的北漂,他们却活得有声有色的。他们的生活让我想起了中国道教的传统,多少有点出世的感觉。返璞归真,接近自然。
“我想报道这种人,”90-2说,“还有很多。”他又给我讲了他做茶道的朋友,做陶瓷的朋友。这次五道营一日游,就是90-2做“中国新手工”专题的前奏。为了这个专题,90-2扛着一个摄像机在全中国走了10几个地方,访问了20几个年轻的手工艺人。
90-3的能干则让我每次都对他刮目相看,他会看人,知道用什么语气去哄人家干活,更知道用什么语气让我这种老太太高兴。这个弃学的孩子似乎天天欢天喜地的。我不了解他的生活,只能从微信朋友圈里去猜测他的生活,似乎有一群小伙伴,经常吃吃喝喝。
三个90后给我的感觉是他们对生活的重视,不管是放弃都市,还是追寻中国生活的细节,甚至是被媒体歪曲为脑残的欢天喜地。90后的中国已经不是政治挂帅了,只有钱多钱少的问题,没有阶级斗争的问题。钱、地位、权力对90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乐子”,必须好玩,有意思。终于,人文思维又走进了一代中国人的生活。
媒体曾经花了不少笔墨诋毁90后,说他们脑残。而我跟这三个90后的接触却觉得他们是希望,就是在这一代,中国的生活方式会大有转变。
先说90-2吧。在我这里实习之后就回去上学了。毕业后拿到了一个艺术奖学金,资助他周游世界12个月去考察各个国家的某一个艺术形式,我们的90-2选择了当代舞蹈。这个项目带他足足绕了一圈地球,回北京后又去一個艺术家工作室做了策划。再之后,小家伙邀请我喝茶。
“晃姐,我觉得我需要找一个工作。”他说。“那你是学什么来着?”我问,之前我只知道是个学弟。“大学一年级我学的电影,纪录片主要是。之后学了哲学,后来还学过摄影,还学了东方哲学与宗教……”
我仔细想了一下这个孩子的经历,玄的他都学了,哲学宗教什么的,好玩的艺术他也都摸了,什么摄影、摄像、纪录片的。但是不会写程序,不会做销售,看他介绍自己的感觉,明显连吹牛都得现学。
“你啊,”我笑着跟他说,“真把自己培养成完全不适合就业的人材了。”90-2 并不在乎我开他玩笑。“姐,那我也得去找个工作啊!”就这样我就把90-2收编了。当时我也不知道他能干什么。
90-3是个巧遇,我本来是招他的一个姐们,结果晚了一步,姑娘去了一个网站,他们就把90-3推荐给我了。我和90-3见面的时候发现关于拍片子这事情,这孩子已经比我专业了,什么流程、策划、预算他都门儿清。我问他哪里毕业的。他乐呵呵地说:“姐,我可没文凭,我这都是经验之谈。”他说。
牛。老练得让我一边乐一边冒汗。90-3说他上了两年大学,觉得什么都学不到,所以干脆弃学投奔社会了。等我见到他的时候,已经在摄影圈混了四五年。
90-1是个愤青,我是在微博上跟他聊时事认识的,记得他经常有比较尖锐的观点,说话也够狠,经常被转发。偶尔知道他会做视频,就把他给招进公司。但不久他就辞职了。90-1说要回家,实在受不了北漂的生活,肮脏的空气,北漂的寂寞,几乎大量时间囚在几平米的空间上网。他不要这么活,要活得更有点人样。我不舍得90-1走,但不知道怎么留他,我想让他不那么愤青,小资一点,找生活中的乐趣。就这样,90-1走了。
90-2 带着他浑身的书生气和文艺范在我办的杂志和开的店中间徘徊了一阵子。有一天,他突然跟我说,带你去五道营走走吧。我就跟着他走进了另一个年轻人的世界,这些小年轻都放弃了大公司的工作,有的玩照相机,有的卖衣服,有的做蛋糕,虽然也是在雾霾笼罩的帝都,也是毫无根基的北漂,他们却活得有声有色的。他们的生活让我想起了中国道教的传统,多少有点出世的感觉。返璞归真,接近自然。
“我想报道这种人,”90-2说,“还有很多。”他又给我讲了他做茶道的朋友,做陶瓷的朋友。这次五道营一日游,就是90-2做“中国新手工”专题的前奏。为了这个专题,90-2扛着一个摄像机在全中国走了10几个地方,访问了20几个年轻的手工艺人。
90-3的能干则让我每次都对他刮目相看,他会看人,知道用什么语气去哄人家干活,更知道用什么语气让我这种老太太高兴。这个弃学的孩子似乎天天欢天喜地的。我不了解他的生活,只能从微信朋友圈里去猜测他的生活,似乎有一群小伙伴,经常吃吃喝喝。
三个90后给我的感觉是他们对生活的重视,不管是放弃都市,还是追寻中国生活的细节,甚至是被媒体歪曲为脑残的欢天喜地。90后的中国已经不是政治挂帅了,只有钱多钱少的问题,没有阶级斗争的问题。钱、地位、权力对90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乐子”,必须好玩,有意思。终于,人文思维又走进了一代中国人的生活。